• 建筑家安藤忠雄 珍藏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建筑家安藤忠雄 珍藏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7.52 5.4折 88 全新

库存2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安藤忠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16573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99页

字数145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SC:9787521716573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安藤忠雄,日本有名建筑师,1941年出生于大阪,1995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安藤并非科班出身,但他以劣势为优势,钟爱自由和挑战。他以清水混凝土和简约的几何构成为代表性语言,完成了住吉的长屋、光之教堂等名作。
内容简介:
几十年来,安藤忠雄从默默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上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科班出身建筑师,成为世界各大名校争相聘请、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个个杰出作品的建筑大师。他这一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安藤忠雄说:“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很好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面对严酷的现实,从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在本书中,安藤忠雄坦诚细述人生履历与建筑思考。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私人照片、建筑照片和手稿。
摘要:
        我的活动据点
    我的活动据点是大阪梅田附近,占地三十坪1的小事务所。这里原本是我的第一个设计案—小型透天住宅“富岛邸”(1973年)。
    因种种缘故,这栋建筑后来在屋主转卖之际,由我接手,并在1980年改成我自己的工作室。之后这里经多次改建,在1991年第四次改建时被接近拆除重建,以地上五层、地下二层的规模安定下来。
    里面从一楼到五楼是挑高的开放空间。身为老板的我,座位在挑高空间的最底层,面对着员工进出的一楼玄关之处。也就是说现今以挑高设计将纵向重叠的平面空间连成一气,使最底层具备指挥中心的机能,如此一来,以我为首的二十五名员工带着随时如临战场的紧张感,而凝聚出强烈的一体感。
    从我的座位大喊一声,声音可以传到每个角落。只要爬上楼梯,每个员工在办公桌前工作的样子也一览无遗。而且我就像是坐在玄关大厅一样,员工进出事务所,必定会经过我的面前。对外联络时除了海外通信,禁止使用E-mail、传真、个人电话,就连剩下的专享联络工具—五台公用电话,也摆在我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员工在跟谁谈什么、是不是出了问题等,我立刻能够掌握。
    对管理者来说,这样全面的开放式空间,固然能便利地随时掌握整体状况,但老板的样子也随时受到员工监视,有时也会觉得这里是个非常累人的空间。
    但就是因为处在这种没有墙的空间,我不但能与员工时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也能随时确认彼此的状况而一起工作。
    要维持这种事务所的体制与运营,在现有规模的建筑物中,目前的人数应该已是极限了。
    如同一开始所说的,这是一栋不定期改建并依照自己的想法筑成的建筑物,我大体上还算满意。专享的缺点是,我的座位不仅在玄关旁,也面对着出入口,那便是冬冷夏热,又最嘈杂的地方。
    “好冷”、“好热”、“吵死了”等等,如此一年四季从我体内涌出“发脾气”的能量,通常都是发泄在工作上。所以要忍受我脾气的员工想必也非常辛苦吧!
    “游击队”—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大约在二十年前,我接受了某建筑杂志的采访,主题是关于领导和锻炼员工的方法。因为采访我的是建筑家前辈,我们相谈甚是轻松,我也就照实回答。第二个月,那篇访问报道刊登出来,用了这样的标题:
    “安藤忠雄——用恐怖感来教育”。
    我本身因为这些字眼给人强烈的印象,还算很中意,但之后那些想到事务所工作或登门造访的学生却大量减少了。
    像雕刻家、画家等艺术家,究竟和建筑家有何不同呢?我认为优选的差异之一,在于建筑家为了工作必须有从事建筑活动的团队。在建筑师单枪匹马闯荡的时代,建筑设计项目仅是在一定规模内的,没有团队确实也能接项目。但是,经过十年左右,建筑项目的规模扩大,工作数量又增加,凭建筑师一已之力已不堪承受,而且社会上的观点也普遍认为,不具备某种规模的组织是无法承揽建筑项目的,建筑师只有“有自己的建筑团队”才会被认可,并受到信赖。
    P2-7
目录:
序章 游击队的地盘

第一章 立志成为建筑家之前

第二章以旅行、自学的方式学习

第三章 建筑的原点——住宅

第四章 挑战都市的建筑

第五章 对混凝土的坚持

第六章 断崖上的建筑——向极限挑战

第七章 持续之力,培育建筑

第八章 大阪栽培出来的建筑家

第九章 处于地球村的时代

第十章 为了孩子的建筑

第十一章 迎向环保的世纪

第十二章 日本精神

终章 光与影

年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