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甲午到抗战 对日战争总检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从甲午到抗战 对日战争总检讨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0.74 5.3折 58 全新

库存2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唐德刚 等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9617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0页

字数250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SC:9787516809617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唐德刚(1920—2009),安徽合肥人。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历史系学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硕士、博士。曾先后任职于省立安徽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长期从事历史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从甲午到抗战》《袁氏当国》《段祺瑞政权》《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史学与红学》《书缘与人缘》《五十年代的尘埃》《战争与爱情》等,作品包括历史、政论、文艺小说多种,以及诗歌、杂文数百篇。
精彩内容:
岳麓书社依据台湾的《传记文学》,分类编纂,陆续出版“传记文学”书系,这是两岸文化交流目前的大事,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国史研究的大事、喜事。1962年2月5日,时值春节,曾在北大读书的刘绍唐向当年的校长胡适拜年,谈起胡适长期提倡传记文学,而始终未见实行,向老师透露,自己正准备创办《传记文学》月刊。胡适虽肯定其志,却以为其事甚难,办月刊,哪里去找这么多“信而有征”的文字,因此不大赞成。不料当年6月1日,绍唐先生主编的《传记文学》竟在台北出刊了。自此,直到2000年2月10日,绍唐先生因病在台北去世,历时38年,共出版453期。每期约30万字,453期就是约13590万字。此外,传记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传记文学丛书”和“传记文学丛刊”,其中包括《民国人物小传》《民国大事日志》等许多民国历史方面的著作。尽人皆知,绍唐先生没有任何背景,不接受任何政治集团、经济集团的支持,只身奋斗,孤军一人,却做出了台湾官方做不出的成绩,创造了中国出版目前不曾有过的奇迹。因此,绍唐先生被尊为“以一人而敌一国”,戴上了“野史馆馆长”的桂冠。我在大学学习中国文学,毕业后业余研究中国哲学,1978年4月,调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参加《中华民国史》的编写,自此,即与绍唐先生的《传记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在众多历史刊物中,《传记文学》最为我所关注。但是,我和绍唐先生相识则较晚,记得是在1995年9月,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当时,台湾史学界在台北召开学术讨论会,我和其他大陆学者31人组团越海参加。这是海峡两岸学者之间交流的起始阶段,有如此众多的大陆学者同时赴会,堪称靠前的盛事。我向会议提交的论文《九一八事变后的蒋介石》,根据毛思诚所藏《蒋介石日记类抄》未刊稿本写成。当时,蒋介石日记存世一事,还不为世人所知,绍唐先生很快通知我,《传记文学》将发表该文。9月3日,闭幕式晚宴,由绍唐先生的传记文学出版社招待。各方
...
内容简介:
自1894年始,中国与日本发生了两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日本崛起为帝国主义强国;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取得全胜之局,自此中日荣辱易位。这两次战争的原因、进行的经过、最后的结果,以及它们对亚洲和世界全局所产生的影响都接近不同。本书辑录了唐德刚、吴相湘等史学大家关于两次中日战争的重要文章,其中唐德刚关于“汪精卫投敌始末”的系列长文首度在大陆结集出版,带读者在历史深处反思两次中日战争中中国之得失。
摘要:
    九月来临,秋高气爽,正是郊游好时光——却也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不论如何:九月、九月,在百余年中日两国关系目前,确实是特具历史意义的一月。以往五十几年中,华夏子孙每逢这“九月”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八九四年“九一七”以后,是愤慨痛恨的“苦”涩味。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是忍辱负重咬牙切齿声。一九四五年“九九”:接受日本投降,最后胜利终属于我中国,是喜形于色“甜”在心头的欢呼快乐声。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终于反败为胜,洗雪了马关春帆楼的耻辱。如今大局底定,二十一世纪、亚洲太平洋新岁月即将来临。何况自古智慧圣人都出生于亚洲:孔子、释迦牟尼、耶稣基督、穆罕默德,多少年来接受全球千千万万人的顶礼膜拜。今后,我们黄色皮肤的儿女们,实更应和白、黑、棕诸色人种紧密携手,共同努力为全球人类谋幸福、开万世太平。远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即距今约一百四十年以前,扶桑三岛就有人狂热地鼓吹侵略中国。吉田松阴(一八三○— 一八五九)即其中有名的一人。当时,日本同中国一样,遭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吉田松阴没有倡导东亚被侵略国家相互支持,共同为摆脱屈辱地位而奋斗,却积极主张侵略周围国家。尤其所著《幽囚录》,其中有云:“今宜急修武备……谕琉球朝贡,会同各诸侯责朝鲜纳质奉贡,如古盛时。北割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诸岛,渐示进攻之势……。”“割取朝鲜、满洲,并吞中国,所失于俄美者,可取偿于朝鲜满洲之地。”同时,桥本左内(一八三四—一八五九)也著论认为如不兼并中国、朝鲜的领土,“日本就难以独立”。吉田和桥本都是幕政改革派,吉田是有名思想家,明治维新的先驱者。日本有名政治元勋山县有朋、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等都是他的门徒,深受他的教诲。后来,伊藤博文为吉田松阴所讲学的“松下村塾”题诗,表达对吉田的敬意,诗曰:“道德文章叙彝伦,精忠大节感神明。如今廊庙栋梁器,多是松门受教人。”足见吉田对当时日本影响的深巨。而这批门徒秉承师训,一八九四年(甲午)发动对中国侵略战。一九一○年,吞并朝鲜,将其做“渡满之桥”,进一步向我东三省侵略;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企图一举沦中国为其“保护国”;一九一八年,迫使中国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防俄,巴黎和会上日本要取得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激起“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增加强固。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先后发生,海内外炎黄子孙不甘心做亡国奴,一致奋起对日抗战,志愿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决心在“以空间换取时间”总体战略优选指导原则下,尽全国力量从事持久消耗战,争取最后胜利。经过八年苦战,终于实现“紫金山下受降台,青天白日压太阳”。又一次以事实证明中华民族是经得起严酷考验的。笔者撰《第二次中日战争史》自序即指称,这样才显示日本侵略中国的由来久远,结果侵略必败。而国人所称“甲午战争”——这一名称显示不出中日关系升沉演变的历史意义,故应改作第一次中日战争。近一百年来,中国与日本发生两次战争,这两次战争的原因、进行的经过、最后的结果,以及它们对于亚洲和世
...
目录:
第一编对日战争反思

杨元忠唐德刚:中日黄海血战中国海军大败的讨论

唐德刚:台儿庄大捷的历史意义

唐德刚:纪念抗战对日索赔

唐德刚:八年抗战史新解杂录

黎东方: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初步总结

吴相湘:从屈辱的马关条约到日本无条件投降

第二编汪精卫投敌始末

唐德刚:高宗武探路、汪精卫投敌始末(一)

唐德刚:走火入魔的日本现代文明

——“高宗武探路、汪精卫投敌始末”之二

唐德刚:使中国全土“满洲化”的和战经纬

——“汪精卫投敌始末”之三

唐德刚:从通敌到出走的曲曲折折(上)

——“汪精卫投敌始末”之四

唐德刚:从通敌到出走的曲曲折折(下)

——“清精卫投敌始末”之五

唐德刚:从高宗武之死,谈到抗战初期几件重要史料

第三编日本侵华罪行再探讨

吴天威:日本向袁世凯所提“二十一条”与新发现的孙中山“日中盟约”

——为纪念“五九国耻纪念日”七十七周年

梁敬:“九一八”事变的内幕

——并论日本篡改教科书之可悲

姜国镇著唐德刚序:南京大屠杀与日本从军慰安妇

吴天威: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五十三周年

——国人亟应注意日本否认侵华、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的阴谋

李恩涵: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岂容抹杀

——驳日本众议员石原慎太郎之两度狂言

沈云龙:论设立“国耻纪念馆”的重要性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十一周年而作

吴相湘:日本篡改教科书的对策

——用真材实料来争一时和千秋

吴天威:凭吊日本侵华细菌战大本营原址

平涛编著李立德提供:日本“慰安妇”事实俱在

——从其曝光经过与深入搜集探索

沈云龙:惊闻胜利泪沾巾

——谨以个人辛酸回忆纪念抗战胜利三十周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