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微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历史的微声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7.69 7.3折 79 全新

库存35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笛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74652

出版时间2022-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24页

字数251千字

定价79元

货号SC:9787020174652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笛  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

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英文)、《茶馆》(两卷本,中英文)、《袍哥》(中英文)、《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著有非虚构历史读物《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

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历史学会(UHA)很好著作奖,并获首届“吕梁文学奖”、单向街图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很好著作奖等图书奖。
内容简介:
历史学家王笛经受了中国和西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训练,因此他回望中国近代史以及看待世界历和人类史时,带有一种比较的、深邃的眼光,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他阅读广博,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到文学,这使得他的行文丰富而又好看。
这本书,体现出了他对新文化史、微观史从接触到深入研究直到创作的过程,传达出他的民众史观。他介绍和评述了海登·怀特、罗伯特·达恩顿、费正清、卡洛·金斯堡、史景迁、林·亨特、孔飞力、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罗威廉等西方著名学者的思想和代表性著作。
英雄史观和民众史观的区别是什么,怎样看待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怎样看待人类的文明史,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历史和文学的关系是什么等等问题,作者提供了自己新颖的、富有冲击力的、极有价值的见解。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作者讲述和梳理了自己近四十年读书的历程,探讨了读书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联系,分享了自己成为学者的方法,那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并且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回答了”没有时间读书”这样一个大家都面临的问题。
本书的写作深入浅出,即有独到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又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通俗流畅的文字,扎实、耐读而又精彩。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就是对书的评论,展示了历史学家王笛近四十年读史观察,也可以说是他的阅读史,就此可以窥见他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思考。发现“历史的微声”,也就是去倾听民众的真实声音。
收入作者在中英文学术杂志以及大众媒体上发表的书评,其中在权威刊物《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亚洲研究季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发表的英文书评,皆是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出版。本书是作者读书评论的第一次结集,细读罗威廉《救世》《红雨》、卡洛·金斯堡《奶酪与蛆虫》、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史景迁《王氏之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卡尔·波
...
摘要:
        一、我要读书
    小时候读书是从连环画开始的。当时成都街头有很多连环画铺,画铺的墙上贴满编好号的各种连环画封面,你说出选中的号码,店主就租给你相应的连环画。租金是1分钱一本,几分钱就可以美美地度过一晚上。在“”之前,这几乎是我和小伙伴们专享的文艺生活。
    记得这些连环画大概有三种类型:一是四大名著,不记得是否读过《红楼梦》了,但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百读不厌的;二是历史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岳飞的故事;三是革命故事,如《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另外,父亲给我讲解唐诗宋词,记得有《琵琶行》《长恨歌》等,但我印象最深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时便非常憧憬那种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生活。
    不过我倒是记得读的第一本字书,是父亲从单位上借的《我要读书》,为高玉宝的不幸遭遇而悲伤,觉得生在社会主义真是幸福啊,一定要好好读书学习。连环画使我得到了早期的历史和传统教育,为岳飞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感动,还有就是对革命者的崇拜。
    我曾被高中拒之门外
    我的童年时代是住在四川省文联的大院里,听我父母亲讲,我和哥哥喜欢到流沙河那里去听他讲故事,由于那个时候我年纪还小,具体讲的啥,我已经没有记忆了。也就是这段经历,老先生经常对我父亲说:“王老二是我看着长大的”。
    关于流沙河先生的事情,其实多是后来听我父亲讲的。说是流沙河被打成右派以后,先是发配到山中炼铁,又改为种地,后来待遇好点,被打发到省文联图书馆当管理员,那是三年困难时期后到“”爆发前的一段时间。
    在“”初期,全国学校都“停课闹革命”了,百无聊赖,只有靠读书打发时间。那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时代,但是奇怪的是,没有人要求读书,也不主张读书的年代,反而是一些年轻人读书最自觉的年代。这也可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东西只有失去了,才感觉到它的珍贵;当学校关门,上不成学了,可能才感觉到学习的美好。
    流沙河先生所管理的那些图书在“”中被打捆,放在大院里的几间大空房里。当时既然不上学,有大把时间,父母也到所谓“五七干校”去了,只好靠读书打发时间。没有书读,我和一些小伙伴就从窗子翻进去偷书看。
    有一天晚上,和小伙伴打着手电筒在漆黑的书库里面正津津有味地翻书,突然门开了,被管理员抓了一个正着,我们都写了一份检讨书才算脱身。管理员还比较人性化,也没有告诉家长,但是以后再也不敢翻窗进去偷书了。在“”之后,有一天那个管理员突然叫住我,居然把那份检讨书还给了我,那个时候好像我已经读大学了,可惜那封检讨书没有留存下来,要不也是我艰难的读书道路上的一个见证呢。
    后来便是“复课闹革命”,小学只读了三年,便直接进入了中学。中学是我从懵懂到真正成熟的时代。在初中阶段,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我们都被告知,要升高中的话要根据成绩来决定。我的学习成绩是在班里的前几名,当时认为读高中应该是顺理成章的。记得在1972年的那个夏天,我每天都在家里焦急地等着入学通知,但是通知始终没有到达。我那个时候非常腼腆,还是我父亲去学校了
...
目录:
自序 1

I.读书就是自我塑造 1

一、我要读书 6

我曾被高中拒之门外 7

高考改变命运 10

二、大学时代的读书和思考  13

我的第一篇论文 14

大学里的读书生活 16

研究生阶段的彷徨 21

开始阅读英文原著 23

三、学术上的脱胎换骨 28

读书无止境 28

西方的学术训练 31

进入微观世界 37

四、学术阅读与日常阅读 41

为写作而读书 42

读有批判精神的书 47

非虚构和回忆录是我的阅读重点 50

对社会现实的写作 53

享受文学的世界 56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59

II.进化、故事和认识自我 65

一、能讲故事和讲好故事关乎我们的生存 68

我们来自哪里 68

讲故事的能力关乎生存 69

故事拯救了人类 71

讲故事就是文化的积累 72

抹去故事的危险 74

二、只有合作才能自我超越 77

合作才能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 78

人类发展到今天是合作的结果 81

外部联系紧密才能促进内部的团结 83

模仿比创新更重要 84

人类的平均智力在下降 86

文明是否会倒退 87

三、“认识自我”是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90

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学者 92

通俗作品也可以是深刻的 93

人与自然的故事 94

人类会不会再度受到挫折 97

III.历史的微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