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之路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市民之路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2.83 6.7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素娟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0785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2页

字数234千字

定价49元

货号SC:9787301250785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杜素娟,文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出版学术著作《现代性伦理的设想》《孤独的诗性》《沈从文与大公报》《烟雨愁人:琼瑶传》等。代表性论文有《“苗窠”伦理的现代价值》《从个人德性到制度伦理》《解放的个性与禁锢的自我》《论沈从文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接》等,发表于《比较文学》《学海》《伦理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丛刊》等核心刊物。
主编推荐:
《市民之路——文学中的中国城市伦理》从文学史阈的角度,使用文学解读与伦理学原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挖掘文学的社会价值,发挥文学的人文建设价值,并由此展开对城市伦理的内涵、本质、结构等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价值,同时对于推动城市伦理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随着中国当代社会越来越集中的城镇化发展,城市作为一种人口聚居的特殊空间,在社会发展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城市伦理相伴而生。
本书立足于中国近三十年的城市题材文学,透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所叙述的中国城市发展历程、道德焦虑和伦理问题,由此分析近三十年中国城市伦理的发展脉络、内在结构和价值体系。在具体内容上,作者分七章,对城市伦理的源起与初步形成、当代发展与变迁、多元博弈与内在冲突、"非传统"问题、主体分析、空间构建、"现代性讨论"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与探讨。

摘要:
    两宋时期的商人靠前地依附于权贵和官僚阶层,通过不断地向官员行贿,来换取其政治庇护、商业资源,保证自身商业行为的顺畅和安全。这本身就是政治势力强行介入经济链条的畸形反应。
    三、底层·碎片:城市伦理因素的模糊性存在
    在古代时期,由于城市的经济功能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发展,城市伦理在这时也就很难得到完整且独立的呈现。所谓城市伦理,就是在城市社会中形成的道德伦理意识、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等。一般而言,由于城市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乡村极大的不同,所以建立在其上的城市伦理也必然与建立在乡村基础上的农耕伦理是不同的。例如,乡村社会往往是同姓同族的血亲居住方式,其社会关系以血缘关系为主;而城市因为政治、军事或商业目的,往往形成的是“陌生人”社会。乡村社会是以农民为主体,城市社会是以独立的工商业阶层为主体。乡村社会需要家族成员协作进行生产和劳动,因此看重整体利益,强调个人对于整体利益的服从;城市社会的商业交易,则更注重个人权益。乡村社会为了维持人际秩序,需要强化家族首领的权威,因此往往强调宗法等级;城市社会为了保证商品贸易活动的自由和顺畅,则更强调公正和平等。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之间存在的种种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上的差异,势必形成不同的伦理感受和伦理吁求。
    由于城市伦理基于更为优选的生产关系,所以城市伦理往往会成为一个社会中拥有有活力、也拥有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部分,对于推动社会道德的现代性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城市伦理的源起
第一节 农耕伦理覆盖下的中国古代城市
一、制暴·示权:中国古代城市的非经济性源起
二、抑商·轻商:城市商业功能的底部滞留
三、底层·碎片:城市伦理因素的模糊性存在
第二节 求变和惧变中的近代城市伦理
一、从政治中心到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转变
二、从等级秩序到独立自由:道德观念的转变
三、从赞歌到否定:孤立无援的“自由”吁求
第二章 现代城市伦理的形成与崛起
第一节 公共空间意识的出现
一、空间共有权的吁求
二、空间共有权的实践
第二节 空间阶层意识的出现
一、社会阶层矛盾的发现与制度正义的提出
二、从制度正义呼吁权利和义务的平等缔结
三、从制度正义提出“机会”和“结果”的平等原则
第三节 日常空间意识的出现
一、私人日常生活领域的呈现及价值构建
二、身份意识的转变与道德标准的变化
三、功利主义道德因素的出现
第三章 当代城市伦理的曲折进程
第一节 “革命拟仿时代”:城市伦理的双线结构
一、乌托邦式伦理想象与宗法式实践
二、未曾断绝的市民伦理及其隐性传承
第二节 “创伤恢复期”:精英话语中的伦理反思
一、城市伦理“空洞”的发现
二、伦理重建的精英式反思与设想
第三节 “合理性立论期”:市民伦理的重建
一、人民·平民·谋生者:城市人群身份意识的演化
二、私性·平等·契约:城市空间意识的改变
三、质疑·批判·固守:权威话语对于城市伦理的介入
第四章 新世纪城市伦理的新因素
第一节 从宏观到微观:社会视角和正义概念的转换
一、城市空间价值的微观理解
二、公平正义原则的微观理解
第二节 从德性到理性:行为控制和价值意识的改变
一、从个人德性到个人法律理性
二、从义务型价值意识到权利型价值意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