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窟寺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石窟寺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12.2 6.8折 165 全新

库存3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宿白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1935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660页

字数0.55千字

定价165元

货号SC:9787108061935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宿白(1922—2018),字季庚,辽宁沈阳人。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肄业,1952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任教。宿白从事考古研究和教学工作逾一甲子,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又在石窟寺、佛教建筑、版本目录等方面专有所长。自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成立之初便开始执教并掌管系内工作,桃李天下,奠定了后段考古的整体格局和方法,在专业领域内享有泰斗声望,2016年曾获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他的代表作如《白沙宋墓》《中国石窟寺研究》《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等所达到的学术高度和创立的学术范式,至今难以超越,是相关专业学者和学生的推荐阅读经典。
主编推荐:
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宿白对中国石窟寺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扎实的研究,不仅针对窟龛形制、造像风格、开凿年代、阶段特征有客观、科学的记录与整理,又将考古事实融合到对相关社会历史、宗教艺术、文献知识的说明之中;既是历史考古学“证经补史”之典范,又是贯通人文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更是大众走进石窟世界的一把钥匙。
内容简介:
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和权威,《中国石窟寺研究》这部书正是他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的典范性研究。本书一共收录了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宿白先生从50年代起陆续写就发表的,内容包括对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等有名石窟的造像形象、窟龛形制、艺术风格进行的比较分析,进而确定各窟的开凿年代、发展变化、阶段特征等,用语科学谨慎。宿白先生的石窟寺研究不仅长于考古方法充分、科学利用,更善于把考古事实与文献材料、历史宗教结合在一起,这种研究方式不仅开创了历史考古学的研究道路,也充分体现出人文性和综合性。也正因如此,《中国石窟寺研究》虽然是以石窟寺为主要研究主体的,却能也在各个方面渗透出历史、文献、宗教、版本等方面的知识。《中国石窟寺研究》曾于1996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次三联的再版是作为“宿白集”中的一种推出,旨在向学界整体呈现宿白的学术成就,亦能满足一般爱好者对于考古知识的需求。
摘要:
    《中国石窟寺研究》前言《中国石窟寺研究》共搜集文章二十三篇。第一篇《中国石窟寺考古》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的一个条目,现经增补,作为本书一篇概论中国石窟寺的文章,编于卷首。后面的文章大体可分六组:第一组两篇。探讨我国现存两处最早的石窟遗迹,即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和以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为中心的凉州石窟。前者着重部分洞窟类型和年代的探讨,后者着重特征的分析。第二组五篇。都是关于5世纪后期开始开凿的武州山石窟,即今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讨论文章。根据40年代发现的文字资料,我们对云冈石窟的排年分期做了调整,引出了与日本长广敏雄教授的一番讨论。这个讨论,现在似乎还没有接近结束。该组最后的两篇文章,试图较全面地研讨云冈石窟的历史问题,是近期撰写的。第三组两篇。一是研讨沿袭云冈石窟的河南洛阳地区的北朝石窟,一是研讨两处南朝龛像,即江苏南京栖霞山千佛岩和浙江新昌剡溪宝相寺龛像。两处南朝遗迹,都比云冈开凿的年代为晚,大抵与洛阳龙门北魏窟龛同时。在研讨南朝遗迹之末,附带论述了与南朝龛像颇为类似的两处北齐龛像。第四组九篇。主要是研讨甘肃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和晚期的部分洞窟。文章的大部分论点,虽然在50迄60年代之初即已大体形成,但较系统探讨的文章,也是近期写出的,即本组的最后两篇。新写的《建平公于义续考》内容虽与莫高窟无直接关系,但于义本人是北周时期莫高窟的重要建窟者,故安排于旧稿《东阳王与建平公(二稿)》之后。第五组两篇。一篇是研讨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首先注意的拉萨药王山札拉鲁浦石窟寺,它是西藏专享的一处塔庙窟。一篇是研讨浙江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近年清理出的吴山宝成寺藏传密教龛像,此处龛像与分布在灵隐寺前飞来峰附近的零散龛像不同,而是原处于佛殿内的一组龛像。第六组附录文章二篇。第一篇是已故刘慧达女士探讨北朝石窟与禅观的关系的论著。从60年代初这篇文章还未正式发表时,我即一再引用过。该文最早研讨了北朝石窟的性质,文章的主要论点曾给之后各地讨论北朝石窟作用的研究者较为重要的影响。第二篇是《北朝造型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刊于台湾出版的《中国古佛雕》一书中。原是写《洛阳地区北朝石窟的初步考察》时考虑到的一条注释,后因文字较多,抽出另刊。现以该文涉及整个北朝石窟,故附录于此。附录三是据拓本和录文复原《李君莫高窟佛龛碑》的两张图纸(碑阳、碑阴各一张)。两图原为《合校》制作,但对进一步研讨碑文亦有裨益,因录附篇末。第二、四两组文章,撰写的时间前后都延续了三十年,有的因为便于开展讨论,有的为了突出某些问题,所以后期的论述颇有与前期文字重复处。以上六组文章,这次结集重刊大都作了补正,并在每篇之末简述了补正的情况。补正主要是资料的变动,各篇文章的论点大体照旧。此外,本集在编排中,考虑到读者的方便,还增补了一幅《中国佛教石窟寺分布图》,供参考。光阴荏苒,三十年过去了。包括石窟寺在内的中国佛教考古的整理研究工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50年代末迄70年代中断了一大段。70年代末开始恢复。有了可以对石窟遗迹进行较全面考察的各种条件时,已进入80年代。
...
目录:
前言中国石窟寺考古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部分洞窟的类型与年代凉州石窟遗迹与“凉州模式”《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校注——新发现的大同云冈石窟寺历史材料的初步整理云冈石窟分期试论《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的发现与研究——与日本长广敏雄教授讨论有关云冈石窟的某些问题平城实力的集聚和“云冈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恒安镇与恒安石窟——隋唐时期的大同和云冈洛阳地区北朝石窟的初步考察南朝龛像遗迹初探《莫高窟记》跋参观敦煌莫高窟第285号窟札记敦煌莫高窟早期洞窟杂考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东阳王与建平公(二稿)建平公于义续考《武周圣历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合校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年代问题敦煌莫高窟密教遗迹札记记西藏拉萨札拉鲁浦石窟寺元代杭州的藏传密教及其有关遗迹附录一 北魏石窟与禅附录二 北朝造型艺术中人物形象的变化附录三 《李君莫高窟佛龛碑》三种拓本与两种录文合抄图版图版说明图版目录插图目录索引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