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习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传习录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6.42 5.5折 48 全新

库存45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陆永胜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4320

出版时间2021-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32页

字数360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101154320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陆永胜,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副院长,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理论研究部负责人。2017年,陆永胜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第五批“贵州省第五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受到省教育厅表彰。
主编推荐:
一、王阳明跌宕起伏起伏的一生,是短暂、波澜壮阔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著书立说,授徒讲学、剿灭南赣匪患、平定宁王叛乱,最终成就了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均有成就的少数几个“兼三不朽”人物之一。1529年,王阳明去世,时年57岁。临死时他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他一生体道悟道,终得“我心光明”的理想人格。
二、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四大命题。 阳明心学诞生之后,尊崇王阳明和信奉阳明心学的人不胜枚举,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都是他忠诚的拥趸。阳明心学16世纪初传到日本,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之下,三百多年之后,日本推行了举世震惊的“明治维新”。阳明心学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三、梁启超说:读阳明心学,“则其人必发强刚毅,而任事必加勇猛”。——阳明心学是行动哲学。在《传习录》录,王阳明反复阐发他的“立志”“事上炼”“知行合一”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是一个功夫,不能分成两截,“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重“行”,强调凡事一定要在事物上进行磨炼(“必有事焉”),念头一有,就要付之行动了,是一个实战的观点。做到知行合一,才是真正的智慧。

四、“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阳明心学还是关于人性方面的哲学。从孟子、荀子性善论、性恶论,到王阳明的“致良知”,都是直指人心。“致良知”是王阳明的一个核心命题。“良知”本具,“人人皆可为尧舜”,一些人“良知”不显,是因为被自己的各种欲望遮蔽。心中之“贼”即为人心中种种私欲。“为善去私”,王阳明为他所提到的“知行合一”提供了“良知”的行为准则。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就立即去执行,一件事做还是不做,就要依“良知”而行。王阳明提出了一个反躬自省的行为,提炼的是一个儒学气质和国民性培养的重大命题。
五、阳明心学是王阳明
...
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摘要:
        徐爱录凡十四则
    【题解】
    徐爱,其简介见前注。“徐爱录”是阳明弟子徐爱关于其向王阳明问学的语录记载。《年谱》载曰:正德七年(1512)十二月,王阳明“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省。与徐爱论学。爱是年以祁州知州考满进京,升南京工部员外郎。与先生同舟归越,论《大学》宗旨。闻之踊跃痛快,如狂如醒者数日,胸中混沌复开。仰思尧、舜、三王、孔、孟千圣立言,人各不同,其旨则一。今之《传习录》所载首卷是也”。由此可知,“徐爱录”发生于正德三年(1508)春,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不久,其心学尚受到普遍的质疑,由徐爱所问常与朱子学对举便可见一斑。同时,心学初立,为跻身儒学正统,被官学认可,其最关键问题便是解决和论证经典依据问题。《大学》古本是阳明心学的重要经典依据,而《大学》改本是朱子学的重要经典依据,王阳明与徐爱问学围绕《大学》展开便是自然之事。概而言之,“徐爱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阐释了朱、王关于《大学》中部分内容解释之不同,如“三纲”及其关系,此中关涉本体与功夫关系;第二,对“心即理”“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四句理”等心学命题进行阐释;第三,诠释了王阳明以心释经的经学观和对经、史关系的认知。
    本部分为阳明弟子徐爱对所录语录做的引言,说明了备录阳明语录的目的。此引言可注意者三:第一,《大学》是探究、理解朱子学与王学之歧异的入手处,因此,学习阳明学不可不关注古本《大学》和朱熹的改本,以及二人的相关注释;第二,徐爱对阳明学说的认识、体悟和同情理解是很到位的,阳明学说看似精微玄妙,实则是从百死千难中而来。因此,知人论世,同情体悟,是学习阳明学很重要的方法;第三,世人对阳明学说的种种误解及其原因,间接地交代了阳明学说产生的明代学术、思想语境,为理解阳明学说及语录中的各种争论提供了帮助。徐爱之引言,简短精练,极富概括性,信息量很大,不可轻忽。另,“世之君子”至“见其牝牡骊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可谓我辈为学之警句。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②,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③,参互错纵,以质于先生④,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圣人而不惑者也⑤。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⑤,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②,“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③,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③。
    【注释】
    ①“先生”三句:《大学》,《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孔子之言,曾子述之,亦有以为子思所作。后世注疏颇多,其中以郑玄注、孔颖达疏的《礼记·大学》本为特出,即此处所谓“旧本”“误本”。北宋时,《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居“四书”之首。程颐谓之“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谓之“修身治人的规模”,“定世立教之大典”。故《大学》受到宋儒明儒的高度重视。
    P5-6
目录:
前言

传习录序

传习录上

徐爱录 凡十四则

陆澄录 凡七十三则

薛侃录 凡三十五则

传习录中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凡十二则

答周道通书 凡七则

答陆原静书 凡四则

又 凡十四则

答欧阳崇一 凡四则

答罗整庵少宰书 凡四则

答聂文蔚 凡七则

答聂文蔚二 凡九则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传习录下

陈九川录 凡十四则

黄直录 凡十二则

黄修易录 凡十一则

黄省曾录 凡十一则

钱德洪录 凡四十八则

黄以方录 凡二十五则

钱德洪跋

传习录附录

朱子晚年定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