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中的日本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电影中的日本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8.28 7.1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开举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57097

出版时间201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8页

字数265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13057097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开举,土家族,湖北省巴东县人,博士,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靠前商务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广州外国语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文化研究语言与文化博士。现任中国语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员,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外文论研究会理事等。近几年的主要出版物包括ReconstructingImagesofChinesePeasantry(2007),TrialbyMedia:OvercorrectionoftheInadequacyoftheRighttoFreeSpeechinContemporaryChina(2011),OnthePowerofLanguage(2009),曾在国外SSCI、A&Hci刊物发表论文多篇、靠前《哲学研究》《现代外语》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Springer出版学术译著4部、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教材4部。主持省级以上研究项目多项。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文化哲学、翻译、语用学。
主编推荐:
从中国百年电影中日本人形象的演变探讨中国文化的发展
精彩内容:
与日本文化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系统性研究相比,中国文化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研究从质和量的角度上都弱了许多。这也正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功利性特征:历史上,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任意一个社会生活方面看,长期以来,中国居于单方面的领先地位,是日本学习的对象。对于长期处于夷族地位的日本民族,研究显得没有必要。但是到了近现代,尤其是甲午中日海战以来,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中国突然发现,日本已经在社会文明发展方面领先中国,由此兴起了向日本学习、研究日本文明和文化的热潮,但放眼双方社会文明文化交往的历史长河,这段历史毕竟相对短暂。总的说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研究仍然较少,而忙于以自主创新为推手的现代化民族复兴之重任,使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研究在现实中再次远离需要的所急。
内容简介:
本书以百年中国涉日电影为文本,通过解析其中的日本人形象,分析建构的手段、技术、传播效果、对社会的影响。基于这些电影不同阶段及特征,揭示导致对日本人形象表征的阶段性差异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动因,进一步提出本民族文化应该构建的健康的文化心理。本书适合社会文化研究者和学习者阅读。
目录: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日社会、文化交流史概览第二节中日文化相互研究的不对称性第二章百年中国电影中日本人形象的嬗变第一节已有的研究概述第二节电影中日本人形象的嬗变第三章种族、大众文化和电影再现第一节种族、民族的文化学本质第二节后殖民研究第三节女性主义研究第四节话语权问题第五节大众文化研究第四章中国电影中的日本男性形象第一节战争语境里的日本男性形象第二节和平语境下的日本男性形象第三节日本男性形象的成因第五章中国电影中的日本女性形象第一节抗日战争期间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女性的“缺场”第二节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日本女性形象再现第三节日本女性形象再现的特征及成因第四节日本女性形象再现及日本女性在侵华战争中的角色与作用第六章当代影视剧中的日本人形象第一节中国人心目中的日本人第二节日本人形象构建的“我-他” 维度第三节日本人形象背后的民族性第四节符号学视域下影视剧中的日本人形象第五节小结第七章影视中的日本人形象变迁的社会文化动因第一节后殖民批评视野下的民族身份第二节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第三节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第四节文化意象、艺术镜像与自我确证第五节讨论:复兴的中国当抱有何种民族文化心态参考文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