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史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61.92 7.2折 86 全新

库存160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坂本太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68608

出版时间2008-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64页

字数601千字

定价86元

货号SC:9787500468608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坂本太郎,1901年(明治34年)10月7日-1987年(昭和62年)2月16日,生于日本静冈县。日本昭和时代历史学家。专门研究日本古代史。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学院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二战后为东京大学史学研究室的重建和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的史料编纂事业殚精竭虑。
内容简介:
《日本史》是了解日本历史的入门书,是日本有名历史学家坂本太郎的著作,由中国社科院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汪向荣等人译成,原著与译作均佳。《日本史》简明扼要,实事求是,不回避不夸张,是一本优秀的日本史著作。
摘要:
    弥生式文化
    
在绳文式文化陆续开展的过程中,一种新的压倒绳文式文化的弥生式文化首先出现在北九州,并逐渐由西向东传播,一直达到奥羽南部。(奥羽是陆奥、出羽的略称,即今日本的东北地方,包括青森到山形、宫城一带地区。――译者)弥生式的名字也和绳文式一样,是根据象征这一文化的土器而起的。所谓弥生式土器,是为纪念明治十七年(1884)最早在东京本乡区的向冈弥生町发现的土器而命名的。
    
这种弥生式文化。很明显的是从一开始就伴有铁器,进行农耕,特别是栽培水稻。因此,不能将其看作是由绳文式文化直接发展的结果,无疑是以某种形式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从文化阶段看来。石器始终是用来作为有力的利器的,但这时使用了铁器和青铜器,因而不能叫作石器时代;而青铜器也不像青铜器时代那样成为主要利器:金石并用时代这个名称。从各外国所用的含义看来,也不够确切。它是一种在长期闭锁的环境中,突然接受高度的外国文化时出现的异种文化的混合物,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变形。在日本历史上,后来也常常有过这种情况。这里且不拘泥于其属于哪个阶段,具体地叙述一下这种文化的状况。
    
首先。根据土器的样式,在编年上把这一时代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以福冈县远贺郡水卷町立屋敷为中心,以在远贺川流域大量发现的土器即所谓远贺川式土器为代表。这种土器首先在北九州发展起来。不久传到畿内。唐古式土器中最初的就属于这一类。中期在北九州是以和中国、朝鲜有很多相似处的须玖式土器为代表,从畿内到濑户内海周围,盛行的是像梳子痕纹那样的栉目纹系统的土器。东日本的弥生武士器也创制于这一时期,但必须注意的是,它不像畿内和北九州等处的土器那样具有鲜明的特性,在受到栉目纹影响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绳文式土器的传统。到了后期,畿内的无纹土器风靡全国,将以往九州和畿内的两个中心合而为进一步发展成为下一个时代的瓦器。
    
弥生式文化的另一特征是金属器,在这一点上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铁器与青铜器并存这一事实。以往的学说重视青铜器,轻视铁器。但最近各地都有铁器出土,这说明具有普遍性的不是青铜器,而恰恰是铁器。铁器好像从这一文化阶段初期就有了。例如在工具方面,有铁斧、枪刨、刀等;在农具方面,有锄头、镰和掐谷穗用的刀形铁器;在武器方面,有箭头、铁刀、铁戈等,都已实际应用了。另外,从大和的唐古、静冈的登吕等遗址的出土物来看,木器在这一时代已大量使用。这些木器的制作,由于使用了铁制工具而有显著的进步。
    
青铜器有铜剑、铜矛、铜戈、铜铎、铜镜、铜箭头等,其中可以清楚地分出舶来品与国产品,实用品与非实用品的区别,并且其分布的区域也不相同,自古以来有名的青铜器是铜剑、铜矛、铜戈与铜铎。
    
...
目录:
  
第一章 序说


第一节 风土


日本列岛 地壳的变迁 地形 气候 海流


笫二节 民族


原住民族的问题 基本民族及其混血过程 语系


第二章 古代前期


第一节 原始文化的展开


世界的石器时代 无土器文化 绳文式文化


弥生式文化


第二节 统一国家的建立


文献的性质 汉代的倭 魏代的倭


统一国家建立的年代 统一的过程


统一势力的所在地 国家统一与天皇的系谱


第三节 古代国家的发展


入侵朝鲜半岛 统治半岛的消长 国内形势的演变


社会组织 文化的进步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第三章 古代后期


第一节 文化立国的观念


文化立国的含义 文化立国的基础 改革的具体内容


佛教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国政改革


改革国政的必要性 大化改新 政治形势的演变


《大宝律令》 官制 身份制度 土地制度


财政制度 司法制度 天皇的地位


第三节 古典文化的繁荣


奈良时代 政界的变迁 经济的进步


版图的扩大 文化的特点 学问 佛教艺术


第四节 律令政治的复兴


平安时代 严格修改律令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