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邓小平 战争年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的父亲邓小平 战争年代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2.25 6.5折 65 全新

库存8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榕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3115

出版时间2013-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72页

字数510千字

定价65元

货号SC:9787108043115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全书从“大颓大悲的民族悲史”着笔,从四川广安邓氏祖辈写起;16岁的邓小平怀着憧憬,出川赴法勤工俭学,历经艰辛,到45岁重回四川;这29年的岁月将他从一个懵懂的少年铸造成为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里,作者记录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父亲,一个孩童、学生、战士、将军、政治家的前半生旅程;更展现了邓小平和同时代的一批俊杰,从盗火到播种,从理想到实践,努力壮大革命力量,终于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带入一个崭新时代的艰辛而又辉煌的革命历程。 

作为邓小平的女儿,作者历时三年,读书、查阅资料、采访当事人和知情者,终以大气磅礴的篇章真实地记述了邓小平前半生的轨迹。所以,全书在事件的记录上,它真实可信,语言细腻,尤其各战例的叙述生动详尽,数据确凿;在对人物的描写上,它客观公平,语言深刻而犀利;在所附的照片中,更是看到了邓小平在生活、战斗、工作中最真实的常态,领略到了一个伟人真实而不平凡的多方面。
摘要:
    四川人杰地灵。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出现过司马相如这样才华横溢的辞赋大家。许许多多的文人名士都曾活跃在巴蜀这一历史舞台,其中有唐代诗坛泰斗李’白、杜甫,三国鼎足人物刘备、诸葛孔明,战国水利巨匠李冰父子……巴蜀之人会种田,会养蚕,会冶矿,会织缣,向以吃苦耐劳、勤劳朴实著称于世。
        平原山脉滋养了肌肤,
        长江诸川润育着魂魄。
        作为一个四川人,你怎么能够不热爱这片土地,怎么能不为之而感到骄傲呢!
        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四川的,连一些外国人也知道四川的大名。但是,说起我们的家乡广安县,就是大有名之中的小无名,真正的鲜为人知了。
        我们家的人都自称四川人,只有对四川人才会自称广安人。
        广安在四川省会成都以东二百多公里,长江重镇重庆以北一百公里处,今属南充专区,这个地方至今仍不通铁路,主要靠陆路与水路通行。这里是成都平原的边沿,属丘陵地带。土地不算贫瘠,但并非富裕发达之地。所幸一条渠江浩浩荡荡川流而下,纵贯全县。
        广安古属梁州地界。在这一地区生活着的先民为□族人。□人和其他一些土著部落民族,共同创造了这一地区-的先巴文化。
        春秋晚期,原在汉水中游一带生息的巴族人迁入,遂在川东建立了巴国。巴族,自称太□伏羲氏的后代,自古活动在汉水流域中游一带,殷商中叶战败于殷,便向殷纳贡称臣。殷朝末年,巴人不堪屈辱,参加了周武王的伐商之战。巴师曾为前锋,骠勇善战。周王朝建立后,巴被封为诸侯。武王封其宗族中姬姓人士于巴,号为子爵。春秋时代,南方大国楚国崛起。巴国在与楚国数度攻伐之后,终于战败,遂离开汉水流域,举族徙迁,最后落足于川东地区。巴人与川东各土著民族融合,建立了以部落联盟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巴国,直到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战国时期,广安已属巴国,由于其先人为□族人,于是在此设有城。巴为秦灭后,秦在今广安设县,名宕渠县,属巴郡管辖。五代改宕渠为始安,隋复赉城,唐称渠江,到宋以后,始为广安。’
        据此,应该说,我们的家乡广安,得名于宋,而该地居民则应为古梁州人和汉水巴人融合之后。有人说我们的祖先是湖北人,可能就是根据巴国是山汉水人川而言的吧!
        四川今有人口一亿之多,乃全国省级行政区划之最。我们广安县,作为人口众多的大省的一个分子,自然也不会落后。据
...
目录:
序篇

退休的这一天

巴蜀情

故乡行

这就是我们的老家

族宗寻迹

大颓大败的民族悲史

大悲大壮的人民反抗

孙中山的奋斗

我的爷爷

父亲的少年时代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由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心万里求学,不怕路远山高

从俭学到勤工之路

为了生存求学而斗争

在哈金森工厂

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

革命历程的起点

党的锤炼

告别——法兰西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风云变幻

走出腥风血雨

二十四岁的中央秘书长

张锡瑗妈妈

战斗在龙潭虎穴之中

在广西的政治舞台上

到广西去

举行百色、龙州起义

国事家事伤心事

红八军的兴衰

红七军的勃兴与右江红色革命根据地

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由来

红七军的遭遇

红七军光辉永存

三十年代初期的变迁

瑞金与中央苏区

第一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

“邓、毛、谢、古”事件

红星报的主编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序曲与遵义会议

红军不怕远征难

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西安事变前后

走上抗日战场

第一二九师政治委员

我的外公浦在廷

浦琼英到卓琳的道路

在太行山上

艰苦岁月

走向恢复和发展

神圣抗战的胜利

针锋相对,寸土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