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容闳和留美幼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容闳和留美幼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0.96 5.2折 98 全新

库存1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洁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24063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01页

字数568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520524063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邓洁,1957年4月出生,广东省珠海市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央及省部级多家媒体上发表过影视、文学作品。因为是留美幼童后裔,近十几年来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著有《留美幼童唐元湛家三代人的故事》。
内容简介:
    1840年,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打乱了广东香山少年容闳的正常生活并辍学。1854年,他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理想也随之产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踏上回国之路,也就踏上了实现理想的奋斗之路。然而他看到的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撞开了古老中华帝国的国门,当朝者宁愿把国门的钥匙拱手让出,也不肯睁开眼睛看世界。容闳为政府办的第一件事是赴美购买机器设备,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由此建起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70年,容闳正式向政府提出酝酿已久的关于运输、留学、司法、开矿的四条建议。清政府同意从1872年起连续四年,派幼童去美国留学,共计120名。理想终于照进现实。他赴美始终其事,于是,他的学生有了一个特殊的称呼——留美幼童。1879年,朝廷派到美国去的第四任监督因为没有得到留美幼童行叩拜大礼的迎接,大怒,上报朝廷,幼童“洋化”了。为了天朝上国规矩不坏,清廷于1881年将全部学生提前撤回国。但是,不能否认,民主自由的种子已经根植于他们的心田,容闳的理想也成了他们的理想。容闳的学生回国后开始了中国最初的铁路、电讯、海关、金融税务、外交、高等教育、现代医学等近现代化建设,同时也经历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维新运动、庚子事变、立宪运动……容因因为参加维新运动而被清政府通缉,转向同情孙中山的暴力革命。但是他的学生在辛亥革命时有一些是身居高位,在关键部门有着决策权和影响力。唐绍仪代表清王朝和袁世凯赴沪南北议和,与南方革命党人共建共和。同时,在外交、海军、电报、铁路等部门的留美幼童心驰神往,通力协作,让国家的政治体制转向民主共和以迎接新纪元的到来。容闳的学生“治国平天下”是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们继续着使命,以实现庚款留学计划、开展红十字运动、收回被列强占有的主权、倡导现代体育运动来提升国家地位,“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后继有人。
摘要:
        中国儿郎  远航求学
    中国南海,海风吹拂,海浪拍岸。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的珠江,流经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人海口注入南海,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它昼夜不息地奔腾,将海边的一些小岛冲积成片,形成珠江三角洲。广东省香山县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管辖范围是今天的中山市、珠海市、澳门、香港,境内的两条山脉大南山和凤凰山在海边绵延形成“湾”,风水中叫作“出洋龙”,一直伸延到东面的伶仃洋。香山盛产一种叫“沉香”的香料,是由古密树的树液凝结而成,香气四溢。山,成了“香山”;“湾”,有个“唐家湾”;运沉香往苏杭和京师中转的港成了“香港”。依山傍海,一个个村落形成,和澳门隔江,与香港相望,下南洋、上广州府都很通畅。
    17世纪初在澳门建的大三巴(圣保禄)教堂是远东地区优选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式学府,大量的中外书籍在这里翻译、交流、传播。明、清两代,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我国有名科学家徐光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先后来这里修道研经学习科学。当地人也远涉重洋,甚至去美国的旧金山和檀香山谋生发财。每逢重大节日,家人举行祭祀活动,请祖先保佑家乡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保佑海外游子事事如意,衣锦还乡,将红朱纸条幅贴在墙上:金山顺利、檀山顺利。
    清代诗人汪兆镛在《澳门杂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北自前山来,沙堤平而直,路南一山峰,俨如莲花植。”诗中所说“前山”指前山寨,明天启元年(1621年)建的军事防务机关,管辖珠江口海防,管理澳门事务;“山峰”是澳门的莲峰山,位置险要;平而直的“沙堤”正是连通大陆和澳门的“莲花茎”,人们来去方便,贸易自由。望夏村中的普济禅院是澳门三大禅院中规模优选、占地最广的一座,无人不晓,那棵古榕生态奇特,四干相连,远看像只鹿,被称为“连理树”。
    乾隆年间上栅村的邓毂观用竹枝体写的诗集《澳门进》,一景一首诗,共64首,生动明了,语言亲切。写大三巴教堂的情景是这样的:
    连山大小峙三巴  多宝晶莹赛佛家
    十仗门楼千叠石  玻璃片片作窗纱
    玻璃窗里奏风琴  一线风来万窍音
    锡管横排轻按镨  和成番呗音沈沈
    蕃僧说法奉耶稣  十字之神无处无
    诱得蛮娘争礼拜  花裙逐队走通衢
    诗集《澳门遊》传播得很广,是因为香山人自古重视读书,大部分村落设有私塾和武馆。邓毂观所在的上栅村位于金鼎山下,香山县府在这里办有金山书院。仅在清朝,就从这个村里走出来了几十个举人,大户人家的女子也识文断字,粗通文墨。上栅村还在广州府办莲塘书室,以方便村里人到外面读书时解决住宿。
    香山也是最早有教会医院和“外国教会学校”(The Foreign Mission School)的地方。英国伦敦教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向中国派的第一位传教士叫玛礼逊(Robert Morrison),1820年,玛礼逊和另一位传教士李文斯顿在澳门开设了一间眼科诊所,基督徒在华行医施药由此开
...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自强大计  幼童出洋
  中国儿郎  远航求学
  闯入耶鲁  立下宏愿
  坚船利炮  上海开埠
  东方堤岸  王者天堂
  内乱外患  英雄亮相
  制器之人  制器之器
  三地建厂  主动出访
  容闳献策  依议钦此
第二章  行路读书风光无限
  中华创始  学生外派
  穿越大洋  探寻新路
  唐家子弟  入选官生
  告别家乡  从此许国
  地球那边  北美大陆
  规矩方圆  锦袍西装
  自己做主  胜利易服
  麻州顺利  康州顺利
第三章  观念冲突  国运跌宕
  心灵觉醒  形象改观
  天外之天  格物致知
  扩大视野  多方涉猎
  东西碰撞  孰是孰非
  无视危机  自毁大计
  学业优异  圣旨难违
  祖宗之法  难圆其说
  铁路震山  电线直贯
第四章  卧薪尝胆  逆风飞扬
  返程途中  光影留芳
  面对现实  心潮逐浪
  起步天津  奔向各地
  津沪电报  贯通南北
  自强自立  突出重围
  国情国是  波谲云诡
  甲申易枢  中法开战
  守土保疆  主动拓展
第五章  中学西学  何为前景
  海波澄碧  北洋成军
  工业开始  殊甚骇怪
  立业成家  薪火相传
  飞越关山  三十而立
  一衣带水  国运相赌
  北洋水师  对决日本
  乾坤倒转  《马关条约》
  危乎危乎  练兵办学
第六章  风起云涌  物竞天择
  西学为用  银行铁路
  自强保种  救亡图存
  戊戌之年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