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弯新月又如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弯新月又如钩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4 5.0折 68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珩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61228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52页

字数352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201161228

上书时间2024-05-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赵珩(1948—),作家、美食家、戏曲史研究者、文物研究专家。曾任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辑,其间主持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出版物和北京史书刊。赵珩先生出身名门,赵家以“一门六进士,弟兄两总督(晚清名臣、封疆大吏赵尔巽、赵尔丰)”而成为中国近代目前的显赫家族。他自幼受家庭环境影响,学养深厚,爱好驳杂,与众多文化界名宿如启功、陈梦家、朱家溍、唐鲁孙等先生多有交游。著有《二条十年(1955—1964)》《老饕漫笔》《逝者如斯》《旧时风物》《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自选集》等。
主编推荐:
1. 赵珩先生从已出版著作中亲选出37篇最满意,拥有代表性的精华作品集成一册,分为:忆饮食、忆风物、忆故人三辑。
2. 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文学好书”获奖作者、最后一代世家文人赵珩半个世纪的个人杂忆,一部有滋有味、余韵悠长的社会文化生活史。
3. 赵珩先生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谈吃、谈戏、谈读书、谈旧时风物、谈人文掌故……在一幕幕往日生活片段的回放中,钩沉社会与时代变迁中的细微末节。
4. 文字隽永,文风清雅,赵珩先生以他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年的生活感悟,从各个方面描绘了一幅旧时生活画卷。
5. 回望旧时生活味道与往日时代情趣,体味那些日渐消逝的旧日情趣,让当下的生活更有味道。
6. 书名“一弯新月又如钩”由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题写。
7. 随书附赠《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自选集》配乐有声书。
8. 精装小开本,进口荷兰板,烫金工艺,便于携带,轻松翻阅。
内容简介:
《一弯新月又如钩:赵珩自选集》是文化名人赵珩先生的自选集。赵珩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经年的生活感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的往时生活画卷。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忆饮食——讲述老饕的口腹之欲,通过美食见出人情和时代变迁的痕迹;忆风物——追忆飘逝的礼俗风物、旧时文人,记录濒临逝去的中国传统文化;忆故人——描摹老辈文人、学者的音容笑貌与交往点滴,从文字中找寻大师的风骨残影。书中怀恋旧人旧物,但是新月照样每月升起,周而复始,关照人世,永无尽也……
摘要:
        杏花春雨话冶春
    说起扬州的点心,人们总会想起富春茶社。那里的杂花色包子、虾仁浇头的两面黄炒面、火腿干丝都令人难忘。下午两三点钟,富春已是人满为患,沏上一壶茶,叫一客杂花色或是一碗千丝,无论是在前厅还是后园,早些年吃的内容实质倒是一视同仁。到富春吃点心,点心是很精致的,只是环境喧嚣了些,尤其是品种最齐全的下午(富春上午也卖点心,但以蒸食为主,如大包、杂色包、干层油糕等),座无虚席,过卖穿梭,只能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注意力全在味觉上。富春名为茶社,茶在其次,在这种环境中哪里谈得到品茗,我想茶的作用只是为了冲淡口中的油腻罢了。如果真为喝茶,只有在冶春茶社才能做到名副其实。
    从城北的梅花岭畔史公祠西行,沿河不远即是冶春园。
    城北自清代以来,一向是扬州很好胜之地,据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自天宁寺至虹桥一带,茶肆甚多,的有“且停车”“七贤居”等。清明前后,游人如织,正所谓“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住兰桡”一带。
    冶春茶社是临水而筑的草庐水榭,三面环水,倚窗凭栏,水光树色尽收眼底。窗外的河不宽,但可直通到瘦西湖的虹桥,偶尔有小船驶过,划破水面的平静。河的两侧树木葱茏,冶春草庐掩映其中。冶春与闹市近在咫尺,一水之隔,两个世界,真可以说是闹中取静了。
    说是杏花春雨,未免早了一些,冶春优选的季节,当在仲春之后绿肥红瘦时。这时江南的新茶刚刚摘下运到,于是冶春门口会立上一块“新茶已到”的牌子,言简意赅,胜于多少广告文字。冶春的茶是好的,在我的印象中,品种并不多,档次亦无高下之分,一律是用带盖的瓷杯沏的,不同于时下一些以“茶文化”为号召的茶艺馆、茶楼。意在茶道、美器上作文章,冶春倒是更为贴近生活些。清茶沏开后,茶叶约占了杯子的三分之二,两三口后即要续水,一只藤皮暖壶是随茶一起送来的,不论喝多少,坐多久,水是管够的。茶叶确是刚刚采撷下的,碧绿生青,一两口后,齿颊清香,心旷神怡。
    四到扬州,除了1966年是在隆冬之外,另外三次都是在水木清华的春天。这三次都到冶春喝茶,大概在那里消磨过五六个下午,几乎每次都赶上春雨霏霏。透过敞开的轩窗,眼前一片湿润的绿,有时是时下时停的雨,有时是似雨似雾的烟。冶春比富春要清静得多,无论什么时间,大多是三分之一的桌子有人占据,且老者居多,或边品茗边阅读书报,或对弈手谈,绝无喧闹之感。四周树木间的鸟语雀鸣不绝于耳,闭目聆听,淅沥的雨声和小船划过的桨声也清晰可辨。
    冶春也卖点心,大多是在下午,其品种与富春茶社相比,差得是太远了,大约只有两三种,简单而平民化,质量却很好。最有名的要算是黄桥烧饼和淮扬烧卖了。黄桥烧饼是现做现卖,甜咸两种,甜的是糖馅,咸的是葱油。淮扬烧卖以糯米为馅,有少许肥瘦肉丁和冬菇,皮薄如纸,晶莹剔透。扬州人喜食荤油,馅是重油的。淮扬烧卖比北方的三鲜烧卖个头大,又以糯米充之,加以重油,是不宜多吃的,作为下午的点心,两三个足矣。冶春茶客吃点心的时间,总在午后三四点钟,一杯清茶喝得没了味道,意兴阑珊,腹中略有饥意,于是要上一只黄桥烧饼和两个淮扬烧卖,恰到好处。这时已近黄昏,小雨初歇,便可以择路而归了。
    P2-4
目录:
自序

忆饮食

杏花春雨话冶春

老麦的粽子

九华春笋

北海的三处茶座

“堂倌儿”的学问

家厨漫忆

也说名人与吃

吃小馆儿的学问

米兰是甜的

菜单与戏单

忆风物

月华秋水夜闻歌——文人与戏

莼鲈盐豉的诱惑——文人与吃

尺书鲤素的落寞——感于书牍时代的消逝

烧尽沉檀手自添——说香炉

也说左图右史

烛光灯影的记忆——说灯烛

银烛秋光冷画屏——说屏风

月光花影的空间——说廊

关山行旅——兼说行囊、路菜与伞

常忆庭花次第开

春在闲情雅趣中

草色入帘青

松风画会旧事

有正书局与珂罗版

闲话老饭店

也说民国衣裳

门洞春秋

我的锡兵

旧夜

又到中秋月圆时——关于中秋节的记忆

忆故人

永远的长者——怀念启功先生

一弯新月又如钩——陈梦家先生五十年祭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怀念朱家溍先生

义宁之学的传人——王永兴先生

一位被湮没的学者——记袁行云先生

留作他年记事珠——也谈唐鲁孙先生

怀念父亲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