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东坡大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苏东坡大传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0.96 5.2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明福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03493485

出版时间202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586页

字数572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503493485

上书时间2024-05-06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明福,1937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原大连舰艇学院专业技术四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大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重庆”舰举义纪实》《海疆英魂》等四部“中华名舰”系列,《杞忧集》等三部杂文集,《朱可夫兵法》等两部军事谋略论著,《古今海战》等七部海洋科普读物,《沧桑旅顺口》等五部纪实文学,《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等四部人物传记。其中,《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荣获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内容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北宋有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军旅作家陈明福为东坡的才艺人格所倾倒,历时九年半,研读苏东坡全集和历代研究成果,循着东坡一生的足迹,遍访四川眉山、成都、乐山、出川赴京水路,以及他任过官职的凤翔、开封、杭州、密州(今诸城)、徐州、湖州、黄州(今黄冈)、颖州、扬州、常州、定州、惠州和海南儋州,以及河南汝州郏县茨芭乡三苏墓地等几乎所有东坡遗迹之处,收集地方史志资料,用严谨的态度、独特的视角、流畅的文笔写出一部全新的苏东坡传记,以全面展现这位 “中国千古第一文人”的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书共分三十章。
摘要:
        第一章
    三苏出川
    文豪父子一路诗文动山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峦叠嶂,遮天蔽日;江流汹涌,轻舟直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非凡气势,直扑眼底。
    断岩峭壁,宛如刀砍斧劈;绿苔青藤,好似绣帘高张;峻山茂林,绝□(无此字)怪柏丛生。
    湍急的江流,闯入夔门,在逼仄的峡谷中奔腾咆哮。船行峡中,真有“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
    这一带,奇峰嵯峨,座座拔地突兀摩苍穹;翠黛如屏,幅幅幽深彩锦挂天幕。
    一只小船在江流中如箭疾驰,轻捷似鸟。
    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在快速地移动,像奔马在疾驰。一会儿,马连成了群,一群一群,在眼前飞快地过去。顷刻问,马便过去了数百群,且愈跑愈快,但前面出现的山高低不齐,错杂纷乱,后面的山却像受了惊的马群,失去队形乱哄哄地四散。
    此时将目光转向高山绝壁之上,盘旋曲折的小径,云雾缥缈处有人行走其上,恍如上界仙人,那是上山打柴的樵夫。舟中之人情不自禁挥舞双手,想向他传递一声热情问候,然而船在奔流湍急的江面上,如飞鸟般地掠过去了……
    一位头戴方巾、身材颀长、眉疏目朗、面容如圭的书生,在船头伫立,凝神观察两岸景色,饱赏一幅幅神笔绘成的山水画卷,谛听一曲曲万籁交响的乐章。山如奔马,船似飞鸟,舟移山动之际,前峰后岭,形态各异,纷至沓来,瞬息万变,带给人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乐趣。突然间,书生神情恍惚,幻觉浮现,灵感顿生,诗兴大发,他要用形象的文学语言“物化”眼前的奇特景象,于是立即进入船舱。书童墨郎颇知其意,立即铺纸、磨墨,书生气宇轩昂地在纸上挥毫,写下《江上看山》的诗作: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乌。
    此诗是二十三虚岁的苏轼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此时,他正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及妻子王弗等全家十来口人,乘舟东下,江行赴荆州途中。
    此诗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作者抓住急遽变化中的事物,恰当地表现出它们的形态。诗中写了船动时两岸景物所见,由雄浑廓大转为细致入微,跌宕起伏,错落有致,连贯流转,一气呵成,善用比喻,生动贴切,如技艺高超的速写画家,摄取船过三峡——蜀中奇特山水所见的一刹那,构成一种灵动飞驰、瞬息即逝的诗意境界,颇有几分李白《朝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韵味。作者在诗歌创作的初期,已经显示出能够“因物赋形”的艺术功力。
    “三苏出川”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嘉祐元年(1056)三月,苏洵送苏轼兄弟人京应试,自眉山出发,经成都、阆中,出褒斜谷,发横渠镇,入凤翔驿,途次长安,出关中,于同年五月到达开封。
    这一次是在嘉祐四年(1059)十月。比起第一次来,这次赴京有以下不同:
    一是成员不同,前次是父子三人,这次是全家出动,除苏洵之妻程氏已于两年前去世外,苏轼之妻王弗、长子苏迈、乳母任采莲,苏辙之妻史玉、乳母杨金蝉,老仆苏忠和两名丫鬟
...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三苏出川

文豪父子一路诗文动山川

老爸屡铩羽,两子皆中榜

第二章 苏门家风

“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按“名二子说”育英才

第三章 师避贤路

“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第四章 名震京师

高官名士以求见“眉州布衣”为荣

“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

第五章 初试吏才

民劳吏羞泪沾襟

判官本色是诗人

第六章 入朝参政

苏轼站到反对变法一边探因

议学校贡举状和阻买浙灯

第七章 杭州情结

踯躅踟蹰,蹒跚赴任

访僧交友,断案放囚

赏花游湖,初显词才

湖山胜景,新诗迭出

救灾医疾,心系苍生

浚湖理水,政绩永留

第八章 密州雅韵

离杭赴密,好友送迎情依依

除蝗祈雨,太守内心如汤煮

为民请命,唯有怜农心长在

词出佳作,评家以此划时代

第九章 徐州抗洪

“只要有我在,水决不能败城!”

“一城生聚,必不忍弃为鱼鳖也”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众士仰文星,“唯愿一识苏徐州”

第十章 乌台诗案

因文招祸,罪名近似“莫须有”

“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

见鱼大惊,留诗绝命竞救命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

第十一章 黄州风月

初谪黄州,托物抒怀遣孤茕

身为罪臣,困境不忘济苍生

躬耕东坡,从此雅名天下传<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