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内廷演戏史话

40 八五品

仅1件

辽宁沈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汝芹 著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0

上书时间2021-10-06

海波书屋的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以图为准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丁汝芹 著
  •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9
  • 版次 1
  • ISBN 9787800472930
  • 定价 2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8页
  • 字数 18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紫禁城丛书
【内容简介】
星移斗转,光阴流逝,清王朝覆灭已将近一个世纪,一度轰轰烈烈的清代内廷戏剧活动也早已随之而烟消云散。200余年清宫演戏史,正是清王朝由盛而衰的缩影。即将进入21世纪,对历史的认识应当超越以往,趋于更加公允和实事求是,因而有关清代帝王后妃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看戏的史事尽可如实介绍,宫廷演戏对于戏剧文化的发展和京剧形成产生的影响也不妨客观评
原本为地方剧种的皮黄腔调在北京得到了生息繁衍的土壤。京都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孕育了不仅适应了宫廷需求,也能够适应云集南北各地官员、商贾以及平民的新兴剧种,在汇集了其它传统艺术门类的精华之后,形成了公认为“国剧”的京剧艺术,并将这一地位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的京剧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理应继承与发扬,清廷的倡导曾为其拓宽了发展的空间。
【作者简介】
丁汝芹,女,1945年10月19日出生,汉族。1964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96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1973年分配到北京市文化局,1984年调入北京市艺术研究所。
专业特长:戏曲音乐史、清代戏曲史。自1973年起,在北京市艺术学校教授音乐基础课程;1984年调入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从事《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编辑和撰稿及戏曲音乐史研究、清代宫廷演剧史研究。研究成果:《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中国京剧史》、《戏曲锣鼓的有关思考》、《京剧乐队的两次重要变革》、《皮黄戏的“京化”》——《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振兴京剧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戏曲的节奏意识及敲击乐》、《从程长庚独占熬头说戏曲的流派观念》、《论坛歌台唱剧神》、《关于“皮黄合流”—说的疑问种种》、《清仁宗和戏曲》、《紫金城》、《嘉庆举间清廷戏曲活动及乱弹获令》、《京城·京剧》、《绣襦记》(新编古典戏曲名著故事丛书)、《英法联军入侵前后的宫廷戏曲活动》、《从〈自帝城〉说慈禧看〈连营寨〉》、《浅议梅兰芳的京剧音乐革新》、《南府、升平署的太监们》、《文武全才,流劳于世》、《名旦风采》、《咸丰朝年的程长庚》、《长庚精神照后人》、《从清代档案看乾隆朝查饬戏曲的本事》、《宫廷戏曲史话》、《清宫演戏史事》、《灰阑记》新编古典戏曲名着故事丛书《谭鑫培清宫演戏》、《一代宗师》、《匠仑独具——试说老舍创作歌剧〈拉朗配〉》、《清时期的宫廷演戏》、《清宫演戏的伶人们》、《清内廷经常上演的剧目》、《清宫演出的节庆戏》、《清代内廷演戏史话》(专著)、《康乾时期的万寿庆典和三庆徽班进京》、《北京戏曲全史》、《清代戏曲史》。
【目录】
前言
上编清宫戏剧综述
一概述
南府·景山·舁平署
戏剧档案
民籍与旗籍
内外各学
太监科班
外班进宫唱戏

二清宫演戏形式
仪典戏
观赏戏
内廷演出的曲种

三主要演出剧目
节令戏
万寿戏
喜庆戏
宫廷连台本大戏
杂剧、传奇名著
外邦朝拜戏
玩笑戏
民间流行剧目进入内廷

四清宫戏台
宫廷特有的三层戏楼
宫苑中的中型戏台
室内小戏台、水台和行台

五戏装与切末
华丽的戏装
制作精致的切末

六太监伶人
内侍演戏
等级划分
台上台下
总管禄喜
外逃
……
下编各朝演戏史事
后记
主要参考书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以图为准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