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
  • 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
  • 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
  • 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

6.01 2.6折 23 九品

仅1件

河北衡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穆成林 著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A8-5-7

上书时间2023-10-26

德宝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穆成林 著
  •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1
  • ISBN 9787801992598
  • 定价 2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1页
  • 字数 230千字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为了这个胜利,无数英雄烈士献出的宝贵的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开国元勋或亲题挽联、挽诗、挽词,或参加追悼会、发表讲话,以各种方式,对他们表示悼念。这些挽联、挽诗和讲话,连同抗日英烈的感人事迹一起,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缅怀抗日英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们选择开国元勋悼念抗日英烈这个视角,从开国元勋亲题挽联、挽诗和讲话入手,编写了《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一书,对抗日英烈的感人事迹和开国元勋对他们的评价予以全面介绍。
【目录】
赵一曼:“红枪白马”的抗日女先锋/1
她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却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响震东北的抗日
女先锋,就连日伪的报纸也惊叹于她“红枪白马”的英姿。被俘后,面对
日伪种种令人发指的酷刑,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慷慨就义。临终给
儿子的遗言,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朱德亲笔为她题词:“革命英雄赵一
曼烈士永垂不朽!”

王铭章:奋战守孤城以身殉国的师长/15
他是著名的川军将领,抗战开始后预立遗嘱,请缨抗战,转战华北。
面对数倍之敌,坚守山东滕县四昼夜,最终血战殉国,为台儿庄大捷奠定
基础。毛泽东称赞他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精神,“是革命军人本色”。

范筑先:誓死不渡黄河南的抗日老英雄/26
面对日军的横冲直撞、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狼狈溃退,他发出了
“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通电,震惊全国。抗日根据地军民称他为“抗
日的老英雄”。毛泽东对他非常关心,写信称赞他是抗日坚决、思想进
步的爱国将领。壮烈殉国后,中共中央在延安为他举行追悼会,朱德撰
写挽联,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杨裕民:投笔从戎的“民族之杰”/43
他是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曾历经十年发明“苇草造纸新技术”。抗
战爆发后,他投笔从戎,参加著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病逝后,八路军
总部为他召开了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追悼会。毛泽东、朱德为他撰写
挽联,予以高度评价,称赞他是“民族之杰”。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战士150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939年在
中国抗日前线以身殉国。毛泽东十分悲痛,为他题写挽词,撰写文章,
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他的英雄事迹连同毛泽东的名篇《纪念白求恩》。
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张自忠:战死抗战沙场的国民党军队最高将领/70
抗战开始后,他留守北平,忍辱负重,曾蒙不白之冤。枪林弹雨中。
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命殒疆场,是抗战中以集团军总司令之尊,亲临前
线,战死沙场的国民党军队最高将领。毛泽东为他题写挽词:“尽忠报
国”。周恩来说:“张上将是一方面的统帅,他的殉国,影响之大,决非他
人可比。”

杨靖宇:密林雪海斗倭敌/87
他曾五次被捕,入狱两年多,始终坚贞不屈。他驰骋东北密林雪
海,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抗日游击战争,被誉为“东三省第一个执
行游击战术的人”,毛泽东、朱德对他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中共
六届六中全会专门向他及东北抗联部队发电致敬。在冰天雪地中,他
拖着数万日伪军奔劳,与之周旋数月之久。危急关头,他把生路留给同
志们,直至以树皮草根棉絮果腹,战斗至最后一人而壮烈牺牲。

张浩:忠心为国,虽死犹荣/105
他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为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
动、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爆发后,他率部驰骋敌
后战场。虽然病逝在后方医院,但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
东题词对他予以高度赞扬,并和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葬礼上亲
自为他执绋抬棺。在中共党史上,享受此殊荣的只有他一人。

左权:抗战中牺牲的人民军队最高将领/128
他毕业于黄埔一期,深造于苏联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他
32岁时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驰骋抗日战场,不幸喋血太行,是抗日战
争中人民军队牺牲的最高将领。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
的人才”。周恩来称赞他“是一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
家”。1951年毛泽东视察南方回京途中专程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
他的墓前脱帽志哀。

戴安澜:献身异域的“民族之雄”/154
从长城抗战到台儿庄大捷,从昆仑关御敌到浴血缅甸,他驰骋抗日战场10个年头,被誉为“当代狄青”。他率军出国与盟军协调作战,共
同抗日,不幸献身异域。毛泽东为他撰写悼诗,周恩来称赞他是“黄埔
之英”、“民族之雄”。

杨松:中共中央第一张大型日报的首任总编辑/170
他留学苏联,毕业后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教员;受中共驻共产国
际代表团的派遣,参与东北抗日领导工作,系当时党内对东北抗日形势
有较多了解的人之一。他是中共中央历史上第一张大型日报的第一任
总编辑,因辛勤工作,积劳成疾。病逝后,毛泽东称赞说:“杨松同志办
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柯棣华:战斗在太行山上的印度医生/186
他来自古老的印度,战斗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担任白求恩国际和平
医院院长。因皮肤黝黑,被伤病员和群众亲切地称为“黑妈妈”。他病
逝后,毛泽东悲痛地说:“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朱德为他的
陵墓题词:“生长在恒河之滨,斗争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
着中印两大民族。”

马本斋:驰骋冀中的抗日回族英雄/204
他是八路军冀中回民支队的创建人,被称为“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他率领的回民支队是“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孝子更孝我中华”。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
诚,母子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他病逝后,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邹韬奋:以笔代剑的抗日民主先锋/220
他是杰出的新闻记者、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出版业的奠基人之
一。他以笔为武器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民主政治运动,创办的多种刊
物,屡创当时中国杂志发行的最高纪录。病逝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
毛泽东称赞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德说他是:“爱国志士,民主先锋”。周恩来则指出:“邹韬奋同志经历
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244
他虽然没有牺牲在抗日前线,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抗日战争
的最后胜利。毛泽东说:“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
比泰山还要重的。”毛泽东亲自参加他的追悼大会,发表了永远闪耀光
芒的演讲。平凡而伟大的他,成为“为人民服务”的代名词,永远铭记在
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中。

彭雪枫:文武兼备的新四军“儒将”/256
他“上马能打仗,下马写文章”,是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新四军“儒
将”。英勇殉国后,毛泽东说:“雪枫同志在与敌人斗争中牺牲了,全民
族和全党都悲痛这个损失。”战友们为他作词谱曲写歌,吟诵传唱。党
中央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称他:“功垂祖国”,“泽被长淮”。“是共产
党人好榜样”。1988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确认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事家。

冼星海:以音乐和歌声为武器的抗日战士/272
他是一位以音乐和歌声为武器的抗日战士,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
谱写了大量歌曲。无数抗日志士唱着他的歌曲,走向抗日前线。周恩
来为他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毛泽东称赞他是“人
民的音乐家”。

续范亭:“愿将身躯易自由”的爱国将领/286
他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抵抗主义”政策,1935年
在南京中山陵前剖腹自杀,以“愿将身躯易自由”的精神,呼唤国人奋起
抗日救亡,壮举永彪史册。他长期追随共产党,战斗在晋西北抗日前
线,为抗战贡献毕生。临终前,他遗书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称
赞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

抗日阵亡将士: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305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一年时间里,数十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生
命,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到底树立了“崇高伟大的模范”。抗战一周年
纪念之际,为缅怀阵亡将士,激励全国人民士气,陕甘宁边区在延安举
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大会。毛泽东题词:“抗战到底,浩气
长存!”

平江惨案殉难烈士:“天地能知忠烈心”/314
他们留守在抗日的后方,没有牺牲在与侵略者的殊死战斗中,却倒
在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枪口之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延安各界一万
多人隆重举行追悼会,缅怀烈士的英雄事迹,讨伐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
逆施。毛泽东发表长篇演讲,称赞殉难烈士是“最坚决的抗日分子”。

皖南事变烈士:“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329
英勇的新四军诞生在抗日烽火之中,奋战在抗日前线,屡立奇功。
但国民党顽固派阴谋反共,突然袭击正在转移途中的新四军军部,制造
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愤笔题写:“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引导中国历史走向光明”/336
中共七大闭幕后,以七大的名义召开了追悼中国革命死难烈士大
会。这是我党历史上惟一一次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名义召开的追悼大
会。在七大的正式日程中,虽然没有追悼死难烈士这一项,但由七大全
体代表参加的追悼大会,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以其“追悼逝者、
鼓舞生者”的伟大意义,实际上成为七大的一项重要内容。追悼大会的
召开和毛泽东所致的悼词,极大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斗志,为夺取
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记/350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