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祖图像审美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妈祖图像审美文化研究

新华集团 仓库直发

47.21 4.8折 98 全新

库存8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英暎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202590942

上书时间2023-12-15

安安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英暎,48岁,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2007年获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12年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学位。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节 研究范畴及方法

一、图像范畴与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妈祖形象与图像形制

第一节 中国海洋崇拜和海神形象

第二节 妈祖信仰与妈祖形象演变

一、宋代——神女

二、元代——护漕天妃

三、明代——之首

四、清代——圣母天后

五、现代——和平

第三节 妈祖形象演变与中国民间信仰造神规律

一、造神的宽泛性

二、造神的世俗性

三、造神的时代性

第四节 妈祖信俗图像的形式与内容

一、肖像式妈祖图像的材质与工艺

二、妈祖圣迹叙事式图像的材质与工艺

第五节 妈祖图像与神职功能

一、护航

二、祖先崇拜

三、地方保护神

四、财神

五、妇婴保护与送子

第二章 妈祖图像衍流

第一节 宋元时期妈祖图像的“写真”表现

一、宋元文化与妈祖图像

二、传世的宋元时期妈祖图像

三、宋元时期妈祖图像的造型特征

第二节 明代妈祖图像的神圣性诠释

一、明代文化与妈祖图像

二、传世的明代妈祖图像

三、明代妈祖图像的造型特征

第三节 走向概念与标准化的清代妈祖图像

一、清代审美理念

二、传世的清代妈祖图像

三、清代妈祖图像的造型特征

第四节 近代妈祖图像的式微与变异

第五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与海外地区的妈祖图像

小结

第三章 图像中的妈祖服饰与相貌

第一节 妈祖图像的服饰文化

一、宋代妈祖图像的夫人服饰

二、元明妈祖图像的天妃服饰

三、清代妈祖图像的天后服饰

第二节 妈祖姿态

第三节 妈祖图像相貌的拓展意义

一、妈祖的年龄和面貌

二、妈祖的面色

三、妈祖与观音的造型姿态

第四章 妈祖肖像式图像的多元观看

第一节 妈祖肖像式图像的组合形式与视觉观看

一、肖像式妈祖组合群的组合方式

二、妈祖组合图像的视觉观看

三、肖像式图像中的传统美学观念

第二节 妈祖肖像式图像的性别身份与观看方式

一、妈祖图像与“符号身体”

二、妈祖图像身体性别与男性视角观看

三、妈祖图像性别特征与信众心理需求的多重互动

四、妈祖图像的社会性别

第三节 室内妈祖图像的神圣空间场域

一、图像与“仪式空间”

二、室内过渡空间的虚拟功能

三、室内“仪式空间”的采光

四、神像形制与神圣空间

五、妈祖神像与空间装饰

第四节 室外妈祖图像的公共空间场域

一、室外造像与自然环境

二、室外造像大小

三、室外造像的轮廓影像

四、室外造像的多视点观看

第五章 妈祖圣迹图图像

第一节 妈祖圣迹图图像的叙事方式

第二节 关于“妈祖诞降”图像的案例分析

一、叙事实践及艺术价值取向

二、文图关系

三、观念变革

第三节 圣迹图图像在区域间的变异

一、湄洲岛的渔女形象

二、霞浦松山妈祖图像中的女英雄形象

三、闽南漳浦地区的妈祖宗亲形象

第四节 莆田妈祖圣迹图图像中的双重角色

第五节 妈祖圣迹图图像中的民间形象与官方形象

第六章 妈祖图像的传承

第一节 妈祖图像的赞助者与制作者

第二节 妈祖图像技艺的交流

第三节 妈祖图像工艺的传承

第四节 妈祖图像艺术的保护

第七章 文化交流下妈祖图像的演变

第一节 妈祖图像模式化与非常不错地位的确立

一、图像模式的合法性

二、图像模式的非常不错性

三、图像模式的稳定性

第二节 妈祖图像的流传

一、妈祖图像流传的广泛性

二、妈祖神像漂移的传说

三、妈祖图像流传的双向性

四、妈祖图像流传的向心性

第三节 文化视角下的妈祖图像

一、马特里夫旅游报告中的南澳插图

二、《第二、三次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 出使大清帝国记》插图

第四节 妈祖图像的误读

一、图像的误读

二、图像的意义

第八章 现代妈祖图像的形象符号编码与意义建构

第一节 地域文化观念中的现代妈祖造型

第二节 现代信仰观念下的妈祖图像造型

第三节 现代审美观念下的妈祖图像造型

第四节 现代文化心理观念下的妈祖图像造型

第五节 新时代妈祖形象的图像建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了妈祖形象演变的历史。从宋初期的女巫形象到宋中期的红衣,从元代的护漕天妃到明代的之首,从清代的圣母天后到现代的和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时代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妈祖形象做改进或重新诠释,为妈祖形象注入了新的内容。本文将妈祖图像置于闽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研究图像的形式规律、艺术手法、艺术风格、审美特征等,并挖掘隐在图像形式后面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英暎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71389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56页
  • 字数 270.000千字
【内容简介】
从宋代以来,世界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妈祖造像、绘画、版画、壁画等资料。本书拟对这些图像的形成特点、变化规律、神话结构以及审美意义等展开研究,借以构建妈祖视觉文献,并对妈祖图像在海上丝绸之路社会地域文化脉络中的作用与意义,所传达的社会群体的文化符号意识及象征内涵意义,作系统的梳理。从妈祖图像的地域特殊性中挖掘中华审美文化的同一性,从图像审美艺术的共同脉络中发现地域文化影响所造成的差异性,加强中华艺术文化交流。在研究过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深入研究妈祖图像审美艺术及文化内涵。在具体研究中运用人类学整体论的观点,即将艺术史中的图像学、文献学、社会学、美学等相结合,在文献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和跨文化(图像)比较等方法,整体性观点与多学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拓宽妈祖文化研究领域、丰富妈祖文化研究内容。
【作者简介】
王英暎,福建莆田人,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目录】
目录

 

绪 论 / 1

节 研究动机及目的 / 3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 / 5

第三节 研究范畴及方法 / 12

一、图像范畴与概念的界定 / 12

二、研究方法 / 13

章 妈祖形象与图像形制 / 17

节 中国海洋崇拜和海神形象 / 21

第二节 妈祖信仰与妈祖形象演变 / 28

一、宋代——神女 / 28

二、元代——护漕天妃 / 33

三、明代——女神之首 / 35

四、清代——圣母天后 / 38

五、现代——和平女神 / 39

第三节 妈祖形象演变与中国民间信仰造神规律 / 42

一、造神的宽泛性 / 42

二、造神的世俗性 / 44

三、造神的时代性 / 45

第四节 妈祖信俗图像的形式与内容 / 46

一、肖像式妈祖图像的材质与工艺 / 46

二、妈祖圣迹叙事式图像的材质与工艺 / 51

第五节 妈祖图像与神职功能 / 58

一、护航 / 58

二、祖先崇拜 / 59

三、地方保护神 / 61

四、财神 / 63

五、妇婴保护与送子 / 64

第二章 妈祖图像衍流 / 67

节 宋元时期妈祖图像的“写真”表现 / 70

一、宋元文化与妈祖图像 / 70

二、传世的宋元时期妈祖图像 / 72

三、宋元时期妈祖图像的造型特征 / 77

第二节 明代妈祖图像的神圣性诠释 / 79

一、明代文化与妈祖图像 / 79

二、传世的明代妈祖图像 / 82

三、明代妈祖图像的造型特征 / 86

第三节 走向概念与标准化的清代妈祖图像 / 88

一、清代审美理念 / 88

二、传世的清代妈祖图像 / 88

三、清代妈祖图像的造型特征 / 91

第四节 近代妈祖图像的式微与变异 / 93

第五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与海外地区的妈祖图像 / 96

小 结 / 106

第三章 图像中的妈祖服饰与相貌 / 109

节 妈祖图像的服饰文化 / 112

一、宋代妈祖图像的夫人服饰 / 113

二、元明妈祖图像的天妃服饰 / 115

三、清代妈祖图像的天后服饰 / 117

第二节 妈祖姿态 / 126

第三节 妈祖图像相貌的拓展意义 / 130

一、妈祖的年龄和面貌 / 130

二、妈祖的面色 / 132

三、妈祖与观音的造型姿态 / 134

第四章 妈祖肖像式图像的多元观看 / 137

节 妈祖肖像式图像的组合形式与视觉观看 / 140

一、肖像式妈祖组合群的组合方式 / 141

二、妈祖组合图像的视觉观看 / 150

三、肖像式图像中的传统美学观念 / 152

第二节 妈祖肖像式图像的性别身份与观看方式 / 157

一、妈祖图像与“符号身体” / 158

二、妈祖图像身体性别与男性视角观看 / 161

三、妈祖图像性别特征与信众心理需求的多重互动 / 162

四、妈祖图像的社会性别 / 164

第三节 室内妈祖图像的神圣空间场域 / 166

一、图像与“仪式空间” / 167

二、室内过渡空间的虚拟功能 / 169

三、室内“仪式空间”的采光 / 171

四、神像形制与神圣空间 / 172

五、妈祖神像与空间装饰 / 174

第四节 室外妈祖图像的公共空间场域 / 177

一、室外造像与自然环境 / 177

二、室外造像大小 / 179

三、室外造像的轮廓影像 / 180

四、室外造像的多视点观看 / 181

第五章 妈祖圣迹图图像 / 183

节 妈祖圣迹图图像的叙事方式 / 186

第二节 关于“妈祖诞降”图像的案例分析 / 193

一、叙事实践及艺术价值取向 / 193

二、文图关系 / 196

三、观念变革 / 198

第三节 圣迹图图像在区域间的变异 / 202

一、湄洲岛的渔女形象 / 202

二、霞浦松山妈祖图像中的女英雄形象 / 204

三、闽南漳浦地区的妈祖宗亲形象 / 207

第四节 莆田妈祖圣迹图图像中的双重角色 / 212

第五节 妈祖圣迹图图像中的民间形象与官方形象 / 218

第六章 妈祖图像的传承 / 223

节 妈祖图像的赞助者与制作者 / 225

第二节 妈祖图像技艺的交流 / 237

第三节 妈祖图像工艺的传承 / 244

第四节 妈祖图像艺术的保护 / 250

第七章 文化交流下妈祖图像的演变 / 257

节 妈祖图像模式化与权威地位的确立 / 259

一、图像模式的合法性 / 259

二、图像模式的权威性 / 260

三、图像模式的稳定性 / 266

第二节 妈祖图像的流传 / 269

一、妈祖图像流传的广泛性 / 269

二、妈祖神像漂移的传说 / 273

三、妈祖图像流传的双向性 / 276

四、妈祖图像流传的向心性 / 279

第三节 文化视角下的妈祖图像 / 288

一、马特里夫旅游报告中的南澳女神插图 / 288

二、《第二、三次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使大清帝国记》插图 / 291

第四节 妈祖图像的误读 / 296

一、图像的误读 / 296

二、图像的意义 / 299

第八章 现代妈祖图像的形象符号编码与意义建构 / 303

节 地域文化观念中的现代妈祖造型 / 306

第二节 现代信仰观念下的妈祖图像造型 / 312

第三节 现代审美观念下的妈祖图像造型 / 317

第四节 现代文化心理观念下的妈祖图像造型 / 322

第五节 新时代妈祖形象的图像建构 / 325

结 论 / 329

参考文献 / 335

后 记 / 34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