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李吉 解读中华百家姓 家族血缘关系 宗祠族谱郡望堂号门榜堂联字辈排行 古代人 中式生活美学 传统文化书籍 知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人的姓氏文化 李吉 解读中华百家姓 家族血缘关系 宗祠族谱郡望堂号门榜堂联字辈排行 古代人 中式生活美学 传统文化书籍 知识

9787122365392

47 全新

仅1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吉,,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65392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货号632065159445

上书时间2023-02-24

昌昌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1姓氏:表征中国人家族血缘关系的符号。 2姓氏文化的知识读本,从起源发展到迁徙流布,从郡望堂号到宗祠族谱,一本书全面了解中华姓氏文化。 3内容丰富,语言通俗、风趣,图文并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读者轻松阅读同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姓氏是表征每个人及其家族血缘关系的文化符号,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和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基石。本书引用大量文献史料,介绍中华姓氏的起源、发展和迁徙流布及支派繁衍,宗祠、族谱、郡望、堂号,门榜堂联、字辈排行等内容,图文并茂,娓娓道来,既富于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有关中华姓氏文化知识的国民读本。 作者简介 李吉,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研究中心原主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山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史及姓氏谱牒文化研究,先后出版论著20余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中华姓氏文化大典》《中华百家姓始祖图典》等。 目 录 第一章 解读中华百家姓赐姓命氏溯渊源 ——姓氏的起源、发展及姓氏制度的确立 因生赐姓创世纪  中华古姓多母系/ 004 文明初曙分尊卑  男子称氏别贵贱/ 011 先秦姓氏双轨制  秦汉合一成定制/ 019 第二章 展示百姓风采  演绎华夏文明 ——姓氏的类别、特色及传承演变 包罗万象姓源广  纵贯古今源流长 / 028 奇僻姓氏多绚丽  各有特色蕴情趣/ 042 读音特殊罕见姓  音义相近细辨析/ 046 第三章 自古风云多变幻  树大根深枝叶繁 ——姓氏的迁徙流布及支派繁衍 江山易主寻常事  百姓流迁无已时 / 062 神州何处无佳域  落地生根绽新枝/ 067 报本思源怀故地  明清移民八祖庭/ 070 第四章 姓分等级标郡望  族有堂号铭祖德 ——姓氏的郡望、堂号及其文化内涵 历代豪门称郡望  庶民百姓也时尚 / 082 姓氏堂号光门楣  嘉言懿行垂青史 / 096 第五章 凝聚血亲的纽带  朝宗谒祖的圣殿 ——宗祠、族谱、族规、家训 载录谱系的典籍  传承文明的纽带/ 114 凝聚血亲的基石  行使族权的殿堂/ 128 维护宗法的典制  修身齐家的准则/ 138 第六章 家族文化的表征  世系传承的编码 ——姓氏楹联与字辈排行 门榜堂联标家世  读联知姓辨族系/ 150 区分班辈讲派语  长幼有序论行第/ 161 第七章 古老的文化体系  新兴的研究领域 ——历代姓氏学概述及著录提要 官有专职掌谱系  代有著述传后世/ 178 学海撷英多珍品  提要著录共赏析/ 186 底蕴深厚遗产丰  开发拓展新领域/ 197 附录 附录一 · 百家姓 / 202 附录二 · 中华大姓堂号表 / 205 前 言 认识历史 传承文明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读来琅琅上口的《百家姓》读本,是传统的启蒙读物,也是中华姓氏的经典之作,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人们常说的“百家姓”,实际上是中华姓氏的泛指和总称。冠以“百家”之名,表示数量众多,涵盖广博之义。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古代曾经使用和目前使用的姓氏究竟有多少,很难有准确的统计。流传至今的宋代《百家姓》读本,收录姓氏440个,清代《增广百家姓》增至504个。 中华姓氏源于上古,延续至当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姓氏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升华凝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体例完备、超越历史时空、跨越地域、包容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体系,并以其人人皆知的普及性、世代传承的持续性、兼容并包的统一性、博大精深的系统性,纵贯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是不同血缘姓氏的宗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繁衍生息、播迁交融、兴衰更替的总汇。以血缘姓氏为脉络的姓氏谱系,正是具体而微地载录各姓氏宗族的渊源世系、兴衰荣辱及其历史功业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因而中华姓氏成为传承文明、解读历史、透视社会的独特视角和微观窗口。 中华姓氏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石。中华民族历来以炎黄子孙自居,把炎、黄二帝作为共同的人文初祖和精神偶像。无论是偏处一隅的少数民族,还是散居异域的华裔侨胞,时时处处都流传着炎、黄二帝的传说,人人都以炎黄子孙为荣。这种以血缘、姓氏为传承纽带,对共同祖先形象的塑造,对民族渊源的追述,构成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和连续传承性的认同基石,它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桥梁纽带,也是当今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时至今日,中华姓氏已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但其世代相承的延续性,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仍永葆青春,仍然是现实生活中人人必备、无时不用的重要标记和社交工具。举凡订立合同,签署书证,信函往来,交流沟通,无一不以姓氏作为重要凭信。“按姓氏拼音排列”“按姓氏笔画排序”,已成为重要的社交场合、家国大事、学术活动中组合、排列有关人士的惯例。“贵姓”一词,更是日常社交必备的第一用语和礼仪之词。 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姓氏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的积淀,是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信息体系。因而普及姓氏知识,拓展姓氏研究领域,就成为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