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8 4.8折 ¥ 79 全新
库存191件
作者杨立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5033
出版时间2020-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9元
货号29142323
上书时间2024-12-27
绪 言
哲学史工作通常面对的是文本形态的精神遗存。任何深入历史性思想主体的精一之域的尝试,都必须建立在有说服力的文本考辨的基础之上。这里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的庄子哲学研究,得益于前辈学人的敏锐洞察和扎实考证,特别是刘笑敢教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卓越贡献。对庄子本人著述的辨明,使我们有可能进探其思理所达之境。随着文本和思想阐发的次第深入,我们将会看到《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以庄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看似细小的文本起伏就成了当然的选择。
关于庄子,我们所知甚少。所能做的,不过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而已。庄子之文章漫无际涯,若戏为之者,然其根柢处沉潜深致,非端谨严肃之至者不能为也。从夹杂在拟想的对话之间的论说看,庄子是完全可以于晓畅平易中见幽远义蕴的。既然如此,又何必要寄微言于荒唐、托至理于谬悠呢?《天下》篇的作者明确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解释:“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篇里的“卮言”“重言”“寓言”之说或出于《寓言》篇,然两者义趣迥异。《寓言》篇云: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
在《寓言》篇作者看来,庄子用“寓言”“重言”,旨在博取世人的信重。以庄子之超然自得,何致为取重于人而为此浮薄造作的修辞伎俩?《天下》篇作者取“寓言”“重言”之目而舍其臆解,概亦以为肤浅俗陋,不足道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于庄子的精神确有会心处,但同样没能揭示出庄子的叙述风格背后的不得已。
在庄子的世界里,能抵达至德之域的只有极少数“有圣人之才”的人。而见独者之所见又在根本上无法进入言说和思想。言说不可言说者,是庄子不得不注目的深渊。庄子不是个面对哲学的语言困境的,然而只有他驻足不前,将目光沉入至深的黑暗。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就只能以各种形态的“尝试言之”彰显不可言说的静默。考虑到庄子的哲学指向,直接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著述,会有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说话的这人到底是谁?如果是至德者,至德所知不可言说;如果不是,那他所言说的又怎么可能是真知呢?不同进境的问道者、闻道者和知道者间的虚构对话中,至德者及其所知虽隐在背景,却是对话得以展开的枢纽和动力根源。如何理解至德者的真知之境,往往是对话的核心主题。即使是那些没有谈到至人的对话,对不可言说者的某种理解也潜藏在思理的根基处。庄子的叙述方式是真正诚实于自己思想处境的选择。
庄子给人以超逸绝凡的印象,主要是因为鲲鹏、罔两、浑沌等拟人化的寓言。其实,《庄子》内七篇里这一类的故事不过三数章而已。《人间世》中的栎社树是“见梦”于匠石,故不预此列。鹏之远举,喻示的大概是思致之辽远无极。罔两附景而有,是黯弱之至的存在,则极幽至微之处亦在所思的范围。思理的普遍性由中可见。浑沌之死是历史性遗忘的开始,一个由有限的、具体的知统治的时代到来了。庄子为文之用心处,岂徒然哉!
拒绝接受一切成见的思考者,其内心大概是冷的。然而庄子却有极温暖的一面。他对人间世的种种危险的警醒,更像是老到世故的忠告。可见其心底里的不忍。对父母的“不择地而安之”,更是庄子不能置诸怀抱之外的。看着在 “儒、墨之是非”中一天天沉落下去的世界,庄子触摸到了某种历史的必然。还是守在漆园吧,“与天地精神独往来”,至少还可以有一个否定性的自主空间。但总得留下些什么吧,留给还妄想要“知其解”的后来者——终归还是不忍。
文本是历史性思想主体的精神遗迹。透过种种思的努力的印痕,试图在重现的过程中遇见曾经的伟大。本质上还是怀古——仰望中的凭吊。穿透历史,在目光的尽头,似乎真的看到了什么。
2020年4月9日
《庄子哲学研究》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
通常以为庄子之文章漫无际涯,其实未能了解庄子叙述风格背后的不得已。庄子的哲学,有见于哲学的语言困境,有见于人间世的种种危险,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以各种形态的“尝试言之”彰显出不可言说的静默。
杨立华,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出版专著有:《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三联书店,2018年)、《宋明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目 录
绪 言1
章 庄子世界中的人物1
一、无言者2
二、闻道者或知道者3
三、南郭子綦5
四、颜 回8
五、孔 子10
六、老 聃15
七、庄 周17
八、《庄子》内篇的经典性22
第二章 心与形33
一、从“吾丧我”到“天籁”33
二、心、形、知、言等概念的提出39
三、限定者49
四、承载者53
第三章 小大之辨与逍遥59
一、《逍遥游》与其他各篇的关联59
二、小大之辨64
三、逍遥与大知76
第四章 以明与因是83
一、成 心83
二、可不可之知90
三、言与辩94
四、因 是98
五、以 明106
第五章 齐物与所待111
一、“劳神明为一”与齐物111
二、言与一117
三、物 化120
四、觉与梦129
五、使与彼131
第六章 全性与死生139
一、缘督以为经139
二、天理固然143
三、天人(一)148
四、生死(一)151
第七章 人间世与不得已157
一、“一宅而寓于不得已”157
二、“天下有大戒二”167
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172
四、无用之用173
五、支离其德与临人以德176
第八章 至德与至人179
一、不言之教179
二、命物之化183
三、常 心187
四、天人(二)192
五、与物为春197
第九章 大宗与吾师209
一、天人(三)210
二、生死(二)223
三、造物与造化242
四、独体与道体249
五、命264
第十章 帝王与主宰273
一、出于非人与入于非人275
二、明王之治280
三、立乎不测286
四、用心若镜291
五、浑沌之死294
第十一章 真知之路299
一、视 野299
二、两条线索302
三、物之化与命之行309
四、真宰与独体313
五、“未之尽者”317
《庄子哲学研究》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
通常以为庄子之文章漫无际涯,其实未能了解庄子叙述风格背后的不得已。庄子的哲学,有见于哲学的语言困境,有见于人间世的种种危险,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以各种形态的“尝试言之”彰显出不可言说的静默。
杨立华,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出版专著有:《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三联书店,2018年)、《宋明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庄子哲学研究博雅撷英|杨立华作品集
全新成都
¥ 50.60
庄子哲学研究 博雅撷英|杨立华作品集
全新南昌
¥ 36.62
庄子哲学研究 博雅撷英|杨立华作品集
全新成都
¥ 38.12
庄子哲学研究 博雅撷英|杨立华作品集
全新保定
¥ 36.62
庄子哲学研究 博雅撷英|杨立华作品集
全新无锡
¥ 43.90
庄子哲学研究 博雅撷英 杨立华作品集
全新廊坊
¥ 55.46
庄子哲学研究(杨立华作品集博雅撷英)(精)
全新无锡
¥ 60.44
庄子哲学研究(杨立华作品集博雅撷英)(精)
全新广州
¥ 49.55
庄子哲学研究(杨立华作品集博雅撷英)(精)
全新无锡
¥ 58.46
庄子哲学研究(杨立华作品集博雅撷英)(精)
全新无锡
¥ 58.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