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76.9 4.1折 ¥ 188 全新
库存76件
作者胡冬林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63522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88元
货号28988067
上书时间2024-12-27
那年5月,长白山
胡冬林的5月4日
我无法想象胡冬林倒下的那一瞬间的具体情景,但我又分明听到了我所熟悉的他说话的声音:“我回去了。”他跟自己说完这句话就走了。2017年5月4日,胡冬林走了。去长白山了。再也见不到他了。脚步声若有若无地飘在日记里,没打扰任何人。
他走的那天世界还是世界,只不过人与自然变成了自然与人。胡冬林,在5月,不合时节地回到了自己的名字中。
以我的眼光来看,所有死去的人其实只是一个人。所有活着的人也只是一个人。我每天都在生死之间闲逛,时而审美,时而审丑,用一条无始无终的路把人一分为二: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追悼是追不上的。你追的人也许就在你身后,正一步一步地悼念着你。我活在死人中,死去的人活在我中。一直这样。
2007年5月4日凌晨2点,胡冬林带着十二万字的长篇小说《野猪王》初稿,租了一辆货车,载着四箱书和简陋的家具,经过八小时的颠簸,来到了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独自一人。安家。安心。
我想,他的新生活的天应该是从他租住的房间开始的:一张实木桌子,一张实木椅子,摆放得乱七八糟的书。如果不挡窗帘,早晨的阳光从可以望见长白山的窗户直射进来,照在他的脸上。他再也睡不着了,便坐起来眯缝着眼睛看着远处的山峰,并点上一支长白山牌香烟。阳光中的一缕淡蓝色的烟随着窗外两只灰鹡鸰的叫声缓缓地弯着,直至扩散、消失。他起床,做饭,准备进山。他庆幸自己终于过上了一直想过的生活,终于可以做一直想做的事情了。
有人说他是梭罗式的作家,他也确实向往梭罗的那种“脱俗”的生活方式。他在2007年12月9日的笔记中写道:“不去考虑别人说我是不是中国的梭罗,其实,就是像梭罗那样早死,也值了。那会是多么奇妙的一年!脱俗而忘忧。”
凡是能看清楚现实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人,虽然不一定厌世,但一有机会就会阶段性地脱俗。长白山为胡冬林提供了脱俗的机会。对他来说,在长白山的每个日子都能使他脱俗。当然了,他来长白山,脱不脱俗倒是其次,主要是为了写作:“1.完成《野猪王》。2.开始写《熊纪元》。3.开始写寒温带原始森林笔记。4.积累《原始森林——无处不在的生命》。5.积累并构思《金角鹿》《绝叫》《狼歌台》《三虎》。2007年5月5日凌晨”。
他有把握。因为他足够专注。
胡冬林,在长白山的秘境中
两个世界,无限接近,却永不重合。直到某一天,一座山和一个人交融于幽暗的时光中。
1
太阳落山了。他在林鸮的呼啸中醒来,用带着草香的手背抹了抹眼睛。他记不清什么时候睡着的。本想坐下歇歇脚,却在这5月的原始森林中睡着了。想起午前10点左右的那些鸟鸣,柳莺、灰头鹀、白背矶鸫、红腹伯劳、银喉长尾山雀、鹪鹩、北红尾鸲、黄喉鹀、啄木鸟等。他笑了。中国至今还没人把鸟鸣写成一本书。他要写三本书。一本写自然音响,一本写自然色彩,一本写自然味道。
好,就这么定了。
在原始森林中他喊了声“好——”,就下山了。
《山林笔记》是一部卷帙浩繁的日记体散文集,也是作家胡冬林的遗作。2007年5月5日胡冬林搬到长白山区生活,直至2012年10月31日生病住院,作家坚持每天记录他在山林生活期间的日常起居、写作情况,更重要的是与猎人、山民、鸟兽、鱼虫、蘑菇和花木的故事。胡冬林因病离世后,其妹胡夏林整理了他留下的笔记,按年代分为上下两册共计六章,凡118万字;编辑另册编排《〈山林笔记〉动物、植物、菌类手册》,配以作家亲自拍摄的照片近两百幅,向读者徐徐展现了四季长白美丽壮阔又细腻温暖的世界。
胡冬林,满族,1955年生于吉林长春,2017年在长白山脚下的住处因病去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2013年当选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中少儿科普长篇小说《巨虫公园》获第九届全国少儿优秀作品奖,《昆虫联盟》《巨虫公园》获北京首届动漫创意大奖,散文集《狐狸的微笑》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散文蘑菇课获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散文《拍溅》获《中国作家》杂志和中国散文学会评选的中国散文大奖赛奖,散文《山猫河谷》获2012年《民族文学》年度奖,散文《青羊消息》获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野猪王》获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
序 那年5月,长白山/001-031
2007/001-041
2008/043-250
2009/251-452
2010/453-746
2011/747-1024
2012/1025-1322
《<山林笔记> 动物、植物、菌类手册》目录:动物/001-067
植物/069-135
菌类/137-196
《山林笔记》是一部卷帙浩繁的日记体散文集,也是作家胡冬林的遗作。2007年5月5日胡冬林搬到长白山区生活,直至2012年10月31日生病住院,作家坚持每天记录他在山林生活期间的日常起居、写作情况,更重要的是与猎人、山民、鸟兽、鱼虫、蘑菇和花木的故事。胡冬林因病离世后,其妹胡夏林整理了他留下的笔记,按年代分为上下两册共计六章,凡118万字;编辑另册编排《〈山林笔记〉动物、植物、菌类手册》,配以作家亲自拍摄的照片近两百幅,向读者徐徐展现了四季长白美丽壮阔又细腻温暖的世界。
胡冬林,满族,1955年生于吉林长春,2017年在长白山脚下的住处因病去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2013年当选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中少儿科普长篇小说《巨虫公园》获第九届全国少儿优秀作品奖,《昆虫联盟》《巨虫公园》获北京首届动漫创意大奖,散文集《狐狸的微笑》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散文蘑菇课获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散文《拍溅》获《中国作家》杂志和中国散文学会评选的中国散文大奖赛奖,散文《山猫河谷》获2012年《民族文学》年度奖,散文《青羊消息》获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野猪王》获第十届长白山文艺奖。
5月10日 凌晨2时
四面八方都是鸟鸣,而且就在身旁两三米的枝头蹿跳歌唱,慌得我连鞋带都系不上,忽而端起照相机,忽而操起望远镜。转眼间看见五六种鸟,左边的河湾里有绿头鸭,两公一母;对岸有两只红色长嘴的鹬像泥塑似的呆立;前方灌木丛中有棕扇苇莺唱着水珠般圆润清透的串串歌声;头顶有银喉长尾山雀[18]叽叽叽轻声唤友的鸣叫;哟,对岸的草坡上几丛黄艳艳盛开的驴蹄草[19]花丛中,一只白脸白腹的白鹡鸰在小小的地巢中抱窝呢;更远处,约一百五十米的岬角上,坐落着一个碧绿的小丘,丘顶有枯草色的圆帽,两个圆圆的小野鸭脑袋瓜轮流从小丘后边冒出来,一会儿是黑色的,一会儿是发白的浅赭褐色,那小丘顶部肯定有个野鸭巢,小两口老远就发现了我的身影,正在观望敌情。不到两小时,看见了两种鹬——细嘴滨鹬[20]和红脚鹬[21],还有三三两两的三道眉草鹀[22],灰椋鸟一对,一只蓝宝石般亮莹莹的翠鸟[23],成小帮的黄喉鹀[24],一只在翠绿针叶林背景中盘旋的[25],两三只北灰鹟[26];还有煤山雀[27]、柳莺、树鹨[28]、水鹨[29]、沼泽山雀[30]、大苇莺、小苇莺(这两种苇莺的叫声很响亮且悠扬)、大山雀[31]等,还有疑为斑鸫[32]的中型鸟。当然,我这个半吊子观鸟者尚有两三种鸟认不出,如一种极美的黄色带黑羽纹的小鸟,回来翻资料也未查到……
黄昏时分,在动植物所后面的植物园看盛开的杜鹃科植物,听见灰鹡鸰箫管奏鸣般的由低到高的歌唱,忽然生出一个短文题目“灰背鸫在黄昏时分的鸣唱”,写春鸟的各种歌鸣。
间或,还有两三声林鸮的呼啸,粗壮沙哑的林中大汉的喉音——“咕呼,咕呼”,注意,两个字是合在一起的。老天爷,这一天可真忙,从早到晚都在野外,美极了,幸福极了!
5月4日凌晨2点出发,颠簸八小时把家搬到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镇,第三天就上山去孙喜彦的林下猪饲养场。看到三窝刚出生的小野猪,和二代杂交猪结合产下的小猪娃,真是可爱。是去年12月中旬跟随央视十套来拍纪录片时,处在发情期的那几只杂交母猪和山上的公野猪交配后产下的后代。当时是老孙师傅和我上山,发现了两头公野猪的足迹,它们是被发情母猪勾引来的。我建议晚间把六头母猪都散放开,让它们和山上的公野猪约会,孙喜彦决定照办。现如今,这些可爱的小花条纹猪宝宝,就是当初建议的果实。那天还见到一个挖参人砍的兆头,这是早年原始森林中的文字,上面用斧痕标记出:二人三三。意思是,两个人挖到两苗三品叶人参[33]。还看见一个被烧焦的熊[34]仓,20世纪70年代,一头约一百五十斤重的熊大哥丧身其中……现在一只毫不起眼的树鹨在树丛中细声细气地鸣叫。
前天还跟博物馆的朴龙国馆长上山学习如何拍开花植物,他拍了一组低矮的早春开花植物,拍得很棒。
夜深了,我屋后的那对灰鹡鸰正在小小的暖窝中相偎入眠。刚到这里的那天黄昏,一只灰鹡鸰就在屋后的木头堆上迎着红彤彤的晚霞“嗞嗞嗞”地鸣叫,似在欢迎我这个新邻居。这次来长白山打算住两年,愿我们年年当邻居,好好相处。
5月12日
早早上山,去两江,拍了一些片子,大都不理想,构图还好,图像有些虚,可能某个设置没掌握好。慢慢来,相信以后会好的。上山的一路都挺乐呵。
晚上想想《野猪王》后面的路子,终于想清楚了,该写“母猪”。
今天认识了好些早春生机勃勃的植物:藜芦[35]、鹿药[36]、百
合[37]、铃兰[38]、樱草[39]、紫堇[40]、大戟[41]、多被银莲花[42]、荷青花[43]、猫爪子[44]、延胡索[45],等等,茖葱[46]开花竟那么美……更可贵的是看见羊肚菌[47],小时候就从《森林报》中知道它,那是真正美味的蘑菇。
5月13日
去新药水,一条火山熔岩冲出的峡谷,有典型的火山与冰川冲刷擦痕和遗留物,拍了片子。上山对精神和身体都是好事,今天少打了两个单位的胰岛素。
回来小睡不实,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躁扰,不知为何,也许是兴奋期未过?
认识一批新的早春花草,有耳羽岩蕨[48]、贝母[49]花、白花堇
菜[50]、酢浆草[51]小小的花、深山毛茛[52]、兴安鹿药、白藓[53]、扁豆花[54]、红瑞木[55]、五脉山黧豆[56]、委陵菜[57]、土当归[58](以及它的干秸棵)、细辛[59]等,其中贝母花极高贵极美,有深紫天鹅绒般的颜色。
5月14日
和科研所的朋友上山,统计公路、大路两边鸟类安居情况,给他当助手。
在山上听鸟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众多柳莺的勤快响亮歌鸣成了低音,中间夹杂着灰头鹀[60]、白背矶鸫[61]、伯劳[62]、银喉长尾山雀、长尾雀[63]、鹪鹩[64]、北红尾鸲[65]、黄喉鹀、啄木鸟等许多鸟类的鸣叫,有的真好听。还有三只花尾榛鸡[66]尖细的长鸣,回应老朴的哨音。见到几种鸟:小斑啄木鸟[67]、灰头鹀、沼泽山雀、银喉长尾山雀、黄腰柳莺、白眉柳莺,等等,时间在9—10点为活跃,明天争取
再来。
如果能继续十天,再结合夏秋冬的观鸟,今冬可动手写“绝叫”了,拉拉杂杂写到4月,即可涵盖一年的鸟去鸟来,鸟飞鸟落,鸟欢
鸟歌。
一年打底,尤其还可以读其他名家写的好书,以及以前的读书底子,中国作家目前还没有把鸟鸣写成一本书的。
写自然音响一本,写自然色彩一本,写自然味道一本,OK啦!
5月22日
去大阳岔、宝马等处,第二次知道了短翅莺[68]的鸣叫:“咕噜噜噜——居咕居”。还有郭公[69]、四声杜鹃[70]、鳞头树莺[71]、普通
[72]、灰头鹀、白背矶鸫、啄木鸟、柳莺、巨嘴柳莺[73]、大山雀、沼泽山雀、灰山椒鸡[74],等等。亲眼见到三种鸟短暂交配,活跃的是灰山椒鸡,追来追去。还看见粉红雀即长尾雀,是一种洋红色。鳞头树莺的鸣叫以一声“咕居——”开头,许多鸟有几种曲调,继续来林中一点点熟悉吧。春季的鸟鸣是大森林的特色,尤其在道边、河岸带、林缘,老唐若来就好了,明年争取多上山。
坚定写“绝叫”的信心,来此之前信心不足,同时也丰富了熊和野猪的内容。
昨天闻东风菜[75],有苏子[76]味和一点刺激味,人们喜欢这种类似的刺激气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