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集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76.1
6.4折
¥
11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43046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28502097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作者简介
目录
内容摘要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作为中国近代以来最早成立的重量经济研究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1929年于北平组建的社会调查所。1934年,社会调查所与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称社会科学研究所,所址分居南京、北平两地。1937年,随着抗战全面爆发,社会科学研究所辗转于广西桂林、四川李庄等地,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1950年,社会科学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接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1952年,所址迁往北京。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简称“经济所”。1977年,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之初的14家研究单位之一,更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仍沿用“经济所”简称。
从1929年算起,迄今经济所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先后跨越了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三个发展时期。经过90年的探索和实践,今天的经济所,已经发展成为以重大经济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两学—两史”(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学研究机构。
90年来,我们一直最为看重并引为自豪的一点是,几代经济所人孜孜以求、薪火相传,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理论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富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学者。他们始终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坚定立场,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优良学风,始终坚持慎独自励、言必有据的学术品格。他们是经济所人的突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成就和治学经验是经济所最宝贵的财富。
抚今怀昔,述往思来,在经济所迎来建所90周年之际,我们编选出版《经济所人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既是对历代经济所人的纪念和致敬,也是对当代经济所人的鞭策和勉励。
《文库》的编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负总责,在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入选作者和编选方案。
《文库》第一辑凡40种,所选作者包括历史上的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任经济所所长以及其他学界认可的学术泰斗和资深学者。在坚持学术标准的前提下,同时考虑他们与经济所的关联。入选作者中的绝大部分,都在经济所度过了其学术生涯最重要的阶段。
《文库》所选文章,皆为入选作者拥有代表性的论著。选文以论文为主,适当兼顾个人专著中的重要篇章。选文尽量侧重作者在经济所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对于少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已成名的学者,以及调离经济所后又有大量论著发表的学者,选择范围适度放宽。为好中选优,每部文集控制在30万字以内。此外,考虑到编选体例的统一和阅读的便利,所选文章皆为中文著述,未收入以外文发表的作品。
《文库》每部文集的编选者,大部分为经济所各学科领域的中青年学者,其中很多都是作者的学生或再传弟子,也有部分系作者本人。这样的安排,有助于确保所选文章更准确地体现作者的理论贡献和学术观点。对编选者而言,这既是一次重温经济所所史、领略前辈学人风范的宝贵机会,也是激励自己踵武先贤、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文库》选文涉及多个历史时期,时间跨度较大,因而立意、观点、视野等难免具有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性。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某些文章的理论观点或许已经过时,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或许已经陈旧,但为尊重作者、尊重历史起见,选入《文库》时仍保持原貌而未加改动。
《文库》的编选工作还将继续。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将更多经济所人的很好成果呈现给读者。
尽管我们为《文库》的编选付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时间紧迫,工作量浩繁,加之编选者个人的学术旨趣、偏好各不相同,《文库》在选文取舍上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祈读者见谅。
入选《文库》的作者,有不少都曾出版过个人文集、选集甚至全集,这为我们此次编选提供了重要的选文来源和参考资料。《文库》能够顺利出版,离不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人员的鼎力襄助。在此一并致谢!
一部经济所史,就是一部经济所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经济学人和中国经济学成长与发展历史的缩影。《文库》标示着经济所90年来曾经达到的学术高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稳。借此机会,希望每一位经济所人在感受经济所90年荣光的同时,将《文库》作为继续前行的新起点和铺路石,为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建设和中国经济学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高培勇
于2019年元月
编选者手记
给刘国光先生编辑这本文集,对一名青年学者而言,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在选编文章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他的绝大多数文献,并在与刘老谈了一些感想之后,他才具体地提出他对这本选编文集的工作思路。他说:“这本文集,不是再为我自己多编一本书,我已经96岁了,已经不需要这些了。编这本书,要看看能否为你们年轻人提供一点研究工作上的启发。”这本文集,本来是按文章主题分篇章的,但是到了后来,他说:“想来想去,还是按照时间顺序,把该收的文章收进去就行了,让读者根据历史时间顺序,更好地去把握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吧。”于是,我们就按照他的要求,又做了调整。定稿的整本文集,经过刘老过目,并由他本人做了最后的增删。
给刘国光先生编辑这本文集,前后花费了约六个月的时间,接到所里布置的任务后,我和他第一次接触时,他提出,要我在通读完他的著作之后再与他交谈。我们知道,刘国光先生出版、发表的各类著作数量是很好惊人的。仅仅为了阅读完这些文章,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些文章,花费了我很长的时间。
进入实际选择与编辑阶段以后,我发现编辑刘国光先生的文集,是一件很好容易的事情,因为他的著作流传很广,各种文章的检索与查阅,是十分方便的;但是,我随后又发现编辑刘国光先生的文集,是一件很好困难的事情,因为他发表的很多文章引起了当时社会的重大争议,放弃哪一篇,似乎都是一个损失,而这本文集的厚度,却是有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只能请求刘老自己做出删减,最后形成了这本文集。
给刘国光先生编辑这本文集,对我来说,有很多方面的收获,但在这里,我想向读者们报告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我和刘老交往中如下两方面的深刻印象:
1.刘国光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他特别爱上网,爱阅读网络上的新鲜故事。他是一位96岁的老人,可是他成天iPad不离手,使用微信和家人、朋友们聊天,他还爱给我转发他认为有意思的帖子。每次去他家交流前一阶段的编辑工作,他都会问我:“你怎么不给我转发好看的帖子呢?”常常弄得我很汗颜。还有一次,他问我现在网上有什么好玩的,我告诉他现在网络直播、抖音等娱乐方式比较火,他的眼睛立即放出光芒,让我教他在某有名网络直播平台上注册,随后,他就让我回家,他自己玩去了。据他家的保姆说,今年春节期间,他因感染了流感而住院,住院期间,他说:“光看报纸不行,我要回家,我要上网。”
2.每次去他家,谈一会儿工作后,他总要问我最近我的研究中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我向他报告调研工作中的一些我自己认为有趣的现象后,他总能联系不同历史阶段相关领域的政策及当时的工作情况,引导我做更深一步的分析,并给我一些建议。还有一次,他和我谈中美贸易战的谈判进展,他直接指出中国谈判工作的实质是让步,但他又指出,眼下的让步是必要的。和刘国光先生交谈,总让人忘记了他的年龄。
我向读者们报告这些信息,是想告诉大家,刘国光先生虽然96岁高龄,但他一直保持着清晰的思维状态,并且一直观察着眼前的世界,从未脱离现实。他亲自审定的这本文集,是一位世纪老人送给青年经济学者们的心灵礼物。
姚宇
2019年1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