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本书收入作者书信293封(含残简)。所收书信据手迹进行排校,凡无手迹者,则在题注中说明来源。按写信时间排序,1980年9月22日,编号即800922;时间不确定的,用□示意,特殊情况在题注中说明;个别书信属夏历,按所折公历编序。题注介绍收信人简况;信中注释力求简约,注不完全的人名或事,如注释“巴公”,不注释“巴金”。原件中的笔误,用以下方式标示:误字用[],排仿宋体;漏字用〔〕,排仿宋体;原稿漫漶无法辨认的字,用□替代。保留异体字,保留带有作家个人风格与时代印记的用语。
作者简介
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目录
目录
1943年
43□□□□致朱奎元
1944年
440418致朱奎元
440424/25致朱奎元
440509致朱奎元
440522致任振邦
440522致朱奎元
440609致朱奎元
440622致朱奎元
44□□□□致朱奎元
440726致朱奎元
440729致朱奎元
1945年
450617致朱奎元
1947年
470715/16致沈从文
471030致黄裳
47□□□□致唐湜(两封)
1948年
480309致黄裳
480628致黄裳
481018致某兄
481130/1201致黄裳
1950年
501007致巴金
1957年
57□□□□致陶建基
57□□27致张明权
570716致张明权
1962年
620410致黄裳
621209致黄裳
1965年
650722致萧珊
1972年
721116致朱德熙
721201致朱德熙
1973年
730104致朱德熙
730201致朱德熙
1977年
770907致朱德熙
770923致朱德熙
1978年
780801致杨香保
781220致朱德熙
1979年
790626致朱德熙
790704致崔道怡
1980年
800714致严儒铨
800828致严儒铨
……
内容摘要
本书收入作者书信293封(含残简)。所收书信据手迹进行排校,凡无手迹者,则在题注中说明来源。按写信时间排序,1980年9月22日,编号即800922;时间不确定的,用□示意,特殊情况在题注中说明;个别书信属夏历,按所折公历编序。题注介绍收信人简况;信中注释力求简约,注不完全的人名或事,如注释“巴公”,不注释“巴金”。原件中的笔误,用以下方式标示:误字用[],排仿宋体;漏字用〔〕,排仿宋体;原稿漫漶无法辨认的字,用□替代。保留异体字,保留带有作家个人风格与时代印记的用语。
主编推荐
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精彩内容
1943年43□□□□致朱奎元①奎元:我大概并未神经过敏:我们之间曾经发生过一点小小不愉快事情。
我两天来一直未能摆脱此事,则知你的生活也未必不受此影响。这点事实与推想,教人明白我们过往这些日子并未白费,证明我们关系并未只是形式。我非常自然的想到你与冯名世。思想范围既已不粘着在那件完全出于偶然事情上,心境便清爽平和得多。而觉得不可避免的冲动实在不应当支持下去。人有比自尊更切需的东西。
我把一向对你的了解在心里从新誊清一次:把你的性格,你的生活历程,你近日来的情绪,大概排比一下,对你的言行似乎更能同情。——你觉得“同情”两字有点刺伤你的骄傲么?所幸我自知并未居高临下的说这句话。
另一面,我也尽能力分析一下自己,也并未懊悔。你相当知道我的随便处与严肃处。知道我对于有些事并不会马虎。尤其,我近来感情正为一件事所支配,我愿意自己对一些理想永远执持不变,并且愿意别人也都不与我的理想冲突。这两天最好我们不谈起有关女孩子事情。
因为想这些事,也联带想起许多别的事。我甚至于想到一生的事情,一切待面谈,写信有时免不去装腔作势。
我十二点钟来找你。怕你明天早晨不在,才写信。
明天也许在决定我生活方向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日子:我们系主任罗先生今天跟我说,先修班有班国文,叫我教。明天正式决定。他说是先给我占一个位置,省得明年有问题。这事相当使我高兴。别的都还是小,罗先生对我如此关心惠爱,实在令人感激。联大没有领得文凭就在本校教书的,这恐怕是第一次。
好,十二点钟等我。
曾祺1944年440418致朱奎元……①偶闻吴奎说洞笙师已婚娶生二子,兹事前未之闻。则你寓居景况又当与原来设想者稍异。灯下不少谈笑,山头无由杖策,为得为失,诚未可知,李小姐亦是初中同学,或尚依稀记得我小时模样,尝谈及否?
洞笙师风采何似,想即略白发,未若我多,问亦思家不。谨为候安。
我被“朋友”逼往南英中学教书。唬小孩子,易易事耳。现已上课半月,不知校方何以忽发奇想,要撤换原有训育主任,以我承替。奎元知我,放浪不理政事,且尚计自读书,写我大作,必不应之也。我以“名士派”为辞,愿依然作闲人。
三月之后,缅北,印度雨季收稍,战事将有进展,我仍想各处看看。“门前亲种柳,生意未婆娑”,曾祺非甘老大人,奎元其赞而勉之。事未决成,亦不必为洞笙师说起,然亦不必不为之说起矣。
振邦处一共去了一次,而去了是为了借钱救急。此无
媒体评论
贾平凹评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老舍1962年曾说:“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两个人也许会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 汪先生丰富了新时期文学,影响了一代作家。……汪先生仰首伸眉,笑傲文坛顾盼自雄。 ——叶兆言
此人(汪曾祺)学问有真知卓见,写作有独到之功,使你敬而不生畏,爱而不生烦。 ——邓友梅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