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53 7.0折 ¥ 76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英]乔纳森·卡尔佩珀(Jonathan Culpeper) [澳]迈克尔·霍 (Michael Haugh)著 陈新仁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88234
出版时间2020-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6元
货号29401376
上书时间2024-12-25
我们撰写本书有多个目标。个宏大目标是要挑战语用学领域中特有的若干二元对立观:宏观与微观的对立,英美语用学派与欧洲大陆语用学派的对立,观察者视角与参与者视角的对立,等等。在我们看来,在各种对立当中获得某种中间地带,做到兼顾两个对立面,似乎是的推进方式。我们将这一路径称为“整合语用学”,并指出,我们在分析各种形式的交际互动中出现的语用现象、提出语用理论时都应该同时借鉴使用者和观察者视角。细想下来,采用这一路径对语用学方法论显然具有各种启示,包括如何去收集和分析语料、如何采用好的方式去整合或交叉使用不同形式的数据分析。在即将出版的另一本书(Culpeper, Haugh and Terkourafi即出)中,我们试图探讨语用学研究方法运用方面的各种问题,同时,我们希望读者关注一本刚刚出版的手册(Jucker, Schneider and Bublitz 2018),该手册全面概述了语用学研究的众多方法。
我们的第二个总体目标,是要摆脱语用学教材中的常见倾向,即假定其中有关英语例子的讨论仿佛自然也适用于世界上的所有语言、所有文化。这一目标也就具体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在书名中使用“and the English Language’的字眼。诚然,语用学中的一些领域本质上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譬如,利奇(Leech 1983)就谈到“普通语用学”,即“交际性语言使用的一般条件”(1983:10)。语用学的这些领域往往带有哲学以及/或者认知的性质。然而,即使是这些领域,有时也需要进行语料的分析,哪怕是为了阐述其运作机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难说他们是在从事语用学研究。因此,我们撰写本书的前提是任何语用学理论建构都必须依赖某种语料。不过,如果使用的语料总是来自英语,就会实实在在地存在一个风险,即这一理论会偏向某一门具体的语言。例如,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就是源于有关英语施为动词的讨论。可是,万一相关施为动词的特性只在英语中有呢?事实上,罗萨尔多(Rosaldo 1982)的研究表明,菲律宾依隆戈人使用的施为动词与英语中的施为动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发现对于我们建构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然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本书并非本探究某一英语变体的语用学著作。开创变异语用学这一新领域的是巴伦和施奈德(Barron and Schneider 2005),他们合编的《爱尔兰英语语用学》是该领域的里程碑。虽然我们没有说自己是在研究某一特定的“英语变体”,但读者也许会发现我们其实倾向于谈论自己熟悉的英语变体,包括英国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就本书讨论中出现的情形而言,尽管我们评论的很多语言结构特征都存在于诸多英语变体中,但也有许多具体的文化实践显然并非如此。英语中这些与语体相关的共有现象和独有现象具体各占多少仍是一个有待实证回答的问题。因此,我们的目标并非是试图对英语语用学做全面的描写,而是去撰写一本明确面向英语不同语体的语用学著作。
我们第三个总体目标是要为探索人际互动中的语用现象提供一个路线图。大多数语用学教材往往坚守莱文森(Levinson 1983)在其经典著作中初设定的一套话题。我们的目标是超越这一套传统议题,描绘那些语用学分析可以介入且有别于其他相关学科的宽广领域,以此来展示语用学在过去三十年中取得的进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不仅尝试总结诸如在英语语言使用研究中所呈现的语用学动态,而且要指出那些相对而言研究不够充分、有待进一步深入的领域。
很高兴我们的书已经译成汉语即将出版。这将给汉语读者提供一个了解现有一些语用学著作的机会,这些著作基于英语语料,对其他语言和文化做出或明或暗的普适性论断。不仅如此,对于正在考虑撰写阐述非英语的语言和文化语用问题的语用学著作的学者,我们也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额外的激励。
《语用学与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聚焦指称语用、信息语用、语用意义、语用行为、人际语用、元语用等核心话题,涵盖语用学传统研究及新研究几乎所有的基础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现了整合与变异研究的新学术思想和视角融合的方法论思想。同一主题的内容呈现由浅入深,案例丰富,分析细致入微,不仅适合入门级语用学爱好者阅读,而且可以满足语用学研究者追踪议题发展的需要。
[英]乔纳森·卡尔佩珀(Jonathan Culpeper),英国著名语用学家,兰卡斯特大学博士,现任职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与英语语言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英语史、文体学等,擅长语料库研究,对于英语语言及其不同变体、不礼貌问题研究的贡献尤为突出;主要著作有《英语史》《不礼貌:用语言冒犯人》《语用学与英语》等。
[澳]迈克尔·霍(Michael Haugh),澳大利亚著名语用学家,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澳大利亚英语研究、日语研究等,擅长做面子、礼貌、互动语用学问题研究,目前是《语用学学刊》的联合主编之一;主要著作有《(不)礼貌含意》《礼貌新解》《语用学与英语》等。
译者简介:
陈新仁,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语用学》《外国语文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理论与应用、外语教育与教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主要著作有《语用身份论》《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等;学术兼职包括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等。
插表目录
插图目录
原版丛书主编前言
致谢
语音转写体例
章 导论
1.1 引言
1.2 语境中的意义
1.2.1 不止是语言编码
1.2.2 语用学的范围
1.3 英语语用学
1.4 关于本书
第二章 指称语用
2.1 引言
2.2 有定表达
2.3 指示语
2.4 回指
2.5 互动中指称表达的使用和理解
2.5.1 指称表达和语境
2.5.2 指称表达和可及性
2.5.3 指称表达和共同基础
2.5.4 互动中的指称表达
2.6 结语
第三章 信息语用
3.1 信息语用
3.2 信息呈现:背景和前景
3.3 信息背景
3.3.1 背景假定
3.3.2 预设
3.4 信息前景
3.4.1 前景化
3.4.2 焦点
3.5 信息语用:互动视角
3.5.1 预设和背景化
3.5.2 共同定景
3.6 结语
第四章 语用意义(一)
4.1 所言之外的意义
4.2 所言与所含
4.2.1 格莱斯关于说话人意义的观点
4.2.2 隐含意义
4.3 所言与所含之间
4.3.1 字面意义观:新格莱斯学派
4.3.2 语境论:关联理论
4.4 暂定结论:关于语用意义表征
第五章 语用意义(二)
5.1 语用意义分析
5.2 谁的意义
5.2.1 参与者定位
5.2.2 接收者意义
5.3 理解意义
5.3.1 语句加工
5.3.2 话语加工
5.3.3 两种语用意义?
5.4 互动语境中的意义
5.4.1 语用意义和可问责性
5.4.2 语用意义与意义一行为
5.5 结语
第六章 语用行为
6.1 引言
6.2 传统言语行为理论
6.2.1 以言行事:奥斯汀
6.2.2 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塞尔
6.3 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性
6.4 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言语行为
6.5 语用行为和图式理论
6.6 互动中的语用行为
6.6.1 序列中的语用行为
6.6.2 语用行为的共同建构
6.6.3 语用行为和活动类型
6.7 结语
第七章 人际语用
7.1 引言
7.2 礼貌的两大研究路径
7.2.1 礼貌的社会文化观
7.2.2 礼貌的语用观
7.3 语用礼貌观的两大经典理论
7.3.1 会话准则观:莱考夫(1973)和利奇(1983)
7.3.2 保全面子观:布朗和莱文森(1987)
7.4 进展
7.4.1 话语路径
7.4.2 关系路径
7.4.3 基于框架的路径
7.5 不礼貌
7.6 礼貌的互动路径
7.7 结语
第八章 元语用
8.1 引言
8.2 元语用和自反性
8.3 元语用意识的形式
8.3.1 元认知意识
8.3.2 元表征意识
8.3.3 元交际意识
8.4 语言使用中的元语用现象
8.5 结语
第九章 结论
9.1 语用学:关于使用中的语言的研究
9.2 整合语用学
9.2.1 一阶语用观和二阶语用观
9.2.2 语用学研究方法
9.3 关于各种英语变体的语用学研究
参考文献
索引
《语用学与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聚焦指称语用、信息语用、语用意义、语用行为、人际语用、元语用等核心话题,涵盖语用学传统研究及新研究几乎所有的基础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现了整合与变异研究的新学术思想和视角融合的方法论思想。同一主题的内容呈现由浅入深,案例丰富,分析细致入微,不仅适合入门级语用学爱好者阅读,而且可以满足语用学研究者追踪议题发展的需要。
[英]乔纳森·卡尔佩珀(Jonathan Culpeper),英国著名语用学家,兰卡斯特大学博士,现任职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语言学与英语语言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英语史、文体学等,擅长语料库研究,对于英语语言及其不同变体、不礼貌问题研究的贡献尤为突出;主要著作有《英语史》《不礼貌:用语言冒犯人》《语用学与英语》等。
[澳]迈克尔·霍(Michael Haugh),澳大利亚著名语用学家,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澳大利亚英语研究、日语研究等,擅长做面子、礼貌、互动语用学问题研究,目前是《语用学学刊》的联合主编之一;主要著作有《(不)礼貌含意》《礼貌新解》《语用学与英语》等。
译者简介:
陈新仁,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语用学》《外国语文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理论与应用、外语教育与教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主要著作有《语用身份论》《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等;学术兼职包括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会长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