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94.1 6.3折 ¥ 150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何国卫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217790
出版时间2019-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50元
货号28516178
上书时间2024-12-24
《中国木帆船概论》是一本中国木帆船的入门读物。
木帆船与钢质机动船主要区别于建造材质的不同和推进动力的不同。木帆船用木料建造,而钢质机动船用钢材建造;木帆船是靠自然力和人力推进,而钢质机动船是靠机械动力推进。因此,这两种不同的船舶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而今编著的《中国木帆船概论》是专门针对中国古今的木帆船。
本书定义“中国木帆船”为中国的非机械动力的木质船舶。
木帆船航行必须掌握四个重要特性:船性、水性、风性和人性,船性是指与木帆船的船型、结构、属具设备等技术条件有直接关联的航行性能和操纵性能,如船的吃水深浅、抗风能力和操纵性能;水性是指航道特征和水文特性,如航道的水深、航宽以及航道是顺直还是弯曲,水流的流速、流向、水浪、河床海底状况;风性是指影响木帆船航行的风力、风向的特性;人性当指船工本身的与驾船有关的特点,包括船工的技术经验、劳动态度、心理素质和操作习惯等。船性、水性、风性和人性是相互紧密关联的。
本书不仅包含船舶船形、航海性能和结构强度等方面的船舶基础知识,还包括了木帆船的船型特点、船用属具和建造维修工艺等,还涉及木帆船的发掘、复原、保护和研究等内容。
中国木帆船的历史悠久,别具特色,在世界古代造船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曾有过光辉的一页。中国丰富的史料记载、优秀的艺术作品和众多的出土古船及文物等无不展现出中国木帆船的先进技术,中国木帆船辉煌的技术成果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蓬勃开展的中国木帆船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书将中国木帆船的历史研究贯穿其中,在了解船舶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史料和考古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概述木帆船的基本内容。
木帆船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木帆船的本身,它还涉及到航海、海外交通、历史、考古、人文、地理、材料、习俗等诸多学科,它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因此凡涉及木帆船研究的各界学者以及文博工作者、船模制作者都将成为《中国木帆船》可能的读者。
本书引用较多的实例和选用较多的图片来直观地表述,可当作自学教材,也适宜用作各类涉及木帆船的培训班的教材,同时也是航海类院校和海事博物馆等单位相关人员的辅助阅读材料。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工作站”在上海举办“中国木帆船概论”讲座。本书是作者再该讲座的讲稿基础上做了补充修订后撰成的。
作者
2019年5月
在本书中,何国卫教授将几十年来研究中国古船史的思考与心得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与总结,是国内首次专门就中国木帆船从船型、航行性、结构强度、工属具、修造工艺及古沉船的发掘与复原、保护与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讲解。本书的出版可以弥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何国卫是我国早从事船史研究的学者之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任武汉造船工程学会船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古代史组副组长、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者、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会员。受聘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宁波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管理部专家等。
[目录]
第1章 木船型线 1
1.1 木船主要尺度 1
1.2 剖面与剖线 2
1.3 船型系数、浮心纵向位置 5
1.4 船体型线图 8
1.5 型体特征 11
第2章 船舶静力性能 17
2.1 浮性 17
2.2 稳性 24
2.3 抗沉性 32
第3章 船体动力性能 35
3.1 快速性 35
3.2 操纵性 40
3.3 耐波性 42
第4章 木帆船结构强度 48
4.1 木帆船结构 48
4.2 船舶强度 62
第5章 船桅与风帆 67
5.1 船桅 67
5.2 风帆 72
第6章 桨、橹、篙、纤 79
6.1 木桨 79
6.2 橹 84
6.3 篙和纤 87
第7章 操纵工具 90
7.1 船舵 90
7.2 中国木帆船船舵技术 93
7.3 中国的尾板舵与西洋的尾柱舵 100
7.4 中国船舵技术发展简史 102
7.5 招、梢、披水板、插水板 103
7.6 打戗技术 106
第8章 锚泊及其他工属具 108
8.1 碇与铁锚 108
8.2 插篙、系缆桩 113
8.3 起重工具 113
8.4 测量工具 116
8.5 特殊属具 117
第9章 中国木帆船船型分类 119
9.1 沙船 119
9.2 福船 121
9.3 广船 123
9.4 古船船型分类的讨论 124
第10章 木帆船修造工艺 127
10.1 船用木材 127
10.2 船体建造装配 130
10.3 构件连接 134
10.4 捻缝、打油 147
10.5 中国木帆船的船饰 149
10.6 木船下水 156
10.7 木帆船的维修与保养 161
第11章 古沉船发掘与复原 165
11.1 古沉船的考古发掘价值 165
11.2 古沉船考古发掘 166
11.3 古沉船复原 172
第12章 古沉船保护与研究 177
12.1 古沉船保护 177
12.2 古沉船研究 185
参考文献 192
在本书中,何国卫教授将几十年来研究中国古船史的思考与心得进行了系统地整理与总结,是国内首次专门就中国木帆船从船型、航行性、结构强度、工属具、修造工艺及古沉船的发掘与复原、保护与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讲解。本书的出版可以弥补国内该领域空白。
何国卫是我国早从事船史研究的学者之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任武汉造船工程学会船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船史研究学术委员会古代史组副组长、广东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学者、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会员。受聘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宁波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航海博物馆文物管理部专家等。
序
何国卫教授的新著《中国木帆船》 即将出版,由中国学者全面、系统论述中国帆船,这可能还是部。
中国木帆船历史悠,别具特色。在世界古代造船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中国木帆船辉煌的技术成就得到了世界科技史学术界的公认。中国丰富的史料记载、优秀的艺术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和《姑苏繁华图》)和众多的出土古船及文物等无不展现出中国木帆船的先进技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帆船不仅航行于江、河,而且也能在沿海作长途航行。在越国攻灭吴国之后,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于是乘舟浮海以行,从现今的东海北上,到达黄海,海程数百公里,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例。中国帆船,在汉代,与从长安出发西行直到西亚和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还有从广东沿海的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洋诸岛到达印度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帆船的技术成就,早就引起了西方人士的关注。在20世纪就有多部由西方人士撰著的《中国帆船》问世。一位法国海军军官路易•奥德玛(Louis Audemard),在中国和印度逗留多年,对中国帆船有极大的兴趣并且进行了钻研。他撰写并出版有一部多卷本的《中国帆船》 。1994年,澳门海事博物馆将其译成葡萄牙文并出版了这部大部头的著作。我国学者认为奥德玛的《中国帆船》 是奠基之作。
还有一部在中国广为流传的著作是1947年在上海出版的《长江之帆船与舢板》 。作者夏士德(G.R.G. Worcester),于1911年进入中国海关工作,因职务之便长期在长江流域旅行和调查研究。夏士德的著作附有大量的大幅照片,帆船桅杆、舵叶的大幅照片可以让人们了解这些设备的具体构造。1931年长江发大水,在武汉江汉路大水中划行的舢板很是醒目。他在1940
年还出版有《长江上游之帆船与舢板》。
唐涅利(I.A. Donnelly),自20世纪初到中国在大沽轮船公司任职。长期居住在天津、重庆和上海。1920年在上海出版《中国帆船》 (黑白版画),1925年出版有《中国帆船与各地方船型》 ,图文并茂。对于了解中国帆船大有裨益。
还有一部关于《中国帆船》 的画作,我近才看到。这就是俄裔美籍人士V.A.索高罗夫的彩色版《中国船》。由集美航海学院陈经华教授译成汉语,索高罗夫本人还撰写序言的《中国船》 ,2013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索高罗夫长期居住在中国,他的绘画水平很高,他笔下的中国船栩栩如生,她会让你爱上中国船。
西方人士笔下的《中国帆船》 ,对于了解和学习中国帆船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现在木帆船已经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再想微观地看看、摸摸中国的帆船,已经不可能了。但是这些著作的重要特点是:或各有所重,或以图取胜。
何国卫先生的《中国木帆船》 ,在于系统地、全面地论述木帆船的全部有关问题。如帆船的型线;静水力性能;动水力性能;帆船的结构强度;船桅与风帆;推进工具桨、橹、篙、纤;操纵工具舵;锚泊工具锚与碇;船型的讨论:沙船、福船与广船;木帆船的修造工艺;古沉船的发掘与复原;古沉船的保护与研究等。
何国卫先生的专业是船舶工程,从1975年起开始研究古船,迄今已有40多个年头。期间经常参与出土古船的测绘与研究。先后发表古船研究的论文近70篇。2017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行舟致远扬帆丝路——何国卫船史研究文选》 就收录了他的重要学术论文49篇。他在高校教过书;在船检局验过船;他还曾被派到国外作船舶的监造人;也曾赴海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或赴海外探视中国古代船舶模型。他的这些学术经历让他极其合适地成为了《中国木帆船》 的著作人。
《中国木帆船》 的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木帆船航行必须掌握四个重要特性:船性、水性、风性和人性,而这四个重要特性又是相互紧密关联的。虽然主要是 “船性”,但是也必须将四个重要特性统一考虑,使读者读起来、钻研起来很有趣味。
中国木帆船,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极其深刻的学问。木帆船的风帆对船舶稳性的影响,就是尚需解决的课题。笔者以为这当然不是《中国木帆船》 应当探讨的课题,也不是读者大众想要知道的高深莫测的学问。
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木帆船的研究对象不仅是木帆船的本身,它还涉及航海、海外交通、历史、考古、人文、地理、材料、习俗等诸多学科,它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因此凡涉及木帆船研究的各界学者以及文博工作者、船模制作者都将成为《中国木帆船》 可能的读者。”笔者极其赞同这样的说法。我以为,在中国,《中国木帆船》 是适合广大读者群众的通俗读物。
是为序。
席龙飞
于武汉理工大学造船史研究中心
2019年7月8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