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窗口的画》是一本林海音先生的散文集。精选了作者的生活记事小品文,包括《冬青树》《鸭的喜剧》《窗口的画》《秋游狮头山》等篇目而著名,且其中有很多都入选了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是小读者们一定不能错过的大师作品。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细腻平实的笔法,将生活、学习、游玩等普通的日常,鲜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生动地体现了林海音先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一面。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大师。原名林含英,生于日本大阪,早年随父母到北京,曾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和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并任《世界日报》记者。后赴台湾居住,曾任《联合报》副刊主编等职。
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其中《城南旧事》颇具代表性;她的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和童话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深为小读者欢迎,其中《我的童玩》《窃读记》《冬青树》等名篇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目录
冬青树 / 001
鸭的喜剧 / 007
看象 / 015
妈妈说,不行 / 027
好日子 / 033
窗 / 041
门 / 045
狗 / 049
窗口的画 / 053
友情 / 057
灯 / 061
书桌 / 065
小林的伞 / 073
三只丑小鸭 / 079
今天是星期天 / 085
春 / 095
雨 / 099
绢笠町忆往 / 105
秋游狮头山 / 113
日落百老汇 / 121
寂寞之友 / 127
访马克•吐温故居 / 133
教子无方 / 143
寂寞之旅 / 149
豆腐颂 / 159
奶奶丢了 / 169
林中迷途的男孩 / 173
内容摘要
《窗口的画》是一本林海音先生的散文集。精选了作者的生活记事小品文,包括《冬青树》《鸭的喜剧》《窗口的画》《秋游狮头山》等篇目而著名,且其中有很多都入选了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是小读者们一定不能错过的大师作品。作者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用细腻平实的笔法,将生活、学习、游玩等普通的日常,鲜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生动地体现了林海音先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和理解生活的一面。
主编推荐
林海音(1918—2001)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大师。原名林含英,生于日本大阪,早年随父母到北京,曾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和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并任《世界日报》记者。后赴台湾居住,曾任《联合报》副刊主编等职。
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其中《城南旧事》颇具代表性;她的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和童话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深为小读者欢迎,其中《我的童玩》《窃读记》《冬青树》等名篇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
精彩内容
冬青树
为了舅母的六十整寿,我冒着酷暑到台北来。表哥表妹两对夫妇都早到了,只等迟到的我。
我进门放下手提箱高声喊:“阿妗,我到啦!”从厨房的甬道里发出一迭声的“啊”,跟着拥出了表妹和表嫂,表哥和表妹夫也从舅舅的书房跑出来,舅母矮矮胖胖,又是放足,她擦着鼻尖的汗,拖着笨重的身躯,抢着跑出来。我见了舅母好高兴,赶忙迎上去,舅母握住我的手,把我上下一打量,红着眼圈叹口气:“瘦了!”
“瘦了?哪里!我临来时才在医院磅过的,比上次长了两磅呢!”舅母不满意我的答复,不住地摇头。
“姆妈就是这样,见了谁都嚷瘦呀瘦的,都像您胖得油篓似的走不动才算数吗?”表妹虽然结婚了,仍然改不了跟舅母抢白的习惯。我们听了都好笑,舅母用手指戳着表妹的头笑骂:“该死!该死!”我又听见舅母熟悉的骂人声了,惟有在舅母这毫无恶意的骂声里,才觉得是回到了有所依赖的家。
这是两年来一次难得的团聚,年轻的一代,为了事业,不能守在老人的身旁,舅母口口声声说:“走远了顶好,图个清静!”其实我知道她是多么盼望孩子们都围绕在她的身边。这一次大家写信商量好,要在舅母的生日全体回家来——其实各人在外面都已成家立业了,可是提到回家,总以在舅母的身边才算真正回到了家,就因为这里有一个舅母。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使你安心。她安排你的生活,让你舒服得像个懒洋洋的人,躺在软绵绵的床上,不由得睡着了。
可是这个团聚的家庭里,我算什么呢?我不过是舅父的妹妹遗留下的一个孤女,在女孩时代便被远游的父亲寄留在这家里。舅母每见我瘦弱,叹息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女孩,而我却以为遇到舅母是我今生幸运的事。我曾失去许多亲人,却永远不会失去舅母,她像一棵冬青树,在我的生活里永远存在。如果我说我在这家里从无寄居之感,那正是因了舅母的慈爱,她从没有给过我一次机会,使我感觉在这家庭里是额外的一员。我和一个表哥一个表妹共同生活,安全而快乐,舅母却偏爱说我不幸。
舅母是旧时代中一个可爱的妇人,她所以常常说我不幸,正因为她是一个家庭观念极浓厚的人。我的出生就是悲剧的开始,生母早死,又被父亲遗弃。后来我自己又在一次婚姻悲剧里,扮演了不幸的一方。如果拿新的家庭观念来说,我没有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所以造成心理的不健全,而致瘦弱如此吧?其实我在依赖舅母生活的年纪时,何曾有一丝丝这种不健全的念头。去年遭婚变,我原处之泰然,却急坏了舅母,她见了我顿足地哭:“蕙君,你阿爹回来我怎么交代?”舅母还痴心地想着,有一天,十几年没有音信的阿爹回来了,她把我仍像五岁的小女孩一样交还给阿爹呢!我在舅母的眼里简直是悲剧的化身。无怪表妹怪责舅母说:“阿姊本来是快乐的!可是姆妈偏要给培养点儿悲剧的气氛!”“嗯?”舅母旧书念得不少,可是遇见表妹嘴里的抽象新名词,就害苦了她:“什么赔点儿,养点儿的!”我们哄堂大笑,舅舅也笑得被一口烟呛得直咳嗽。舅母转移目标,冲着舅舅瞪眼:“老鬼,你笑什么?”我说过的,舅母的骂声,常常是表现了这家庭的融洽,骂里含了无限的爱与关怀,舅母真是这一家子不倒的权威!
表哥已经做了两个儿子的爸爸,这次回来,表嫂又鼓着肚子挺身而行了。表妹也初尝怀孕的滋味,添丁使舅母开心,所见所闻都是孩子的问题。我被冷落在一旁,突然生了孤零的伤感,可是还好,这情绪在我心头一瞥即逝,很快恢复了常态。表哥正在喊:“叩头,叩头,给老太太拜寿!”舅母笑得嘴合不拢了。
在舅母的生活方式下,是包含着新的希望与旧的道德,叩头礼并不是这家庭落伍的表现,而是子女奉给长辈所喜爱的一些行为的表现,如果我们那种七摇八晃的叩头法,能给舅母老夫妇开心的话,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舅母还照老规矩,四眼儿人不必下跪,表嫂和表妹算是免了,我和表哥表妹夫带着两个表侄一字排开跪倒在红毡子上。桌上的一对红寿烛,烛光摇曳映到舅母刚扑了粉的圆脸上,在舅母光亮的脸上,我看见一个老妇人快乐的时光。刹那间,我忽然想,舅母真是一个懂得生活,富有生活风趣,而也是得到真正生活的女人。
这次我们要叫一桌席孝敬舅母,可是舅母不肯,她说她愿意自己下厨,因为她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口味。“可是,您是老寿星呀!我们应当孝敬您,您怎么反倒做给我们吃?”表妹笑着说。
“算了吧,吃一顿明天就全滚蛋了,什么孝敬不孝敬!”舅母又骂了,可是这次骂是亲切中带着伤感的,她虽是个顶达观的女人,但是老人的心是希望归来而怕离去的,舅母又何能例外?
我们吃得好开心,表妹夫和老丈人猜拳,五魁首,八匹马,把舅舅要灌醉了,我们也顾不得舅母在厨房烤成什么样儿,上一道菜,喊一回好。
和两表兄妹中,我一直受舅母特别的宠爱,当然是因为她对我多几分身世的怜悯。她希望我身体健康,婚姻美满,好对我那谜样的父亲有个交代,可是在这两方面,我都使她失望而伤心。我很惭愧一直给舅母精神上负荷沉重,她对于我的关怀远超过她的亲生子女,虽然我已成人,不需人扶助,她的关怀也未稍减。
舅母的生日,我画了一幅冬青树送给她,但是我知道,更多的颂词,再多的赠礼,都不如给她一个能使她放心的表白,我许久以来就要对舅母说的是:我的身体虽仍嫌瘦弱,但意志却坚强;我的婚姻虽告失败,但这并不证明我从此失去光明的前途!
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鸭的喜剧
“好,被我发现了!”
尖而细的声音从厨房窗外的地方发出来,说话的是我们那长睫毛的老三。俗话说得好:“大的傻,二的乖,三的歪。”她总比别人名堂多。
这一声尖叫有了反应,睡懒觉的老大,吃点心的老二,连那摇摇学步的老四,都奔向厨房去了。正在洗脸的我,也不由得向窗外伸一头,只见四个脑袋扎做一堆,正围在那儿看什么东西。啊,糟了!我想起来了,那是放簸箕的地方,昨天晚上……
“看!”仍然是歪姑娘的声音,“这是什么?橘子皮?花生皮?还有……”
“陈皮梅的核儿!”老大说。
“包酥糖的纸!”老二说。
然后四张小脸抬起来冲着我,长睫毛的那个,把眼睛使劲挤一下,头一斜,带着质问的口气:“讲出道理来呀!”
我望着正在刮胡子的他,做无可奈何的苦笑。我的道理没有编出来呢,又来了一嗓子干脆的:
“赔!”
没话说,后我们总算讲妥了,以一场电影来赔偿我们昨晚“偷吃东西”的过失。因为“偷吃东西”是我们在孩子面前所犯的严重的“欺骗罪”。
我们喜欢在孩子睡觉以后吃一点东西,没有人抢,没有分配不均的纠纷。在静静的夜里,我们一面看着书报,一面剥着士林的黄土炒花生,窸窸窣窣,好像夜半的老鼠在字纸篓里翻动花生壳的声音。
我们随手把皮壳塞进小几上的玻璃烟缸里,留待明天再倒掉。可是明天问题就来了,群儿早起,早在仆妇还没打扫之前,就发现塞满了的烟灰缸。
“哪儿来的花生皮?”我被质问了,匆忙之间拿了一句瞎话来搪塞,“王伯伯来了,带了他家大宝,当然要买点儿东西——给他吃呀!”我一说瞎话就要咽唾沫。
但是王伯伯不会天天带大宝来的,我们的瞎话揭穿了,于是被孩子们防备起“偷吃东西”来了。他们每天早晨调查烟灰缸、字纸篓。我们不得不在“偷吃”之后,做一番“灭迹”工作。
“我一定要等,”有一次我们预备去看晚场电影,在穿鞋的时候,听见老二对老三说,“他们定会带回东西来偷偷吃的。”
“我也一定不睡!”老三也下了决心。
这一晚我们没忘记两个发誓等待的孩子,特意多买了几块泡泡糖。可是进门没听见欢呼声,天可怜见,一对难姊难妹合坐在一张沙发上竟睡着了!两个小身体裹在一件我的大衣里,冷得缩做一团。墙上挂的小黑板上写了几个粉笔字:“我们一定等妈妈买回吃的东西。”旁边还很讲究的写上注音符号呢!
把她们抱上床,我试着轻轻地喊:“喂,醒醒,糖买回来啦!”两只眼睛努力地睁开来,可是一下子又闭上了,她们实在太困了。
小孩子真是这么好欺骗吗?起码我们的孩子不是的,第二天早上,当她们在枕头边发现了留给她们的糖,高兴得直喊奇怪,她们忘记是怎么没等着妈妈而回到床上睡的事了。
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我们的灭迹工作,当烟灰缸、字纸篓都失效的时候,我居然怪聪明地想到厨房外的簸箕。谁想还是“人赃俱获”了呢!
讲条件也不容易,他们喊价很高:一场电影,一个橘子,一块泡泡糖,电影看完还得去吃四喜汤团。一直压到后只剩一场电影,是很费了一些口舌的。
逢到这时,母亲就会骂我:“惯得不像样儿!”她总嫌我不会管孩子,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母亲说这种话的时候,完全忘了她自己曾经有几个淘气的女儿了!
我实在不会管孩子,我的尊严的面孔常常被我的不够尊严的心情所击破。这种情形,似乎我家老二能给我道破。
火气冒上来收敛不住,被我一顿痛骂后的小脸蛋都傻了。发泄痛快,在屋小、人多、事杂的我们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们有时有些不太紧要的过错,也不由得让人冒火。。儿,其实只是想借此发泄一下罢了。怒气消了,怒容还挂在脸上,我们对绷着脸。但是孩子挨了骂的样子,实在令人发噱,我努力抑制几乎可以发出的狂笑,把头转过去不看他们;或者用一张报遮住了脸,立刻把噘着的嘴唇松开来。这时我可以听见老二的声音,她轻轻地对老三说:“妈妈想笑了!”
果然我真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孩子们恐怕也早就想笑了吧,我们笑成一堆,好像在看滑稽电影。
老大虽然是个粗心大意的男孩子,却也知母甚深,三年前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在一篇题名《我的家庭》的作文里,把我分析了一下:
我的母亲出生在日本大阪,六岁去北平,国语讲得很好。她很能吃苦耐劳,有一次我参加讲演要穿新制服,她费了一晚上的工夫就给我缝好了。不过她的脾气很暴躁,大概是生活压迫的缘故。
看到末一句我又忍不住笑了,我立刻想到套一句成语,“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儿女。”
我曾经把我的孩子称为“三只丑小鸭”,但这称号在维持了八年之后的去年是不适宜了,因为我们又有了第四只。我用食指轻划着她的小红脸,心中是一片快乐,看着这个从我身体里分化出来的小肉体,给了我许多对人生神秘和奥妙的感觉。所以我整天搂着我的婴儿,不断地亲吻和喃喃自语,我的北平朋友用艳羡的口吻骂我,“瞧,疼孩子疼得多寒碜!”人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再没有比做一个新生婴儿的母亲更快乐。
人们会问到我四只鸭子的性别,几个男的?几个女的?说到这,我又不免要多啰嗦几句:
当一些自命为会算命看相的朋友看到我时,从前身、背影、侧面,都断定我将要再做一个男孩的母亲。我也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已经有的是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按理想,应当再给我一个男孩。不看见戏台上的龙套吗?总是一边儿站两个才相衬。但是我们的第四个龙套竟走错了,她站到已经有了两个的那边去,给我们形成了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比例,我不免有点懊丧。
因此外面有了谣言,人们在说我重男轻女了,这真冤枉,老四一直就是我的心肝宝贝!
我的丈夫便拿龙套的比喻向人们解释,他说:“你们几时见过戏台上的龙套是一边儿站三个,一边儿站一个的呀?”
但是这种场面我倒是见过一次,那年票友唱戏大家起哄,真把龙套故意摆成三比一,专为博观众一乐,这是喜剧。
我是快乐的女人,我们的家一向就是充满了喜剧的气氛,随时都有令人发笑的可能,那么天赐我三与一之比,是有道理的了!
一九五五年五月四日
媒体评论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余光中
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电影《城南旧事》导演 吴贻弓
林海音的文笔善写动作和声音,而她又从不滥用渲染,不多用长句,淡淡几笔,情景立现。因此看似简单的回忆,却能深深地感动人。
——著名作家、翻译家 齐邦媛
林海音天性喜欢小孩,一写到小孩,她总会充满兴致地勾勒出他们可爱的形象,虽然只是精简的几笔,却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她对小孩的观察和了解已经达到令人心服的深度。
——儿童文学泰斗 林良
林海音先生无论在讨论事情或谈天时,常会不自觉流露出天真,这个天真不是造作,是很自然地把她看见的事情描述出来。她常把生活中平淡的事说得有趣、写得生动,这样的作品也就很接近儿童心灵及趣味。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桂文亚
林海音的文笔善写动作和声音,而她又从不滥用渲染,不多用长句,淡淡几笔,情景立现。因此看似简单的回忆,却能深深地感动人。有了这样的核心,这些童年的旧事可以移植到其他非特定的时空里去,成为许多人共同的回忆了。
——著名作家、翻译家 齐邦媛
请不要为了那页已消逝的时光而惆怅,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