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47.1 6.5折 ¥ 72.9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美]托尼·瓦格纳(Tony Wagner)泰德·丁特史密斯(Ted Dintersmith)著 湛庐文化 出品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84003
出版时间2017-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2.9元
货号25172491
上书时间2024-12-24
什么样的教育有可能成功
自从本书英文版问世以来发生了太多事情。我们也有幸结识了许多怀着同样信念的伙伴。当初写书时,我们并不敢奢求会有多少读者,会形成多大的影响。如今,每当我们听说全球各地的读者在这部作品的启发下开始行动起来重塑学校时,就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振奋。每当举办讲座,遇到读者拿着翻看得泛黄的书找我们签名时,就会受到深深的鼓舞和触动。
同时,我们两个深度参与制作的同名纪录片《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纪录片和书籍的内容并没有什么重叠,但基本思想保持一致,都以托尼·瓦格纳关于重塑教育紧迫性的理念为基础。这部纪录片在享誉世界的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举办了首映式,至今已在全球 4 000多所学校进行了放映。纪录片由著名导演格雷格·怀特利(Greg Whiteley)执导,生动展示了与传统学校有着天壤之别的新型教学场景,讲述了极富学习动力的师生之间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让孩子不要被人工智能取代
本书英文版问世后不久,也是在纪录片首映之后没多久,人工智能技术便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进步。灵敏的机器人正在大举入侵全球各地的制造业。无人驾驶汽车已从科幻变为现实。无论是在围棋、扑克牌等竞技类项目上,还是在事关生死的癌症病人诊断和疾病预警上,人工智能软件都在迅速超越全世界聪明的人类大脑。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吞噬着大量的常规例行职位,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无人幸免。
虽然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发展不断敲响警钟,但大部分学校依然充耳不闻、停滞不前。我们总是能听到这些学校给出的理由:改变现行流程和安排难度太大;社会还是很重视考试成绩的;将教学重点从沿用多年的教材和考试中移开需要时间;为教师提供实用的职业发展培训不容易实现 ;家长都谨小慎微,不敢承担风险;诸如此类,不一一列举。而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人工智能只会发展得越来越快,不可能原地踏步,等学校缓过神来只会为时已晚。重塑学校这件事,你每走慢一步,就会让年轻人在面对未来真实社会的洗礼时更加脆弱,更加不堪一击。
教育走向拐点,你还在让孩子死记硬背吗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从骨子里发扬创新精神的学校,我们也见证着人们为教育新愿景投入的巨大热情。如今,人们早已习惯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所需信息,家
长也意识到,孩子根本用不着花上十几年的时间,在学校里死记硬背那些智能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提供答案的内容。我们在世界各地遇到了许多同道中人,这些人都在重塑学校的事业上,用热情、能力和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们共同的使命。全球教育大业很可能走到了历史性的拐点之上。
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动手学习”的新高潮。几十年前,也是我们两
个读高中的那个年代,所有学生在学校都要动手做点东西,学点手艺活。但后
来,学校越来越偏重于高强度的大学备考课程,需要动手的课程就被冷落在了一
边。如今,美国各地的学校再一次将需要动手做事的项目学习(PBL)、创客空间
和设计思维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我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学生的每一次
搭建,每一次创造,都意味着他们全身心投入在了学习过程中,正在不断构建和
完善未来独闯社会所的重要技能。有些学生在传统学校环境中默默无闻,却
能在以多元化、非学术技能为核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中大放异彩。对于这些孩子
来说,动手学习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学校逐渐意识到,有必要为学生赋予更多的话语权,
让他们决定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看到这样的变化,我们深受鼓舞。传统的
工厂式学校模式彻底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而且年级越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掌
控力就越弱。然而,雇主心目中理想的年轻员工却要懂得自我管理,能主动付出
努力,能够找到关键问题所在,针对这些问题创造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并
脚踏实地地予以解决。而孩子们身上的这些能力在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过程中,
只能不断遭到碾压,直至消失殆尽。当学生拥有学习的话语权,能对自身的努力
进行自主管理时,他们就会以更加投入、更加快乐、更加强有力的心态去迎接学
习任务。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也不再束手束脚,用不着照本宣科念叨那些学生
们“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知识点。随着教师的角色从讲课过渡到引导,教学的
本质也为更加真实的学习和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时的成绩单与精熟成绩单联盟
有个说法叫做“所测即所得”(what gets measured gets done)。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再合适不过。看看现在的高中成绩单,所有的美国成年人都会觉得眼熟,而不管年龄有多大。为什么,因为这份成绩单 100 年前就是这个样子。现在的学生依然要被老师根据老旧不堪的“学科”逐个打分,而打分的依据则是学生在老师提供的试卷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我们两个在 20 世纪 60 年代拿到的成绩单和我们的孩子现在拿到的成绩单一模一样。正是这份过时的成绩单,专断着我们为孩子提供教育的方式,阻碍着 K-12 学校的创新步伐。
精熟成绩单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近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联盟提出的新模式评估体系,根据的不是传统的学科,而是以学生的各项技能和心态取而代之。分数也彻底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由学生原创作品组成的数字化档案。这种新型成绩单鼓励学生去挑战复杂的跨学科项目。学生们不再害怕尝试,不再畏惧风险,因为他们知道,暂时的挫折根本不会影响他们的分数,只不过是在创建令自己为之骄傲的作品过程中所必经的历练。学生要满足的标准是精熟的,不再是完成固定数量的学时那么简单。
过时的高中成绩单是跟过时的大学申请流程分不开的。美国的大学要求申请者提交高中成绩单,还在学生的“高考”(即美国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和先修课程考试)成绩上放了很高的权重。这些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死记硬背内容知识的能力,以及完成低水平规律匹配的能力。这些低级能力在创新时代根本派不上用场。更何况,我们已经见证了人工智能在这类考试上超越人类的事实。日本的“东大机器人”就在日本高考试卷上展现出了优异的写作能力和高超的数学技巧。这类考试实际上就是在对那些与机器毫无二致的学生予以奖励,对那些拥有深刻思想和创造力的学生进行惩罚。面对人工智能的大举出击,我们怎能让孩子坐以待毙!
在“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这个大集体中,囊括了 130 多家美国大学。所有大学都采纳了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入学申请流程。这些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可以通过浏览学生数字化档案的方式进行申请人甄选。曾经只以考分为准的申请方式未来不会再继续一统天下。新型大学申请流程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目前,上述大学虽然还处于新流程的试水阶段,但很有可能因为对申请人原创学习成果的重视,从而激发起新一轮的 K-12 学校创新大潮。
标准化考试必将成为创新时代的弃儿
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无论当地通行的成绩单是什么样的,大学申请流程如何,他们采用的判断孩子“学习”水平的方式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某个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排名,那么所有学生就需要学习完全一致的内容,否则就无法进行排名。而当有成百上千万学生需要同时参加考试时,当局就必然要降低考试成本。判卷成本的题型是选择题和八股文式写作。如果这样的考试成为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正在逼迫学生熟练掌握提取记忆内容和执行低级步骤的能力。而这两个能力正是人工智能擅长的。把孩子送上以标准化考试为终点的道路,让孩子去学习那些更容易被考核的内容,忽略掉对孩子成长真正重要的能力的培养和历练,便注定了孩子一生的失败命运。
创新时代,学生需要掌握与以往不同的能力,包括创造力、沟通能力、利用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以及概念化能力。专家可以对学生掌握上述能力的情况进行判断,但利用标准化考试对这些能力进行评估则是徒劳的。如果我们真的想为孩子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让孩子为迎接创新时代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就要信任教师、信任学校,相信他们能在新型评估模式的指导下,为孩子给出审慎的评估意见。我们的教师有能力也有必要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明方向,而不是将所有学生通通推送到“一考定终生”的死胡同里。我们知道,教育大局的改变是有难度的。对于那些站在教育金字塔尖上俯瞰全景,将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尽收眼底的领导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变局已定,无可逆转。
大学创新,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近期涌现出的一批以重塑高等教育为目标的创业企业,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新企业利用各种极富创意的方式,提供中短期高强度沉浸式培训,以比大学学费低廉得多的成本,助推人们的职业发展。这类企业中,许多都以编程课程为核心,另一些则专注在实际技能(数据分析、机床加工、焊接、图文设计等)、能力(利用创意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销售、营销、通用管理、领导力等)的培养上。当人们可以在几个月时间里用合理的成本实现职业提升,而不再需要花上几年时间和高额学费来换取大学文凭,教育版图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四年制大学都在这个时代遭遇了生死难关。100 多年来,大学的教学方法没有丝毫变化,学费却一直突飞猛进。当今世界,任何人都能实现自主学习,学习途径越来越多,学习体验越来越便捷。而我们却依然执迷于逼迫年轻人在学费高昂的正规教育体系中禁锢多年,想来真是讽刺。有些大学已经在小范围内做一点跟创新沾边的事情,但这些大学也需要对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进行明确。本书英文版问世时,许多大学在争先恐后采用“慕课”(MOOC)体系,却没有意识到,讲课这种形式本身根本没办法让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大学需要明白的是们是通过做事来学习的,只有那些拥有真实世界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大学同样需要转移到以能力为基础的评估体系上,而不是坚持让学生上满 120 个学时的课程才能毕业,这其中许多时间都在大脑空白的状态中荒废掉了。大学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更加合理的学费体系,否则就会被更具创新意识的学习模式所蚕食。
一起加入这场变革之旅
每一家学校的领导都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来,不希望自己的学校变成什么样子,却很难想明白学校应该变成什么样子,怎样建立起变革所需的创新文化。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这些年的努力已经帮助许多学校实现了真正的变革。每当学校组织教职员工观看《为孩子重塑教育》这部纪录片时,创新和变革的理念就会在当地生根发芽。每当老师和家长自发举办读书会,分享阅读本书的心得时,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怎样才能让孩子们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战未来,怎样才能让孩子生龙活虎地存在于这个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现在,我们把所能提供的资源全部呈现在你面前,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加入我们这场变革之旅。
我们赶上了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未来几年,学校、学区乃至整个国家,都会发生值得纳入教育史册的重大变革。有些学校可能会固守着过时的教学模式,偶尔分数涨了一点,便觉得教学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将学生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而更多的学校则会控制住给学生打分的冲动,为学生和教师赋予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这些学校很清楚地知道哪些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真正值得培养的,并据此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灵活规划。这样的学校才称得上是为创新时代孕育优秀人才的沃土。
[推荐序]
做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李一诺
一土学校创始人,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
做教育创新的,通常有两类的人,一类是虚妄的人, 一类是谦逊的人。
为什么是虚妄的人?
因为“创新 教育”太容易成为“卖点”,太容易制造焦虑,又被作为消除焦虑的“良药”:未来充满未知,竞争极其激烈, 想要知道如何让你的孩子胜出吗?来试试我们的创新教育吧。怎么样,这类宣传是不是似曾相识?似乎任何有名头的人都可以成为专家;随便办个培训班或建个营地就可以称为“教育”;而只要是国外拿过来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创新”。在各种市场分析、投资报告中,教育的本质早就变得模糊。所谓的教育创新, 也沦为了虚妄者狂欢的舞台。
又为什么是谦逊的人呢?
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人。人世间再没有比“让人成为人”更深刻、更宏大的课题了。但凡真正沉下心来做教育的人,都必怀有一颗敬畏之心。秀的教育者面临的终极“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而是教育者自身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深度和高度。所有真正做教育的人都深谙这一点,所以他们会以谦逊和敬畏的心,在“外在世界”做好匠人,在“内在世界”寻求开悟。
但难得的,其实是第三类人。
他们既怀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谦卑之心,能够把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和辛勤耕耘, 又可以利用合适的舞台,有效发声、积极倡导、联合同盟,以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改变。他们谦逊而不迂腐,发声而不虚妄;既有一线的实践经验,又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既有对现状的抨击,又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方法。
这一类人,是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湛庐文化引进的这一套书,就是这样几位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创新引领者的精华之作,实属难得。其中又属《为孩子重塑教育》这本书与我们渊源深。在筹办一土学校的时候, 我们就和美国的高科技高中(High Tech High)建立了合作,在教师培训方面有很多交流。我们也是个支持教师去参加高科技高中教师培训的中国学校。过去的每一个假期,高科技高中的教师也都会到一土学校来做交流和培训。因为高科技高中,我们又知道了《为孩子重塑教育》这部纪录片,也在中国协助组织了多次放映。我们和高科技高中的合作,与纪录片和书里的很多场景及描述非常相似。
肯·罗宾逊先生的教育理念也与我们创办学校的初衷不谋而合,当前的学校系统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压抑和限制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不利影响。对教育系统进行改革,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天赋,从而使他们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期许。能够在教育一线亲身感受这些教育实践的发生,我备感幸运。
2016 年,我们开始着手在北京创办一土学校。虽然从表面上看,一土是一所学校,但实际上,我们是想要与众多同行者一起努力,着眼于中国的当下与未来,致力于改变教育生态。从产生这个想法到现在,陶行知先生给了我很大的指引。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革新的引领者,他在近百年前写下的很多文字,到现在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写于 1924 年的名篇《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一个用钱少的活学校》中,陶行知先生讲述了一个建在关帝庙里的学校发生的故事,通过带学生“做事”,让学生融入当地社会,那所学校实现了真正的卓越教育。我们现在常常讲项目学习,听上去似乎觉得是很先进的东西,但从陶行知先生的记录里可以看出,在百年前就有类似在学校环境下开展的实践了,而且从思路到方法,再到教育的效果都非常出色。
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是对教育浅显易懂又深刻的阐述。所以,我在这里也想引用他在《流的教育家》里面的几句话 :“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今日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湛庐文化这套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教育家。这些话,也与大家共勉。
其实,有关教育的问题,从来都没有“标准答案”或“完美方案”,更没有“一招制胜”“一劳永逸”的教育模式或系统。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因为教育关乎人类社会的未来,所以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研究和学习教育创新的目的不应该是给出一套“答案”,而是怀着开放的心态,在不断的质疑、提问、实践和总结中摸索前进。这套教育主题丛书如果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心态、碰撞和思考,我想也就足够了。
世界改变了,我们的学校却卡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对现行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培养孩子具备为复杂人生求解的真正能力!
传统教育体制秉承着错误的教育观念,让孩子们整天背诵着毫无意义的低水平内容。面对当今的世界,我们不能再沉迷于追求优秀大学文凭的误区之中,而是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更要在大学锻造孩子拥有决定性的人生优势。关于教育改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中的活跃力量,推动21世纪的教育浪潮向前迈进!
托尼·瓦格纳
教育创新先锋。
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常驻专家。
教育纪录片《为孩子重塑教育》战略顾问。
泰德·丁特史密斯
著名风险投资人。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
与托尼·瓦格纳合作,共同致力于促进教育创新与学校改革。
测 试 题 为孩子重塑教育:您对现代教育了解多少?
中文版序 什么样的教育更有可能成功
推 荐 序 做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引 言 我们为什么关心教育
部分 教育的核心
对话雅各布 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第1章 教育的DNA
世界改变了,我们的学校却卡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停滞不前。“知识工人”已成为历史,如今的世界需要的是“聪明的创造者”。
跪拜在学术文凭的神坛下
欢迎来到教你骑自行车的学校
无法遏制的刻板印象
第2章 我们为什么而教
让学生死记硬背就像在让每个学生都背诵电话簿。有些学校希望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找到工作,就让学生背诵大黄页。有些学校希望让学生沉浸在经典作品中,就让学生背诵从雅典到罗马的电话册。无一例外,学生终日都在毫无目的地背诵低水平内容。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目标感:未来的起点
关键技能与决定性人生优势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
第3章 教育,与你我息息相关
不管你再怎么逼着孩子默写“坚持不懈”这几个字,背诵“持之以恒”的定义,你也没办法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成为拥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品质的人。同样,逼着孩子学会解联立方程组,并不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为真实人生的复杂问题求解。
教育大计之中的利害关系
“十字路口”上的教育
未来的劳动者
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第二部分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