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2 7.1折 ¥ 45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莫小路,曾庆钱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8950
出版时间2017-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5元
货号24186779
上书时间2024-12-23
前言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是根据中药学、中药鉴定、中药制药技术及中药栽培技术等中药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而编写的。本教材在版(2008年)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和增补,重点阐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和识别的基本方法,并附药用植物识别的技能训练项目。
本书在介绍植物识别基础和植物分类基础知识外,还重点介绍了药用植物常见各科的主要特征、代表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结合南方药用植物,较为详细地描述了每种药用植物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药部位及主要功效,为野外识别药用植物的技能训练提供理论指导。本教材后附常用试剂溶液的配制和使用、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显微实验指导及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等附录,供学习参考。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课程已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有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读者可登录课程网站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
本书由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组织编写,模块一由欧阳蒲月、莫小路主要负责编写,模块二由莫小路、晁志、欧阳蒲月、曾庆钱、张翘、袁亮、黄意成主要负责编写,模块三由曾庆钱、梁永枢、林伟豪、沈兰、杨亚滨、曾建红主要负责编写,附录由曾庆钱、欧阳蒲月负责编写。全书后由曾庆钱统一审核和定稿。
该教材由多年从事药用植物科研和教学的一线教师编写,内容与职业岗位紧密挂钩,结合高职教学特点,重点突出识别技术与技能。在重点科、种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南方特色的药用代表植物。本书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应用性,除作为高职中药相关专业教材外,还可供从事中医、制药等非中药专业师生以及爱好药用植物的社会人士参考使用。
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和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编者2016年11月
版前言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为适应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教材在充分分析职业需求的基础上,对传统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注重药用植物分类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着重强化职业需求的药用植物的识别技术和服务于地方的药用植物资源知识,内容结构按教学实践编排,以期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本教材重点阐述药用植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为三篇。篇为植物识别基础,主要介绍植物器官形态和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为药用植物分类和识别打下基础;第二篇为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重点介绍药用植物常见各科的主要特征、代表药用植物的识别技术,结合南方药用植物较为详细地描述每种药用植物的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药部位及主要功效,为野外实习和识别技能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第三篇为药用植物资源,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和广东、广西、云南中药材资源及生产情况。书末附药用植物标本采集、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等附录,供实践教学参考。
本书由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负责组织,邀请同类院校的骨干教师和医药行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编写。篇、附录由曾庆钱、莫小路主要负责编写,第二篇由蔡岳文主要负责编写,第三篇由邱蔚芬、林伟豪、沈兰、杨亚滨、曾建红主要负责编写。全书由蔡岳文和曾庆钱统稿,汪小根、张翘、欧阳蒲月、袁亮、黄意成等对教材的编写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做了大量的书稿修改及核校工作。
本书结合高职教改成果,兼顾南方中药资源特色,是对药用植物教材编写的一种尝试。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且水平有限,本教材可能存在疏漏和欠妥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及药学同仁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完善。
编者2008年4月
绪论1
一、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学习内容及任务1
二、药用植物研究的发展简史2
三、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关系3
四、学习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方法4
模块一植物识别基础
章植物的器官形态6
节根6
一、根与根系的类型6
二、根的变态7
三、根的内部构造9
第二节茎19
一、茎的形态19
二、茎的类型22
三、茎的变态24
四、茎的内部构造25
第三节叶36
一、叶的组成36
二、叶的形态37
三、单叶与复叶42
四、叶序44
五、叶的变态45
六、叶的内部构造46
第四节花50
一、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50
二、花的类型57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58
四、花序及其类型59
五、花的内部构造61
第五节果实65
一、果实的发育与形成65
二、果实的构造和功能66
三、果实的类型66
四、果实的散布68
五、果实的内部构造68
第六节种子72
一、种子的形态结构72
二、种子的类型73
三、种子的寿命与萌发73
四、种子的内部构造74
模块二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
第二章植物分类知识78
节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78
第二节植物分类方法、分类系统和分类单位79
第三节植物的命名80
一、植物学名的组成80
二、种以下分类单位的名称81
第四节植物界的分门及分类检索表81
一、植物界的分门81
二、植物分类检索表81
第三章药用藻类植物84
节藻类植物概述84
第二节藻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84
一、蓝藻门84
二、绿藻门85
三、红藻门85
四、褐藻门85
第四章药用菌类植物87
节菌类概述87
第二节药用真菌及代表植物87
一、真菌的特征87
二、真菌的分类87
第五章药用地衣93
节地衣概述93
第二节地衣分类及代表植物93
一、壳状地衣93
二、叶状地衣93
三、枝状地衣94
第六章药用苔藓植物96
节苔藓植物概述96
第二节苔藓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97
一、苔纲97
二、藓纲98
第七章药用蕨类植物99
节蕨类植物概述99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02
一、松叶蕨亚门102
二、石松亚门103
三、楔叶亚门104
四、真蕨亚门105
第八章药用裸子植物111
节裸子植物概述111
第二节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12
一、苏铁纲112
二、银杏纲113
三、松柏纲113
四、红豆杉纲(紫杉纲)115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118
第九章药用被子植物120
节被子植物概述120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20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121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121
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122
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122
(一)离瓣花亚纲Choripetalae122
1三白草科Saururaceae122
2胡椒科Piperaceae123
3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124
4桑科Moraceae124
5蓼科Polygonaceae126
6苋科Amaranthaceae128
7石竹科Caryophyllaceae129
8毛茛科Ranunculaceae130
9小檗科Berberidaceae134
10防己科Menispermaceae135
11木兰科Magnoliaceae136
12樟科Lauraceae138
13十字花科Cruciferae139
14杜仲科Eucommiaceae140
15蔷薇科Rosaceae140
16豆科Leguminosae144
17芸香科Rutaceae147
18楝科Meliaceae149
19大戟科Euphorbiaceae150
20冬青科Aquifoliaceae151
21鼠李科Rhamnaceae152
22锦葵科Malvaceae153
23瑞香科Thymelaeaceae154
24桃金娘科Myrtaceae155
25五加科Araliaceae156
26伞形科Umbelliferae158
(二)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162
1紫金牛科Myrsinaceae162
2木犀科Oleaceae163
3夹竹桃科Apocynaceae164
4萝藦科Asclepiadaceae165
5旋花科Convolvulaceae167
6马鞭草科Verbenaceae168
7唇形科Labiatae169
8茄科Solanaceae172
9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174
10爵床科Acanthaceae176
11茜草科Rubiaceae178
12忍冬科Caprifoliaceae179
13葫芦科Cucurbitaceae180
14桔梗科Campanulaceae182
15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184
二、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187
1禾本科Gramineae187
2莎草科Cyperaceae189
3棕榈科Palmae190
4天南星科Araceae191
5百合科Liliaceae193
6姜科Zingiberaceae196
7兰科Orchidaceae198
模块三药用植物资源
第十章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中药生产202
节中国药用植物的分布202
一、东北区202
二、华北区203
三、华东区204
四、西南区205
五、华南区208
六、内蒙古区208
七、西北区209
八、青藏区210
第二节主要植物药材的分布211
第三节广东省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213
一、广东省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213
二、广东省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216
第四节广西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218
一、广西的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218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221
第五节云南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224
一、云南的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224
二、云南省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227
附录Ⅰ常用试剂溶液的配制和使用230
附录Ⅱ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231
附录Ⅲ显微实验指导236
实验一显微镜使用技术及植物细胞结构观察236
实验二植物组织类型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239
实验三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241
实验四茎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243
实验五叶和花内部构造的观察245
实验六叶类和花类药材粉末观察246
附录Ⅳ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248
参考文献29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