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捞你学不会(新版)
  • 海底捞你学不会(新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底捞你学不会(新版)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0.5 4.9折 42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铁鹰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3624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23779306

上书时间2024-12-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导语摘要

2009黄铁鹰主笔的“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成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深远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可是黄铁鹰却认为,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你学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海底捞得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新生力量?为什么一句“把人当人对待”成为海底捞的成功要诀?

  《海底捞你学不会》讲的是海底捞的故事,它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人才之道以及成功之道。如本书所展现的,海底捞的成功,在于它总是把顾客的幸福和员工的幸福作为赚钱的前提,把声誉放在*位。在海底捞,顾客才是真正的“老板”,员工工作的满意程度是顾客评价的;而员工能快乐地工作,是让顾客真正感到满意的重要保证。本书由50多篇短文组成,每篇讲的都是小故事,但微言大义,读来引人入胜。

 

 



商品简介

2009黄铁鹰主笔的“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成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深远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可是黄铁鹰却认为,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你学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海底捞得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新生力量?为什么一句“把人当人对待”成为海底捞的成功要诀?

 

  《海底捞你学不会》讲的是海底捞的故事,它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人才之道以及成功之道。如本书所展现的,海底捞的成功,在于它总是把顾客的幸福和员工的幸福作为赚钱的前提,把声誉放在*位。在海底捞,顾客才是真正的“老板”,员工工作的满意程度是顾客评价的;而员工能快乐地工作,是让顾客真正感到满意的重要保证。本书由50多篇短文组成,每篇讲的都是小故事,但微言大义,读来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黄铁鹰,2001年前担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深圳万科公司和北京华远公司董事,曾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担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专门讲授和研究商业案例,2010年被《哈佛商业评论》授予中国*商业案例研究奖。 



目录

自序我写海底捞 
推荐序1海底捞的机制宁高宁 
推荐序2幸福成就海底捞王石 
推荐序3他人幸福,自己幸福张维迎 
引子 
 “低素质”的农民工 
 火锅很赚钱! 
 挖不动经理,就挖服务员! 
章 把他们当人对待! 
 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 
 把员工当成家里人 
 我的第二个家 
 敢拼命的杨小丽 
 人不仅需要吃和爱 
 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 
 无人看管的面包圈 
 信任让人笑 
 “奖杯车” 
 青出于蓝 
 把他们当人对待 
第二章 双手改变命运 
 用麻将精神去工作! 
 双手改变命运 
 坚持就是人民币 
 天助自助者 
 “高龄”干部谢英 
 猎头公司找挨骂! 
 海底捞的“三无产品” 
 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海底捞的“嫁妆” 
 什么人需要公平? 
 员工是一个一个吸引的! 
 是善良,还是聪明? 
 员工也是顾客 
 腹有诗书气自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海底捞大学 
 海底捞的花木兰 
 海底捞的宿舍长 
第三章 不要丢了西瓜 
 什么是职业精神? 
 那一刻我哭了 
 讨厌的客人是同行! 
 占小便宜的顾客 
 你是这样的顾客吗? 
 “我讨厌别人叫我服务员!” 
第四章 海底捞的危机 
 张勇的担忧 
 师徒制的弊端 
 海底捞的危机 
 流程和制度的弊端 
 世界是灰色的 
 海底捞不考核利润! 
 绩效考核是锄头 
 能下蛋的鸡才值钱! 
第五章 张勇其人 
 张勇其人 
 次融资 
 两次“流产”的生意 
 爱上当的张勇 
 “菩萨”施永宏 
 海底捞的DNA 
 “暴君”张勇 
 善有善报 
第六章 海底捞你学不会! 
 韩国人眼中的海底捞 
 会计师行向海底捞学习 
 IT工程师学海底捞 
 学海底捞 
 首都机场学海底捞 
 海底捞你学不会! 
 跋捞起“海底捞” 
 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

2009黄铁鹰主笔的“海底捞的管理智慧”成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进入中国八年来影响深远的案例,一夜之间,几乎中国所有的商学院都开始讲授海底捞。可是黄铁鹰却认为,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你学不会》告诉你,为什么海底捞得以成为中国餐饮业的新生力量?为什么一句“把人当人对待”成为海底捞的成功要诀?


  《海底捞你学不会》讲的是海底捞的故事,它的经营之道、管理之道、人才之道以及成功之道。如本书所展现的,海底捞的成功,在于它总是把顾客的幸福和员工的幸福作为赚钱的前提,把声誉放在*位。在海底捞,顾客才是真正的“老板”,员工工作的满意程度是顾客评价的;而员工能快乐地工作,是让顾客真正感到满意的重要保证。本书由50多篇短文组成,每篇讲的都是小故事,但微言大义,读来引人入胜。


 


 



主编推荐
黄铁鹰,2001年前担任香港华润创业董事总经理,深圳万科公司和北京华远公司董事,曾主持过13个公司的收购和整合,收购金额达15亿美元。2001年起担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专门讲授和研究商业案例,2010年被《哈佛商业评论》授予中国*商业案例研究奖。 



精彩内容


  把他们当人对待!
  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
  哪怕在海底捞干过一天的员工都知道“客人是一桌一桌抓的”这句张勇语录。
  为什么要一桌一桌抓客人?因为尽管每桌客人都是来吃火锅的,但有的是情侣约会,有的是家庭聚会,有的是商业宴请……客人不同,需求就不同,感动客人的方法就不完全一样。
  从买菜、洗菜、点菜、传菜、炒底料,到给客人涮菜、打扫清洁、收钱结账,做过火锅店里每一项工作的张勇深知,客人的要求五花八门,严格按流程和制度来服务多能让客人挑不出毛病,但不会超出顾客的期望。比如,任何餐馆的流程和制度都不可能规定给客人擦鞋的服务。
  张勇开办火锅店初期的一天,当地一位相熟的干部下乡回来,到店里吃火锅。张勇发现他的鞋很脏,便安排一个伙计给他擦了擦。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客人很感动,从此,海底捞便有了给客人免费擦鞋的服务。
  一位住在海底捞楼上的大姐,吃火锅的时候夸海底捞的一种辣酱好吃,第二天张勇便把一瓶辣酱送到她家里,并告诉她以后要吃,海底捞随时送来。
  这就是海底捞一系列“变态”服务的开始。
  可是这种差异化的服务,只能通过每一个员工的大脑创造性地实现。
  开连锁餐厅讲究的是制度与流程,比如肯德基的薯条要在一定温度的油锅炸多长时间,麦当劳汉堡包的肉饼有多少克重。但制度与流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制度与流程忽视了执行者值钱的部位—大脑。
  让员工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其实等于雇用一个人的双手,而没有雇用他的大脑。这是亏本的生意,因为人的双手是劣等的“机器”,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机器不走样地重复同一个动作。人值钱的是大脑,大脑能创造、能解决流程和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
  服务的目的是让客人满意,可是客人对涮火锅的过程和吃火锅的要求不尽相同,火锅客人的满意不可能完全用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所达到。比如有的人可能要标准的调料,有的人喜欢自己调;有的人口味重,需要两份调料,有的人连半份都用不了;有的人可能喜欢自己涮,有的人喜欢服务员给他涮。
  有人不喜欢免费的酸梅汤和豆浆,能不能送他一碗鸡蛋羹?尽管鸡蛋羹是收费的,但如果能让牙口不好的老人吃一碗免费鸡蛋羹,他可能会记一辈子!
  一个客人想吃冰激凌,服务员能不能到外边给他买?
  一份点多了的蔬菜,能不能退?
  既然是半成品,客人可不可以点半份,多吃几样?
  一个喜欢海底捞小围裙的顾客,想要一件拿回家给小孩用,给不给?
  碰到这些流程和制度没有规定的问题,大多数餐馆当然是按制度和流程办—不行;在海底捞,服务员的大脑就需要创造了—为什么不行?
  我在海底捞的员工杂志上,随手抓了几个海底捞员工的服务差异化的例子。
  上海三店姚晓曼说:
  “有一次,雅间11号坐的是回头客邬阿姨。她女儿点菜时问,撒尿牛肉丸一份有几个?我马上意识到,她怕数量少不够吃,便回问一句:姐,你们一共几位?她说10位。我立马告诉她,一份本来是8个,我去跟厨房说一下,为您做10个。她很惊讶地抬头看了我一眼,说:小姑娘,你们领导不会说你吧?我说,您放心,只要说明原因,领导都会理解。
  “还有一天中午,雅间5号的客人有8个,点了很多菜,而且要求五花八门。我当时正同时接待两个包间,有点忙乱。他们的菜上齐了好久,我对单时突然发现一份羊羔肉还没上。我害怕他们说我。后来,我想到一个办法,我轻轻跟那位请客的赵哥说:哥,还有一份羊羔肉,您还上吗?他说:哦,我点的肉还没上?我抱歉地说:那肉是冰鲜肉,上来要马上吃,看你们聊得这么开心,还有很多素菜没吃呢,我特意没让厨房上。如果您还要,两分钟就给您上来。他一听马上转怒为喜,说:你这丫头真聪明,拿笔来我给你写奖状!”
  上海三店张耀兰说:
  “星期六晚上生意特别好,7点半3号包房上来一家姓徐的客人,年纪大的徐叔叔,又高又大,很腼腆不爱说话;年轻的徐叔叔个子也很高,戴副眼镜,性格开朗,又说又笑;徐个子不高,很和蔼,也爱说话。他们点了一份鹌鹑蛋,我把鹌鹑蛋给他们下锅时,发现徐把上面的萝卜丝夹到碗里吃。
  “我感觉她一定很喜欢吃萝卜,于是立即打电话给上菜房,让他们上一盘萝卜丝,然后我拿萝卜丝去调料台放上几味调料。当我把拌好的萝卜丝端到桌上时,他们很惊讶,说我们没有点萝卜丝呀?我说:我估计阿姨爱吃萝卜丝,特意拌了一盘送给阿姨吃,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徐阿姨说: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吃萝卜丝?我说是我猜的。
  “他们当然非常高兴,边吃边夸我,还问这萝卜丝是怎么拌的。后许叔叔要来一碗米饭,把萝卜丝盘子里的汤拌到饭里吃了,说这是他吃过的香的饭。接下来一个月,他们连来了三次,还把他们姓蔡和姓杨的朋友介绍来吃饭。看,一盘萝卜丝多神奇,帮我‘抓’了这么多客人!”
  北京五店的李小梅说:
  “一个大姐来用餐,看等座的人很多,要了号后问我,这附近哪有理发店,她要去洗个头。我就把大姐送过去了。可是回来后,不久就下起雨,我想到她没带雨伞回来一定会淋雨,就又跑过去给她送了一把伞。后来,那个大姐来我们店很多次,有一次还带来一件新衣服,说是她女儿买的,穿着不合适,非要给我。”
  海底捞的客人就是这样一桌一桌抓的!
  把员工当成家里人
  当过服务员的张勇知道,差异化的服务掌握在每一个员工手里。只有海底捞员工能动脑服务顾客,并且不怕犯“错误”—让公司吃小亏,让顾客占小便宜,海底捞才能感动顾客。
  可这事说起来容易,听起来明白,做起来可就难了。怎样才能让这些背井离乡、在农村长大、家境不好、读书不多、见识不广、受人歧视、心里自卑的服务员主动为客人服务?
  张勇说:“火锅是低技术含量的行业,比如,怎么端菜、点火、开门和打招呼,不需要专门技能,一般人稍加培训都能干;只要愿意干,没有干不好的,关键是愿不愿意。大多数服务员是迫于无奈才选择这个待遇低、地位低、劳动强度大的职业,所以干得不好。因此,要想让员工干好这份低技能的工作,关键点不应该放在如何培训员工怎么做这份工作上,而是要放在如何让员工愿意干这份工作上。只要员工愿意干,用心干,你就赢了!”
  我问张勇:“哪个老板不想让员工用心工作?这是全世界老板都想征服的珠穆朗玛峰,可是真正做到的却凤毛麟角。你是怎么做的?”
  张勇说:“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好,人家也就对你好;只要想办法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员工就会把心放在顾客身上。”
  哦,就这么简单?这不是常识吗?
  家能触动中国人的神经。中国人真有信仰的不多,家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归宿。中国人一生的追求和荣辱都同家连在一起。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公私不分。家的成员很多,地位有高有低,但每个家庭成员都愿意对家做出的贡献。
  因此,什么东西同家连在一起,中国人就玩命了。20世纪50年代,一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歌,把战争同家连在一起,让武器装备落后的中国军人,竟然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个平手;十几万中国军人的年轻躯体永远地埋在了异国他乡。
  怎么才能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
  答案在张勇这里变得很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如果员工是你的兄弟姐妹到北京给你打工,你会让他们住到城里人不住的地下室吗?当然不会,因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不忍心让他们住那种通风不好、又闷又热又潮的房子。可是很多在北京餐馆干的服务员就是住在北京的地下室,而他们的老板住在楼上。
  海底捞的员工住的都是城里人住的正规住宅,里面有空调和暖气,每人的居住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不仅如此,宿舍必须步行20分钟之内可到工作地点。
  为什么?因为北京的交通太复杂,服务员工作时间太长,这些都还是大孩子的服务员需要充足的睡眠。由于海底捞租房如此挑剔,可选择的就只能是城里的一些好小区,所以就引起某些“高素质”居民的不满。
  不仅如此,海底捞还有专人给员工宿舍打扫卫生,换洗被单;宿舍里可以免费上网,电视电话一应俱全;海底捞员工称他们的宿舍拥有“星级”酒店的服务!
  让员工把公司当家不是说出来和教育出来的。人都不傻,事实胜于宣传。海底捞这些来自农村员工的被窝里,在北京没来暖气的时候,还有公司给配发的暖水袋!有的分店,晚上还有专人把热水灌进去!是不是只有才能这样做?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从乡村来北京打工,你一定担心他们路不熟,会走丢;不懂规矩,会遭城里人的白眼。于是,海底捞的培训就不仅仅是工作的内容,还包括怎么看地图,怎么用冲水马桶,怎么坐地铁,怎么过红绿灯,怎么使用银行卡……
  在访谈时,海底捞员工骄傲地告诉我说:“我们的工装是100多元一套的好衣服,鞋子也是名牌运动鞋。”做过服务员的张勇知道,服务员的工作表面看起来轻松,可是实际非常繁重,特别累脚。
  你的兄弟姐妹千里迢迢来打工,孩子的教育怎么办?于是,海底捞在四川简阳建了一所寄宿学校,海底捞员工的孩子可以在那里就读。
  海底捞不仅照顾员工的子女,还会想到员工的父母。海底捞领班以上干部的父母,每月会直接收到公司发的几百元补助。夫妇谁不想让孩子有出息?可是衣锦还乡的机会毕竟不多。然而每月公司寄的零花钱,却让父母的脸上放了光彩。中国人含蓄,中国的农民更含蓄,心里骄傲还不好直说,只说:“这孩子有福气找到一家好公司,老板把他们当成兄弟!”难怪员工都把张勇叫成张大哥。
  海底捞河南焦作店的徐敏说:
  “我家在四川农村,家里条件不好,因此,我放弃了学业,刚来的时候我累得哭过,但我终坚持下来了。我在海底捞已经三年了。这三年对于一个离家在外的女孩来说时间真是好长呀!三年里,由于店里生意太忙,都没能回家陪父母过春节,我觉得自己很不孝,我该如何补偿呢?
  “海底捞给了我尽孝的机会,海底捞每年都组织优秀员工的家长去海南旅游。今年公司通知我,这次名额是我的!我马上给老爸去了电话,电话那边一直‘嘟嘟’的,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老爸你怎么还不接电话呀?喂?听到老爸的声音,我的眼泪不听话地往下流。爸,你听我说,我们公司安排优秀员工家长到海南旅游,也有你们。你和一起去吧!刚开始爸爸不同意,怕花我的钱,我说是公司报销。
  “爸爸去了海南,次见到海。我好开心,更开心的是爸爸要来焦作看我,公司把车票都订好了。”
  如果你的妹妹弟弟结婚了,你能让年轻的夫妇分居吗?如果妹夫没有工作,你能不替他着急吗?于是海底捞的人事政策又让人力资源专家大跌眼镜,海底捞鼓励夫妻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而且还给夫妻提供由公司补贴的夫妻房。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重要的节日,对农民工来说春节不仅仅是节日,也是他们生命存在的象征。为了一年一次的团聚,他们忍受着一年的辛酸、劳苦和春运的疲劳!可是中国春节法定的带薪年假只有三天。如果这些农民工是你的家人,你忍心只给他们三天假吗?
  海底捞员工春节享受7天有薪年假。如果按每人每日基本工资40元算,每个春节海底捞要比国家法定假日多支付给每个员工160元,1万人就是160万!
  看到这儿,人们一定会说,这些福利都需要钱呀,海底捞哪儿来这么多钱?
  对了,海底捞在员工身上的成本高于同行。但是如果没有继续问下面的问题,就说明你是一个一般的管理者。
  这些成本能产出什么?
  我的第二个家
  家对所有中国人都重要,对农民工更重要,因为他们常年不在家,所以特别渴望家。因此,一旦把公司当成家,他们身上的能量就像“原子弹”一样爆发。
  海底捞北京四店的王彩虹说:
  “我是来自云南的一位阿姨,40多岁的我经历了婚变、背叛和诸多人间沧桑。半年前,单身的我经亲戚介绍来到海底捞,女儿则留在老家读初中,在亲戚家寄宿(因为我没家了)。我在海底捞北京四店工作,我是做保洁的。我在这里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同事之间很客气,都管我叫‘阿姨’或‘大姐’。
  “我特别感激大堂经理谢张华,我曾在她担任领班的那组担任保洁,她就像对待自己母亲那样对待我。她知道我舍不得电话费,就经常给我女儿打电话,叮嘱她努力学习,争取考大学。女儿每次来电话也都提起她。
  “难忘的是那天早上,我正在3楼拖地,同事们突然唱起了生日歌,接着谢张华端着果盘出现了,我当时就哭了。谢张华抱着我,祝我生日快乐,还管我叫‘’。此时,我真切地感到家的存在。我爱你,我的家海底捞,我爱你,我的女儿,小谢。
  “上次汶川地震,有人捐给店里5000元钱。店里考虑再三,决定把钱捐给家乡受灾、家庭困难、工作秀的员工,后选定了我。当钱送到我手里时,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现在快50岁了,我总在想怎么报答海底捞。在我有生之年,我要每天拼命端锅、扫地、拖地……只要我能干动的我都干,我没有半点怨言,因为这是我的第二个家。”
  心理学揭示: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才能创造;当心理没有负担时,大脑的创造力强。人做事一定是先用心,后动脑;心指挥脑袋。
  请看海底捞西安二分店的清洁工张绍群是如何为这个家用心工作的,她说:
  “海底捞是我们的家,家要过得兴旺,既要能赚钱,还要能省钱。海底捞每天要用大量的清洁用具,我有几个又省钱、效果还好的小方法跟大家分享。
  “把几个用烂的拖把绑到一起变成一个大拖把,比新的拖把好用,擦地又快又干净。每天晚上把拖把洗干净拧干后,要倒靠着墙边放,这样拖把会用得更久。新扫把要用铁丝先绑一下,再用胶绳绑两道,洗干净后也要倒放,寿命会长一倍。不用的工作服可以做拖布,比买来的好用。垃圾铲没把儿了,可以把其他坏垃圾铲的把儿换上继续用。排推,一边没毛了,可以调过来反钉上再用,寿命提高一倍。厨房不用的钢丝球可以擦厕所,效果很好,但擦完后,要晾干。”
  海底捞给员工提供了家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使很多原本坚持不下来的员工坚持下来了。于是在海底捞有经验的员工就越来越多。
  海底捞西安物流站的魏义波说:
  “我刚开始在海底捞后堂洗盘子,海底捞的生意太火爆了,每天有很多盘子要洗。从早到晚除了吃饭休息一下,其他时间都要站在水池边洗盘子。重心从左腿到右腿,再从右腿到左腿,晚上回到宿舍,小腿基本没知觉了。长时间地泡水,手都脱皮了。指甲缝间的皮肤溃烂了,明天还要继续洗,怎么办?晚上用卫生纸夹上,第二天早上,血和纸在指甲缝中结成一层厚厚的痂。
  “我爱人不同意我来海底捞,说我不出一个月就得哭着回来,并赌气不给我打电话。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我没有回家。给爱人打电话时抱着电话哭,但还是舍不得离开海底捞。他说,回来吧。我说,再坚持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我跟他说,再坚持一年。
  “结果,爱人放下电话,把家里没长大的两只猪卖了,把没有收割的玉米送了人,买了车票也来海底捞打工了。
  “一晃,5年过去了。我从洗碗工变成部门主管。是海底捞这个家把我这个只念过一年半初中、半文盲的人,培养成了独当一面的主管。”
  如果问一个离家闯荡的人,什么时候需要家?他们一定会说:生病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