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摄生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岭南摄生录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18.4 5.8折 32 全新

库存5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洪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9109883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23490722

上书时间2024-12-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有趣好读的养生古仔集
  展现岭南医药文化的历史画卷
  讲述现代岭南的养生民俗与文化
  在中国,华夏文明的主流也是诞生在北温带的中原地区。而开发较迟的南北,则分别被冠以蛮、夷的称呼。而岭南由于气候炎热,疾病较多,又被称为“瘴疠”之地。现代人不崇尚强权,有学者说,“南蛮”和“瘴疠”都是“文化中心主义”加于岭南的污名。这不无道理,但也不必否认客观差异,因为历史上的确曾经落后,所以今日我们才更应当探寻其蜕变的轨迹。而历史上南来的人往往特别注意养生防病,这确实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有趣现象。
  现在的岭南人仍很注重养生,市面上各类热销的食疗汤谱不可胜数。但是,这些养生方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多久了?……从文化的角度,我们也不应止于答一句“阿妈教落”(粤语,祖辈相传之意),更应找找它的历史根据。
  《岭南摄生录》是一本关于岭南医药与养生的“古仔”(故事)集,分成害生、修生、达生、扶生、全生五编,分别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岭南地区的养生现象。

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害生篇:瘴地难老

  老不入粤

  暑湿岭南

  瘴气初现

  含沙射影

  岭南脚弱

  南方多毒

  蛊毒疑云

  越岭丧清

  岚雾作瘴

  鸡卜占病

  南选官员

  岭南遗孤

  法场铁汉

  狄青南征

  顺州得失

  养气汤方

  人进瘴退

  麻风过毒

  广疮何来

修生篇:仙踪佛迹

  道医仙踪

  罗浮丹灶

  洞天福地

  道开养生

  广州甘泉

  不语鬼神

  达摩西来

  海上三藏

  域外良药

  闻香驱疫

  鉴真漂流

  胡僧医眼

  内外丹药

  罗浮翠虚

  海琼玉蟾

  秋石还元

  进士方术

  程斋功过

  病即是药

达生篇:岭南风流

  流放悲歌

  韩诗多怨

  柳州三方

  土甘瘴轻

  风流天子

  药洲方士

  状元宫刑

  素馨斜畔

  百药之长

  广州医院

  白云山水

  惠州大夫

  白云在天

  东坡食芋

  海漆新药

  贬流恩怨

  甘草止哭

  白沙静坐

  方“总舵主”

扶生篇:医药移俗

  南行专方

  大唐医博

  良相良医

  打妖除巫

  久官成医

  详视五脏

  龙图幼科

  惠民惠官

  三皇医校

  医生户口

  医僧继洪

  安南丹药

  金花夫人

  医生日记

  南海明珠

  灸法养生

  少林武医

  戒烟药方

全生篇:食养有道

  殊方异物

  甘蔗益人

  采珠生涯

  荔枝排名

  槟榔与瘴

  香药生意

  海南天香

  蒙汗灵药

  蛇胆贡品

  广东蜡丸

  蛤蚧元配

  姜酒飘香

  署内橘红

  生草药材

  相思难医

  虚不受补

  广东人参

  寒底热底

  新会陈皮

  狗肉是非

  中国肉桂

  凉茶寻源

结栏语






内容摘要
有趣好读的养生古仔集

  展现岭南医药文化的历史画卷

  讲述现代岭南的养生民俗与文化

  在中国,华夏文明的主流也是诞生在北温带的中原地区。而开发较迟的南北,则分别被冠以蛮、夷的称呼。而岭南由于气候炎热,疾病较多,又被称为“瘴疠”之地。现代人不崇尚强权,有学者说,“南蛮”和“瘴疠”都是“文化中心主义”加于岭南的污名。这不无道理,但也不必否认客观差异,因为历史上的确曾经落后,所以今日我们才更应当探寻其蜕变的轨迹。而历史上南来的人往往特别注意养生防病,这确实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有趣现象。

  现在的岭南人仍很注重养生,市面上各类热销的食疗汤谱不可胜数。但是,这些养生方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有多久了?……从文化的角度,我们也不应止于答一句“阿妈教落”(粤语,祖辈相传之意),更应找找它的历史根据。

  《岭南摄生录》是一本关于岭南医药与养生的“古仔”(故事)集,分成害生、修生、达生、扶生、全生五编,分别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岭南地区的养生现象。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老不入粤古来有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入粤。”何以“老不入粤”?有人说,广东是拼搏发达的地方,老年人不适合;也有人说,广东美食多,老年人来了难以节制,不利身体……富裕和美食,都是现代人心目中的广东特色。可是对于古代人来说,“老不入粤”其实是担心去了回不来。
广东这个地方,在明以前,实在不能给人好印象。历史上,这里一直以蛮烟瘴雨著称。“瘴病”、“蛊毒”、巫师鸡卜、奇怪食俗……撇开其中某些不靠谱的传说,大多数确实反映了这里自然条件艰苦,热带疾病多发,人的生命健康易受威胁的情况。
因此在岭南,须得注意摄生。什么叫“摄生”?
“摄”这个字包含了“养生”的“养”(对内)和“卫生”的“卫”(对外)两重意思。在岭南生活,还真是得里外注意呢。因为岭南环境气候的特殊性,稍不注意就容易健康失调。
古代岭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由中原文化推动的。文化传播靠人,但是岭南的环境往往令岭北人士望而生畏。虽然不少人还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洪流而“人粤”,但可谓备尝艰辛。人们不得不于开荒营生中,学会趋避“瘴气”,在山林耕猎时,品
尝药性治病。他们面对的健康威胁,远比其他地区要
多,通过两千多年的经验积累,慢慢发展出适合这里的特色医药和摄生方法,才克服了瘴毒疾患,发展文明。正史只讲经济文化发展等荦荦大端,先贤祠只纪念开拓教化的伟人,却经常忘记这样一条暗线。
环境可以磨炼生活,造就文化。由于在烈日暑湿下劳作,需要凉茶清热祛湿防身;长年四季操劳无间,懂得汤水调补不可或缺……慢慢地这些就成了文化。今天初来广东的人们仍会好奇地见到,这里的人一
边吃煎堆一边喝凉茶,这里的主妇煲的靓汤总有药香。这样的传统,其实正是历经千百年的岭南摄生经验的凝聚。本来生老病死比衣食住行更重要,只是作为话题未免显得沉重,佛教说生老病死是人生四苦,一
般人谁愿意在享受舌尖快感的同时,去留意舌苔厚薄呢?不过岭南的神奇就在于,它在历史进程中将饮食
与摄生融为了一体,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广东从蛮荒走到繁盛,比其他地区更为不易。在摄生将养之中,“老不人粤”终成历史。这里面的故事,说来话长。
暑湿岭南“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汉代陈汤这句话,经电视剧《汉武大帝》一播变得家喻户晓。可是那时的“强汉”,也曾拿岭南没办法。去南越王墓看看就知道,一个表面称臣的诸侯国主,他的后代还敢刻印自称“文帝”,死后丝缕玉衣,全是非分僭越的行径。“武帝”赵佗在位时就更可想而知了。当时赵佗除了北控五岭的有利地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依靠,就是疾病。
刘邦在位时跟赵佗还算是相安无事的。刘邦死后吕后当政,对赵佗看不顺眼,下令封锁南越。女人有时候的确不能得罪,吕后使的手段很绝,除了铁器农具不得向南越国输出外,更下令牲畜卖给南越国时只卖公的不卖母的。把赵佗逼急了,出兵北上攻击长沙,吕后当即派大将率兵讨伐。然而《史记》说:“会暑湿,(汉军)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就是说这支讨伐大军到了南方,在湿热的气候下由于传染病流
行,失去战斗力,根本无力攻人岭南。赵佗放胆称帝,威震一时。
疾病影响岭南政治军事,并不止一次。汉武帝时期武力强盛,但仍在岭南一带损失惨重。当时南海王造反,被汉军降伏,不久再次造反,汉军再征战时,“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居击棹,未战而疾死者过半”,这带来了“亲老涕泣,孤子啼号,破家散业,迎尸千里之外,裹骸骨而归。悲哀之气数年不息,长老
至今以为记”(《汉书·严助传》)的惨痛记忆。一
提起对南方用兵,朝中大臣就要讲这件事来劝阻,全不像北击匈奴那般同仇乱忾。
当然令赵佗偏安一时的这个依靠,并不是他能随心所欲控制的。所以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调集10万楼船水师,终于扫灭南越,平定了岭南。
但是在前面几次有损颜面的征伐中,岭南多疾已经给中原王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岭南暴发的是什么流行病?而且这种病好像对北方军队影响更大,岭南士兵的战斗力没有受到同等的损失。现代医学家曾有诸多猜测,但毕竟事隔两千多年,真实情况无从确证。值得注意的是,《史记》和《汉书》都特别注明,大疫发生跟“暑湿”“天暑多雨”有关。古代还没有微生物知识,那时候都是将自然条件与疾病后果直接联系起来的,于是认为“暑湿”正是大疫的原因。可是岭南向来就是长年炎热多雨之地,客观条件不能改变,那么说起来,在该地碰上疫病即使不是必然,也是概率很大的了。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岭南几乎成为疫区的代名词,被写入了历史。
瘴气初现人称岭南“蛮烟瘴雨”,那么“瘴气”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最早碰上“瘴气”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话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郡(今越南境内)首领征侧、征贰反叛,占据了九真、日南及合浦等郡65城。东汉光武帝刘秀封马援为伏波将军,命其出师南伐交趾。这一出征留下了正史里有关“瘴气”的最早记载。
交趾郡较之南海等地更为偏远,马援出征之前,就听说了南方“瘴气”的危害,《后汉书》说他“出征交趾,土多瘴气,援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
他都做好了回不来的准备了,跟妻子交代起后事来,怕的不是叛军,却是“瘴气”。后来马援率水陆两路大军沿海而进,历经苦战,终于平息了叛乱。但是“军吏经瘴疫死者十四五”(《后汉书·马援传》),而且损折了大将,一同出征的楼船将军段志病故。
马援亲眼目睹了瘴气的可怕:“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阽砧堕水中。”(《后汉书·马援传》)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毒气?其实,北方军队来到热带雨林,所见到处雾气弥漫,未免心生畏惧,加上炎热潮湿,极不适应,当部队大面积得病时,很容易将疾病的原因归咎于这种气候。稍微考证一下,史书有些版本是将“瘴气”写成“障气”的,指的本来是潮湿环境下气流不畅的状态,此时人体那种不舒适的感觉,在广东雨季我们经常可以亲身体验到。古人认为它就是致病的原因,所以后来直接改了偏旁,写成了“瘴”字。
马援能从南方全身而还,在于依靠当地人提供的一种药物,那就是薏苡仁,即广州人常说的苡米。史书说:“(马)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
欲,以胜瘴气。”薏苡仁能健脾去湿,还真是对付南方湿热的好药,而且性味平和,经常食用也不怕。现在南方还经常用它来煲汤、煲粥、煲糖水,这也许正是当年流传下来的经验。
不过马援没想到的是,薏苡仁虽救了他,却又几乎毁了他的名节。话说班师回朝之时,马援很舍不得薏苡仁良药,特地挑了一车粒大饱满的带回京师,想看看能否在北方种植。见过的都知道,薏苡仁圆圆白白,远看很像珍珠,结果很多京城权贵都传说马援载一车珍珠回来,羡慕不已。当时马援正风光回朝,无人敢说。后来马援一病死,立刻被人举报,“揭发”他在南方抢掠贪污。光武帝大怒,立即追缴封赏给马援的新息侯印,家人害怕得不敢举行葬礼,亲友也无人敢来吊唁。直到后来多次申冤,光武帝才明白过来,允许重新举葬。
说到底,马援还是受了“瘴气”之害。
P3-8

媒体评论

原书以独特新颖的分类,有据可查的史料,连接有序的段落排列,描述了极具广东地方特色的医学史、疾病史、养生史内容。其文字通俗有趣,内涵丰富,读来收获颇多。这是专业研究人员创作科普作品的又一崭新成果。 
——梁永宣(中华医学会医史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本书勾勒古代岭南的医药与生活,反映岭南环境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随医药发展而形成的岭南养生民俗。作者既往有较多研究积累,能以丰富的历史资料,简练流畅的文字,在生活中呈现文化,以细节来讲述养生,从中反映出医药养生文化在岭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孙晓生(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广东凉茶,闻名天下,这是岭南养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符号。由广东凉茶到岭南养生,再到岭南医药,《岭南摄生录》为人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岭南医药文化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打开这幅画卷,一起来欣赏由专家描绘的我国中医药宝库中颇具岭南地域特色的医药奇葩。
——朱建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