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下之鸟:鸟类骨骼解剖图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羽下之鸟:鸟类骨骼解剖图鉴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157.1 5.9折 268 全新

库存64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卡特里娜·范格鲁 著,沈成 译,未读 出品

出版社海峡书局出版社

ISBN9787556711826

出版时间2024-04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268元

货号29712574

上书时间2024-12-23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引言
这并不是一本鸟类解剖学的书。
也就是说,你并不会在其中读到晦涩的拉丁文或科学术语。本书不会让你学到多少关于鸟类足的深跖腱或者内耳的比较形态学知识。书中不涉及任何骨骼系统之下的结构——没有器官也没有组织,没有内脏也不会提到砂囊。这里也不会提及生物化学,至多有一点点生理学的知识。
实际上,这是一本真正的关于鸟类外在的书,讲述它们的外观、姿势和行为如何影响内部结构以及被内部结构所影响。
最初这本书只是为了那些艺术工作者而作,但很快我就认识到它会吸引更广泛的读者。之前没有过类似的作品。现代鸟类学教科书有时会以一些粗糙的素描来展示鸟类的部分结构,有些甚至会展示骨骼系统或者体腔内的结构图。但是这些图解与艺术作品大相径庭——枯燥、学术,一点儿也不赏心悦目。传统的这类绘图作品更加注重审美层面,但有时候对于一般的鸟类爱好者来说有些过于“高雅”。在展示整个骨骼系统时,它们的魅力往往就被抵消了:骨骼呈现的是现实中最不可能的姿势,与它们活着时的样子大相径庭。考虑到过去的解剖学家几乎都没见过这些鸟活着的样子,这并不奇怪。
本书试图把最新的鸟类学野外研究知识,与最好的传统插图对细节的关注和视觉美感结合起来,第一次以自然中的行为姿态来展示许多种类的内部结构。
书中包括了大部分现生鸟类类群,尤其是那些解剖结构特别有趣的,但很可惜本书并不可能把所有种类都囊括进来。家禽也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在本书中为我们带来一些最奇特和最不可思议的启示。
大多解剖学著作(至少在鸟类学这方面)都如同一片片迷雾森林,充斥着“基翼突”和“枕囟”这样的术语,读者经常会对这些著作敬而远之。我一直试图揭开这个至今仍笼罩在唬人术语之中学科的神秘面纱,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当涉及细节的时候,我会用插图说话,而我的文字描述则集中在鸟类对特殊的生活环境所表现出的最明显适应性特征上。
目前大自然有一种根据环境自我重塑的趋势。例如,有蹼的足利于游泳,钩子状的喙利于撕裂肉,这类特征在不同的类群中独立出现,而它们之间并不一定有相近的亲缘关系。这一现象被称为“趋同演化”——对于分类学家来说,这是最可怕的噩梦。现在能够真正给出有关演化关系线索的,是那些并不受到特定环境或生存方式所影响的适应性特征,大多是一些精细微小的部分,比如上颚的结构、肠道的卷曲方式或者是某一处特别的肌腱或肌肉。比较解剖学曾经是解决分类系统问题的主要“武器”,现在只是分类学家“武器库”中不起眼的一部分,卵清蛋白、DNA杂交、消化酶、羽毛结构以及鸣声特征等也在其中,这还仅是举几例而已。
那么,我们现在是否差不多正在建立一套被普遍接受的鸟类的“自然”分类系统呢?
并不见得。
我希望《羽下之鸟》这本书能够稳稳当当地立于有关鸟类分类争议的泥潭之上。毕竟,这里要关注的内容是外在的表观和适应性,而不是去探寻演化的路径。这样做应该会令人愉快。这当然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我该使用哪一套规则系统呢?无论如何,我都不想让自己和读者们一遍遍地在每个分类单元中遭受折磨困扰。我选择了一个并不那么正统的答案:将现代分类系统颠倒过来,将章节的划分基于一种只关注外在表观结构特征的系统上——世界上真正最早的有关自然世界的科学分类体系:林奈自然系统。
因此,我依照趋同演化的理论,将猛禽、游禽、陆禽等归类分组,放在本书第二部分各章节的标题之下。并且,我试着将外表看上去类似的类群放在相邻的小节,以便进行比较。因此,与鹤相邻的是鹳,与雨燕相邻的是燕子。而它们之间实际的亲缘关系将会在正文中详细探讨。
顺便一说,第二部分是真正以林奈的风格,将每个章节部分非常“具体明确”地给予标题,一组一组地审视每一个鸟类类群;第一部分则是内容简短很多的“总论”,论述所有鸟类共同的解剖学特征。
我努力让《羽下之鸟》这本书成为一部艺术与科学结合、新知识与旧观点兼具并深入浅出的作品。我不妥协,也不辩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拥有自身独特的定位。



导语摘要

鸟不仅仅只有羽毛,它们由同一个会飞的祖先进化而来,却不意味着它们羽毛之下的结构相同。在本书中,英国艺术家、动物科普作家卡特里娜·范格鲁细致描绘了鸟类骨骼结构,以生动姿态展示生命之美,带领我们深入了解羽毛覆盖下的真相。
本书收录385幅精美画作,每一幅都源自一具真实存在的鸟类标本。从常见家禽到珍稀的几维鸟、鲸头鹳,再到灭绝的渡渡鸟等,本书涵盖200多种鸟类,包括现生大部分鸟类类群。卡特里娜以通俗生动的文字将鸟类解剖结构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演化历程联系起来,使《羽下之鸟》成为一部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绝佳鸟类科普图鉴。



作者简介

卡特里娜·范格鲁(Katrina van Grouw)
徘徊于作家、插画艺术家、科学家三者的交界地带。
1965年出生于英国,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得自然科学插画硕士学位,曾任伦敦自然博物馆鸟类皮毛藏品负责人。目前她已进入剑桥大学开展鸟类进化学博士研究。
她从世界各地收集逝去珍禽异兽的尸体制成骨骼标本,拜访大量博物馆和研究机构以获得珍贵的历史资料,用30年时间构思、写作、绘制《羽下之鸟》和《非自然的选择》两本书,这是天才的绘画技艺与饱满的科学激情共同孕育的杰作。



目录

VI 致谢
VIII 有关鸟类名称的说明
X 引言


第一部分 总论
2 躯干
8 头与颈
14 后肢
19 翅膀与尾


第二部分 物种分述
30 I 鹰隼小纲
32 鹫
35 日行性猛禽
44 鸮
52 II ?小纲
54 鹦鹉
58 蕉鹃及其他
62 翠鸟
65 犀鸟及其近亲
70 巨嘴鸟和拟?
74 啄木鸟
80 蜂鸟
84 III 雁小纲
86 雁鸭
104 企鹅
114 潜鸟
119 ??
124 信天翁、鹱和海燕
132 鹲和军舰鸟
136 鹈鹕
139 鲣鸟
144 鸬鹚和蛇鹈
150 鸥、燕鸥、剪嘴鸥和贼鸥
154 海雀
162 IV 长腿小纲
164 红鹳
167 鹭
173 鲸头鹳
174 鹳、鹮和琵鹭
181 鹤
185 秧鸡
190 鹭鹤
192 鸻鹬类涉禽
202 V 鸡小纲
205 雉鸡类
220 叫鸭
223 麝雉
226 鸵鸟、几维鸟和其他平胸鸟类
237 ?
239 鸨
242 沙鸡
244 渡渡鸟和罗德里格斯渡渡鸟
248 VI 雀小纲
250 鸠鸽
258 夜鹰
263 雨燕
266 雀形目


283 尾注



内容摘要

鸟不仅仅只有羽毛,它们由同一个会飞的祖先进化而来,却不意味着它们羽毛之下的结构相同。在本书中,英国艺术家、动物科普作家卡特里娜·范格鲁细致描绘了鸟类骨骼结构,以生动姿态展示生命之美,带领我们深入了解羽毛覆盖下的真相。
本书收录385幅精美画作,每一幅都源自一具真实存在的鸟类标本。从常见家禽到珍稀的几维鸟、鲸头鹳,再到灭绝的渡渡鸟等,本书涵盖200多种鸟类,包括现生大部分鸟类类群。卡特里娜以通俗生动的文字将鸟类解剖结构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演化历程联系起来,使《羽下之鸟》成为一部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绝佳鸟类科普图鉴。



主编推荐

卡特里娜·范格鲁(Katrina van Grouw)
徘徊于作家、插画艺术家、科学家三者的交界地带。
1965年出生于英国,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取得自然科学插画硕士学位,曾任伦敦自然博物馆鸟类皮毛藏品负责人。目前她已进入剑桥大学开展鸟类进化学博士研究。
她从世界各地收集逝去珍禽异兽的尸体制成骨骼标本,拜访大量博物馆和研究机构以获得珍贵的历史资料,用30年时间构思、写作、绘制《羽下之鸟》和《非自然的选择》两本书,这是天才的绘画技艺与饱满的科学激情共同孕育的杰作。



精彩内容

企鹅
企鹅是绝对不会被认错的鸟,而且很可能是最知名也最受人喜爱的鸟。它们身上的颜色如同穿着时髦的“晚礼服”,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再加上笔直的站立姿势,都让它们看起来很像人类。它们的部分魅力也许就是会让人把它们看作小小人类,不禁产生同情——不会飞,但又安然处于寒冷气候之中,从而忽视了它们的本质:高度特化的海鸟。的确,恐怕只有非常理性客观的鸟类学家才能对雄性帝企鹅不产生一丝怜悯,毕竟它们一年中有四个月没有食物,还要在南极的隆冬中挤在一起相互取暖。
还是把多愁善感抛在一边吧,企鹅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可怜。
要了解企鹅,就有必要来看看它们在北半球的生态位对应物种——海雀。海雀是一类和企鹅完全没有亲缘关系的海鸟,它们能用翅膀在水下畅游,也能在空中飞翔。不过,飞行和游泳的需求是相冲突的。飞行需要身体轻盈和较大的翅膀面积,而游泳的最佳条件是增加体重,对于用翅膀做水下推动力的鸟类来说,还需要比较小的翅膀面积。长的翅膀会在水下产生紊流和阻力,这就是为什么海雀在游泳的时候翅膀有一半是收拢的。海雀翅膀的尺寸已经是能满足飞翔所需的最低限度了,但即使如此,它们翅膀的双重用途还是意味着在游泳和飞行的效率上都有所损失。
最大的会飞海雀崖海鸦和最小的企鹅差不多大,这并不是巧合。崖海鸦是能让翅膀执行多种任务的最大体形鸟类了,再大一点,它们腕关节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推动整个身体在水下前进了。企鹅有飞翔能力的祖先的体形可能也和崖海鸦一样大或者更小,与现代的海雀或者鹈燕类似。
在缺乏陆地捕食者的环境中,保留飞行能力几乎没有多少自然选择上的优势。而一旦摆脱了飞行所需的限制,企鹅的祖先就能够专一地发展出十分适于水下环境的完美体形,而不为飞翔做出妥协,这也包括了将体形变得更大。事实上,遗存的化石显示,曾经有企鹅站起来的身高几乎和人类相当。
在水下,推进一个较大的流线型身体比推进一个小的多耗费不了多少力气,所以身体的大小能够独立于翅膀的尺寸发展,这使企鹅的翅膀往往小得不成比例。同时,翅膀的面积也能够减小。飞行所需的长长的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对于水下运动并没有什么作用,只会阻碍鸟的前进。企鹅没有这样的飞羽,只保留一个小而窄的翅膀,非常适合游泳。企鹅翅膀的骨骼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动,形成了现代企鹅鳍状的前肢。相当于人类拇指的小翼指在一般鸟类身上用于防止飞行失速,在企鹅身上已经被抛弃,翅膀其余的骨骼变得扁平如一把坚固的刀片,前缘如剃刀一般锋利,在水中不会形成阻力。肘、腕和手部的关节几乎固定不动,增强了翅膀作为浆的力量,所以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来自肩部。相应地,企鹅的肩胛骨对于一只鸟来说非常大,又宽又圆,以支持巨大的肌肉组织,协助拉起双翅。这在鸟类中很不寻常:在空中飞行时,翅膀向上扬起只是一个恢复动作,并不起到向前推进的作用,并且大多数鸟扬起和扇下翅膀的动作并不是由背部而是由胸骨上的肌肉驱动的,其中控制扇翅的肌肉(胸大肌)覆盖在控制扬翅的肌肉(上喙肌)上面。然而,在水中,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划水都会提供前进的动力。这意味着企鹅的翅膀需要从它们能够使用的所有肌肉获得力量,无论是肩部的还是胸部的。企鹅的胸肌也相应地非常发达,并且胸骨龙骨突的坚固程度也不会比任何飞行鸟类的差。企鹅在水下运动起来显得几乎毫不费力,并且有着令人吃惊的优雅和敏捷。但当然,它们也需要浮出水面呼吸,以及探查周围的环境寻找前进方向。在水面上前进比水下费力得多,所以如果企鹅要游上一段距离,它们就会使用一种“豚跃”的方式——不断地跃出跃入水面,利用它们在水中的推动力进行波浪式的轻快前进。



媒体评论

《纽约时报》:令人不安,又不可抗拒……如果你喜欢自然世界的惊人之处,喜欢鸟类及其身体进化出的各种形状这样显而易见却又令人兴奋的东西,那么本书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Nature《自然》:范格鲁对骨骼而非外表的关注给了这本书一种特殊的力量。
Science《科学》:她对骨骼、肌肉和其他内部组织的详细描绘,即使在鸟类解剖学的专著上也不会显得突兀。
《科学美国人》:《羽下之鸟》内容丰富、精彩绝伦,任何对鸟类、解剖学或动物艺术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
《卫报》:让我们对现存物种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
《BBC野生动物》:这场解剖学盛宴的优势之一在于它的广度,涵盖了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鹦鹉到摆出姿势的企鹅等所有鸟类,所有的姿势都栩栩如生。每幅图像都引人注目,有一些更是充满活力,仿佛它们飞出了纸面。
Discovery《探索》:2013年最好的自然历史书籍之一,以最好的方式融合了艺术和科学……推荐给鸟类学教授,也同样推荐给观鸟者和对形式与功能之间相互关系有更深入了解的自然历史爱好者,或者是那些仅仅被大自然之美迷住的人。
《新科学家》:充满神秘的鸟类知识和自然历史的奇闻轶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5年的创作,《羽下之鸟》非常出色。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