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9.1 4.0折 ¥ 98 全新
库存30件
作者欧阳友权,禹建湘 主编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ISBN9787504391742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29700536
上书时间2024-12-23
本书是一部全国网络文学学术年会的会议论文集,全书三十余万字,共收录论文二十九篇。这些论文是从此次学术年会收到的八十八篇论文中按设定专题精选出来的,作者均为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从事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工作的学者,文章质量可以保证。论文集分为三个部分:“现状与发展”“特质与新变”“传播与IP改编”,所研究的均为当前网络文学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体现了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水平。
总结网络文学发展的巨大成就,观察、洞悉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未来趋势,辨析网络文学的时代价值,探究网络文艺理论的新走向,把握网络文学与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等,都是当前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欧阳友权,男,69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南大学基地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论文400余篇,是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和领军人物。
禹建湘,男,53岁,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南大学基地副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网络文学产业论》《网络文学关键词100》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是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的骨干专家,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领域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目录
上篇:现状与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的生成逻辑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在迭代升级中拔节生长 陈定家
多重主体的表征:中国网文如何想象后人类意义上的“人—自然” 李玮
初论网络文学的叙事动力与模式 张永禄
网络文学的“品质焦虑”及其纾解路径 欧阳婷
反思与转型:新时代网络文学的现实转向 林莹 谢紫薇
“破旧立新”的“星辰大海”征程——网络文学发展一瞥 罗亦陶
星辰大海中的世道人心——元宇宙文艺论纲 叶炜
网络玄幻小说的类型演变 刘赛
网络小说空间叙事的文学生态性 李盛涛
中篇:特质与新变
网络性、界面与爱潜水的乌贼《诡秘之主》——以崔宰溶的博士论文及其相关推进研究为中心 刘亚斌
迭代背景下的网络女性文学精神流变——从流潋紫“宫斗”文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谈起 马婧
中国网络科幻小说的神话书写与叙事伦理 鲍远福
传统地域文化的“重生”——文化记忆在网络文学中的再现、转义与镜像 张学谦
论网络文学对现实题材的重构 禹建湘 宋沂宸
情感仿真:网文跨媒介传播的现实化转向 陈雅佳
网络文学排行榜:阅读指南抑或机构化批评 周兴杰
网络文学批评的产业性维度 谢姣
日常生活谜题的多维建构与复杂拆解——论贝客邦的网络长篇侦探小说 高媛
新时代创业史:何常在《浩荡》的国家形象建构 温德 朝邱艺
下篇:传播与IP改编
网络文学二十年影视改编概论 巩周明
媒介环境学与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媒介转向 姜鹏
纸质出版:网络文学的经典制造之路 李玉萍
论媒介属性与跨媒介叙事的符号形式转换 李展
中国网络文学跨文化传播成因与现状分析——以《诡秘之主》为例 张元
“动物化”的消费与清高主义的日本——御宅族文化影响下的轻小说研究 汤俏
网络与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生产与传播 颜敏
边界突围:网络文学的跨媒介再创作 张浩翔
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文艺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韩馨雨 王宏波
后记
本书是一部全国网络文学学术年会的会议论文集,全书三十余万字,共收录论文二十九篇。这些论文是从此次学术年会收到的八十八篇论文中按设定专题精选出来的,作者均为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从事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工作的学者,文章质量可以保证。论文集分为三个部分:“现状与发展”“特质与新变”“传播与IP改编”,所研究的均为当前网络文学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体现了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前沿水平。
总结网络文学发展的巨大成就,观察、洞悉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未来趋势,辨析网络文学的时代价值,探究网络文艺理论的新走向,把握网络文学与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等,都是当前网络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欧阳友权,男,69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南大学基地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会长,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论文400余篇,是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和领军人物。
禹建湘,男,53岁,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中南大学基地副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网络文学产业论》《网络文学关键词100》等著作多部,发表论文150余篇,是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的骨干专家,在全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领域有广泛的学术影响。
上篇 现状与发展
中国网络文学三十年的生成逻辑
欧阳友权
一种文学在短短三十年间便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巨存在”,堪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剧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文化现象”,不能不说真的是一种奇迹。这种“奇迹”是如何诞生的,支撑它成长壮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又该怎样评价这一特殊的文学或文化现象,实在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话题。
一、红利与动能的“历史合力”
现在看来,中国的网络文学短短三十年即打造出世界网络文学的“中国时代”,这其中的逻辑“基座”其实是关乎两大“红利”和一个“动能”。两大红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和网络传媒的技术红利,前者为网络文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柱,后者则赋予网文生产以技术关怀。一个动能是指人的个性解放和创造力释放。爆发式增长的网络文学实际上是潜藏的人性和被遏制的文学创造性在赛博空间的自由释放。纸笔书写时代的文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让公众发表作品的欲望终于找到了数字化的“舟筏”而奔涌至网络出口,网络文学不过是把“地火”馈赠给“媒介机缘”而燃烧的光芒。海量的类型小说是不是文学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自由的心性,唱出昔日文学“圈外人”心灵深处的“我”之春歌。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合力,就是历史。”我们的网络文学,就是“红利”与“动能”在中国三十年语境中“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
二、“审祖”与“述变”的逻辑悖论
“父根”的网络与“母血”的文学,内置为网络文学的两大基因,也给这一文学带来“审祖”的合法性——网络文学还是“文学”吗?它究竟是千年文学的“逆子”还是技术丛林的“圣婴”?文学的圣殿上有没有网络文学的“牌位”,取决于这一文学能否为文学的进步提供一些新的东西而成为人类文学史的一个节点。于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作家”与“写手”变身营垒分明的两大阵营,前者“审祖”,后者“述变”,“审祖”者试图与传统文学进行对位衔接,“述变”则要把现在时和未来时作为文学认证的现实选择。换言之,“审祖”是寻求历史合法性,“述变”则立足于时代必然性,由此构成了三十年网络文学的一个“元论题”,许多有争议的问题皆发源于此,这便是当下网络文学的“生成逻辑”悖论。
三、追问网络文学的“评判伦理”
追问一:为什么说网络文学被严重低估?它所创下的诸多“历史之最”就不去说了。仅谈三点:第一,试问这种文学能否放下身段服务大众,让千万闲暇的精神家园成为社会情绪的“出口”?第二,试问这种文学能否把作者、经营者、读者结合为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而把数亿人的文学社会划分为“趣缘社群”?第三,试问这种文学能否让生生不息的好故事播散到全世界,以文化软实力征服“歪果仁”?2022年9月13日,英国大英博物馆把16部中国的网络小说列入中文馆藏书目,这是对中国网络文学的一种“高规格”认可,看来传统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傲慢与偏见”该收场了!
追问二:网络文学是成就自己,还是变成“他者”?在守成与破防的选择上,有人一直有“改造”情结,不想让“异端”自成气候,挑战传统和权威,现在倡导的“精品化”“经典化”“高质量”“转型升级”“现实题材”等,其潜在逻辑是“改变”,让网络文学走向“基因置换”——把爽感故事变成“宏大叙事”,使轻松休闲变得沉重、深刻和担责,赋予网络文学一大堆“画外音”。这些没有什么不好,甚至对社会、对时代、对青少年是十分必要的。问题在于,网络文学真的需要改变吗?我们究竟要让它变成什么?“现在的样子”对社会、对时代、对青少年就一定不好吗?如果一味地抹平差异、“修叶剪枝”,把网络文学改造为“美丽的园林”,百姓需要的“烟火气儿”就没了!网络文学需要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民大众才是一种文学“够资格”和“不够资格”唯一的评判者。
追问三:面对“试错期”的网络文学,我们应该怎样“容错”和“纠错”?谈论网络文学有三个常见的误判:网络文学全是“垃圾”、网络作家都是“富翁”、网络写作十分“容易”,这些外行之论,犹如“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不值一驳,但它们对网络文学的伤害依然不可低估。网络文学要捍卫尊严,一要靠自强来做好自己,二要优化社会环境、舆论环境、政策环境,以建立理性健全、开放包容的评判伦理,这样才能让今日网络文学的生成逻辑,成为明日网络文学健康前行的价值理性。
(此为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提纲)
网络文学:在迭代升级中拔节生长
陈定家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20余年高速发展,给读者带来丰富内容和独特审美体验。进入新时代,网络文学从量的增加转向质的提升,内容改编和衍生开发百花竞放。中国作协近期发布的《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创作数量、质量均稳步提升,现实题材、科幻题材、历史题材表现亮眼,主要网络文学网站全年新增1787亿字,存量作品超过3000万部。近年来网络文学深耕优质内容、创新传播方式、积极走向海外的有益经验值得总结。
一、借鉴传统以深耕内容
内容质量是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网络文学发展也遵循这个道理。过去,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曾出现内容粗糙甚至泛娱乐化倾向。几年来,大浪淘沙,深耕内容品质、以质取胜成为网络作家的共识,网络文学走上精品化道路。
网络文学不断借鉴传统文学创作手法,扎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学土壤。其中,传统文学经典深入生活、观照现实、思想精深的优长,越来越受到网络作家关注。《百年沧桑华兴村》通过一座村庄的变迁,折射建党百年来中国社会进程;《情暖三坊七巷》叙写福州三坊七巷保护改造,探寻城市发展如何接续历史记忆;《冰雪恋熊猫》《幸福在家理》将冬奥主题与美食文化、乡村振兴融合,灵动展现时代气息……以生动文字刻画社会生活场景、反映时代发展潮流、展现民族精神力量,日渐成为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
以普通人物的奋斗人生折射时代精神,在这方面,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为我们留下无数经典佳作。网络文学以取长补短的学习心态,在现实题材的广阔道路上开辟网络新篇。《北斗星辰》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为主线,刻画科研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作者作为相关科研人员,不仅熟悉专业知识,保证了小说知识内容的准确,更对科技自立自强有细致入微的深刻体会,让作品有细节、有高度。《三万里河东入海》《奔腾年代——向南向北》讲述普通创业者的艰辛打拼历程,唱响奋斗的青春之歌。《嗨,古建修复师先生》《他以时间为名》通过古建修复、壁画修复故事,弘扬传统文化,表现工匠精神。还有的作品将刚强勇毅、不屈服于苦难的传统武侠小说精神内核,与年青一代拼搏向上的时代背景相融合,实现个人奋斗与家国叙事的同构,激励人心。
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网络文学内容更加厚重,意境更加深远。一些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探向传统文化宝库,调用古典文学资源;还有的作品在故事背景、意象营造等方面,创造性地进行“故事新编”,令人印象深刻。《知北游》化用《山海经》元素,为奇妙想象注入文化内涵。《廊桥梦密码》学习借鉴《西游记》和传统民间故事叙述手法,以浙闽木拱廊桥为背景,用跨时空对话描绘匠心匠艺。《登堂入室》聚焦瓷文化,出身制瓷世家的主人公宋积云在制造材料、技术手法等方面改革创新,作品通过主人公成长经历,讲述文化遗产传承故事。
二、在媒介融合中创新传播
媒介融合是理解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维度。从纸质书到电子屏,网络文学诞生;从仅供阅读的文本到影视作品、有声书、文创产品等,网络文学创新传播。短视频、社交应用等各类平台不是与网络文学争抢读者的“对手”,而是网络文学内容形式创新的动力与渠道,促成网络文学向多元视听作品转化与传播。
网络文学的影视转化广受关注。作为网络文学创新传播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影视剧改编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日益提升。去年,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超过百部,涵盖历史、都市、喜剧等多种题材,《司藤》《上阳赋》《你是我的荣耀》等影视作品引起热烈反响。其中,现实题材影视改编热度高涨,《乔家的儿女》《小敏家》《理想之城》等关注家庭、职场等社会热点话题的改编剧不断涌现。一些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学作品在改编过程中扩大效应,比如网络剧《庆余年》改编自同名原著的一部分内容,取得收视成果后,改编者依托原著内容、剧情设定又创作了续集。
不限于高投入、大制作的影视作品,网络文学改编形式日益多样。有声书、微短剧、文创产品等为网络文学内容转化提供多种可能。有的网络小说经过改编,情节更加紧凑,故事体量适中,符合微短剧叙事节奏快的特点。《今夜星辰似你》《长乐歌》等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微短剧作品,浓缩原著故事精华,情节设置巧妙,获得关注和点赞。不同艺术形式联动,促成网络文学多形态改编的“破圈之旅”。《大奉打更人》在小说完结后不久,便启动有声书开发,漫画作品上线后也成为平台爆款。另外,角色扮演推理游戏近年来备受青年群体青睐,召唤更多好剧本、好故事。网络文学表达方式、情节设置等方面的社交化特色,正与角色扮演推理游戏不谋而合,可为其提供大量剧本。这让网络文学传播从“线上”走到“线下”,并从受众角度给网络文学创作者提供写作命题,反哺创作。
三、从“作品出海”到“生态出海”
凭借文艺凝结心灵、沟通世界的优势,网络文学不断探索“走出去”之路。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海外用户145亿人;截至2021年,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0000余部,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在规模扩大基础上不断升级转型,创作者、平台和读者正共同努力,用更新颖的形式、更通畅的渠道把精彩故事推向海外。
网络文学出海模式从作品授权内容走出去,转型为产业模式输出,“生态出海”崭露头角。不止于实体书出版、在线翻译传播,改编传播、海外本土化传播等方式相继出现。其中,海外本土化传播体系的建立影响深刻。为跨越语言障碍、增进读写交流,国内网络文学网站纷纷搭建海外平台,及时推出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译作,同时吸引海外作者踊跃创作。中国网络文学瑰丽的想象和精彩的故事,连同原创、连载、订阅等创作接受模式,都移植到了海外平台。有的平台翻译作品近2000部,上线作品数万部,拥有7300万用户;有的平台2021年海外版权输出签约数量超500部,还有的平台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生态出海”背景下,“IP出海”呈现新样貌。国内网络文学改编形式日益丰富,影视、动漫、游戏多维联动,为海外传播内容创新带来启发。《锦心似玉》等剧集登陆国外主要视频网站,在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恰似寒光遇骄阳》等网络文学改编漫画在国外市场进入人气榜单前列。多样的改编形式还反哺了原著外译授权合作,《芈月传》《择天记》等剧集在海外热播,同时吸引当地读者捧读原著译本。在翻译作品、国内改编作品影响下,海外本土改编也多了起来。一些网络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不仅在海外播放,还被当地创作者改编成新的作品。网络文学以多种形式展开跨文化对话,促进了文化交流。
在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脉络里,只有20多年历史的网络文学还很年轻,但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数量、读者覆盖面、改编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文学新气象。总的来说,网络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媒介科技变革,更离不开生活和传统的滋养。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为内容服务。期待网络文学继续汲取时代生活的源头活水,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思想内涵,为海内外受众提供更多文质兼美的作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