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70 4.9折 ¥ 142 全新
库存67件
作者[德]于尔根·雷恩 后浪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22525013
出版时间2023-10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142元
货号29680933
上书时间2024-12-23
雷恩教授分别考察了文字的演变、科学在古代世界的出现、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知识的全球化、工业化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在更广泛的知识史中重新构建了科学技术史。其研究方法借鉴了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的相关成果,也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又通过力学、化学、地质、农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将多项具体研究整合进了一个大框架内。因此,本书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文化史”叙事,更是通过专业、清晰、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深入分析。科学被置入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当前的“人类世”地质年代及其带来的多重挑战,本书还在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个切实而饱含希望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基于新兴的社会网络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认知之网”,也许,人类自身及其文化将最终得以长久存续。
著者简介
于尔根·雷恩(Jürgen Renn),生于1956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文社科部主任,马普科学史研究所、马普地球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教授,欧洲科学史学会古斯塔夫·诺伊恩施万德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期刊主编之一。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历史认识论。国内已引进著作有《相对论之路》(合著,2019)、《站在巨人与矮子肩上:爱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2009)等。
译者简介
朱丹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科学哲学、生态哲学、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译著有《环境正义论》《现代环境主义导论》《绿色政治论》等,主持中国MOOC《环境伦理学》。
推荐序 / Ⅰ
中文版序 / Ⅳ
本书的故事 / Ⅵ
第一部分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知识?
第一章 人类世的科学史 / 3
第二章 人类知识历史理论的要素 / 27
第二部分 知识结构如何变化
第三章 抽象与表征的历史性质 / 43
第四章 知识系统中的结构性变化 / 76
第五章 作用中的外部表征 / 102
第六章 作用中的心智模型 / 118
第七章 科学革命的本质 / 135
第三部分 知识结构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
第八章 知识经济 / 167
第九章 实践知识的经济 / 196
第十章 历史上的知识经济 / 218
第四部分 知识如何传播
第十一章 历史上的知识全球化 / 281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的多种渊源 / 318
第十三章 认知网络 / 341
第五部分 我们的未来依赖何种知识
第十四章 认知演化 / 365
第十五章 “出全新世记” / 401
第十六章 面向人类世的知识 / 426
第十七章 科学与人类的挑战 / 462
术语汇编 / 472
注 释 / 498
参考文献 / 544
出版后记 / 617
雷恩教授分别考察了文字的演变、科学在古代世界的出现、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知识的全球化、工业化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在更广泛的知识史中重新构建了科学技术史。其研究方法借鉴了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的相关成果,也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又通过力学、化学、地质、农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将多项具体研究整合进了一个大框架内。因此,本书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文化史”叙事,更是通过专业、清晰、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深入分析。科学被置入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当前的“人类世”地质年代及其带来的多重挑战,本书还在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个切实而饱含希望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基于新兴的社会网络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认知之网”,也许,人类自身及其文化将最终得以长久存续。
著者简介
于尔根·雷恩(Jürgen Renn),生于1956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文社科部主任,马普科学史研究所、马普地球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教授,欧洲科学史学会古斯塔夫·诺伊恩施万德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期刊主编之一。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历史认识论。国内已引进著作有《相对论之路》(合著,2019)、《站在巨人与矮子肩上:爱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2009)等。
译者简介
朱丹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科学哲学、生态哲学、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译著有《环境正义论》《现代环境主义导论》《绿色政治论》等,主持中国MOOC《环境伦理学》。
“沉潜与高明”——来自兰克史学(Leopold von Ranke’s Historiography)之国度的雷恩教授,沉潜游刃于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以迄文艺复兴后期耶稣会科学乃至中国、印度和伊斯兰诸文明的科学史古今文献典籍三十余年的扛鼎之作,《人类知识演化史》,终于展现在中华文化圈的读者群眼前;雷恩教授复在书中高明地指陈人类知识未来演化及至“人类世”的各种可能图景,气魄宏阔、胜义纷呈,诚为世界科学文明史中“主知主义”(Intellectualism)的新典范。
——冯锦荣,香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
这部书所反映的研究成果将为知识史、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框架,为认识人类活动所开创的新地质年代所面临的复杂挑战提供全新的视角,也为做出明智的战略思考提供历史启发。
——张柏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雷恩长期关注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早在2006年,在《站在巨人与矮子肩上:爱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一书中,他就用进化生物学理论来考察科学思想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知识增长理论。本书雄心勃勃,材料丰富,图文并茂,值得一读。
——方在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恩的最新力作《人类知识演化史》为所有关心科学命运的人而写……在1930年代,一个与今天相似的生存危机时刻,埃德蒙德·胡塞尔同样试图围绕人类的共同经验和共同需要来重新定位科学。然而,胡塞尔,一个以晦涩难懂著称的哲学家,几乎没有希望将他的观点传达给科学界。有了这本清晰易懂的书,雷恩取得成功的机会要大得多。
——德博拉·R. 科恩(Deborah R. Coen),《科学》
这本内容广泛的书讲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和技术如何塑造它们所处的社会,又如何被它们所处的社会塑造——这一过程带来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人类世时代。这部作品中的深刻见解值得广大读者阅读。
——马丁·J. 里斯(Martin J. Rees),英国皇家天文学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
雷恩书名中的“演化”不是一个比喻,因为这本了不起的书为科技知识的发展构建了一个真正的演化模型。雷恩进行了广泛的概念综合,提供了丰富的例子,这些都为思考和辩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加里·汤姆林森(Gary Tomlinson),耶鲁大学教授,《文化与人类进化历程》作者
这是一本重要的书,它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对知识如何在社会中运作的理解,同时直接涉及紧迫的当代问题。
——杰弗里·康托尔(Geoffrey Cantor),《泰晤士高等教育》
全球知识史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和雄心勃勃的项目。雷恩用他的专业技术和决心,直面了做出这样一个陈述的困难。其结果是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
——约瑟夫·D. 马丁(Joseph D. Martin),《今日物理学》
在《人类知识演化史》一书中,关注地球现状的学者和非学者都会发现很多值得思考和详细说明的东西。这本博学、丰富、重要的书确实打开了对话,而不是结束了它
——拉夫·德邦(Raf De Bont),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科学与环境史教授
这本书应该是所有认为自己是知识史学生的人的*读书。
——阿尔弗雷德·弗里伯恩(Alfred Freeborn),《人文科学史》
对雷恩长期职业生涯成果的一个鼓舞人心的全面评述。
——杰里米·特里维廉·伯曼(Jeremy Trevelyan Burman),《行为科学史杂志》
知识本身似乎是一个庞大而难以把握的主题。但是,这本非常清晰的书向我们展示了知识的结构是如何发展的:起初很缓慢,后来速度越来越快,最终成为今天的庞大现象。为了给我们共同的未来找到方向,我们必须了解知识不断变化的本质。这本了不起的书是完成这项任务非常有用的指南。
——扬·扎拉谢维奇(Jan Zalasiewicz),《金发姑娘星球:地球气候四十亿年的故事》合著者
长期以来,科学史学家一直回避宏大的总体性叙事,专注于专门的微观历史。本书大胆反抗了这一倾向,为知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以期能够应对当今的人类世挑战。
——阿娜·西蒙斯(Ana Simões),《既非物理也非化学:量子化学的历史》合著者
在这本杰出的书中,雷恩对人类知识从简单的日常实践到最抽象的科学理论的演变提供了普遍而深入的观点,为理解科学史的方式提供了一个突破。
——里夫卡·费尔德海(Rivka Feldhay),《伽利略与教会》作者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世”及其前所未有的挑战?雷恩通过追溯古代的知识系统来解决这一迫切问题。他的答案在于摒弃抽象和无限的视野,转而追求考虑到地方性和人类个体能动性的知识。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他的这部巨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朱莉亚·阿德妮·托马斯(Julia Adeney Thomas),圣母大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