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45 6.4折 ¥ 69.9 全新
库存11件
作者[美] 帕特里克·金(Patrick King) 著,田苑菲 译,湛庐出品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265617
出版时间202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9元
货号29632779
上书时间2024-12-22
如何应对他人在沟通中的忽视、否定或批评?如何把即将“谈崩”的局面拉回解决问题上?如何通过沟通与对方建立更深入的关系?
百万册畅销书作家、知名社交技能教练帕特里克·金在从业数十年后发现,要想在棘手的沟通场景中达成目标、深化关系,关键在于先学会在沟通中“正确”地认可他人,而这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甚至与之背道而驰的。他基于数十项心理学理论或研究、20余个现实生活场景,为我们揭示了如何通过正确的认可,来在棘手的情境中不仅达到目标,还能和对方成为朋友。
全书共有6章,逐层深入地让你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认可、认可主要有哪6大步骤、在不被认可时怎么做、如何在分歧中表达认可、如何借由共情走向蕞高/级的认可,以及如何进行蕞高/级的沟通方式——共情式沟通,有效帮你在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之前,先学会正确地认可他人。做到这些,你不仅能大幅提高沟通能力,与他人快速建立联结,还会让比你更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美] 帕特里克·金
畅销书作家,已出版《向上社交》等多部著作,其作品多年蝉联亚马逊约会及社交类图书分类榜榜/首,累计销量超100万册,其文章及相关采访广泛见于《智族》杂志(GQ)、TEDx、福布斯、NBC新闻、《赫芬顿邮报》等主流媒体。
知名社交技能教练,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擅长帮助他人有效提升社交技能、沟通技巧、自信心、说服力和情/商。
第1章 认可是一种沟通方式
你在生活中表达认可了吗
为什么认可很重要
认可和共情不一样吗
认可是表达关怀最清晰的方式之一
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认可
第2章 认可的 6 大步骤
认可是发自内心地接受
认可第 1 步,与对方同频
认可第 2 步,准确回应
认可第 3 步,读懂对方没说出来的意思
认可第 4 步,以对方的经历为中心
认可第 5 步,避免评判
认可第 6 步,向对方袒露内心和脆弱感
第3章 当认可无望,如何在不认可中寻找出路
不被认可的痛苦
什么是不认可
不认可的 4 大表现
走向自我认可,超越他人的否定
第4章 跨越差异,在分歧中表达认可
关于认可,我们都有哪些误会
认可不是认同
在不认同中表达认可
在冲突中表达认可
为什么认可中不能没有共情
3 步提高共情力
建立高质量的友谊
第6章 共情式沟通,实现认可的最佳方式
什么是共情式沟通
3 个原则引领高质量对话
3 种方式,开启共情式倾听
练习共情式倾听,发现新天地
如何应对他人在沟通中的忽视、否定或批评?如何把即将“谈崩”的局面拉回解决问题上?如何通过沟通与对方建立更深入的关系?
百万册畅销书作家、知名社交技能教练帕特里克·金在从业数十年后发现,要想在棘手的沟通场景中达成目标、深化关系,关键在于先学会在沟通中“正确”地认可他人,而这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甚至与之背道而驰的。他基于数十项心理学理论或研究、20余个现实生活场景,为我们揭示了如何通过正确的认可,来在棘手的情境中不仅达到目标,还能和对方成为朋友。
全书共有6章,逐层深入地让你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认可、认可主要有哪6大步骤、在不被认可时怎么做、如何在分歧中表达认可、如何借由共情走向蕞高/级的认可,以及如何进行蕞高/级的沟通方式——共情式沟通,有效帮你在成为一个优/秀的沟通者之前,先学会正确地认可他人。做到这些,你不仅能大幅提高沟通能力,与他人快速建立联结,还会让比你更优/秀的人主动靠近你。
[美] 帕特里克·金
畅销书作家,已出版《向上社交》等多部著作,其作品多年蝉联亚马逊约会及社交类图书分类榜榜/首,累计销量超100万册,其文章及相关采访广泛见于《智族》杂志(GQ)、TEDx、福布斯、NBC新闻、《赫芬顿邮报》等主流媒体。
知名社交技能教练,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有着深刻的理解,尤其擅长帮助他人有效提升社交技能、沟通技巧、自信心、说服力和情/商。
第1章 认可是一种沟通方式
你在生活中表达认可了吗
有一天,一对夫妇正在讨论某件事情,但很快,他们的对话开始变得激烈起来:
妻子:医生打电话跟我说,他们拿到了我的检查结果……
丈夫:结果如何?
妻子:他们说一切正常。第一次检查结果显然只是偶然现象。没什么可担心的。
丈夫:真的吗?!太棒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真高兴!你一定松了一口气……
妻子:嗯,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丈夫:你不放心吗?
妻子:这很难解释,我想我有点儿……失望?这听起来或许很怪,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或许期待着可怕的结果。我几乎体会到那种失落感了!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傻……
丈夫:太傻了,你疯了!你不知道你有多幸运。我们应该出去庆祝一下。
妻子:呃,我们能不能不要这样?我真的没什么心情……
丈夫:你这是怎么了?你太荒唐了。你不会是希望检查结果呈阳性吧?你简直疯了……
可以想象,接下来,妻子很可能会继续试着解释自己的真实感受,丈夫则拒绝接受妻子这种怪异的想法,甚至会因为妻子的不懂感恩或未欢欣鼓舞而生气。
如果换一种方式来展开谈话呢?比如:
妻子:医生打电话跟我说,他们拿到了我的检查结果……
丈夫:结果如何?
妻子:他们说一切正常。第一次检查结果显然只是偶然现象。没什么可担心的。
丈夫:真的吗?!太棒了!听到这个消息我真高兴!你一定松了一口气……
妻子:嗯,其实,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丈夫:你不放心吗?
妻子:这很难解释,我想我有点儿……失望?这听起来或许很怪,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或许期待着可怕的结果。我几乎体会到那种失落感了!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傻……
丈夫:不,你不傻。你能再说明白一点儿吗?听到你没事儿,我特别欣慰,但你似乎不太确定……
妻子:是的,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也许我已经做好了检查结果呈阳性的心理准备……
丈夫:你再仔细讲讲。
接下来,妻子可能会向丈夫说明自己的感受及原因;丈夫则仔细倾听,他不是为了否定妻子的感受,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她,即使她的想法听上去很奇怪。
后一组对话和前一组对话有什么不同呢?答案是,在后一组对话中,丈夫向妻子表达了认可。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认可的力量:认可是什么,认可不是什么,以及如何利用认可来增进人际关系、培养同理心和改善沟通。
对于“认可”一词,从概念上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它可能会很微妙,也很难把握。想要理解认可是什么,要先知道认可不是什么。
在刚才的前一组对话中,丈夫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通过说妻子“太傻了”“疯了”,丈夫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妻子的感受以及妻子本身是有问题的。事实上,当丈夫问“你这是怎么了”时,他想表达的就是妻子不该有这样的感觉。
诚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认可的本质特性。
当我们不认可某人时,我们会否认他的经历。我们会对他进行反驳、贬损、质疑、反对或评判。我们会告诉他,他感受到的或感知到的是错误的,也是无济于事且不可取的,他经历的事情既不合乎情理,也不合乎逻辑。
有时,我们可能会表现得好像对方的感受违背了某种客观现实一样,并会指出他应该为此感到羞耻。总而言之,不认可就是不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不认可某人时,可能针对的是他当下的感受、思想、言论、行为、信念、观点或想法。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否定他本身。“你的反应太过分了”与“你太过分了”这两种表达有着微妙的相似性。
这种不认可可能难以觉察,甚至可能会打着真正关心或试图提供帮助的旗号出现。而事实上,不认可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态度。
例如,许多父母会告诉受惊的孩子要放宽心,没有什么好怕的。即使父母想要提供帮助,但他们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却是“你就是错了”。如果孩子在不应该感到害怕时却感到了害怕,那说明什么呢?是不是就是“你错了”的不认可呢?
同样,以下这些说法听上去轻描淡写,传达出的却是不认可:
“你吃薯条时蘸蛋黄酱?真是个怪人。”
“嘿,别往心里去!”
“你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感到焦虑?那么,那些连工作都没有的人呢?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想?”
“冷静点儿,你不要不讲道理。”
“很多人都说他们不想要孩子,结果呢?你会改变主意的,等着瞧吧!”
尽管我们可能都曾被别人这样说过或对他人说过这样的话,但我们仍然很难具体指出这些话是如何传达出不认可的。上述表达中缺少了什么呢?是什么让这些话听起来变味了?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把认可理解为承认和接受他人经历的一种行为。也就是说,以认可对方为出发点来进行沟通。认可他人并不意味着同意他人的意见或喜欢他们正在经历的事情,抑或理解他们的感受;它意味着,认识到他人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任何事。
当我们看到某人很生气时,我们可以选择帮助对方压制这种愤怒,与之抗争,否认它或回避它;也可以直接承认对方就是很生气。
许多人不愿认可别人,因为他们不了解认可别人的意义。对于同一件事,当倾听者与倾诉者有不同的内在体验,或倾诉者的感知与倾听者认为的“客观现实”不符时,倾听者就容易忘记给予倾诉者同情、理解和善意。
例如,假如杰里米听到了某种并不存在的声音,并且被吓坏了。随后,他和一位亲密好友谈论自己的担忧,但好友立刻告诉他,这些声音根本不存在:既然知道了这些声音是不存在的,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好友本可以建议杰里米去看看医生,但他却直截了当地告诉杰里米,害怕假想的声音毫无意义。
之后,杰里米又找到另一位好友,并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位好友并不关心事情的真假,也不关心它合理与否,他只关心杰里米的真实感受。
他告诉杰里米,害怕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换句话说,相比于客观事实,他认为杰里米的主观感受更重要。杰里米的第一位好友不认可他的经历,而第二位好友认可了。
对于上文所说的认可,讲究实事求是的人或许难以理解。对他们来说,寻找明显的解决方案、收集数据、辨识出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似乎更有意义。他们可能会认为,上文所说的认可意味着同意别人错误的理念或想法,或者不采取任何实际措施来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认可是人类交流中重要且必要的一部分,即使它并不能验证或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只关注事实,可能会错过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往往是沟通最为重要的动因之一。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有同理心和理解力,但想要真正地认可他人,或许还需要一些练习,因为很多人时常不得要领。毕竟,当朋友情绪低落时,谁不曾说过“振作起来”,并试图让朋友相信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呢?
认可和共情不一样吗
了解了认可的好处后,你可能想知道它是否与单纯的同情和共情等同。事实上,这些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重叠的。
表面上,善于认可他人的人,似乎与富有同情心而不对他人妄加评判的人或善于与他人共情的人没什么不同,但事实上,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
同情是指承认他人的经历,但前提是将自己作为参照。例如,你知道别人在演讲时很紧张,因为你在演讲时也会紧张。
共情则是指从他人的角度而非从自己的角度来设身处地地观察和思考。例如,尽管你喜欢公开演讲,但你仍然可以想象出一个害怕演讲的人在演讲前会有怎样的感受。
然而,认可则比较特别。认可意味着我们已经看到或听到了他人的经历,并且在心里也认可这种经历。例如,我们可以听朋友向我们倾诉他多么害怕公开演讲,并真心地接受他这一点。此时,我们自己对公开演讲的感受完全不重要,其他任何人的意见也不重要。
当真心认可他人的经历时,我们所做的事与共情会略有不同。同情或共情会让我们改变或扩展自己的参照,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经历。认可则要求我们将他人的经历作为唯一的参照。他人的感受或想法可能并不令人愉快,或许不合乎情理、不受欢迎、不被允许,甚至难以理解,但这些感受或想法仍然值得被认可,因为它们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
不过,尽管这些概念之间的差异十分微妙,但这些差异在付诸实践时可能会使结果变得非常不同。例如,共情往往可以使人们感到被认可,但也并不一定。
举例来说,一个人可能会为遇到困难的朋友感到难过并完全感同身受,但同时并不完全认可他的经历,即“我真的为你感到难过,但我仍然认为你只是反应过度”。我们将在后文探讨如何将共情与认可相结合。
这是一套高质量的人际沟通实践手册和“错题集”。帕特里克·金在提出许多清晰简单的沟通方法的同时,还指出了很多人在交流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如果你想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快速提升沟通能力,这套书会是你不错的选择。
——张萌
作家
青创品牌创始人
你总是希望成为社交情境中那个主动掌控局面的人,帕特里克·金却告诉你关键是如何闭紧嘴巴而不是喋喋不休,是“感兴趣”(Interested)而不是“有意思”(Interesting),是关怀他人而不是期待被理解。这是沟通技巧中更胜一筹的做法,或者说根本不是技巧,而是在成全别人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先达成目标。
——阿球
闹剧场主理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首/席创作指导
湛庐“用即兴力掌控没有剧本的人生”课程主理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