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仲淹
  • 范仲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范仲淹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52.5 4.9折 108 全新

库存21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宝平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ISBN9787550636835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08元

货号29429961

上书时间2024-12-22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他被宋人称为“国朝人物”,令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钦佩不已。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一身而备数器。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以天下为己任,锐意改革,奋不顾身。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雄辩地证明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可以真实存在。他是文学上的天才,情感丰富而细腻,明月高楼,斯人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他的相思之泪。
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生动地再现了范仲淹传奇的一生,这是一部大宋“孤勇者”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揭示真正的中国式处世之道的书。全书内容建立在客观史实之上,人物故事、典章制度经过严密考证,细节想象合情合理,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读者翻开这部小说,就仿佛穿过历史隧道,重回到那个成就了范仲淹的时代,一览彼时中国人的风采。在与真实的范仲淹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领略他的喜怒哀乐,同慨他的百感交集,追慕他的自强不息,汲取先忧后乐的精神力量。从寒门少年成长为国家栋梁,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士大夫一致的精神楷模,范仲淹的人生经历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商品简介

他被宋人称为“国朝第一人物”,令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钦佩不已。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一身而备数器。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以天下为己任,锐意改革,奋不顾身。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雄辩地证明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可以真实存在。他是文学上的天才,情感丰富而细腻,明月高楼,斯人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他的相思之泪。
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生动地再现了范仲淹传奇的一生,这是一部大宋“孤勇者”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揭示真正的中国式处世之道的书。全书内容建立在客观史实之上,人物故事、典章制度经过严密考证,细节想象合情合理,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读者翻开这部小说,就仿佛穿过历史隧道,重回到那个成就了范仲淹的时代,一览彼时中国人的风采。在与真实的范仲淹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领略他的喜怒哀乐,同慨他的百感交集,追慕他的自强不息,汲取先忧后乐的精神力量。从寒门少年成长为国家栋梁,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士大夫一致的精神楷模,范仲淹的人生经历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作者简介

郭宝平,历史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修中国政治制度史。曾在新闻媒体、中央国家机关任职,现专职写作。已出版传记文学《明朝大书生》《有权 势的读书人》等十部,长篇历史小说《谋位》《大明首相》《大宋女君刘娥》等多部。其写作力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通过抽丝剥茧的合理想象,尽可能还原史料中缺失的 历史,展现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目录

目录


 


 



自序


主要人物


第一章药出山来为小草


第二章涧松何必怨山苗


第三章瓢思颜子心还乐


第四章岭上英英向日开


第五章迥与众流异


第六章芝田音断欲伤春


第七章一醉一吟疏懒甚


第八章海角亦逢春


第九章梅福官卑数上书


第十章此心良可歌


第十一章金门齿谏臣


第十二章十口向天涯


第十三章春风似旧花犹笑


第十四章红桥柳际明


第十五章八变奇姿已过人


第十六章大议摇岩石


第十七章安得长喙号丹墀


第十八章三出专城鬓似丝


 


第十九章蛟龙出没猩鼯号


第二十章有情芍药含春泪


第二十一章只托春风管勾来


第二十二章五原金鼓又轰天


第二十三章按兵谁解扫氛埃


第二十四章塞下秋来风景异


第二十五章惟以人占天


第二十六章智名勇功不入眼


第二十七章抚之若青衿


第二十八章须怜铁甲冷彻骨


第二十九章潭潭大度如卧虎


第三十章满川龙虎辇


第三十一章何以得此刖


第三十二章四面边声连角起


第三十三章浊酒一杯家万里


第三十四章裴度亦书生


第三十五章羌山始见花


第三十六章片心高与月徘徊


第三十七章塞翁泪涔涔


第三十八章论道经邦正要渠


第三十九章隐然一柱在明堂


 


第四十章亲逢英主开前席


第四十一章纯诚惟欲助清光


第四十二章风波岂不恶


第四十三章秋宵苦霜露


第四十四章忍把浮名牵系


第四十五章千杖敲铿羯鼓催


第四十六章数年风土塞门行


第四十七章自信云龙道不孤


第四十八章雪压霜欺未放妍


第四十九章道在乐天真


第五十章千载家风应未坠


第五十一章宁是式微人


第五十二章百不一试薶九京


 



古今地名对照表



内容摘要

他被宋人称为“国朝人物”,令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钦佩不已。他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一身而备数器。他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以天下为己任,锐意改革,奋不顾身。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雄辩地证明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可以真实存在。他是文学上的天才,情感丰富而细腻,明月高楼,斯人独倚,酒入愁肠,化作他的相思之泪。
长篇历史小说《范仲淹》生动地再现了范仲淹传奇的一生,这是一部大宋“孤勇者”的英雄史诗,也是一部揭示真正的中国式处世之道的书。全书内容建立在客观史实之上,人物故事、典章制度经过严密考证,细节想象合情合理,描绘了北宋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读者翻开这部小说,就仿佛穿过历史隧道,重回到那个成就了范仲淹的时代,一览彼时中国人的风采。在与真实的范仲淹相伴而行的过程中,领略他的喜怒哀乐,同慨他的百感交集,追慕他的自强不息,汲取先忧后乐的精神力量。从寒门少年成长为国家栋梁,出将入相,成为宋代士大夫一致的精神楷模,范仲淹的人生经历展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给人以特别的启示。



主编推荐

郭宝平,历史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修中国政治制度史。曾在新闻媒体、中央国家机关任职,现专职写作。已出版传记文学《明朝大书生》《有权 势的读书人》等十部,长篇历史小说《谋位》《大明首相》《大宋女君刘娥》等多部。其写作力求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通过抽丝剥茧的合理想象,尽可能还原史料中缺失的 历史,展现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精彩内容

第一章药出山来为小草


大雾弥漫的清晨,村庄还在沉睡,偶有几声鸡叫,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静。一位个子不高,身穿灰白色粗布直裰、头戴草巾子的二十岁上下的男子,左背古琴、右挎短剑,沿着村中小道,赌气似的低头匆匆而行。约莫一刻钟工夫,感觉是在爬坡,抬头看去,一条宽数十丈的大河横亘在眼前。男子愣了片刻,发出一声轻叹。这条名孝水的大河,自南而西绕长山县城而过,在村庄之北,而他要去的颜神镇则在东南方。意识到自己走错了路,男子迈步上了河堤,微眯双目,怔怔地望着河面,不时“嘶”地吸进一口雾气,像是要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雾霭笼罩下的孝水,河面黯淡,河水悄无声息地流淌着。男子伫立片刻,转身西行,找见了一座木桥,他跨上桥面,大步往西南方向而去。

一个挑着菜担的中年人迎面走来,男子浑然不觉,眼看就要撞到菜担上了,挑担人慌忙闪开,一脸好奇地打量着脚步匆匆的年轻人,唤道:“四郎!”见他并未驻足,遂提高了声调:“朱说——”

被唤作朱说的男子停下脚步,扭过头去,茫然地看了挑担人一眼,朦胧间看出是人称“八叔员外”的邻居,便对他鞠了一躬,一语未发,转过身去继续赶路。

八叔员外见朱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紧追两步,问道:“四郎,那件事,你知道了?”

朱说停下脚步,扭过头问:“八叔员外是说封禅之事?”

大宋开国近五十年了,一直被两大难题所困扰。一是强敌环伺,处境艰危。不惟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收复无望,便是藩属西夏也能以金戈铁马要挟朝廷放弃横山一带大片国土,并向其赐岁币。虽然朝廷拿出国库收入的十分之八供养百万大军,可由于失去燕山屏障,战马输入通道又被堵塞,以步兵的血肉之躯很难抵挡契丹人和党项人的剽悍铁骑,只能以金钱换取脆弱的和平。二是皇位传承。太宗继承的是兄长太祖的皇位,他以“石室金匮”之说来证明继位的正当性;但若照此说法,就不应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可事实是,当今皇帝是太宗的皇子,由此引发对皇位传承正当性的质疑自是不可避免。前不久,朝廷颁诏,将在今年十月封禅泰山。消息传出,举国欢腾。远离京城的路淄州长山县,老成人私下议论说,今上此举,一来通过向上天奏报,显示其继位的正当性,彻底理顺皇统;二来可镇服四海,夸示远人,以显示天下正朔在皇宋。朱说听罢,顿觉封禅泰山非同寻常。故而,听到八叔员外的问话,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件事。

八叔员外却摇了摇头,慌里慌张转身便走。

“那么,八叔员外说的那件事,何所指?”朱说对着他的背影问。

八叔员外佯装没有听见,步履慌乱地钻进了前方的雾团里。朱说蹙眉沉思着。多年来,他总觉得邻居们看他的目光有些怪异,有时还会在他背后窃窃私语、指指点点,仿佛他身上藏着什么不能说破的秘密。或许是几个手足中,他的个子矮,站在一起要比三个兄长矮半头,外人很难相信他们会是兄弟?朱说自嘲一笑,加快了步伐。要去办的事相当棘手,不知能否找到转机,只好丢开对突然冒出来的“那件事”的深究,强迫自己不去想它。

随着蝉鸣声越来越响亮,坐南朝北的醴泉寺就在眼前了。雾霭不知何时已散去,迎着刺目的阳光,朱说进了山门。已是午时,香客不多,一浪高过一浪的蝉鸣声,衬托出古寺的幽静,参天的古树投下斑驳的阴影。朱说在一片树荫下坐定,直到一脸汗水都挥散了,方迈步进了迎门而立的文昌阁。他将琴、剑轻轻放下,在文昌帝君前焚香跪拜毕,正要趋前抽签,一位年近半百的法师走了过来。朱说向法师躬身施礼,法师微微颔首,接过沙弥手中的签筒,晃了几晃,伸到朱说面前。朱说双手合十,恭恭敬敬道:“敢问文昌帝君,小生将来可为宰相否?”

法师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细细端详着眼前的年轻人:消瘦的四方脸棱角分明,儒雅中透出几分沉郁;两只眼睛相距稍远,忽闪之间,传递出倔强之气,委实是位气度非凡的后生。难怪守门的沙弥一见,就急忙向他这个新来的住持禀报。他还未遇到过身背琴、剑的香客,这才出来亲持签筒,看一看这位香客到底要卜什么。想不到他语出惊人,让法师越发好奇了。

朱说抽出一签递给法师,法师看罢,面带歉意地摇了摇头。朱说一怔,眼帘垂了下来。他又焚了一炷香,合十再拜道:“若不能做宰相,小生愿做良医。”说罢,伸手又抽出一签,递给法师。

法师并未看签词,而是笑道:“做宰相与当良医,二者之间反差何其大哉!”

“让法师见笑了。”朱说躬身道,“小生以为,既然不能处庙堂治国安民,身在江湖而依旧能利泽苍生,活天下之命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行当了。”

法师微微一笑,这才低头阅看签词,摇头道:“可公子做不得良医。”

朱说收回了期盼的目光,现出沮丧的神情,却也未忘记向法师躬身施礼,这才转身木然地走出阁门。快到山门时,突然想起自己的琴、剑还在文昌阁墙角放着,又回身去取。法师微笑着端坐在香案前,见朱说进来,挥了挥手中的拂尘,突兀问道:“公子听说过吕夷简其人吧?”

“哦!”朱说回过神来,边往身上挎琴,边转身向法师点了点头。去年,主政滨州的吕夷简上疏朝廷,请求免除农具税,朝廷俯纳,著为令,颁行天下。滨州百姓呼为“吕青天”。淄州与滨州系邻郡,故这里的百姓也在传颂吕夷简的德政。只是,法师此时突然问起吕夷简来,让朱说感到迷惑。

法师神色庄严,郑重道:“吕夷简祖籍即距此不远的莱州。他二十三岁及第,二十九岁就知滨州,只一道奏章,就解百姓重税之苦。大丈夫若有解万民疾苦之念,惟有用心读书,掉鞅科场。太祖、太宗二圣南征北战,混一四海,结束了唐末以来百余年的武人称雄时代,大力推崇文治,给寒儒提供了机遇,公子万万不可气馁!”

“小生受教了!”朱说鞠躬道。其实,这何尝不是朱说内心所想。自从皇宋与契丹达成澶渊之盟,又与西夏签署规约,国家迈入承平时代,百业俱兴,市面繁荣,只要愿意付出,就能获得回报。改变个人和家族命运的愿景、忠君报国的热忱,在每个皇宋读书人的内心躁动着。在庄严的文昌阁神像前听了法师一席话,朱说越发坚定了信念,他要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

可是,如此一来,该如何向母亲交代?

昨天晚饭时,母亲突然提出的一个要求,让朱说感到意外。

朱说的母亲谢氏,是父亲朱文翰的填房。朱文翰原配初氏,育有三子一女,谢氏又育二子。这个家庭,子女多达六人,全靠朱文翰的俸禄养活。

朱文翰本是河北路真定县人,在朱说出生那年进士及第,先后到过不少地方任职,但职位仅是只有几万人口的下县长山县的县令。虽然皇宋优待官员,但一个下县县令只是正九品的幕职官,年俸不过十八万文铜钱,另有百亩职田,养活一大家人已是捉襟见肘。为减少开支,朱文翰没在县城安家,而是在孝水南岸的河南庄建了一所宅院,全家在此定居。由于年高体衰,朱文翰前不久交印致仕。致仕幕职官俸禄减半,且折支盐茶酒等实物,这个大家庭本就窘迫的生计越发艰困。朱说的三个哥哥非谢氏所出,被课以举业,未做营生,加上众多子女都到了婚嫁年纪,无论是娶新妇还是嫁闺女,都需要一大笔费用,是这个家庭难以承受的,双亲常常为此愁眉不展。昨日晚饭时,看着已经二十岁的朱说,母亲郑重提出,要他到颜神镇经商,分担家计。颜神乃齐鲁重镇,一座群山环抱的山城。十年前,朱文翰调任淄州长史,朱说母子同住于颜神秋口。那里煤和黏土丰富,烧制陶瓷的窑业十分兴隆,许多家庭靠经商致富,等而下之的,也可养家糊口。五年前,按照母亲的要求,朱说曾随唤作七哥的邻居学习商贾技艺,可他不通商贾之道,一无所乐,不足半年就放弃了。在他心里,今生已与经商无缘了,想不到如今母亲又向他提出这样的要求。

朱说知道,母亲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在这个复杂的大家庭里,母亲说话做事总是谨小慎微,艰难地维系着与四个继子女的关系。她不便要求三个哥哥做什么,就只能寄希望于朱说了。其实,朱说能够感觉到,在众多的子女中,母亲疼爱的是他。母亲很少向他发火,即便偶尔责备一两句,话未说完,就会偷偷流泪。他隐隐觉察出,母亲对他的疼爱中,饱含着几分悲悯。这让朱说的内心充满柔软,也多了几分敏感和倔强。他体谅母亲的难处,在家里一向沉默寡言,从不招惹是非,以免引起哥哥姐姐们的不快,给母亲增添烦恼。但是,朱说的内心深处,埋藏着一股强烈的渴望,渴望自己变得强大。强大的标志,就是有能力施惠于人而受到广泛尊重。他通览史册,观察周边,得出一个结论:能施惠于人而广受尊重者,上则良相,下则良医。故而暗自下了决心,今生不为良相即为良医。昨晚,朱说想把自己的抱负说给母亲听,看到母亲转过脸去垂泪,他不忍直言。为了不让母亲伤心,今日三更即起,欲往颜神投奔七哥,再习商贾技艺。或许是大雾弥漫,抑或是只顾想心事而未用心认路,迷迷糊糊地走到了村北的孝水边。在意识到迷路的瞬间,他放弃了去颜神经商的打算。惟一让他揪心的是无法向母亲交代。想到母亲长年吃斋礼佛,自己时常被母亲拉到神龛前给菩萨磕头祈祷的情形,他灵机一动,决定到醴泉寺求签,以便以卜语来说服母亲,或许会让母亲心里好受些。可是,无论是良相还是良医,签词都给出了否定的卜答,据此说服母亲的希望落空了,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怅然若失地出了醴泉寺山门,朱说低头漫无目的地走着,忽觉有人扯住了他的衣裾。扭头看去,方知是长衫被一棵荆棘挂住了。他弯身抓住荆棘的一个分叉,把长衫摘开,正要松手,却见不远处一朵野花上托着一粒晃晃悠悠的露珠,在阳光照射下,发出晶莹的亮光。一只蜻蜓飞来,落在花瓣上,转动脑袋吸吮着。朱说怕惊动蜻蜓,抓住荆棘久久不放,直到蜻蜓心满意足地飞走了,才小心翼翼地缓缓放开。露珠纹丝未动,亮光一闪,仿佛是向他报以谢意。朱说卷起舌头在嘴里弹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嘚”声,似是向露珠回礼,心里充溢着欢快的暖意。

短暂的欢快转瞬间就消失了,脑海里接续上了适才的思绪:该如何向母亲交代?

看来,只有求助于父亲了。朱说相信,父亲会支持他;只要父亲向母亲明确表明支持,母亲必会顺水推舟。可是,一想到父亲,朱说心里总有种说不清的奇怪的感觉。从他记事起,这么多年来,父亲从未责备过他,也从未要求过他什么;而对其他四个儿子,父亲是时常呵斥的。或许正因如此,朱说与父亲间彼此多了几分客气,这反倒让他不好张口向父亲提什么请求了。

不知不觉,顺山道来到了黉堂岭。这里山峪纵深,树木茂密,岭上有一石洞。当年为避习商贾技艺未成的尴尬,朱说与刘姓富商之子结伴到这里读书,就住在石洞里,度过了整个夏季,第二年夏天又来住了几个月。他蓦然生出隐居石洞的念头,旋即又自嘲这个想法过于天真。莫提别的,只吃饭穿衣就是无以破解的难题。他用力摇了摇头,在洞前的一块巨石上坐下,吟曲抚琴。

四年前,宫廷琴师崔遵度回颜神丁母忧,通过父亲朱文翰的引荐,朱说拜师习琴。四年过去了,琴艺大长。此时,他内心充满纠结,琴声显得格外激越。

“哈哈!”随着突然响起的几声大笑,传来一个雄浑的声音,“忘忧扣《易》,思古援琴。我兄此刻不该抚琴,当扣《易》!”

朱说吃了一惊,抬头看去,一个骑着毛驴、身背古琴的白衣人不知何时出现在眼前。他听出了白衣人话语中有嘲讽的意味,却并不生气。琴师崔遵度说过,抚琴当清丽而静,和润而远,而他适才的琴声委实太过激越了;何况,听白衣人口气,分明是懂琴和《易》的,岂不是难得的知音?这样想着,朱说忙起身,抱拳道:“敢问仁兄尊姓大名?”不等他回话,补充道:“弟名朱说,字安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

白衣人在驴背上欠了欠身道:“弟王镐,字从周,本终南山隐士,今番出游,以遍访名刹为乐。”

“隐士?”朱说露出歆羡的神情,向王镐抱拳一揖。

王镐盯着朱说看了一阵,仰脸笑道:“哈哈!世人的烦恼,皆因不能抛却功利之念。”

朱说脸一红,低头沉吟。今生做不得良相良医,做商贾又非所愿;而不做商贾,既无法向母亲交代,又不知如何面对父亲和三个兄长,近乎走投无路。抛却功利,做个无牵无挂的隐士,或许是的选择了。这样想着,他又向王镐一抱拳,以恳求的语气道:“小弟愿追随仁兄,不知仁兄肯收留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