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9.4 3.9折 ¥ 49.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李晓润 著 青豆书坊 出品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9162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8元
货号25097520
上书时间2024-12-19
李晓润,江西宁都人。首都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做过大学语文老师,现为编剧和自由撰稿人。出版著作有《小河淌水和过桥米线》《无诗不成唐》《功夫皇帝李连杰画传》等。
自 序
回 林和靖曾经沧海 潘梦空逍遥法外
第二回 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数杨花过无影
第三回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四回 范仲淹从军塞下 欧阳修泪眼问花
第五回 王安石偶露雄才 晏小山痴心不改
第六回 二陆初来俱少年 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七回 苏东坡唱大江东去 黄庭坚问春归何处
第八回 碧野朱桥当日事 两情若是长久时
第九回 李之仪家住长江头 贺梅子惊艳横塘路
第十回 看朱成碧心迷乱 十分斟酒敛芳颜
第十一回 周邦彦色胆包天 李师师倾国倾城
第十二回 魏夫人为谁凝望 朱敦儒天教疏狂
第十三回 陈与义吹笛到天明 岳武穆弦断有谁听
第十四回 花自飘零水自流 此情无计可消除
第十五回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第十六回 张元干捍卫汴京 范成大不辱使命
第十七回 杨万里山川怕见 张孝祥天外飞仙
第十八回 辛弃疾勇冠三军 李好古一鸣惊人
第十九回 胡邦衡名扬千古 陈同甫不可一世
第二十回 十二阑干闲倚遍 一春长费买花钱
第二十一回 姜白石商略黄昏雨 刘改之难忘少年游
第二十二回 史达祖少年得志 刘克庄晚节不保
第二十三回 听风听雨过清明 故国故园来梦境
第二十四回 刘辰翁含恨归隐 王沂孙怀羞出山
第二十五回 玉关踏雪事清游 流光容易把人抛
附 录 宋代职官简述
李晓润,江西宁都人。首都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文学硕士,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博士。做过大学语文老师,现为编剧和自由撰稿人。出版著作有《小河淌水和过桥米线》《无诗不成唐》《功夫皇帝李连杰画传》等。
第六回二陆初来俱少年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考试结束后,主考欧阳修和阅卷官梅尧臣等人对着一份试卷不知如何是好。试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这位考生引用了一个大家都没见过的典故,他说“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皋陶是尧舜时的法官,后世尊为律法和监狱之神。
欧阳修问梅尧臣等人:“你们真的没有见过这个典故?”
梅尧臣等摇头。
梅尧臣字圣俞,欧阳修开玩笑说:“圣俞兄,你和皋陶同为‘尧臣’,连你也没听过这个典故,说明这位考生可能是自己杜撰。”
梅尧臣说:“这可不一定。进士考试如此重要,我认为没人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胡编乱造典故。这位考生学问渊博,雄辩滔滔,他很可能看过一些我们都没注意的古书。”
欧阳修自言自语:“要是有一台过目不忘的机器,可以把所有的古书都装进去,查询典故的时候只需搜索几个关键词就能找到原始出处,那该有多好。”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场的一位李姓考官牢牢记住这件事,回去赶紧立下遗嘱,千年之后他的子孙依靠开发中文搜索引擎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如果不考虑那个大家都没印象的典故,这篇文章肯定是所有考生作文的翘楚。欧阳修接着问:“我想把这位考生定为状元,你们什么意见?”
梅圣俞说:“这个考生才气纵横,完全可以定为状元。”
另一位考官不赞成,他说:“万一这个典故真是由他杜撰,我们作为考官不能分辨反而把他录为状元,只怕会成为千古笑谈。”
宋朝进士考试为了防范舞弊,所有试卷在评阅前都请书吏重抄一遍,所以谁也不知道这份试卷的真正主人。欧阳修后同意把这位考生录取为第二名。除了担心考生杜撰典故,他还怀疑这篇文章出自南丰曾巩之手。曾巩是他的门生,他必须避嫌。
考试结果公布之后,大家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来自四川眉山的苏轼。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时考中进士。嘉祐二年进士考试的主考是欧阳修,考生除了曾巩和大苏小苏,还有苏氏兄弟的父亲苏洵。也就是说这次考试唐宋八大家有五位参与,是科举史上的盛事。
三苏父子一夜成名之后,带着自己的文集分别拜访欧阳修、梅尧臣等考官。到了梅尧臣家,梅尧臣悄悄把苏轼叫到一边。
“老弟,你策论中那个皋陶杀人的典故出自什么书?我和欧阳大人都没见过。”
苏轼说:“不是典故,是我自己临时杜撰,想当然也。”
梅尧臣哑然,改天和欧阳修一说。欧阳修放声大笑。敢在如此重要的考试场合忽悠全体考官,说明苏轼极度自信并且不走寻常路,这正是成为一代宗师的基本条件。欧阳修后来在给梅尧臣写信的时候承认“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他还对自己的儿子欧阳棐说,你记住我的话,有苏轼在,三十年后世人就不会再提起我了。
嘉祐六年苏轼兄弟又双双通过制科考试。宋朝的进士考试比唐朝简单,但制科考试却堪称严。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必须由朝中大臣推荐,经过初试筛选,皇帝亲自出题并监督整个过程。南北两宋总共三百多年的历史,进士考试录取了超过四万名进士,而制科考试只进行过22次,成功通过的人不过41人,正好是进士的千分之一。
苏氏兄弟的同年进士一共有九百人,其中曾巩、曾布兄弟后来也鼎鼎大名,曾巩名列唐宋八大家,曾布官至宰相位极人臣,但是因为制科考试甄选太严录取太难,他们根本没有报名。
宋朝制科取士和进士及第同样分为五等,不过制科考试的和第二等是虚设的荣誉等级,所以苏东坡虽然被考官定为第三等,但已经是王朝建立以来好的成绩。此时距离北宋开国正好一百年,所以人称“百年”。苏辙也被考官之一的司马光定为三等,但其他考官认为他出言不逊,后由皇帝钦定为四等。宋仁宗回到后宫对曹皇后说今天为后世子孙得到了两个可以做宰相的人才。曹皇后的祖父是宋朝开国大将曹彬。
苏洵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欧阳修把他的《权书》、《衡论》等二十二篇文章进献朝廷,士大夫争相传诵。三苏父子一夜之间天下知名。
苏轼十九岁和王弗结婚,二十二岁金榜题名,二十六岁通过制科考试。正当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他的母亲程夫人、年仅二十七岁的爱妻王弗和父亲苏洵在几年之内相继病故。苏轼兄弟为了奔丧守灵,在故乡眉山和京城开封之间疲于奔命。
王弗的堂妹王闰之长得和姐姐一模一样,苏轼忍不住频频张望,于是在苏氏兄弟回京之前,当年那个负责传递情书的小姑娘自己做了新娘。
苏轼通过制科考试后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召试学士院,通过考试后以殿中丞直史馆,也就是以殿中丞的身份在史馆值班。久闻大名的宋英宗认为让苏轼参加考试是多此一举,考试是为了判断能否胜任,“如轼有不能邪”?后来苏东坡做中书舍人知制诰的时候,终于得到免试的待遇。
宋英宗在位仅四年就去世了。宋神宗继位后开始支持王安石变法。后世习惯把司马光、欧阳修和苏氏兄弟划为旧党和保守派,其实当时差不多所有知名官员都是保守派,不信请看元祐党人碑。苏轼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还是比较客观的,他也认为当时的北宋王朝需要变革,但是不宜操之过急,因为“法相应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但在王安石及其门徒看来,只要不和他们站在一起就非我族类。苏轼此时人微言轻,对政治斗争也不感兴趣,所以请求外放离京。
熙宁四年(1071),三十四岁的苏轼做了杭州通判。通判名义上可以和知州“同判”政务,实际上就是一闲职。他当时就想要疏浚西湖,可是没人把他的建议当回事。闲暇时苏轼常去西湖漫游,他那几首和西湖有关的著名诗词就写在做通判期间。“故乡无此好湖山”,他开始有了归隐江南的打算。
在所有歌咏西湖的诗词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超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柳永的《望海潮》后来居上。柳永的《望海潮》曾经引发战争,苏轼的这首诗却让西湖定名定性。现在大家都以为西湖的名字和西施有关,杭州也被称为美女之城,其实春秋战国时西湖根本没有形成。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