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1.5 5.4折 ¥ 40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韩)李林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7746
出版时间2016-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0元
货号23964092
上书时间2024-12-18
妈妈们无疑是*孩子的,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频繁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的恰恰也是
妈妈。一旦伤害累积成心疾,妈妈们首先想到向心理疗愈师和专家求助,但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本书详细阐述了作为妈妈*做孩子贴身的心理疗愈师的理由及时间、地点、心态方面的准备,并列举了针对坏脾气、爱吵闹、有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人际困难、忧郁的孩子的妈妈行动计划,以游戏和对话为主要方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合所有妈妈阅读和参照。希望通过本书,使妈妈们照见自己教养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并重新找到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与孩子共同进步!
李林淑
1963
Part 1 伤害已成习惯/ 001
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002
妈妈们必须知道的孩子的真心话/ 003
胜勋心里的话/ 005
给妈妈的小贴士 从妈妈的自尊心开始/ 007
孩子为何会如此/ 008
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 008
问题行为背后隐藏的4种目的/ 009
4种目的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013
是教导,还是照顾孩子的心情?/ 014
妈妈是原因制造者,也是问题解决者/ 017
妈妈是问题制造者?/ 017
妈妈,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018
妈妈,请呵护我脆弱的心!/ 019
给妈妈的小贴士妈妈的内在孩童(inner child)/ 021
心理治疗,妈妈也来试一试吧/ 023
妈妈来做会更好的理由/ 023
只有在治疗室才会变好的时源/ 024
妈妈的心理治疗有效果吗?/ 026
Part 2 每天30分钟——妈妈的心理治疗/ 029
从理解孩子的想法开始/ 030
妈妈了解自己的内心吗?/ 032
了解妈妈的心,也了解孩子的心/ 033
给妈妈的小贴士 妈妈的心理治疗要进行多长时间?/ 035
妈妈的治愈对话/ 036
治疗师的治疗对话技巧——发自内心地进行对话/ 036
进行治愈性对话的方法/ 044
给妈妈的小贴士 分享此时—此地(here&now)的感受/ 047
疗愈效果极大化/ 049
察觉孩子积极的变化/ 049
孩子什么时候才会敞开心扉?/ 052
支持孩子的改变/ 054
给妈妈的小贴士 打造“我家”的心理治疗室/ 055
Part 3 引向治愈与成长——妈妈的心灵指导/ 057
清除内心情绪的脏东西/ 058
孩子为何产生这种行为?/ 058
隐藏在孩子心里的那些东西/ 059
孩子期望的与妈妈应给予的/ 059
培养共情能力/ 061
为期10周的妈妈心理治疗/ 062
清除内心情绪脏东西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063
给妈妈的小贴士 对话内容取决于开头那句话/ 075
吵闹、倔强、生气、反抗的孩子/ 076
孩子为什么无礼地对待妈妈?/ 076
孩子期望的是?/ 077
妈妈的期望是?/ 079
针对吵闹、固执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080
攻击性的孩子转换为生产性能量的孩子/ 092
孩子为何产生攻击性的行为?/ 092
应对攻击性行为的方法/ 094
灵活运用学习共情的教育性电视节目/ 095
调整攻击性节目之前/ 095
针对攻击性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097
注意力难集中的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集中风格/ 110
孩子为何不能集中注意力?/ 110
我的孩子是ADHD吗?/ 111
父母为培养注意力必须要做的/ 113
灵活运用松懈的好奇心/ 114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15
冲动性多动的孩子也能学会自我调节/ 124
关于冲动性多动症/ 125
因妈妈的努力而好转的宙沅/ 126
“棉花糖实验”背后的故事/ 127
针对冲动性多动症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30
从人际困难到拥有杰出社会性/ 145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什么是朋友关系?/ 145
如何培养社会性?/ 146
训练社会性所需要的心理工具/ 147
培养社会性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48
让不断争吵的兄弟姐妹因彼此的存在而踏实、幸福/ 162
兄弟之间为什么会打架呢?/ 162
为争吵严重的兄弟们准备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65
给妈妈的小贴士“恢复平和的椅子”比“思考的椅子”更好/ 179
抑郁、无助的孩子找回兴趣、活力的方法/ 180
每个人都可能抑郁/ 180
针对抑郁、无助的孩子/ 182
妈妈对于抑郁、无助的孩子应该更加用心/ 183
为抑郁、无助的孩子准备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84
消极的孩子如何懂得积极行动/ 190
关于内向与外向的误解/ 190
性格内向的孩子消极吗?/ 191
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为积极的孩子/ 193
将孩子培养成积极孩子的心灵成长10周计划/ 195
Part 4 帮助孩子自我疗愈/ 201
自信心强的孩子会自我治愈/ 202
题目:我喜欢我自己/ 202
自我治愈、成长的孩子的语言/ 205
懂得调节感情的孩子的语言/ 205
懂得学习的快乐的孩子/ 209
自己懂得学习的孩子/ 212
治愈孩子,妈妈也会成长/ 215
给妈妈的小贴士 爸爸的强力心理治疗/ 219
给妈妈的小贴士 治愈孩子伤口的妈妈实践10戒律/ 223
妈妈们无疑是*孩子的,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频繁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的恰恰也是
妈妈。一旦伤害累积成心疾,妈妈们首先想到向心理疗愈师和专家求助,但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
本书详细阐述了作为妈妈*做孩子贴身的心理疗愈师的理由及时间、地点、心态方面的准备,并列举了针对坏脾气、爱吵闹、有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人际困难、忧郁的孩子的妈妈行动计划,以游戏和对话为主要方式,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适合所有妈妈阅读和参照。希望通过本书,使妈妈们照见自己教养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并重新找到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与孩子共同进步!
李林淑
1963
妈妈的治愈对话
治疗师与妈妈所说的话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做相同的游戏,治疗师却能达到治疗的作用。治愈性的对话并不简单,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引起孩子微妙的内心变化,甚至慢慢改变孩子的行为。所以妈妈所说的话不同,孩子的反应也会不同。
比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别人,如果别人喊了一声“喂!”大部分人会不高兴地回一句“怎么了?”而如果别人只是“啊!”了一声,大部分人都会说“对不起”。所以如果妈妈看到了孩子不好的行为就马上喊“喂!”那么孩子的行为不是毫无改变就是更严重。所以说虽然会很生气,但也要努力用“啊!”的方式来表达。下面来进一步了解治疗师所使用的对话方式有哪些是适用于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吧。
治疗师的治疗对话技巧——发自内心地进行对话
☆用真心去对话
诚实的对话往往对孩子更有帮助。例如,明明生气了却还假装不生气,不如诚实地告诉孩子虽然自己生气了但为了你还是忍住了。
伤心就要说出来,并告诉孩子伤心的原因。因为,如果孩子知道家长所允许的范围后,会更加清楚自己该如何去做。“妈妈希望你能够学习这些,妈妈担心你会成为一个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人。”诚实地说出来。不是发自真心的话对孩子是行不通的。
“你到底是有多想看电视啊,好吧,你就看够了再做作业吧。”希望妈妈们不要抱着“看你能看多久”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因为结果显而易见。
“很想看电视吧,妈妈可以等你30分钟。”这样说孩子就会明白妈妈所想要的是什么,并明白极限在哪里。
☆充满关心的行为和语言
与孩子对话时,身体要尽量向孩子倾斜,并与孩子对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如果能够面带笑容温柔地对视就更好了。“嗯,好的好的,妈妈明白”,如果家长在对话时能够给予这样的反应,孩子会更想要表达。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对待孩子,就仿佛世界上只有你和孩子两个人。孩子受到安慰和鼓励后,也会对妈妈更加信任。很多妈妈喜欢边做家务边和孩子说话,或者背对着孩子说话,这样做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孩子根本听不清,而妈妈还自以为孩子听清了却不去做,从而大发雷霆。
☆接受、共鸣、倾听
接受是指妈妈要接受孩子与自己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感觉。不同并不就是错误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没有马上做作业,妈妈与其对孩子发火,不如理解为“孩子只是累了想休息一下再做”。
“你原来喜欢这样。”
“没错,也可能会这样想。”
“在那种情况下也可能会说出这种话。”
其实妈妈如果能够明白并接受孩子的不同,孩子就会开始转变,并学会为了妈妈而努力表现得更好。
共鸣是指妈妈努力与孩子感同身受。这就要求妈妈不要停留在“原来如此”的阶段,而是要与孩子产生相同的感受。
“妈妈也是这样想的。”
“听到那种话妈妈也会生气的。”
如果妈妈能够这样做,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到妈妈站在自己的这一边,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所以妈妈不管教给孩子什么,孩子都会愿意去接受。
倾听是指妈妈们要用心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只要能够用语言来反映孩子的心情就可以了。这样不知所措的孩子才会对自己的感受产生清晰的认知。
“朋友不陪你玩,伤心了吧?”
“妈妈发火,你害怕了吧?”
“妈妈没能明白你的意思,怨妈妈了吧?”
孩子并不能很准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感受,所以妈妈的话可以帮助孩子来完成认知的过程,孩子只有了解了自身才能成为生活的主人。
即便无法分清接受、共鸣与倾听也没关系,“不说也没关系,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只要能够像这样包容孩子就可以了。
☆支持与鼓励
“孩子,你努力的样子真帅!”
“即便困难,也坚持到了后,不是吗?”
“下定决心就坚持下去,妈妈会给你加油的。”
孩子在尝试做些什么的时候,妈妈一定要给予支持和鼓励。称赞是对结果的评价,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支持和鼓励则能够激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因为是对孩子某种想法或意志的支持,所以更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同时,父母的支持和鼓励还能够让孩子更有信心获得成功,而且就算失败也可以继续支持与鼓励,家长对孩子的信赖以及对孩子潜能的坚信正是孩子动力的来源。这样做还有助于帮助孩子开发潜能寻找自我。
☆给孩子讲述自己的经历
“妈妈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给孩子讲述自己曾经面对相同情况时的所思所想,并告诉孩子通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学习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当孩子对于说与不说犹豫不决时,不如家长先说出来,这样孩子就会惊讶于“原来妈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啊!”同时放下戒心,敞开心扉。
☆自我传达
“妈妈对于你能这样做真的感到很高兴。”
“妈妈因为你这样的行为感到很伤心。因为感觉被无视了,所以有些不知所措。”
“妈妈所希望的就是你能够这样。”
这就是向孩子准确表述自己心情的方法。因为不是以“你”作为开头,孩子不会有被责备的感觉,所以妈妈和孩子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生气了要告诉孩子为什么生气,高兴了也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高兴,希望孩子怎样做就明确地讲出来,这才是正确的沟通方法。当妈妈用“自我传达”的方式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孩子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确认彼此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对话治疗,妈妈和孩子需要在对话过程中确认彼此是否正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含糊其词的做法往往会造成矛盾,加深误会。比如,妈妈认为孩子答应了自己要努力学习,结果孩子却又在看漫画。所以妈妈要把自己理解的意思复述给孩子,确认孩子所说的话到底是不是自己所理解的那个意思,“你所说的是……这个意思吧”。像这样:
妈妈:你是说现在要努力学习不再看漫画了对吧?
彩源:不是,我是说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休息的时候看漫画。
妈妈:那就是先学习,剩余时间看漫画对不对?
这样做能够帮助妈妈正确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实践自己的约定。
“你是说想每周都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对吗?”
“你是说可以给弟弟玩你的玩具,但却怕弟弟弄坏了是吧?”
“你是说并不讨厌妈妈催促你做作业,而是讨厌妈妈皱着眉头对你说话对吧?”
☆提问
在辅导过程中提问十分重要。因为在被提问的瞬间,孩子便开始了思考。好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孩子领悟到之前没有领悟到的东西,而且还能够帮助孩子对已经知道的事情进行整理。所以专家们一直在反复研究到底什么样的问题对孩子才更有帮助。
而妈妈们如果要想像专家一样提问,就必须从现在起进行改变。不要再提出像“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这样责备式的问题,而是要改为“妈妈想,你一定有这样做的理由,告诉妈妈好吗?”
3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孩子却做了两个小时,这种时候仅靠倾听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这毕竟是孩子自己要完成的事情。这时不如这样提问:
“做作业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怎样做才能更容易地完成呢?”
“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地方吗?”
“做完作业你想做些什么呢?”
这样有助于让躁动不安的孩子思考清楚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
大人们一般害怕孩子不做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替自己做作业,但其实孩子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感谢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父母。万一孩子提出让家长代做作业,那么家长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帮助你的意思是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作业,绝不是代做的意思”。
用数字来提问。当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让孩子用数字来说明程度。比如担心的程度、期待的程度,全部用具体的数字标明,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明白接下来要做些什么。
“如果有1~10级,现在是几级?”
“现在生气的程度是几级呢?”
“和妈妈在一起时,心情是几分?”
“为了降低等级要怎样做才好呢?”
这些问题都能够帮助孩子明白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道理,并认识到自己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要问孩子在困难的情况下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或是怎么做到的。“应该很困难,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秘诀是什么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坚持下来的呢?”
对弟弟大声喊叫的孩子
“碰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很想打弟弟吧,可你是怎么忍住的呢?”
“弟弟在做什么的时候你不会生气呢?”
虽然遭到朋友冷落却依然坚持去上学的孩子
“是什么力量使你克服这个困难的呢?”
“以前也有和同学关系很好的时候吧,是什么时候呢?”
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具有怎样的能力与力量,同时明白自己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可以减少矛盾。因此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孩子发现自己的潜能并提高自尊感。
“你想要选择哪个?”
孩子在做出某种行为时一般对选择缺乏概念,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时冲动。而如果我们让孩子停下来思考一下,有助于孩子养成选择的习惯,学会通过分析做出更好的选择。
☆沉默
沉默也是对话的方法之一。如果孩子放学回到家无精打采,不论怎样说都没有反应的话,不如沉默来得更好。因为有时沉默能够让我们彼此更好地整理思绪,为随后的对话做好准备。在沉默的时候,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动作或表情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温柔地望着孩子能够起到让孩子镇定下来的作用。这样做孩子就会自己先开口。
☆“此时—此地”
妈妈和孩子之间可以多探讨一些“此时—此地”的感受。一般妈妈担心孩子都会与孩子聊一些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是将来会发生的事情,与其这样,不如多讲一讲“此时—此地”两个人的心情。维系好此时此地的关系,有助于孩子保持心理的稳定。
孩子犹豫不决时
“现在有什么话想说吧?”
孩子视线回避时
“不同意妈妈所说的吧?”
☆具体地、详细地
“我学到了很多,很有帮助。我会好好做,会努力的。”
孩子总是会说一些这样笼统的话。觉得好的时候一般不会说为什么觉得好,感谢的时候也很少说为什么感谢。
“能告诉妈妈你学到了什么吗?”
“能具体说说在什么时候感觉有帮助吗?”
“请详细地说一下哪部分是你特别想要去做的吧。”
☆直截了当地
“想要好好学习的人就不会拖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