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流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碎片流影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0.3 5.6折 36 全新

库存6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进元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57059

出版时间2014-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6元

货号23562430

上书时间2024-12-18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这是一位老人所写的一部有故事的回忆录,在故事里,有亲人、邻居、朋友和行色匆匆的陌生人;在回忆里,有饱含深情的老北京永定门,有青春如歌的北大荒,有不知如何形容其神秘和美丽的玉龙雪山……
 


作者简介
刘进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文摘报原社长,编审。1949年生于吉林省长白山深处鸭绿江畔的一个小县城,两岁时因躲避朝鲜战争的战火随父母到北京,十六岁上山下乡去北大荒农场,务农十年后返城,做了三十年编辑工作,现已退休。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并有若干部(集)话剧和电视剧上演或播映。

目录
我的老爹(代序)………………刘烨楠

 永定门的记忆
那时候……
天坛是我的后花园
消失的东坛
城墙往事
护城河虽然依然流淌
后街和西坛
陶然亭和马家堡
久饱记饿
父亲
母亲
我的老师
同学
骨伤圣手大苏
大松心
傅婶
张先生
神针胡六
气迷心
傻柱子
老祖儿
小人书摊儿
酒鬼张武
天桥二把式
我的游戏
读书忆旧
地震岁月
失乐园
 苍茫北大荒
初到北大荒
有一些歌终生难忘
一条路让人情思不断
怀念草甸子
忏悔山林
在水利工地上
北大荒,关于吃……
北大荒,关于穿……
北大荒,关于皮帽子
单干户宿舍
好人赵光久
哀远行
大胡子连长
岁寒三友
老实人
此生足矣
膘子
老蔡
三老四炎
冤死鬼
盲流小曹
清边人员
荒祭
有这样一位老红军
西哈努克救了我一命
 用眼睛透视
梦魂牵绕梅里雪山
一曲挽歌唱城南
想起袁崇焕
关于西瓜
观音寺故事
富士山随想
“老日本”和“小日本”
红场上孤单落寞的场景
慕尼黑一日
鸟和我们的希望
想念熊三爷
行吟山野
慈悲母狼源何处
艾轩印象
王沂东印象
铜壶
王跃文与“官场小说”
我看怒江
天人永隔话龙云
玩儿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代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位老人所写的一部有故事的回忆录,在故事里,有亲人、邻居、朋友和行色匆匆的陌生人;在回忆里,有饱含深情的老北京永定门,有青春如歌的北大荒,有不知如何形容其神秘和美丽的玉龙雪山……
 


主编推荐
刘进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文摘报原社长,编审。1949年生于吉林省长白山深处鸭绿江畔的一个小县城,两岁时因躲避朝鲜战争的战火随父母到北京,十六岁上山下乡去北大荒农场,务农十年后返城,做了三十年编辑工作,现已退休。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并有若干部(集)话剧和电视剧上演或播映。

精彩内容
 永定门内大街东坛根胡同!
除我之外,我的兄弟姐妹都出生在那里;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然后他们又相继在那里去世。那里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那里是我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可是在2003年到2004年,它彻底从北京消失了……我出生在长白山深处、鸭绿江畔的一个小县城,两岁时,为了躲避朝鲜战争的战火,跟着父母来到北京,住进了东坛根。对于出生地的两年生活,我曾经搜遍了记忆,一点点印象都没有找到。我的记忆是从东坛根这条胡同里开始的。
北京人管城门里面的那条街叫“门脸儿”。永定门内大街就是“永定门脸儿”,这一带人把它简称为“门脸儿”。永定门北面正对着正阳门,也就是前门。前门里面是内城,建成于明朝永乐年间;前门外面是外城,建成于明朝嘉靖年间,前后差着一百多年。
两座城门都在北京的南北中轴线上,一个是内城的主城门,一个是外城的主城门。老年间,如果有人问你住城里还是城外,十有八九,他不是问你住北京的城里还是城外,而是问你住以前门为标志的内城以里还是以外。因为,在嘉靖年没有修外城以前,后来的永定门一带确实是城外,是北京的郊区。重要的标志就是天坛,这座世界最大规模的“坛”就在这里。中国自周朝以来,凡大型祭祀活动,诸如祭天、祭地、祭日月等,都是在都城的郊区举行,即所谓郊祭。嘉靖年修了北京的外城,把天坛圈到了城墙里面,弄得住在前门以外,永定门以里的人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身份”很是尴尬,不知道是说城里人好呢,还是说城外人好。
老北京讲究的是东富西贵,南贫北贱。永定门在南城,穷人居多,因此,住在永定门一带的人,身份自然就比不上住在内城的人。永内大街东西各有一片居民区。西边的居民区挨着先农坛,叫西坛根;东边居民区挨着天坛,叫东坛根。因此,住在这一带的人也管先农坛叫西坛,管天坛叫东坛。如果到前门以里,要是跟别人说起东坛西坛,大概听者会不知所云。
然而,东坛根这条胡同并不古老,我查过光绪年间刊印的《京师坊巷志稿》,上面没有它的名字。这说明它的历史只能从民国算起。小时候模模糊糊听人说过,这片房子的最初房产权,是吴佩孚的一位亲戚兼副官的,不知确否。
东坛根也好,西坛根也好,居住的以穷人居多,胡同勾连,各有六七十个院落,住有几百户人家。然而,这一百多个院子当中,只有在也属于东坛根这一
片儿的三益里这条胡同里,有一座黑漆蛮子门的像模像样的四合院,可它还不是独门独院。这个院儿是三家合伙开买卖的人合住的。正房和耳房住着大股东,姓侯;东西厢房住着小股东,也姓侯,和大股东是乡亲;倒座儿南房住着另一个小股东,姓李。他们的儿子和我是小学同学,一块儿边上学边玩儿着长大的。
其他那些院子都是不规整的大杂院,住着各色人等。
先说永定门内大街。
我小的时候,老北京还古貌犹存,虽然年久失修,可永定门城门楼还在(我无论如何也想不起瓮城和箭楼的模样了),两侧的城墙也还在。城门楼三层飞檐,凌空翘起,楼顶绿琉璃瓦剪边,画栋雕梁,油漆剥落。它是那样高大,像一个庄严的老爷子注视着在它周围生活着的人们,以致我后来在想起它的时候,都要抬起头来。城门洞里两扇大门永远贴着墙,好像从来也没有关上过。夏天的时候,门洞里总是有许多人或站或坐,享受着飕飕的凉风。
站在城门向北看去,一条笔直的马路经过天桥、
珠市口、大栅栏,通向前门。马路中间铺设着四根铁
轨,过一会儿就有一辆电车响着当当的脚铃,轰轰隆隆地从这里驶过。永定门是电车的终点站。城外,护城河上从西北向东南斜架着一座铺着铁轨的木桥,不远就是电车厂。小孩子们过河,如果没有大人跟着,往往不走正对着城门的大桥,而走这座供进出厂电车通行的窄桥,因为它没有护栏,没有整块的桥板,只有支撑铁轨的枕木,能够看到桥下面流淌的河水——哪怕只有一点点危险,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一个比我大的孩子曾在这座桥上摔倒,正好这时有电车通过,他的一条胳膊被轧断了成了残疾人。P4-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