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摘要
《皇帝的课本》为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一《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辑)的点读、注释版本。《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为《皇帝的课本》之一种。元代谏臣王恽任职期间将历代贤良有为的太子和其老师对他们的教诲事迹整理成章,也有太子玩物丧志误国的反面教材,并把自己的观点谏言撰写于各篇之后,撰成《承华事略》,于元至元十八年进呈给当朝太子,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
光绪二十二年,皇帝诏命南书房翰林对《承华事略》(无图本)逐段配图,并蓑校文字。徐部、李文田等听命行事,所配图像仿照汉石室画像及宋刻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总40图,并为每图撰写文字(绎义)表明配图思路。终成故宫博物院现藏《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是武英殿刻本中图文并茂的作品。
全书传播了中国古代社会奉行的美善原则,从多角度对太子塑造良好品行进行了提示和督导。
目录
出版前言
引言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原序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表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提要
钦定元承华事略补图·凡例
广孝
周文王问寝视膳图
唐明皇宴京师侍老图
立爱
商书伊训图
汉和帝亲爱图
唐元宗友悌图
端本
商太甲复归思庸图
唐许敬宗建议国本图
唐袁楚客书论正本图
进学
殷高宗问学甘盘图
汉显宗师事桓荣图
择术
晋庾亮谏太子好韩非子图
谨习
汉武帝表章六经图
汉元帝材艺图
听政
魏太武帝六辅图
达聪
唐太宗问魏徵君道图
抚军
晋里克陈谏守从图
汉太子盈监抚关中图
唐太子诵随幸导卫图
明分
汉太子骜不敢绝驰道图
唐太子亨易绛纱服制图
崇儒
汉太子庄报书少傅图
唐太子隆基释奠国学图
唐太子诵礼重师傅图
亲贤
汉惠帝四皓图
唐太宗十八学士图
去邪
齐邢峙谏食邪蒿图
周太公望谏嗜鲍鱼图
纳诲
晋温峤陈规献箴图
几谏
汉太子庄谏上节劳图
唐太子诵侍宴陈诗图
从谏
汉贾谊倮傅篇图
晋温峤进谏执鞚图
推恩
齐宣王易牛图
粱昭明太子仁孝图
尚俭
粱昭明太子感瑞图
唐太宗亲授帝范图
戒逸
虞帝舜申命戒傲图
周元公陈殷无逸图
审官
唐孙革定青宫官制图
元裕宗论承华事略图
译注后记
书名的故事——致读者的一封信
内容摘要
《皇帝的课本》为2013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一《故宫博物院藏内府珍本》(第一辑)的点读、注释版本。《加油吧太子——承华事略赏析》为《皇帝的课本》之一种。元代谏臣王恽任职期间将历代贤良有为的太子和其老师对他们的教诲事迹整理成章,也有太子玩物丧志误国的反面教材,并把自己的观点谏言撰写于各篇之后,撰成《承华事略》,于元至元十八年进呈给当朝太子,意在劝勉太子效法古人,以成明君。
光绪二十二年,皇帝诏命南书房翰林对《承华事略》(无图本)逐段配图,并蓑校文字。徐部、李文田等听命行事,所配图像仿照汉石室画像及宋刻顾恺之的绘画风格.总40图,并为每图撰写文字(绎义)表明配图思路。终成故宫博物院现藏《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是武英殿刻本中图文并茂的作品。
全书传播了中国古代社会奉行的美善原则,从多角度对太子塑造良好品行进行了提示和督导。
精彩内容
《礼记·文王世子篇》日: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至于寝门外,问内臣日:“今日安否?”内臣日:“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日:“未有原。”(末,无也。原,再也。无令使先进之物再进,恐臭味恶也)’应日:“诺。”然后退。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
译文:《礼记·文王世子篇》记载:周文王做世子的时候,每天都要向他的父亲王季问安三次。鸡叫第一遍时就来到王季的卧室门外,问值班的内侍:“我父亲睡得好吗?”内侍回答说:“睡得好。”文王听了很高兴。等到中午时分,又来到卧室门外问安。到傍晚时分,同样来问安。王季饭食送上的时候,文王必在场,察看冷热的程度。吃过后,文王还要察看菜肴吃过多少,吩咐内侍说:“不要进献先前剩下的菜肴。
”(末,无。原,再。意思是说,不要把先前进献的食物再次进献,担心食物的味道会变坏)内侍回答说:“是。”他才离开。武王则遵循文王的孝行,未敢做得更多。周文王问寝视膳图臣等谨绎:此图应画近景,作宫殿一处。中间著一寝门半开半阖。门外著内侍二人拱立阶上,皆寺人。冠服。旁依本书原文标题小签,日“内臣”二字。其一人面向来者,作迎对状。阶前著周代世子冠服一人像,旁题小签双行,文日“文王为世子时”六字,作卑躬向内侍问答状。身后稍离步许,著未冠孺子一人随行,侍立甚恭,是为武王年幼稚时,旁不著签。阶左著一人,作小臣冠服,壁立,手捧一鼎作进送状,旁题小签,日“膳宰”二字。阶下两旁丛树森列,如松柏糜柘。之属以点缀之。按:此叶末著武王一人,以应本书尾语“武王帅。
而行之”旬,见圣人大孝,父作子述,帝道遐昌,继继绳绳。之义。
后半叶录“《礼记·文王世子篇》”句起,至“不敢有加”句止。
唐元宗开元二年,宴京师侍老于内殿。八十至九十者版授赐爵,及几杖粟帛有差,给一子。侍妇人亦如之。其孝子顺孙终身勿事征防。兵,父母年七十者遣还民。天宝十三载,诏天下家藏《孝经》。
译文:唐元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内殿宴请京城的侍老,对八十岁至九十岁的老人以白板授予官爵,以及赐予坐几、手杖、粟米、丝织品各多少不等,并给予一名“侍丁”。对待侍妇人也跟对待侍老一样。那些孝顺的子孙终身不用服徭役和兵役,士兵中,如果父母亲年龄达到七十岁的,则可以免除兵役,返乡为民。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皇帝颁诏,要
求臣民每家都要奉藏《孝经》。
唐明皇宴京师侍老图臣等谨绎:此段应画近景,作内殿一处,前有庭院。殿中正坐唐朝帝王冠服一人像,旁题小签,日“明皇”二字。据一长案,案上左右列卷子本书,每三卷为一列,合数列,是为《孝经》。两旁列内侍数十
人。庭中右旁列侍老数十人,各席地坐,面前陈设筵宴。领首一人肩上旁题小签,日“侍老”二字,其人皆作皓首庞眉之状。末著小儿数人侧立,以符“给一
子”之义。左旁列老妇数人,与侍老等,末著小儿亦如之,旁题小签,日“侍妇人”三字,与侍老一签相对,皆笑容可掬。庭前著内侍二人,各分一列,执壶行酒。中列几杖一排,庭中堆积粟若干袋,帛若干束
,色色清楚。此段自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事包括无遗,以见当日推恩颁赐之盛典。
后半叶录“唐元宗开元二年”句起,至“家藏《孝经》”句止。
臣恽伏闻殿下天粹元良,日隆纯孝。其问安视膳于两宫之间,与古契者多矣。然于君父之孝,复有当广之者。如承颜顺志,俾圣躬宁于上,庶事康于下,乃臣子孝敬之至。故杨子《孝至篇》云:“孝莫大于宁神(谓尊祖考,安神灵也),宁神莫大于宁亲,终于四表之欢心。”如唐之赐爵给帛,孝子勿事征防,亲年及者还民,及诏天下家藏《孝经》,有三王四代养老之遗风焉。岂非德加百姓四表之欢心者乎?惟殿下详览,益广至德。
译文:臣王恽恭听到殿下是天下纯粹的大德大贤之士,每天都能够增进孝心。那些对皇帝、皇后的问候和关切他们膳食的事,与古代贤孝的太子颇为相似。然而,对君王与父亲的孝行,还应该有更广泛的内容。例如按照尊长的脸色和意志行事,对“上”,使得皇帝神情安定,对“下”,使得百姓安康,这才是臣子孝顺恭敬之道的极致。所以扬雄在《孝至篇》中说:“孝敬没有比安定神灵更重要的了(指尊重祖先,使他们的神灵安定),安定神灵没有比使父母安宁更重要
的了,最终使得天下的人皆得欢喜。”例如唐代侍老
制度赐予老人宫爵和绸缎,孝顺的子孙可以不服徭役和兵役,父母亲年龄到了七十岁的士兵恢复庶民的身份,以及颁诏天下各家奉藏《孝经》,有先秦时期养老习俗的余风。这难道不是施恩德于百姓,使天下的人内心欢喜的表现吗?希望殿下详尽观览这些事迹,进一步推广孝敬这种最高的德行。P23-27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