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1.4
3.6折
¥
32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曾玲玲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83522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3479088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龙泉窑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冬”的由来,宋代黑釉瓷东传与日本茶道文化,“克拉克瓷”与欧洲的“中国热” ,瑞典人的瓷器厨房等等。书中所附中国外销瓷图片,将为读者呈现中国外销瓷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曾玲玲,广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致力于广州贸易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负责或参与“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广州外销艺术品” 、”东西汇流” 、八省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联展等多个与外销瓷相关的专题展览。
目录
章 海上瓷路
一 独特的全球化贸易商品
二 运输与包装
三 外销瓷市场及风格
四 来样定做
五 海底之谜
第二章 外销瓷佳话
一 湘瓷泛轻花:彩瓷之祖
二 宋代斗茶神器天目瓷
三 雪拉冬的东方神韵
四 中国白及其西方传人
五 blue and white:永恒的中国色
六 中国梧桐山水图
七 广彩满大人图案掀起的中国风
八 镌刻贵族史的纹章瓷
第三章 海外名瓷
一 高丽青瓷书写历史新篇章
二 在模仿中创新的日本瓷业
三 后起之秀欧洲名瓷
内容摘要
《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外销瓷》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龙泉窑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冬”的由来,宋代黑釉瓷东传与日本茶道文化,“克拉克瓷”与欧洲的“中国热” ,瑞典人的瓷器厨房等等。书中所附中国外销瓷图片,将为读者呈现中国外销瓷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主编推荐
曾玲玲,广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致力于广州贸易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负责或参与“海贸遗珍——18-20世纪初广州外销艺术品” 、”东西汇流” 、八省海上丝绸之路文物联展等多个与外销瓷相关的专题展览。
精彩内容
悦读
斗茶与黑釉
斗茶又称茗战,是以竞赛来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技巧性强,趣味性浓,是宋代一种修身养性、怡情乐趣的生活时尚,“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斗茶时,半发酵的茶碾成细末放入盏内,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泛起一层白色泡沫,以茶汤颜色和汤花水痕取胜。斗茶就是要看浮沫和击拂的情形,而浮沫是白色的,在黑釉茶碗里看得清楚,所以斗茶者都提倡使用黑釉茶具,促成了江西、福建民间黑釉瓷的兴盛。黑釉茶盏便于观察茶色汤花,品其色、香、形、味。宋徽宗《大观茶论.盏》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缕,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小大。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详细解说了茶盏对观茶、品茶的重要影响。福建北部的建州(今建阳市)、南建州(今建瓯市),地处武夷山区,是当时全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作为茶具的建窑黑釉天目瓷,也备受恩宠,成了进贡宫廷御前伴驾的贡器。在今日所见建窑黑釉器中,可以见到不少器皿的底部刻有“供御”、“进盏”等字样,说明就是进贡朝廷的御器。建窑在烧制过程中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此外,来自吉州窑的黑釉茶盏,不仅样式繁多,釉色纯正,莹润柔美,器形适中;盏的敛口可防止茶汁溢出;口沿下内收一圈的束口,或是内沿增厚成一道凸圈,皆可在斗试茶中起着注汤标尺的作用;宽底深盏易于斗茶时形成如米粥样的汤花,实在是斗茶神器。到了明代初年,废团茶而代之以散茶,冲泡散茶的瀹饮法代替了碾末而饮的点茶法,斗茶之风也渐趋消失,曾经盛行一时的黑釉盏,也就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龙泉青瓷与雪拉冬
雪拉冬是法文Celadon的中文译名,源自法国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中男主人公的名字。16世纪晚期,随着中西方贸易航道的开通,中国风吹袭欧洲,法国也不例外,尤其推崇来自东方的独特艺术品。据说当时有一个阿拉伯商人从中国购买了一批龙泉青瓷来到巴黎,正好遇上巴黎市长在官邸为女儿举行婚礼,巴黎的达官贵人、名流淑女都聚集在此举行宴会,舞台上演着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阿拉伯商人带了一件龙泉梅子青瓷向市长、新娘、新郎道喜,市长见瓷器通体流青滴翠,玲珑剔透,啧啧称奇:“美极了!美极了!美得无与伦比!”新娘问阿拉伯商人这件宝物来自何方,答曰:“东方的古国中国。”但他却忘记了这件瓷器的名字。正当市长与贵宾们讨论该为这件东方瑰宝取个什么名字时,舞台上传来优美的情歌,只见雪拉冬与他的情人牧羊女亚司泰来随着歌声跳了舞,雪拉冬身上那件碧青华丽的衣裳,与巴黎市长手中的龙泉青瓷色泽极为相近,市长灵感乍现,他把青瓷高高举起,大声嚷道:“雪拉冬,中国的雪拉冬!”从此,龙泉窑梅子青瓷就以雪拉冬的美名享誉欧洲。法国女性为推崇雪拉冬颜色的衣服,一度将之视为潮流时尚。
瓷器厨房
18世纪,整个欧洲盛行中国风物热(china-mania),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全世界1/3的白银流向了中国。各国东印度公司通过东方贸易将大量瓷器运到欧洲倾销,欧洲人对中国瓷器尤其是青花瓷的狂热逐渐演变成一种过分的症状—瓷疾病,这是法国人发明的词汇,法语为Lamaladiedeporcelaine,又译为瓷器痴狂症。许多欧洲的富商不惜倾家荡产抢购瓷器,家里的橱架和每个角落都塞满了中国瓷。青花瓷成为英国主妇的爱,因为它既实用又充满艺术美感,可以成为家庭聚会时炫耀和探讨艺术的话题。
据统计,1720—1770年间,英国商人将大约三千万件瓷器输入英国。1774年的《伦敦指南》记载,伦敦至少有五十二家专门经销中国瓷器的商店,接受对瓷器装饰有特别要求的订货,店主被称为“瓷器人”(china-man)。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讽刺地说:“缺少中国花瓶的房子不能成为一流的房子。”中国瓷成为了十七八世纪欧洲人时尚的室内装饰品。瓷器摆设从专门的陈列室或起居室扩散到所有房间,这些房间都被主人们精心设计,有的用瓷器装饰镜子四周,有的按瓷器的特殊形状打造了相应的托架,再摆放到壁龛、檐口、壁炉周边或墙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中国青花瓷使整个房间充满了来自东方的异国情调。我们看看瑞典人的瓷器厨房是如何的精致:餐桌、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都摆放着青花瓷,甚至从橱柜到天花板都装饰着蓝地白花的瓷器,墙体也是用青花瓷砌成的。他们骄傲地称之为“瓷器厨房”。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