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56.6 3.8折 ¥ 148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加]迈克尔·费尔曼、[美]莱斯利·J.戈登、[美]丹尼尔·E.萨瑟兰 著;刘畅译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41330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48元
货号29710057
上书时间2024-12-17
本书从1859年约翰·布朗袭击哈帕斯费里这一暴力行动入手,分析了当时的美国如何被逼入绝境,为何对奴隶制的争论会导致南方脱离联邦,并得出结论:美国内战并非不可避免。
本书将大量笔墨集中在美国内战本身,除关注战术细节外,还将普通士兵的经历与对双方将领军事领导才能的评论融合到一起,强调非裔美国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政局及社会各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民众战前、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复杂情感,挑战了关于这场几乎将美国一分为二的战争的传统观点,对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层次理解这场战争具有一定的意义。
迈克尔·费尔曼(Michael Fellman),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
莱斯利·J.戈登(Lesley J.Gordon),美国阿克伦大学教授。
丹尼尔·E.萨瑟兰(Daniel E.Sutherland,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
译者:
刘畅,副教授,金海翻译社骨干成员,现任教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迄今为止已完成近500万字的翻译作品,主要译著有《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发光的骨头》《奇尔伯里村女子唱诗班》等。
内战的序曲
第一章 共性与冲突:奴隶制与美利坚合众国
第二章 战争及政局瓦解
1846—1860年
第三章 南方人脱离联邦 非职业军人参战
1860年12月—1861年12月
第四章 确定作战范围
1861—1862年
第五章 废除奴隶制,直面自由
第六章 进攻和死亡
1862年11月—1863年1月
第七章 第二战场
第八章 无果的一年
1863年
第九章 消耗战
1864—1865年
第十章 北方的政策与南方的战后重建
1863—1870年
第十一章 白人与黑人 南方重建
1865—1872年
第十二章 破坏南方重建
尾声 牢记内战,忘却内战
1865年至今
本书从1859年约翰·布朗袭击哈帕斯费里这一暴力行动入手,分析了当时的美国如何被逼入绝境,为何对奴隶制的争论会导致南方脱离联邦,并得出结论:美国内战并非不可避免。
本书将大量笔墨集中在美国内战本身,除关注战术细节外,还将普通士兵的经历与对双方将领军事领导才能的评论融合到一起,强调非裔美国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美国政局及社会各方面的分析,揭示了民众战前、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复杂情感,挑战了关于这场几乎将美国一分为二的战争的传统观点,对读者从不同角度、不层次理解这场战争具有一定的意义。
迈克尔·费尔曼(Michael Fellman),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教授。
莱斯利·J.戈登(Lesley J.Gordon),美国阿克伦大学教授。
丹尼尔·E.萨瑟兰(Daniel E.Sutherland,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
译者:
刘畅,副教授,金海翻译社骨干成员,现任教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迄今为止已完成近500万字的翻译作品,主要译著有《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发光的骨头》《奇尔伯里村女子唱诗班》等。
约翰·布朗突袭哈珀斯费里
就在法官即将宣布对约翰·布朗实施绞刑之际,2布朗站在这位法官面前对全国人民说:“诸位,在我们这个奴隶制国家里,各项法令、法规都无比邪恶、残忍,不但毫无公正性可言,而且置奴隶的各项权利于不顾。如果说为了实现正义的目标,我将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抛洒热血,那么,就让我的鲜血跟子孙后代的鲜血汇流到一起,就让我的鲜血跟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的鲜血汇流到一起。既然这一结局不可避免,那么,我将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该来的就让它来吧!”
那天是1859年11月2日。6个月前,在新英格兰反奴隶制协会(New England Antislavery Society)召开的一次大会上,正当所有人都昏昏欲睡时,布朗站起身来,大声说道:“一纸空谈!纸上谈兵!空话连篇!光说不练永远也不能解放奴隶……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行动!——马上采取行动!”
突袭哈珀斯费里
1859年10月16日,星期日,夜。布朗率领敢死小分队潜入哈珀斯费里攻下了一座联邦军火库后,打算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奴隶暴动。可以说,布朗实现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将义愤填膺的3夸夸其谈升华为一场革命行动。尽管布朗的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的所作所为令长久以来酝酿在南北双方之间的敌对情绪渐趋白热化。双方矛盾的焦点就是南方实行奴隶制,而北方反对奴隶制。自布朗发起暴动的那一刻起,民众的愤怒情绪愈发高涨,18个月后,南北双方之间的深仇大恨愈积愈深,最终导致了内战的爆发。实际上,各种矛盾日积月累,早就已经将整个国家置于这种发展轨迹上。但战争并不是这种结构的先决条件。在约翰·布朗突袭军火库事件之前,美国的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发展已经相当完善,其凝聚力足以将全国人民聚合到一起。不过,当布朗采取了革命行动后,美国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朝着战争的方向疾驰而去。
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的胜利
约翰·布朗失败了,但他在军事上的失败及他的个人牺牲只不过是他获得最终胜利的序幕。长期以来,布朗一直坚信奴隶不仅有能力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发动一场暴动,他的使命就是让这一切成真。为了准备这场起义,布朗委托别人制作了1000根长矛。此外,他还打算用从军火库缴获的步枪作为辅助武器。布朗相信,奴隶们听说了他的大胆设想后,就会冲到军火库与他会合;接着,在崇山峻岭的掩护下,向南朝着奴隶人多势众的地区进发;最后,形成一场自发的全面的革命。4在这场起义之初,布朗率领手下的21名敢死队队员——其中包括他的3个儿子和6个黑人——夺取了军火库,俘虏了30名人质。在这30名人质中,有10人是不明就里的奴隶。然而,没有一个奴隶赶到哈珀斯费里加入布朗的敢死队。布朗的设想和计划完全落空,所有人呆若木鸡。见此情景,布朗和他的敢死队只能躲进了铜墙铁壁的消防车库,并设路障。结果,先是当地民众将他们团团包围,上校罗伯特·E.李(Robert E. Lee)率领着一个连的海军陆战队员随后赶来,将他们包围在车库里。第二天,联邦战士破门而入,布朗手下的几个敢死队队员被当场打死,布朗自己也身受重伤。
从军事角度来说,这次突袭可以说是一次灾难,关于这一点布朗自己随后也承认。布朗被投入监狱后,在不到6个星期的时间里就被带上法庭接受审判,最后被处以绞刑。然而,在就义前,他引经据典的高谈雄辩使他的庭审和行刑变成了轰动全国的大事件。
布朗宁可死守消防车库,也不愿意逃跑躲藏在周围的崇山峻岭里。部分原因是他自己的心理原本就极其矛盾。实际上,他不仅预见而且策划了这场大屠杀。在这场突袭行动的3天后,布朗对抓捕自己的人说:“我本可以一走了之,但我手里还有30名人质,他们的妻儿老小因担忧他们的安危而以泪洗面。对于他们,我感同身受。此外,有些民众认为我们行动的目的就是将一切烧光杀光,我也想消除他们的恐惧。”就在其慷慨激昂的最后陈述结束之前,布朗指出,法庭对他的判决就意味着他的鲜血将与数以百万计的奴隶的鲜血汇流到一起。布朗坚称,他采取行动的目的是解放奴隶,将奴隶带到北方,而且“我从来没有打算使用谋杀、背叛、刺激或煽动等手段促使奴隶发动叛乱或制造暴乱”。布朗此言并不属实,但足以证实布朗对受压迫者的深切同情之心,甚至在对待人质及那些差点儿就成为他手下牺牲品的奴隶主们,他也一样心存怜悯。当然,这并不是说布朗不会实施血腥的杀戮。实际上,1856年5月24日,在堪萨斯州(Kansas)的波塔瓦托米河(Pottawatomie Creek)以北地区,布朗率领一批人砍死了5个拥护奴隶制的当地白人后,将这5具尸体也砍得血肉模糊,难以辨认。然而,哈珀斯费里起义失败后,布朗便开始打着实现更加伟大崇高的人道主义目标的旗号,矢口否认了自己的谋杀企图。
布朗欣然就义
回顾当时的场景可以发现,布朗的辩护词升华了自己的行动动机。这其实是他所实施的更加直观的全局战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将自己打造成像耶稣一样的殉道者。在这场引人入胜的道德表演盛会中,布朗欣然赴死成为高潮,而这场盛会的主题就是揭露奴隶制的种种邪恶。布朗并不打算殉道,但他深知自己被捕后将会面临何种命运。布朗对妻子说,虽然“因为没有全面实现(军事)计划而感到大失所望”,但如今自己“完全顺从了上帝的安排”,这样的结果反倒让他觉得更加完美。伟大的非裔美国废奴主义者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虽然早就听说了布朗的计划,但不愿意与他为伍。布朗在辩护词中反复提及道格拉斯创作的《圣经》形象,他写道,“如果参孙(Samson)不告诉大利拉(Delilah)自己的神力到底来自何处,他可能永远都不会摧毁整座大衮神殿”。布朗的愚行让自己深陷敌人之手,但上帝的智慧却向他展示出生命的真正意义和道德的终极意义。
有人打算利用布朗家族遗传的疯癫之症为他辩护,但布朗断然拒绝;任何劫狱行动也因警卫严密而无法实施,到了行刑当天,看守布朗的警卫增至1500人之多。在这种情况下,布朗在给北方一位牧师的信中写道,“让我倍感安慰的是,我竟可以获准为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做出牺牲,而不仅仅是(像所有人那样)撒手归西而已”。他早就清晰地预料到自己死亡的意义。布朗在给妻儿的信中写道:“我并没有虚度此生。无论是何时撒手人寰,还是将以何种方式离开人间,我都深信上帝会为我做出安排。在有生之年,我一直都致力于推动废除奴隶制这一伟大事业的发展。我相信,正如现在我在做辩护时所怀揣的信念一样,上帝和人性将会令这一事业突飞猛进,蓬勃发展。”还有一点布朗也深信不疑,即正是失败这种结果净化了他发起行动的动机——各种暴力的手段都已经烟消云散,就好像从来都不曾存在过一样,但行动的目标因此变得高尚纯洁。“对于那些深受束缚的穷苦之人我深表同情,5没有人愿意对他们伸出援手:这就是为什么我会站在这里,心中不存任何个人恩怨,也从没有任何恶意复仇之心”,面对那些拥有公诉人身份的奴隶主,布朗侃侃而谈。“对于那些深受压迫之人及饱受冤屈之人,我心存怜悯,因为在上帝眼中,他们跟你们别无二致,同样心地善良,同样值得珍视。”
当布朗走向将带他前往刑场的马车时,他内心平静,面带微笑,将一封短函递给了他的抓捕者。在信中他坚持认为要想终止残暴的奴隶制,仅凭他所发起的起义还远远不够。只有一场波澜壮阔的内战才可以令奴隶制戛然而止。他写道:“我,约翰·布朗,现在坚信只有用鲜血才能涤清这个罪孽深重的国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