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1.3 4.5折 ¥ 69 全新
库存28件
作者[比] 米杉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9289423
出版时间2021-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29342340
上书时间2024-12-15
无论我们是否记得梦,梦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梦调适着我们的情绪,平衡着我们的能量,有时还指引我们找到新视角、新观点,进而去解决问题。
每天夜晚,梦都在寻求我们的注意,有时甚至异常强烈。梦的到来如同一种召唤,让我们对自己是谁、身在何处有了更为清晰的觉察。
我们或许没有在意梦,但是,当我们认真去倾听梦时,我们就获得了与我们某个层面存在的更广阔的联结,这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引领与无尽的资源。
尽管当代心理学已经发展出对梦的强烈兴趣,并在如何理解梦方面有所进展,但在如何具体对梦进行工作方面依然有许多不确定性。
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书中,作者米杉不仅就如何释梦提供了—套完整的方法,而且为如何通过梦进行心理治疗与个人成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来自中外不同种族、年龄各异的梦者的130个简洁而生动的梦例,他向我们展示了把梦作为治疗过程的一部分这一创造性的方法。
这本书就如何对梦进行工作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方法,无论对个人还是团体都很适用。
米杉(Michel Claeys),比利时心理治疗师。他在获得法学和犯罪学硕士学位后,投身于教育和心理咨询事业。在广泛游历北美和欧洲期间,米杉接受了关于个人成长、团体工作、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系统性培训。基于超过30年的专业经验,依靠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催眠疗法等多种心理流派及治疗方法的学习和应用,结合古老的佛教智慧和瑜伽传统中的呼吸、观想和思维控制等方法,米杉创建了自己的咨询方法,即本性治疗。
米杉曾于2000年定居北京,为中国高校及心理专业机构提供培训与讲座。2015年,米杉移居法国。著有《由心咨询》《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拥抱》《育儿先育己》《情商教练手册》《儿童情商教育》等多部作品。
引言
我们为什么要伤脑筋记梦?
我是谁?
第.一章 梦的事实
一、睡眠周期与梦
二、梦的研究
三、一些重要的“梦的事实”
第二章 梦的类型
一、性质的差别
二、不要把似梦体验与梦混淆
三、内容的差别
第三章 梦的工作
一、记住你的梦
二、记录梦境故事
三、识别梦境要素
四、解码并转译要素
五、改述梦境故事
六、识别讯息
七、梦的处理
八、梦的孵化与问题解决
第四章 梦的解析
一、梦在谈论我们自身
二、解读梦境要素
三、梦里的次人格
四、感受与情绪
五、梦中的死亡与濒死
六、梦中的时间:一个从“现在”延展开去的视角
七、梦与灵性成长
八、梦中的性
九、转世再生类梦
十、梦境混淆
十一、文化和个人因素
第五章 梦的象征意义:梦境要素的翻译指南
一、梦中的自然元素
二、梦中的动作、行为
三、梦中的人物和角色
四、梦中的房屋、建筑与地点的象征意义
五、梦中的交通工具和道路
六、其他物体的象征意义
七、梦中的身体元素
八、梦中的动物
九、梦中的数字
十、梦中的颜色
第六章 梦的治疗
一、对来访者介绍梦的工作
二、梦的故事
三、澄清梦的前后情境
四、识别信息
五、梦的处理
六、识别相关的“真实生活事件”
七、相信梦
八、对暗示性创伤的梦进行工作
九、弄清梦中与治疗进展有关的指示
十、个案研究
附录Ⅰ 梦廊
附录Ⅱ 梦的索引
附录Ⅲ 梦境要素索引
无论我们是否记得梦,梦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梦调适着我们的情绪,平衡着我们的能量,有时还指引我们找到新视角、新观点,进而去解决问题。
每天夜晚,梦都在寻求我们的注意,有时甚至异常强烈。梦的到来如同一种召唤,让我们对自己是谁、身在何处有了更为清晰的觉察。
我们或许没有在意梦,但是,当我们认真去倾听梦时,我们就获得了与我们某个层面存在的更广阔的联结,这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引领与无尽的资源。
尽管当代心理学已经发展出对梦的强烈兴趣,并在如何理解梦方面有所进展,但在如何具体对梦进行工作方面依然有许多不确定性。
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书中,作者米杉不仅就如何释梦提供了—套完整的方法,而且为如何通过梦进行心理治疗与个人成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来自中外不同种族、年龄各异的梦者的130个简洁而生动的梦例,他向我们展示了把梦作为治疗过程的一部分这一创造性的方法。
这本书就如何对梦进行工作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方法,无论对个人还是团体都很适用。
米杉(Michel Claeys),比利时心理治疗师。他在获得法学和犯罪学硕士学位后,投身于教育和心理咨询事业。在广泛游历北美和欧洲期间,米杉接受了关于个人成长、团体工作、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系统性培训。基于超过30年的专业经验,依靠对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催眠疗法等多种心理流派及治疗方法的学习和应用,结合古老的佛教智慧和瑜伽传统中的呼吸、观想和思维控制等方法,米杉创建了自己的咨询方法,即本性治疗。
米杉曾于2000年定居北京,为中国高校及心理专业机构提供培训与讲座。2015年,米杉移居法国。著有《由心咨询》《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的拥抱》《育儿先育己》《情商教练手册》《儿童情商教育》等多部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伤脑筋记梦?
我们都偶尔听到过异乎寻常的梦。对于那些梦,我们无须特别留心,它们在突然之间显现,便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持续若干年,有时甚至是一生。
一个13岁的女孩就有过这样的梦。这个梦对她的现实生活有着不寻常的影响。这个梦从她青春期开始就一直陪伴着她,让她感觉到有力量。她把这个梦视若珍宝1:
那是在深夜里,我独自一人在家,我感觉有些奇怪。因为是一个人在家,我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紧张不安。我站在厨房里,是那种低矮的平房,所以我是站在地面上。厨房的窗户差不多到我胸部,所以窗户是相当高的。我在厨房里,屋子里的灯都是关着的。一切静悄悄的,好像没有一个人在家里,我知道这不太寻常。我听见我爸爸的车开到车道上的声响。车库在房子的后面,所以从厨房里,我差不多可以看到后院的车库。我可以听到声音,我走近窗户,站在那里。因为是在夜里,所以我可以看见车前灯越来越近。车停在车库门前,他走出来,走到车库门口把门打开。就在他打开门的时候,他突然之间被一股力量冲击到我所站立观望的窗户底下。我赶紧蹲伏起来,将窗帘遮在身上,偷偷地看。这
股冲击力量的发出者是一个人。雾很大,看不太清,但我还是透过雾看到了这个人:一个有着火红头发的女人,她有着美丽的体形,穿着一身黑色紧身皮衣,只有手和脸露在外面。她用巨大的力量把我爸爸扔在了窗户底下的石头上。我看到他满身是血,血还落在一些较大的石块上,我断定他伤势很重。那个女人歇斯底里地笑着,好像她所做的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她精神抖擞地用手指向各个方向,同时喷射出火焰把爸爸团团围住。我爸爸被围困在其中,我害怕得要死。我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我的个想法是:“哦,她想要偷走爸爸的那辆白色大轿车。”她走近并看着他,依然大笑……这时候我意识到我是一个人在家,我想她会进来抓我,所以我在屋子里乱跑,试图找到个安全的地方。我终决定藏在浴室的壁橱里。因为不想让她来伤害我,我用一床被褥盖在头上,我盖得太严实以至于让自己无法喘气。画面又转回到她,她又嘲笑了我爸爸一会儿,然后上了他的车,把车开走了。(梦0001)
毫不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做这个梦的时候,身心处在巨大的压力中。那时,她的父亲——一个酒鬼——刚打过她的母亲之后,她的父母处于第二次分居状态。这个女孩自然本能地把这个梦理解成她对父亲的愤怒以及她希望母亲更为坚强的一种表达。这个梦对她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其影响之一就是改变了她与父亲的关系。她报告说她感觉到自己在与父亲打交道时有了“新的自信”。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梦也帮她重塑了与其他人的关系,特别是与男性的关系,这对她建立自我同一性有帮助。
梦中那个火红色头发的女人显然是在表达她自身的某个方面,即她自身人格突然被释放了的部分,尽管她并没有认同那部分(这是她视之为外在于自己的原因所在)。梦中的父亲不仅代表那个外在的现实的父亲,而且代表已经被她内化的“模型”——一个她决定摒弃的弱点的典型。驾着父亲的车离开表示她开始用自己的双手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个梦像是一种有力的宣言,一个清晰的内心告白:她要成为她自己,而不要像她的父亲那样。多年来,她一直珍藏着这个梦,在任何她需要恢复内在信心的时候,她就回到这个梦里去汲取力量。即使她对梦一无所知,也不一定能应用那些相关的释梦线索,但这个梦就像是一件会赐予她力量的礼物一样伴随着她。
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我们是否记得梦,无论我们是否对梦进行工作,它们都作为调节器与指引者一直在那里存在着。我们对梦的理解与否将会改变些什么吗?
毫无疑问的是,我们对梦的理解有时会带来改变,有时也不会带来什么变化。梦的功能不只是向我们传递讯息。大多数的梦在自行完成它们的任务——即使我们并不记得它们,即使它们对我们而言好像没有什么意义。梦在达成它们的内在目标,而这正是平衡我们的能量、思维、情绪或身体的途径之一。
有一部分重要的梦看起来的确是在向我们传递讯息,特别是那些生动鲜明又很容易记忆的梦。这些梦像是在表达我们自身存在的某个维度,它们在唤起我们的注意,这种唤起有时候还相当响亮和强烈(如噩梦)。它们就像是叫早的电话,是对我们更广阔的觉察意识的一种邀请。我们可能听不到它们,我们可能选择在一个更为有限的日常节奏和职责的范围内来过我们的生活。但当我们听到它们,我们就敞开了与我们某个维度的存在的更开阔的联结。这个部分一直存在于当下,为我们提供无价的指引与无尽的资源。
敞开自己,面对梦的讯息,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有趣的结果:
在我们进入本书的具体章节前,我邀请你进一步看看一些背景信息,这对探索梦的世界将会有所帮助:为了清楚明白地理解“梦从哪里来”“梦到底意味着什么”等问题,我们需要对更深层地理解“我是谁”这个问题持开放态度。
我是谁?
“超个人”观点认为,在我们每日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的自己不一定就是自身。大多数人,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有人都经历着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心境、感受、想法、身体状态,有时我们完全放任自己,任由自己沉入其中,倾向于把自己认同为我们某些方面的暂时存在。不知怎么的,我们在生活的体验中“丧失了自我”。我们也许感觉良好或有信心,也许感觉疲惫或压抑,也许感觉到爱或正在拼命地寻求爱……我们有自己的姓名,有自己的身体,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取一定的成就,有着明确的特质,携带着过往的记忆……然而,无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无论我们对我们所经历的是喜欢还是痛恨,这些都只是经历,是我们在生命特定时段的经验。即使我们好像觉察出自己有什么反复出现的模式,这些也不一定就是我们“所是”。我们不是我们的感受,不是我们的想法,不是我们的身体,更不是我们的姓名、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角色、我们拥有或欠缺的技能……我们会失去或改变这一切,任何我们会失去的都并非我们真正之“所是”。
“我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人在某个时刻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我们选择在某个时间停下来,而非不停地从一个事物追寻到另一个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答案蕴含在我们自身询问这个问题的那部分,那个在探索更广阔的意识的部分。我们之“所是”蕴含于“存在”中。“我是”存在——我们存在的那部分经历和体验着生活,但我们并不把自己认同为那些经历和体验。表现出来的这种意识并不只是某种观点或见解,它与光亮、力量关联,与我们可以接触的所有特质关联。科学不得不对意识觉悟究竟是什么做出妥协和让步,一切都表明意识不是脑的产物,意识超越于脑及身体而存在。脑只是意识与身体间的界面。
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另一个信仰体系,这是科学,是可以观察与探索的现实:物质之上只有光——有组织的、活的、有智能的光。事实上,当你在探索无限小之后,你就会发现物质只是一种错觉,并不真实存在。
我想打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这可以用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我们都像是(非常精准)一个个散发着亮光的灯泡,被一个个个性化的灯罩所环绕。结果,我们辐射到周围的光可能或明或暗,或温和或刺眼。当然,如果将我们自身与自己家里用的灯做个比较,我们自身这盏灯有两大技术升级:一是无线能源供给(这在当前社会易于被接受,因为我们已经使用越来越多的无线技术产品);二是我们的灯罩是用活的生物材料和高度精细的物质制造的,这使得它们具备根据我们的心境、想法和情绪而发生变化的奇妙功能。这些使得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与外在世界的互动上,而可能忘记或忽略了去映射内在的光亮。
现在,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我们实际上是谁?是闪着光亮的灯泡,光亮本身——这是基本能量的一个外显的表达,还是每一刻都在变化的环绕着我们的“人格”?我们要选择认同什么?每个选择又意味着怎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人格”定义为组成我们个人特性的部分,即基于基因、种族、群体和家族的遗传的,个体的记忆、后天习得的模式和技能,生理、情绪和智力的特点等,那么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这些方面都在持续变化着,都是非永久性的,都在此消彼长着……但我们还有另外一部分,它超越于此,更为恒定不变,能够觉察并整合我们的任何生活经验。它是超越身体、超越情绪与感受、超越思维的。它能够退后一段距离,为我们提供不可缺少的爱与智慧的源泉,引领我们的生活,激发我们的梦想,给予我们疗愈与学习成长的机会……这被称为我们的深层自我,我们的“更高的自我”(higher self),我们的真实“本性”(Essence)。
我们这个维度的存在拥有的智能超越了我们的理性头脑。我们的思维以及我们的认知模式经常在对抗这一“更高”的智能,而不是允许它成功通过。不过,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时,阻抗就不那么有效了。我们有意识的思维能力与梦所包含的智慧元素,有着天壤之别。梦常表达出我们对自己私密过往的深刻认识,对有关的潜力及未来愿景的清晰理解,因此,梦包含着与我们的生活进展有关的关键的线索和答案。有时,梦为我们提供可信的引导。
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平和、安宁与接纳的状态时,当我们的右脑功能被激活时,我们就可能敞开自己去接触我们本性中更开阔的智能。我们的思维可能会获得灵感,我们的语言会被赋予力量,这是梦能够给予我们的,这是梦(至少是一些梦)对我们的召唤:敞开自己面对我们真正之所是;或者“回家”,让我们的人格与我们的深层“本性”和谐一致。
当我们关注梦,进而去理解梦的意义时,我们只会对我们“深层自我”的智慧发出惊叹。通过本书中的很多实例,我希望传达一种感受——对梦的精准与相关性而感到惊叹。如果你对深层自我的存在有所怀疑,你只需要考虑这些简单的问题:“谁——我的什么部分——创造了我令人振奋的梦?我的什么部分好像了解我很多,甚至比我的理性头脑所知道的我更多?我的什么部分对我的生活的理解要超越当下,甚至可以扩展至未来?
我衷心祝愿这些梦能够给你带来灵感,激发你——我的读者——去倾听并走近你的内在。
一、睡眠周期与梦
我们的身体犹如依据自然节律的生物钟一样,有其特定的节律。这些节律是昼夜交替的。很长时间以来,研究者们对睡眠周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我们知道睡眠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以每90~120分钟为一个周期,在深度睡眠和浅睡眠间交替进行。从生理学上来说,依据脑电及其他生理功能的变化,睡眠可分为四个阶段(或“睡眠水平”)。睡眠的这几个阶段如下。
阶段1:人进入浅睡,特点是肌肉松弛、体温下降、心跳减速、很少眼动,这被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身体准备进入深睡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仅持续5~10分钟。
阶段2:体温进一步下降,肌肉进一步松弛,脑电速度很慢。免疫系统重新平衡身体,腺体分泌激素。在这个阶段,个体完全进入睡眠。这个阶段还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眼动完全停止。
阶段3:新陈代谢水平极慢。睡眠依然很深,脑电活动下降至极慢的δ波形。这个阶段依然以非快速眼动睡眠为特点——没有眼动,没有肌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人更难在这个阶段醒来。理想而言,这在睡眠周期中是长的阶段,至少在我们刚开始睡觉的几个小时是这样。这个阶段在睡眠后期倾向于变短,当然也会存在个体及年龄差异。
阶段4(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在睡眠周期的后阶段,个体的血压再次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变快、变浅且不规律,脑电变快。这个阶段的睡眠,可以持续10~20分钟。个体的眼球快速来回转动,这是这一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的原因。然而,尽管脑电又开始活动,但个体的肌肉就像麻痹瘫痪了一样:全身的肌肉紧张完全被抑制了。这个生理机制好像是为了适应生理功能——阻止睡觉者在梦中付诸行动。那些生动的梦确实都发生在睡眠的这个阶段。人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脑电与人在清醒时的脑电极其相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梦中会有栩栩如生的体验:我们在梦中的情绪反应与觉醒时的反应极其相似。梦境与肌肉活动之间的不关联使得梦境体验在完全安全的状态下展开。
90分钟4个阶段的睡眠周期在我们整晚睡眠时不断地反复,8个小时的睡眠大概相应会包括5个睡眠周期。每晚的个睡眠周期会有相对较短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和较长的深睡期,但晚些时候,快速眼动睡眠期加长,深睡期变短。在接近早晨时,我们倾向睡得更浅、更少或没有深睡期。因此,我们可能有来自夜间不同时刻的有意义的梦,尽管大多数人只是记得醒来前经历的梦。尽管有影响的梦通常都与快速眼动睡眠有关,但研究表明,梦可以发生在睡眠周期的所有阶段。依我个人的经验,我可以确认这一点,虽然我个人认为必须区别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梦:“瞬间梦(flash dreams)”(讯息到来)和“屏保梦(screensavers)”(持续的梦境状态)。我将在下一章对此展开阐述。只有“瞬间梦”能够提供真正有影响的体验。据我所知,这种梦只会出现在快速眼动期。
二、梦的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由于过去30年关于梦的研究,人们现在普遍接受这一观点:梦并非仅仅受到愿望、幻想或任何单纯的生理能量的促发。梦似乎是“思维和情绪保养”这一需要的结果。无论我们是否记得梦,梦都会参与到我们的内在平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