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 江西古建筑地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江西古建筑地图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99.3 5.0折 199 全新

库存8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辛惠园、张剑文、孙蕾、杨安琪、傅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571124

出版时间202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199元

货号29204617

上书时间2024-12-15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天地国师亲——江西古建筑的五重维度
江西省,因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为境内河流赣江而得简称“赣”,以南昌为省会。地处中国东南部,东连浙江省、福建省,南接广东省,西毗湖南省,北邻湖北省、安徽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盆地、谷地广布,有少量平原。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平原。全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系,构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
江西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1万年以前。商朝时期,江西境内有干越国。直至汉高帝初年(前202),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此后历代,江西区域隶属豫章郡、扬州部、江州、江南西道、南唐南昌府、江南西路、江南东路。元代立江西行省,辖区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明代保留了元代的省区建制,改为江西布政使司。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代建制。民国时期,江西省共辖81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
江西与徽、闽、粤、湘接壤,是众多地方文化的交汇之地,徽州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在江西地区的传统建筑上都有体现。同时,江西也是著名的陶瓷之都、才子之乡、中国近代的红色革命圣地。在这种历史氛围下,江西留下了大量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以及革命文物和地方文化文物,其中有历史文化名城4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包括2019年被公布的17座)共50座、江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7座、世界遗产3处、文物保护单位约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304处。此外,还有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革命旧址、石刻、石窟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在这种庞大的数量上,江西古建筑自然呈现出了多重要素特征,笔者将其简单概括为“天地国师亲”。

一、天——建筑与自然的紧密结合,敬神文化影响甚巨

“天”的维度特征主要体现在江西传统宗教建筑中,包括道教建筑及其衍生的万寿宫、禅宗净土宗寺庙、本土信仰的傩庙等。
(1)道法自然
赣东北作为道教发源地之一,拥有两座世界自然遗产级别的道教名山——龙虎山与三清山。这两座名山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以自然风光为主体,散布以道教建筑为主体的古建筑群——以“三清宫”为中心的“三清山古建筑群”和以“天师府”为中心的“龙虎山古建筑群”。
这两个建筑群的特点都是主体建筑均为近年重建,历史遗存分散且体量较小,单独每一个历史遗存的可观赏性较差,但是结合自然风光构成整体时却可以取得“1 1>2”的效果,充分体现了自然环境对古建筑的加分作用。
在道教中有“洞天”的概念,江西有“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八“庐山洞”(今庐山仙人洞)、第十二“西山洞”(南昌)、第十五“鬼谷洞”(贵溪)、第十七“笥山洞”(吉安)、第二十八“麻姑山洞”(抚州)。这几个“洞天”的共同特点也是自然环境清幽,拥有神秘缥缈的氛围,不失为一种奇妙独特的文化景观。
(2)禅净伽蓝
江西省除了道教文化昌盛外,佛教文化也是其文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九江庐山地区为净土宗发源地,而宜春地区则是禅宗的重要分布区域之一,其中的洞山、黄檗山、仰山,均为禅宗重要祖师(洞山良价、黄檗希运、仰山慧寂)的修行地,现在还保留很多禅师的墓塔,萍乡杨岐山同样为禅宗临济宗支脉——杨岐宗的发源地,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因此,江西佛教寺院在整个中国佛教建筑史中有重要地位,其中名气者莫过于净土宗祖庭——东林寺。它是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住持的寺庙,拥有悠久的历史,虽经后世屡次重修,但其威名不堕,现在既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重要的佛教交流中心,仍然发挥着其宣扬佛法的作用。
宜春虽然为禅宗圣地,但遗留的古建筑数量并不多,大部分以墓塔为主,其中还有两个重要的构筑物——马祖塔亭与百丈清规石刻,分别代表了禅宗史上的两起划时代的事件——“马祖创丛林”与“百丈立清规”。马祖道一与百丈怀海奠定了禅宗基本的修行仪轨,因此与两位大师有关的建筑遗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宜春的慈化寺为南宋时期创立的重要禅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赐建龙亭,书“天下禅林”,世称“天下大慈化”,因此慈化寺也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禅宗以宜春为中心,在其周边地区仍有重要影响,也有遗存的建筑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位于萍乡的杨岐宗祖庭——普通寺与位于九江永修县的曹洞宗祖庭——真如寺,另外在吉安有青原行思大师的道场——净居寺,但古建筑已毁,现存均为后世新建建筑。
(3)万寿无疆
“万寿宫”是江西非常独特的一类建筑,始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万寿宫本是民间祀奉先贤许逊的祠庙。许逊出生于南昌,是晋代道教净明派祖师,又称许天师、许真君。他在江南地区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传说,受到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被誉为“神功妙济真君”。东晋时,江西境内已有十多座纪念许逊的祠庙,代表性的就是南昌的许仙祠和旌阳祠。
对许逊的信仰自唐朝开始兴起,宋代极得皇室尊崇,如今中国的道教圣地之一的玉隆万寿宫就在宋代大幅扩建,成为宏伟壮观的道场。在明代,随着城镇发展和城市商业的兴盛,江西地方官员和商人常于其所在县乡城镇建起许真君庙、旌阳祠、万寿宫。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全国,形成了中国早期著名商帮之一——江右商帮。作为商业文化中心的万寿宫渐渐演变成江西会馆、江西庙等,并成为江右商帮的标志。因此万寿宫不仅是祭祀圣贤的场所,也是江西人同乡聚会、洽谈生意、协商事务等的场所,成为代表江西的一种文化符号。
一般万寿宫的格局是:前厅供奉着许真君等神像,后厅有议事堂、宿舍、膳房等。规模较大的万寿宫,不仅有上述设施,围绕万寿宫还建有一条或几条江西街。那里的江西商店既出售瓷器、中药、纸张、布尺、茶叶等江西特产,又售卖食盐、绸缎、金银首饰、南北杂货,还经营钱庄典当、饭店旅栈,并印刷书籍。走南闯北的江西商人,初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先找到当地的万寿宫落脚。
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章文焕教授统计,目前江西省内共有万寿宫600多座。明清以前的万寿宫多属道观,分布的范围限于赣江下游和赣西、赣西北。到了明清时期,万寿宫数量迅速增多,江西万寿宫80%以上是在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兴建的。南昌铁柱万寿宫和新建县西山万寿宫,是全省万寿宫的源头,也被誉为海内外万寿宫的中心。除了南昌,省内其他地区也曾有不少著名的万寿宫,如抚州市玉隆万寿宫、抚州市乐安县水南村万寿宫、吉安市永丰县万寿宫(君埠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吉安市遂川县万寿宫(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吉安市青原区渼陂村万寿宫、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万寿宫(中央兵工厂工人俱乐部旧址)等。
(4)傩魂韵堂
江西古建筑中另外一支独特的分支是民间祭祀建筑,其中有特色的当属傩庙。傩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驱逐邪祟,祈福免灾的文化现象。傩文化是包括傩庙、傩神面具、傩舞、傩戏、傩符、傩服饰、傩兵器等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傩庙是此整体中体量的文化承载物。
江西的傩庙大都集中于萍乡,有“十里一傩庙”之说。因为萍乡上古时期是三苗部落聚居地,所以其民族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其中重要的两个傩庙为小枧傩庙与石洞口傩庙,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装饰与彩绘均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傩庙的存在也充分说明了江西地域文化的多元性。

二、地——墓葬、遗址遗存极为丰富

“地”的维度主要体现于江西的古遗址与古陵墓中,这些古迹植根于大地上,与大地结合在一起,诉说着其曾经的历史、彼时的辉煌。
(1)泥土之宝
“泥巴化宝是陶瓷”,江西的遗址中窑址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两大片区——景德镇窑址群与洪州窑址。景德镇窑址以御窑厂为中心形成一个“三山,三河,二类,多级别”的复合遗址群。“三山”指的是涌山、月山、珠山;“三河”指昌江、南河、小南河;“二类”指官窑与民窑;“多级别”指国保、省保、市保、县保等不同等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由此可以看出景德镇窑址的丰富程度。而洪州窑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青瓷窑场,属于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窑址分布在现江西省丰城市一带,从东汉晚期开始烧制陶瓷,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约有800年的历史。尤其是其对青瓷的烧制,比“瓷都”景德镇还要早1000余年。而赣州的七里镇窑遗址则是赣南为重要的窑址之一,为研究唐宋龙窑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
除了瓷器之外,江西尚有许多上古遗迹,重要的是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其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驯化稻与陶器,而位于鹰潭的角山板栗山遗址则是商代的重要窑址。由此可见,江西境内由“泥土”中诞生的遗址非常丰富。
(2)皇亲之陵
江西古墓遗存数量十分庞大,其中主要为贵族陵墓,有代表性的为汉废帝刘贺的“海昏侯墓”,而以海昏侯墓为核心的“铁河古墓群”更是汉代贵族墓群的代表性遗存。同时遗存的汉墓还有鄱阳县的莲山汉墓群与樟树市吴平汉代古墓群。莲山汉墓群规模极为庞大,传说汉初大将英布就埋葬于此。吴平古墓群比较神秘,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尚待进一步探索。
三国时期,由于江西大部分地区为东吴属地,因此遗存为数不少的东吴贵族墓,其中有代表性的为南昌东吴墓群(以桂花大酒店旁东吴墓为代表)与吉安市吉水县的东吴古墓,虽然都于东吴时期建墓、但其形制不甚相同,反映了三国时造墓的一些基本规律。
同时,江西留存有重要的明代藩王墓葬,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南昌市的宁王朱权墓与乐安王墓、抚州市的明益藩王墓(2处)。此4处墓藏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大量文物大部分存于江西省博物馆。
(3)文士之骨
江西自古文士众多,许多著名的哲学家、诗人、艺术家、名臣都魂归江西。哲学家有周敦颐(九江)、陆九渊(抚州金溪县)、罗钦顺(吉安泰和县),诗人有杨万里(吉安吉水县)、陶渊明(九江县)、辛弃疾(上饶铅山县),艺术家有阎立本(上饶玉山县)、黄庭坚(九江修水县),名臣有文天祥(吉安市青原区)、谭纶(抚州宜黄县)、朱轼(宜春高安市)、费宏(上饶铅山县)等。这些名士的陵墓虽然大多仅存一块墓碑、几株杂草,但其背后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却不是这些简单元素可以概括的,整个陵墓形成了简约而又有历史沧桑感的文化景观。

三、国——国家意志在古建筑上有所体现

“国”的维度主要体现于江西的革命旧址上,江西的许多古迹都被赋予了国家事件的意义。而这种现代国家的烙印远远强于古代皇权在江西古建筑上的烙印(比如牌坊等),这也与江西整体给人的“红色之省”的印象相吻合。
(1)红色遗存
江西作为新中国革命火种燎原的地方,其红色基因是根深蒂固的,而这种基因一直延续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因此江西也有数量极为庞大的一批革命旧址,江西的近代红色建筑集中分布在几个片区,包括赣南瑞金片区、赣东南井冈山片区与赣中南昌片区。
这些红色旧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类是革命事件赋予型旧址;第二类是革命事件主导型旧址。类的特点是革命旧址建筑物本身价值较高,即使没有革命事件的加持也有足够的竞争力跻身省级乃至文保单位之列,这种类型的代表有瑶里程氏宗祠(新四军瑶里改编旧址)、江西大饭店(“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庐山大礼堂(庐山会议旧址)、瑞金市红色旧址群与兴国县中央兵工厂旧址群中的某些祠堂建筑等。第二类的特点是建筑物本身的可观赏性较差,如果没有革命事件的加持则无法成为文物保护建筑,其价值主要体现为革命事件的价值,这种类型的代表是上饶集中营旧址、横峰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八一”南昌起义叶挺指挥部旧址等。而第二类旧址之所以能成为文物保护单位,本身就反映了较为强烈的“国”的意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江西有以“文革”时期事件为标志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代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昌“邓小平故居与劳动车间”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思想胜利万岁馆旧址”,可以说是时代的独特烙印,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2)御赐之物
在近代以前,国家往往是与皇帝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御赐的建筑或构筑物便有了极强的“国家”的烙印。在江西,此种类型建筑的代表是牌坊。
江西民间的牌坊,基本都是出于旌表人物、宣传家族荣誉的需求。“表闾”制度本身是朝廷对于民间“嘉德懿行”的一种表彰,因此民间负载着旌表功能的牌坊是对“表闾”制度的直接承继和延续。明清以后,牌坊在民间的表彰功能被普遍接受,牌坊的修建制度也逐步定型。明代以后,牌坊的修建由朝廷统一支配和管理。牌坊也与帝王的恩宠联系在一起,拥有一座牌坊,也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荣光。
江西儒学氛围浓厚,名士众多,因此用于旌表的牌坊数量也不少,且分布在江西各个地方。从平面布局上看,江西牌坊有“一”字形(以理学名贤坊为代表)、“口”字形(以济美石坊为代表)、双“八”字形(以钟陵节凛冰霜坊为代表)等。从材料上看,江西牌坊大多是石牌坊,石材有绿豆石与红砂岩石等。木牌坊有两座,分别是南昌进贤县理学名贤坊与赣州于都县步蟾坊,两者斗栱的构造都非常有特点,前者为精致而富有装饰意味的如意斗栱,后者直接在柱上插华栱和穿枋,给人以浑厚的印象,而无明清时的纤细之气。从功能上看,江西牌坊以独立的纪念性牌坊与门坊为主,标志性牌坊较少。标志牌坊主要为书院牌坊、宗祠牌坊、墓坊,江西典型的标志性牌坊有铅山鹅湖书院牌坊、白鹿洞书院棂星门、高安朱轼墓墓坊。从形制上看,江西牌坊为典型的形制是“三间四柱五楼”(如鹅湖书院牌坊、进贤焦氏节孝坊),而且与邻近的徽州牌坊相比,甚少用高耸的“冲天柱”,大部分用屋顶覆盖,中间雕刻精美。
除了牌坊之外,江西另一个重要的“御赐建筑”是石钟山建筑群中的昭忠祠。1853年至1857年,太平军驻守石钟山,与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展开了大小无数次激战,湘军水师伤亡惨重。1857年,湘军攻下石钟山后,为表彰在湖口与太平军交战中死去的湘军水师将士,曾国藩奏请咸丰皇帝,请求在石钟山上建立湘军水师昭忠祠,咸丰准奏。至咸丰十年(1860),一个以昭忠祠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基本建成。因此昭忠祠虽然名为祠堂,但其反映的更多是国家的事件、国家的意志等“国”层面的要素,而非对先祖的崇敬的“亲”层面的要素。

四、师——教育类建筑遗存丰富

“师”的维度主要体现于书院与文庙建筑,体现的是江西的文化氛围。江西自古以来便具有很强的文化氛围,宋明的理学大家许多都与江西有关,比如朱熹祖籍婺源、陆九渊与罗钦顺为江西人、朱陆之辩发生在鹅湖书院等。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与尊师相联系的儒学在江西盛行也就顺理成章,众多书院与文庙也由此创立并遗存下来。
(1)山秀可藏书,泉清堪濯院
江西为人文之乡,在书院方面颇具盛名,历史上江西讲学式书院出现早,唐代东佳书堂是我国早的讲学式书院之一。在清代,江西书院极其鼎盛,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所载就有526所,加上其他志书、文集的记载,应有千余所之多。除了数量多之外,江西书院名声较大,江西四大书院——鹅湖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闻名全国,朱熹的“学规”在南宋以后成为官学与书院的基本规矩。近代西学传入后,书院逐渐衰败。江西现存书院数量虽不少,但保存现状堪忧,可以分为三类:
类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书院遗址,它们大都独立存在,自成体系。如白鹿洞书院(九江庐山)、鹅湖书院(上饶铅山)、信江书院(上饶)、龙江书院(井冈山宁冈)、叠山书院(上饶弋阳)、奎光书院(宜春铜鼓,即工农革命军军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仰山书院(抚州)等等。此类书院都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内部环境清幽,均为省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类是留有部分遗迹于现代学校中(或附近)或与学校连为一体的书院遗址,如阳明书院(赣州一中)、昌黎书院(宜春四中)、龙河书院(万城中学)、龙冈书院(株潭中学)、正谊书院(株潭初中)、凤仪书院(高安师范)等,这类书院有的整体保存完好,有的只存几间斋堂,有的只剩断壁残垣。其中的代表是吉安的白鹭洲书院,位于白鹭洲中学内,是保存完好并与学校连为一体的著名书院。
第三类是坐落或散布在古村落中的书院。典型代表是乐安流坑村里保留的众多“文馆”,吉安渼陂村保留的“青源”“明新”“敬德”“振幅”等书院,以及高安市贾家村的明月轩书院。总体来讲,这些散布于村落的书院大都比较破败荒芜,不容易被注意到。
(2)星照砚边文,月垂夫子庙
相比于丰富的书院遗存,江西的文庙(孔庙)遗存有些单薄,且均为学祭合一的“学庙”,无高等级的孔子家庙(孔子家族祭祀场所)与国庙(帝王祭祀孔子场所)。据孔祥林所著《世界孔子庙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江西省原有文庙93所,现在大约有10所文庙还有遗存。在对江西各地文庙遗址的调查中发现,江西文庙不仅存世少,而且保存的状况也不好。现在只有安福、萍乡和赣州的3座文庙保存基本完整,新余文庙保存有中心建筑一组,奉新、丰城、会昌、鄱阳4所文庙存有大成殿等建筑。其中安福文庙与赣州文庙在2013年晋升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萍乡文庙、新余文庙与鄱阳文庙大成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奉新文庙与丰城文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见近些年江西文庙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五、亲——宗族及其衍生文化对建筑有巨大影响

“亲”的维度是接近日常生活的,体现于江西的宗祠与宗祠衍生的戏台建筑上,此维度的建筑在数量上较多,但规模不大,大部分保护等级也不高。
(1)亲之威
宗祠反映的是亲族关系中“威”的一面,是亲族中规训力体现的场所。江西宗祠众多,在不同的文化地域下,宗祠的形态也略有不同。其中比较典型的三种类型宗祠分别为徽州宗祠、饶州宗祠、客家宗祠。
徽州宗祠的代表是婺源宗祠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9座,大多位于婺源古村中,与古村的徽派建筑一同构成优美的文化景观。其规模不大,但入口门楼或门坊装饰精美,山墙高耸,整体呈灰瓦白墙的精致印象。
饶州宗祠的代表是景德镇宗祠、官溪胡氏宗祠、龙溪祝氏宗祠等。其体量比婺源宗祠大,如果说婺源宗祠是婉约派的话,饶州宗祠就是豪放派,尤其是上饶广丰的龙溪祝氏宗祠,空间之宽广、风格之气派,令人叹为观止。此外,饶州宗祠普遍带有戏台,而徽州宗祠没有。
客家宗祠分布于赣州,典型的如夏府村宗祠群、东龙古村宗祠群、密溪古村宗祠群等。这些宗祠有一定的客家建筑的风格,比如围合性强,但其细部做法仍与赣北饶州相似,可以看出其相互的传承关系。
(2)亲之乐
在亲族生活中,娱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映在建筑上就是“戏台”。江西的传统戏台共有五种,分别为祠堂台、万年台、庙宇台、会馆台、家庭台。其中现有遗存基本为前两类,后三类中会馆戏台只存景德镇湖北会馆戏台与上饶铅山河口镇丰城会馆戏台,而且已经残破不堪,家庭台只存在上饶信州区相府路17号民宅中,庙宇台已经不存。万年台(广场戏台)也只存于景德镇乐平周边地区,典型的如横路万年台、坑口万年台、韩家万年台等。祠堂戏台的分布稍广,已经辐射到了上饶地区,比如阳春戏台、龙溪祝氏宗祠戏台、官溪胡氏宗祠戏台等。在宗祠戏台中,为特别的为双面“晴雨台”,可以看作兼具宗祠戏台与万年台的功能,天晴时正面演戏给祠堂前广场上的人看(万年台功能),下雨时背面演戏给祠堂内的人看(祠堂戏台功能),婺源阳春戏台与乐平浒崦戏台便是其中杰出代表。
戏台为集中的地方为景德镇乐平地区,乐平也拥有江西的制作戏台的工匠行帮,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依据地域分为涌山、塔前、双田、临港四大派别,每派中分工明确,主要有木匠、雕匠、砖匠、石匠、铁匠、漆匠六类。行帮的延续也保证了江西传统戏台的生存。
除了以上五重维度之外,江西古建筑还有不少重要要素,比如古塔、古桥、古民居等,而且名村、名镇众多。抚州市乐安县流坑村是我国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景德镇浮梁县瑶里镇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被列入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包括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上饶市铅山县石塘镇、抚州市广昌县驿前镇、抚州市金溪县浒湾镇、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本册还收录了其他诸多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群,如上饶市婺源县的徽州古村落古建筑群、代表江西地区传统文化的抚州市金溪县古村落古建筑群等。这些古村落古建筑群,体现了中国传统村落的选址、布局、风水等特征,并且与环境相结合,令人赏心悦目。
江西省文物建筑内容丰富,本册在编写过程中对代表性文物点进行精炼的文字说明,并配以图片,还在各市主体内容之后对其余部分文物点进行了列表整理,主要有古建筑、古遗址、古墓、石窟、石刻及部分近代建筑,以期对江西各地文物建筑情况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希望我们的工作对于江西省古建筑知识的普及能有所帮助。



导语摘要

《江西古建筑地图》择要介绍了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计313处,涉及城池、村镇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