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9.6 4.0折 ¥ 4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贾鸿彬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10115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25478135
上书时间2024-12-11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村。1978年,这个村庄的18位农民以捺手印的形式大胆实行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时间过去了,小岗村从“包一代”繁衍出“包二代”“包三代”,营生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模式。小岗既不平凡,又很平凡,他们在转变的过程中、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有诸多鲜为人知的付出和坎坷。小岗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当代中国众多农村的一个缩影,小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史。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前后1年多的时间内,数十次走进小岗村,以及小岗村人足迹延伸的地方,采访了100余人,获取了大量的*手资料,用《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的手法,描摹了50多位人物40年来的人生轨迹。通过对“大包干”*推手陈庭元、“大包干”带头人家族、走出小岗的小岗人、走进小岗的新小岗人的真实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小岗村40年来风雨烟云和成长成功。除掉严俊昌、严宏昌、关友江、严金昌等著名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余山、关正标等“包二代”外,书中描写了更多普通的小岗人和新小岗人,比如造电动车的徐家有,李帅和他的兄弟,走向宝迪的刘永旺,女博士严艳等。无论是在小岗,还是在异乡,他们因为小岗,而拥有了小岗人的禀赋,血脉与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相连,与甘于奉献的沈浩精神相伴,书写了更多的别样人生。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次呈现,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人物自述还是资料索引,作者都力求原汁原味原风貌。不求其他,只为反映中国农村改革40年,书写小岗村的《史记》!
贾鸿彬,笔名白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滁州市文联副主席。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青年文学》《清明》《中国作家》《百花洲》《安徽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10部(篇);出版过长篇小说、纪实文学《380万军人之死》《开国大镇反》《开国大土改》《上海教父》《天津教父》《东北教父》《陈其美》《宁波商帮》等10余部,作品总计500余万字。有多部(篇)作品被省内外报刊、选集、电台等连载、选载、连播,长篇纪实文学《380万军人之死》曾荣登北京畅销书排行榜;《开国大镇反》荣获2005—2006年安徽文学奖(政府奖)二等奖。长篇小说《陈其美》(原名《辛亥枭雄》)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重点扶持作品,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献礼作品。
前言
章 闯与创
10.
补药的产生
11.
报“户口”
12.
“统一了中国”
第二章 原生代
10.
严美昌
第三章 包二代
10.
严德莲
第四章 新生代
第五章 英雄年代
10.
一桶油
11.
一封信
12. 一座陈列馆
第六章 新村民
10.
“二张”和4300
第七章 新时代
后记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村。1978年,这个村庄的18位农民以捺手印的形式大胆实行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时间过去了,小岗村从“包一代”繁衍出“包二代”“包三代”,营生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模式。小岗既不平凡,又很平凡,他们在转变的过程中、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有诸多鲜为人知的付出和坎坷。小岗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当代中国众多农村的一个缩影,小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史。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前后1年多的时间内,数十次走进小岗村,以及小岗村人足迹延伸的地方,采访了100余人,获取了大量的*手资料,用《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的手法,描摹了50多位人物40年来的人生轨迹。通过对“大包干”*推手陈庭元、“大包干”带头人家族、走出小岗的小岗人、走进小岗的新小岗人的真实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小岗村40年来风雨烟云和成长成功。除掉严俊昌、严宏昌、关友江、严金昌等著名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余山、关正标等“包二代”外,书中描写了更多普通的小岗人和新小岗人,比如造电动车的徐家有,李帅和他的兄弟,走向宝迪的刘永旺,女博士严艳等。无论是在小岗,还是在异乡,他们因为小岗,而拥有了小岗人的禀赋,血脉与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相连,与甘于奉献的沈浩精神相伴,书写了更多的别样人生。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次呈现,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人物自述还是资料索引,作者都力求原汁原味原风貌。不求其他,只为反映中国农村改革40年,书写小岗村的《史记》!
贾鸿彬,笔名白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任滁州市文联副主席。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青年文学》《清明》《中国作家》《百花洲》《安徽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数10部(篇);出版过长篇小说、纪实文学《380万军人之死》《开国大镇反》《开国大土改》《上海教父》《天津教父》《东北教父》《陈其美》《宁波商帮》等10余部,作品总计500余万字。有多部(篇)作品被省内外报刊、选集、电台等连载、选载、连播,长篇纪实文学《380万军人之死》曾荣登北京畅销书排行榜;《开国大镇反》荣获2005—2006年安徽文学奖(政府奖)二等奖。长篇小说《陈其美》(原名《辛亥枭雄》)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重点扶持作品,是中国青年出版社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献礼作品。
1983年1月14日至19日,全国第二届人才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地的论文作者,20个省市区的人才研究组织的负责人和代表,新闻单位的同志共154人。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长王康同志主持了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照华、劳动人事部副部长李云川、国家体委顾问荣高棠等领导出席会议。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童大林作了《鼓励与支持社会主义改革者》的发言。他共介绍了9位站在改革与创新前面的人,他们都是当时振兴经济、振兴科学需要的人才。
位是安徽省凤阳县县委书记陈庭元;第二位叫袁隆平,他是杂交水稻特等奖的主要获奖者,湖南农科院的研究员;第三位是侯学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第四位是首都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周冠五;第五位是常州机械冶金工业公司经理李庭芳;第六位是四平市市委书记黄建勋;第七位是动力学家、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委员吴仲华;第八位是中国科技大教授温元凯;第九位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静和。在童大林的眼里,这些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难得的人才,是改革的弄潮儿,对他们都有描述,都有评论。对于陈庭元,他是这么说的:
有人说凤阳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个是朱元璋,“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但他统一了中国。近又出了一个人物,他叫陈庭元,不是凤阳人,但是到凤阳县当县委书记,他用联产承包,即“大包干”责任制,也“统一了中国”。“大包干”使中国的农业出现了奇迹,短短的几年时间,把面临崩溃边缘的中国农村挽救过来了。
陈庭元一直是搞农村工作的……联产计酬责任制保住了,刚刚起来的农民积极性保住了。这项改革给凤阳带来了巨大的变化。4年来年年丰收,由吃粮靠返销,变成出售余粮,4年共卖给国家7亿斤粮食。
为什么要把陈庭元作为我们中国人才研究会应该宣传的位人物?就是因为他发现和推广了联产计酬责任制,由此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如果20世纪中国有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一个,该是改变了中国农村面貌这件大事。这应该写到历史上去,8亿农民的中国农村能在短短几年改变面貌是了不起的。像陈庭元这样的改革者,要家喻户晓,使所有的人都知道他。
……这9位同志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寄希望于改革,寄希望于改革者。
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现在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改革上,期待着社会主义优越性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出来。人们已经看到农业生产责任制是个重大的改革,一改革就看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现在我国通过改革出现的新气象,如果用理论加以概括和总结起来,也就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要把改革与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与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看。比如在所有制方面,过去强调越大越公越好。现在通过实践,认识到公有制的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这难道不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吗?在按劳分配上,现在实行联产计酬,就把按劳分配具体化了,立即对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是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这一基本原则发展了。
童大林后来曾担任过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等职,是当代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于童大林对自己的高度评价,陈庭元曾说:“对这个评价我很满足,但不敢当!推动这一历史性农村改革进程的是千千万万贫苦的凤阳农民。正如小平同志所讲:‘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
40年后,回顾当年的大包干等一系列改革,回顾童大林所“鼓励与支持”的那些改革者,有很多是历史长河的流星,曾经在夜空中绽放过耀眼的色彩,稍纵即逝了。陈庭元推动扶持起来的小岗的大包干,作为20世纪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缘起,依然星空朗照,熠熠生辉。正如童大林所言,它将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20世纪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一道,永载史册。
小岗大包干是有着众多的推手的,但陈庭元无疑是推手,在凤阳、在小岗,只要提到他,很多老同志都是由衷地赞美。2017年12月16日,在凤阳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和吴庭美谈起当年的老书记,他说:“小岗人搞包干到户时,的确顶着压力。但他们是农民,是自发的行动。你多不准他干,还能不让他当农民?真正承担巨大压力的是陈庭元。他是一个自觉的改革者,用现在书记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知道我们共产党人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公社书记不同意,你县委书记同意?上面要是真追究,首先是县委书记干不成了,还会被批斗,甚至坐牢!这样被整的人有不少。没有敢于为老百姓担当的精神,是做不到的。作为那场改革的亲历者,我当时见到过不少的反对者,当然,他们很多人是为了执行党的政策,为陈庭元的安全担心。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如果陈庭元要是稍微软一软,听身旁其他一些领导的话,小岗村的土地肯定就得并起来,那样就不会有凤阳的大包干!”2017年12月29日,我和温跃渊在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家采访,说到大包干,严俊昌说:“没有陈庭元,哪里有大包干呢?他县委书记要是不让干,我小小的生产队长能抗住?”
小岗农民严俊昌、严宏昌等人自发行动,闯破藩篱,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启幕人。陈庭元等许多党的领导干部,顺应民心,勇于担当,创新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自觉引领者。“闯”和“创”,书写了40年前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1985年4月,陈庭元离开凤阳,任滁县地委专职副书记,1986年4月起,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3月离休。2007年4月3日,陈庭元带着他对土地的热爱、对农民兄弟的眷念,在合肥辞世。恰逢清明时节,小岗人悲痛不已。12位健在的“大包干”带头人在严俊昌、严宏昌、严立学的带领下,来到合肥。他们胸佩白花,举着12个人共同签名、写有“老元子,一路好走”的横幅,告别他们心爱的老书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