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30.2 6.0折 ¥ 50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赖芳伶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78190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0元
货号28486530
上书时间2024-12-09
【导读】缤纷飘落的诗语
赖芳伶
唐诗给人的直觉总是那么斑斓而缤纷,广阔而深远,也难怪它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天地里,占着那么大的一个位子,常常刺痛着、喜悦着、慰抚着无数颗被现实啃啮得满是创痕的心灵。它不仅是了唐人智慧的结晶,更跨越了无可计数的时空距离,崭露出人类普遍存在的内在挣扎问题,吟咏出对生命的热望与忧伤、对爱情的迷恋与哀愁以及对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关注与投赴,它所成就的不只是唐朝历史与文化的精神浮雕。
唐诗的作者众多,内容丰富,风格多彩多姿。清朝康熙年间敕编的《全唐诗》,共九百卷,其中包括作者两千二百余位,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如果唐代不能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什么才算呢?由于唐诗的繁富,历来的选本很多,它们各有 各的精华所在,不过,为大家所熟悉的(也是通俗化
的),就是清人蘅塘退士所选的《唐诗三百首》了。他的眼光很不错,能够入选的几乎全属杰作,然而,也有出色的作品未能蒙他青睐, 比方李贺的作品就是。
而我们这本书所做的工作,步(上篇)是给唐代的诗歌来一个整体的介绍,也等于是浓缩了唐代诗歌史的渊源、发展和式微。这当中我们提到许多较突出的诗人,配合唐诗的起落兴衰作概略的说明。第二步(下篇)就是各家名作赏析的部分,也是这本书的重心所在。先是交代作者的生平与时代环境,接着才找出代表性的作品,附上“语译”及“赏析”。
我们必须说明的是,“代表作”事实上很难有确切的定义。大体上还是重视它的“通俗性”,换句话说,我们尽量选择大家比较熟知的作品,必要时再在文末附录参考的资料。语译方面也尽量维护诗的原意,有不足的地方就留到赏析里再补充。所以, 有大多数的名作跟《唐诗三百首》所选的一样,另有小部分则是从这些诗人的专集里找出来的,难字也加上注音。
这里所选的诗人共二十九家,诗作共六十九首(另有附录的诗选),遗珠之憾是一定有的。我们很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您欣赏唐诗时,一盏引路的小小明灯,没有灯的路上,或灯光不及的地方,就请您以有灯时的经验和感受,再继续去寻索唐诗广浩幽深的世界吧!
诗歌走入唐代,便成为唐代的时代精神。它昂扬的气势,豪宕的笔调,雄浑的特色,宛曲的文风;它谜般的色彩,花般的幽香,梦般的意境,它所有的苍凉沉郁奇诡幽丽之美;它对生命、对爱情、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歌咏、热望与哀伤;它作为古典文学的璀璨的瑰宝,从此便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读唐诗,感受它的美和卓越的韵致。
诗歌走入唐代,便成为唐代的时代精神。它昂扬的气势,豪宕的笔调,雄浑的特色,宛曲的文风;它谜般的色彩,花般的幽香,梦般的意境,它所有的苍凉沉郁奇诡幽丽之美;它对生命、对爱情、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歌咏、热望与哀伤;它作为古典文学的璀璨的瑰宝,从此便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读唐诗,感受它的美和卓越的韵致。
赖芳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毕业,香港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新诗典范的追求》《阅微草堂笔记研究》《清末小说与社会政治变迁》等。
导读】缤纷飘落的诗语
上篇 唐诗总论
锦绣缤纷话唐诗
下篇 名家名作赏析
王 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骆宾王——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宋之问——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 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岑 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 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常 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崔 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李 颀——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李 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杜 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张 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韩 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元 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贾 岛——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张 祜——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李 贺——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杜 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歌走入唐代,便成为唐代的时代精神。它昂扬的气势,豪宕的笔调,雄浑的特色,宛曲的文风;它谜般的色彩,花般的幽香,梦般的意境,它所有的苍凉沉郁奇诡幽丽之美;它对生命、对爱情、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歌咏、热望与哀伤;它作为古典文学的璀璨的瑰宝,从此便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读唐诗,感受它的美和卓越的韵致。
赖芳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毕业,香港大学文学博士。曾任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东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新诗典范的追求》《阅微草堂笔记研究》《清末小说与社会政治变迁》等。
锦绣缤纷话唐诗
唐代的诗歌,以非凡的灵姿异彩,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园地里, 绽放出耐人寻味的芳醇与隽永,凝固成中国人永恒的文化心声。它不仅仅是唐人的血泪与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血泪与骄傲。
唐诗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文学奇迹,它犹如百川汇海、水到渠成,又像是早有的无数种子埋进泥土,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只等待一个合适的时刻到来,便要纷纷突破地壳,以无比的璀璨缤纷迎向暖阳。我们现在就先来谈谈,到底是怎样的日光、空气和水,使得泥土里一颗颗的种子,成为一朵朵华彩可人的奇葩的。
东汉末年有黄巾之乱,天下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接着曹丕篡汉、三国鼎立,而后进入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代的统一,这当中的三百年(220 ─ 581)可以说是胡汉纷争与融合的历史。后来天下大权落入李渊手中,建立了自秦、汉以来强盛的唐帝国,大约持续了三百年的王朝岁月(618 ─ 907)。
这个融合着胡汉血统的新兴帝国,在初的四十年里,国势真是大,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精神与物质文化的高度发展。不过,这几乎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共同基础,而我们要讲的唐诗,除了这个基本的条件以外,还有下面的几个因素:
个就是科举制度,由于它才使得许多出身贫寒的读书人有了跻身政治活动的机会,也才有可能实现儒家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入世理想。唐室本身是杂有胡人血统的统治阶级,取得天下后极想拉拢寒士阶层,以巩固自己新得的权位,进而打击六朝以来,在社会政治上盘根已久的旧贵族势力。寒士们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也已经成为社会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可圈可点的实际作为,使唐皇室不得不刮目相看。基于此种情势,统治者顺水推舟,以考试制度拔擢新的人才晋用,多少可以平衡一向被豪门世族所垄断的政治权势。而“诗赋”,就是当时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天下的才俊多要以此作为晋身的途径,当然就会很卖力去研习,文学里的诗歌受到功名的引诱,也就特别活跃起来了。
第二个就是帝王们的爱好与提倡。唐代的帝王,大部分文学细胞都很丰富,从高祖到太宗都在各地广设学校,更于京城设置规模宏大的“弘文馆”“崇文馆”,俨然是一处国际性的文化学术重心。许多当时的友邦,像日本、高丽、百济、新罗等都相继派 遣大批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这种文化学术(兼及贸易)的交流, 使得大家的眼界与心胸都为之拓展。吸收融会的能力加强了,创造力也增进了,这必然促进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
还有,帝王既然喜好文学,就会诏令杰出的文人来为他们歌功颂德、粉饰时代的升平,好比玄宗曾召李白入宫写下极有名的《清平调词三章》、宪宗召白居易为翰林学士、穆宗提拔元稹为祠部郎中……种种的恩宠荣耀无形中给年轻的读书人一个榜范,总希望吟诗作文,有朝一日跃登龙门,那可真是备极殊荣了。“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岂不是很有道理吗?
第三个是诗歌本身的发展。我们知道,诗歌经历了东汉建安时代的创作,五言诗已经宣告成熟,即使七言诗的写作也不再是陌生的了。像七言古诗、绝句及律诗,经过六朝长时间的酝酿, 一旦步入唐代,那是一定要开花结果的。本来,唐朝以前的诗歌, 除一般民间歌谣和古诗十九首等少数作品以外,几乎全属于贵族文人的作品,他们多致力于辞藻及声律美的追求,所吟咏的对象 也不出其富贵生活的范围,所宣舒的也常常是个人去就的情怀而已,很难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不过,当然也有为数甚少的诗人, 像陶渊明、谢灵运、庾信……他们的诗歌是不能以上述的标准率尔否定的。
有唐一代的诗歌,一方面承袭六朝诗人们所创造的格律,汲取了他们作品中的精华,同时醒觉了六朝诗歌的缺点。虽然初唐的诗歌仍不免于歌功颂德的恶习,但是为时不久,诗歌就逐渐回到平民出身的诗人们手里(这点要配合前述的个因素来了解),像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张籍、元稹、白居易……都是真正从贫寒中挣扎、奋斗出来的。他们的阶层使他们切身体验到什么才是人间真正的疾苦?由于人类同胞爱的激发, 他们诗歌的内容也就逐渐突越了个人荣辱的局限,他们所要表达的就指向普遍大众的心声。这么一来,诗歌的社会基础不仅扩大,也加深了。作者群的层面广泛起来,作品的数量也更多;相对的,由于有竞争性,质的要求也就提高,重要的是,读者群再也不光是那一批养尊处优的豪门显要和少数操生杀大权的王族贵胄了。大部分的人都了解到诗歌并不是某部分人的专利,它可以传达人类普遍存在的诸般情感,反映时代社会里民生的兴荣与哀苦。诗歌走入唐代后,成了唐朝的时代精神,也成为唐朝文化丰饶、细致的表现。
讲到这里,我们大致上已经明白:唐代的诗歌是六朝诗歌的延续,是前代旧文学的大融汇。但是,不论就它的内容、风格或形式来看,它都有比以前更了不起的卓越成就。论内容,诗歌包括得很广,有哲理玄思的,有倾诉出世渴望的,有控诉战争的,有歌颂爱情的,有批评社会风尚的,有讽喻时政的,有吟咏史实寄慨兴悲的,有代传群众心声的,有思乡念国的,有歌咏田园山水的……论风格,有豪宕奔放的笔调,有纤柔宛曲的文风,有雄浑悲壮的特色,有呕心苦吟的推敲,有天马行空的爽利,有奇诡幽丽的经营……论形式,唐诗一方面把以前旧有的五古、七古表 现得更完整、更熟练,一方面完成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的所谓“近体诗”,又有从乐府直接发展变化而来的“歌行”,以及脱离旧乐府而产生的“新乐府”。唐代的诗歌真是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的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大瑰宝,它所散射出来的光芒,是足以使其他时代的诗坛黯然失色的。
李白
(701—762)
如果把中国古典诗歌的世界比成浩瀚的苍穹,那么,李白就是其中灿丽的一颗明星。他集神仙、剑侠、酒客、诗人多种性情于一身,才华横溢、狂放不群、博学洒逸;也因为这样,使得这一位道教徒的诗人,一生在现实里痛苦不堪,挣扎不已。
李白的籍贯令人扑朔迷离,历来有四种说法:一、陇西成纪; 二、金陵;三、山东;四、四川。这当中种说法没有充分的 证据,不足为信。第二种说法,是根据他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所提到的,不过金陵可能是金城(在今甘肃天水附近,也就是 陇西成纪)之误。第三种说法,是根据杜甫“近来海内有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简薛华醉歌》),但是山东在唐代是函谷关以东的通称,此说也不足信。至于第四种说法,李白五岁时,家人搬到四川,定居在绵州,他从五岁到二十五岁这段时间一直住在绵州,过着读书与学剑的生活,故此说较合情理也较可信。但这也只能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对于他五岁以前(出生地)的住处, 他自己忌讳不提,可能有难言之隐。此外倒也有人推论李白的色目、高鼻是具有胡人血统呢。
开元八年(720),苏颋为益州刺史,李白曾经在路上投刺拜见。苏颋常在同僚的面前,大为赞赏年方二十却已锋芒毕露的李白说:“这位年轻人才情超奇,稍加一些学识的底子,足可比美汉朝的司马相如。”
李白虽然得到苏氏的赏识,但并没有立刻攀权附贵,反而,跟着逸人东岩子隐居在岷山修道,好几年都不到城市里去。
大约在二十五岁的时候,李白静极思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自负“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于是他“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早发白帝城》一诗,就是这种雄姿英发的写照。
在安陆时,李白娶了唐高宗时左相许圉师的孙女,一住就是十年的光阴。在鲁中,李白曾和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这些人隐居在徂徕山竹溪,当时的好事者,称呼他们为“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李白四十二岁,云游会稽,和道士吴筠一起住在剡中。刚好吴筠奉召赴京城,李白陪着他到长安。才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蜀道难》,大为激赏,赞叹说:“这可是天上贬谪下凡的神仙呀!”
时来运转,唐玄宗也知道了李白,很赏爱他的诗才,诏命他供奉翰林,专掌密命。李白生性嗜酒,给文学史上留下不少浪漫的典故。杜甫的《饮中八仙》诗曾经说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更相传李白醉酒,有“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的种种殊宠,可见,在长安的这段日子里,李白的生命充满了五彩缤纷、极尽人间的缛丽荣宠。
李白因诗才而受宠,竟也因诗才而蹇困。天宝三年,玄宗与贵妃在沉香亭赏花宴饮,下诏李白赋诗,李白倾其才情而成《清 平调》三章,其中有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的意思是说整个汉宫里的美女,有谁比得上当今的贵妃呢? 只有那媚丽可人的赵飞燕新妆刚成,勉强可以一比罢了。可是, 由于高力士早已对李白衔隙在心,马上抓住机会,指摘其中赵飞燕的事来激怒贵妃(飞燕姐妹一向被认为是亡汉的祸水),李白大受排挤,只好黯然离开长安,再度过着浪迹四方的日子。
其实,玄宗召李白入京,也不过是以“倡优蓄之”罢了。他 固然欣赏李白在文学方面的才情,但是,他所寄望于李白的只是替他写些歌功颂德、游欢助兴的诗篇,
我们要走向现代,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寻求一个中国文化的根脉,怎么样重新生根发芽,帮助我们这个社会迈向更好的现代。
——龚鹏程
中华文化,有那么丰富的人生故事,有那么精彩的绘声绘色,有那么有趣的奇想异设。当然也有哲理,但那些哲理又是那么自由、多元,任凭取舍、选择、评判。人们从这种文化中看到的,是一种完整的人生实践,组合成一种刚健恢宏又温文尔雅的生命交响乐。这样的文化,充满生动的质感,也容易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余秋雨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台湾影响*、水平*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众学术普及丛书。此后图书一版再版,加印不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大陆九州出版社引进后,经一年多时间编辑,今年起陆续推出简体增订新版。
这套书从25万册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整理出60部“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经典,包括六经及诸子、文艺各领域。当时台湾出版人高信疆、柯元馨夫妇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其中有著名学者龚鹏程、傅佩荣、曾永义等,另有知名作家张晓风、传媒界大腕詹宏志参与。60多名专家学者联手,倾力打造,一时风动岛内,家喻户晓。
——《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0日
本次丛书的大陆再版,以2014年的台湾版为底本,每一本都由作者或编者做了修订,质量进一步得到完善,且增加了《易经》与《大学•中庸》两本书。装帧设计上也有创新,开本的设计便于携带,更适合青年读者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5月9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