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0.8
4.3折
¥
48
全新
库存16件
作者(美)霍夫曼 著,许金声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4609
出版时间201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23418897
上书时间2024-11-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详细的传记,也是世界范围内*权威性的一本传记。
作者历时五年多,采访了二百多人,以时间为线索,从大师的童年生活写起,叙述了他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童年时和母亲的糟糕关系
高达195的智商
喜欢与猴子打交道
在纽约同霍妮、弗洛姆、阿德勒等心理学名家交往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
竟然曾经下海经商
与同样是大师的皮尔斯的面对面冲突,
多次梦见自己被美国心理学学会开除,却在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坎坷、曲折,富有戏剧性。
作者简介
爱德华·霍夫曼,国著名美心理学家,主要著作有《自我的驱力:阿德勒与个人心理学》、《为了梦想的人――威尔海姆?莱西传》、《父亲的智慧》、《母亲的智慧》等,他关于马斯洛的著作除了本书外,还编辑有《洞察未来――马斯洛未发表过的文章》。
译者许金声,中国心理学会评定心理学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全人心理学的倡导者,“通心”概念的提出者,常年在全国各地举办心灵成长工作坊。主要著作:《通心》、《第三次革命:通心》、《活出*状态》、《唤醒大我》等。
目录
第1章布鲁克林的童年生活
第2章追求心智成长的奋斗
第3章一位心理学家的诞生
第4章喜欢与猴子打交道的男人
第5章性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探索者
第6章在心理学世界的中心
第7章与印第安人共度田园时光
第8章布鲁克林大学的革新
第9章自我实现之光
第10章加利福尼亚的插曲
第11章重返布鲁克林
第12章布兰代斯大学的开拓
第13章失望与新梦想
第14章墨西哥的慢节奏
第15章开明的管理者、神秘体验论者和企业家
第16章艰难前行的反传统文化勇士
第17章加利福尼亚的拯救——“死后”的生涯
附录马斯洛心理学词汇表
马斯洛著作
参考文献
译后记学习马斯洛
内容摘要
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详细的传记,也是世界范围内*权威性的一本传记。
作者历时五年多,采访了二百多人,以时间为线索,从大师的童年生活写起,叙述了他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童年时和母亲的糟糕关系
高达195的智商
喜欢与猴子打交道
在纽约同霍妮、弗洛姆、阿德勒等心理学名家交往
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
竟然曾经下海经商
与同样是大师的皮尔斯的面对面冲突,
多次梦见自己被美国心理学学会开除,却在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坎坷、曲折,富有戏剧性。
主编推荐
爱德华·霍夫曼,国著名美心理学家,主要著作有《自我的驱力:阿德勒与个人心理学》、《为了梦想的人――威尔海姆?莱西传》、《父亲的智慧》、《母亲的智慧》等,他关于马斯洛的著作除了本书外,还编辑有《洞察未来――马斯洛未发表过的文章》。
译者许金声,中国心理学会评定心理学家,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全人心理学的倡导者,“通心”概念的提出者,常年在全国各地举办心灵成长工作坊。主要著作:《通心》、《第三次革命:通心》、《活出*状态》、《唤醒大我》等。
精彩内容
第1章 布鲁克林的童年生活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欧洲东部,历大规模的社会迁移浪潮正在兴起。无数穷苦的犹太人为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自由,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移居到美国。在俄国古老的国土上,封建制度一直存留到19世纪末,对犹太人的迫害仍然在各处进行,沙皇及其朝廷即使对此没有给予默许和鼓励,也至少是不闻不问。对于许多犹太人来讲,尽管对等待自己的新大陆所知甚少,他们仍然相信,到了那里之后,生活必将得到改善。
塞缪尔马斯洛(Samuel Maslow)就是这些移民中的一位。他的家在俄国的基辅城,那里聚居着大量的犹太人。他在14岁时便离家出走,这有些违拗他那实行家长制的家庭的意愿。塞缪尔身无分文,独自漂洋过海,部分原因还在于反抗他那专横的父亲,例如,父亲压制了年轻儿子想要拉小提琴的愿望。
当塞缪尔到达希望之乡的海岸时,他与自己家族的人一样,只会讲俄语和希伯来语,而且对美国一无所知。他随身带着一个布条,上面写着他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个条子是带他来美国的亲戚为他准备的,亲戚把布条别在塞缪尔的衣领上。塞缪尔在费城待了几年,一面学习新的语言,一面打零工。后来他移居纽约,和另外的亲戚住在一起。
在纽约,塞缪尔做起了制桶生意,并很快同表妹罗斯结了婚。在他们双方家庭的先辈中,既没有杰出的学者,也没有富翁,只是罗斯的家庭比她丈夫的家庭要更虔诚地信奉宗教。
1908年4月1日,他们的个孩子在曼哈顿降生了。依照犹太人的习惯,给他取名为“亚伯拉罕”,这是他们一位已去世的亲戚的名字。在以后的几年里,罗斯先后生了3个男孩和3个女孩,其中有一个女孩在婴儿期就夭折了。亚伯拉罕是家中长子,被称为“亚伯”。他的弟弟妹妹按出生顺序分别是:哈罗德(Harold)、保罗(Paul)、鲁思(Ruth)、西尔维亚(Sylvia)和刘易斯(Lewis)。
关于学龄前的岁月,亚伯拉罕马斯洛早的记忆是关于他母亲的。他们之间相处得很不愉快。虽然家里没有什么要遵守的犹太人的宗教礼节,但她是一个迷信的女人,经常为一些小小的过失就冲着孩子们说:“上帝将严厉惩罚你!”数十年后,马斯洛在回忆时,提到了她的这种威胁:在我大约四五岁时,我开始检验她预言的各种事情,并且寻求关于这些事情的各种想法和观点。例如,她说,你如果做了这种或那种事情,上帝就要毁灭你。然而,我做了,上帝并没有毁灭我……我记得有一次她对我说,如果我从窗子里爬出去,就不会再长高了。但是,我爬出去了。后来,我量了自己的身高——当然,我一直在长,并且远远超过了原先刻下的记号。
正是在这种从幼年的心灵折磨到科学探索的发展中,年轻的马斯洛逐渐对宗教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怀疑和对无神论的尊重。他后来着重强调了他母亲在这方面不知不觉对他产生的影响。他说:“作为一个孩子,迷信和宗教对我来讲是一回事。我从她那里所得到的,就是鄙视这些东西。”
多年以后,马斯洛才意识到反宗教迷信对一个犹太人的意义,但是,他年轻时的无神论倾向几乎与他在市区经常接触到的年轻人的反犹太主义没有什么关系。马斯洛成年以后,常在私下或公开场合谈到在他早年性格形成时期,他所经历过的普遍而强烈的反犹太人情绪,这对他初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偶尔提到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所经历的反犹太主义。
马斯洛的家人和朋友们在回忆往事时都感到迷惑不解,马斯洛是在一个犹太人占多数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且上的是犹太人的学校。因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马斯洛肯定在感情上比他的同辈人对民族偏见更敏感。而且毫无疑问,他儿时羞怯的性格和瘦弱的体质,也使得他在反犹太人情绪方面比同辈人更容易受到伤害。
对于作为一个年轻的犹太人所遭遇到的敌意,马斯洛感到恐惧和愤怒,更感到困惑。他奇怪人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彼此。
在马斯洛关于童年时代清晰生动的回忆中,有一些是关于各种各样反犹太人帮伙的。这些帮伙在按种族划分的街区到处游荡。在布鲁克林,每个街区都有自己统一的种族特征,如爱尔兰人、意大利人,或者犹太人。随着父亲塞缪尔在修桶业上的成功发展,马斯洛一家人由下中产阶层的街区搬至中产阶级的街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当地的年轻人总是热衷于保持自己地盘的单纯性,反对外来人进入,马斯洛对此印象颇深。他后来回忆道:“当我是个孩子的时候……反犹太人的情绪实际上是一种十分敏感的现实,如果你走错街道的左右边,你就会遇到麻烦。”
例如,到布鲁克林公共图书馆分馆,要通过好几个街区,风险就很大。马斯洛从5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他经常到街区图书馆浏览书籍,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以此来躲避家中的紧张气氛。他后来回忆:“那时,我经常比家里其他人起得更早,一出门就到图书馆去,站在门口等待开门。”他还补充说:“在儿童阅览室里,我读了每一本书,当我读完这些书后,图书馆的人给了我一张成人阅览卡。”这些话听起来也许使人有几分难以相信。
为了到达这个对于他来说是“避难所”的图书馆,马斯洛必须离开安全的犹太街区,冒险穿越“敌人封锁线”,即通过偏僻的街巷和破木栅栏。这是一条必须仔细研究的路线,如果被那些反犹太人的帮伙发现,他们就会追赶他、咒骂他,并且往他头上扔石块。在那些日子里,虽然冲突很少会上升到更危险的暴力行为,但是作为一个瘦弱、胆怯,没有战斗力的孩子,他还是很害怕的。
为了保护自己,马斯洛10岁左右时,决定参加一个自我防御的犹太人帮伙。但是,如果要被这种组织接纳,他必须隐瞒自己读书的爱好。而且,他很快发现还有更难以克服的障碍:
我想要成为这个组织的成员,但是我却办不到。他们拒绝接受我,因为我无法下手杀死一只猫。每个想入伙的人,都必须将一只猫吊在晒衣绳上作靶子,然后退后若干步,用石头砸它,直到把它砸死。
另一件事是,他们要我在角落里朝女孩子扔石头。现在我知道有些女孩子喜欢这样。然而,当时我却不能向她们扔。我不能向女孩子扔石头,也不能杀死猫,于是,我被排斥于这个帮伙之外,我一直没有可能成为我想成为的那种帮伙成员。
在马斯洛就读的小学中,老师的反犹太人的情绪也很强烈。这些老师大多是爱尔兰籍妇女。她们公开表示出对犹太籍学生的敌意和偏见,包括直言不讳地挖苦犹太籍学生。马斯洛清楚地记得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情节:有一天,班上的学生进行拼写比赛,他的拼写成绩超过了所有同学,贏得了比赛的胜利。然而,他的老师,一个名叫多伊尔(Doyle)的“可怕的坏女人”,却叫他站起来,继续让他进行一连串的拼写,一直到他在“平行”这个词上出了错误。然后,她带着一种胜利的表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轻蔑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就是一个小滑头、冒牌货!”
有时,马斯洛在无意中听到其他老师也轻蔑地叫他“那个精明的犹太人”。但是,在福莱特布什第179公立学校时,有一位老师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虽然格里芬小姐(Griffin)不是个非常温和的人,但是,她能用公平而且友好的态度对待他,这使马斯洛很快对她产生了好感。许多年以后,他回忆道:“当时,我想,我要去爱每一个人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