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1000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传统文化1000问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18.3 5.1折 36 全新

库存23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景宜

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9085509

出版时间2014-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23407207

上书时间2024-11-28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我国现存首完整的山水诗是什么?
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
城市的“市”早是什么意思?
“中国园林之母”指的是哪座园林?
……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从历史思想篇、文化典籍篇、社会生活篇三个部分,分门别类地介绍我国各时期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所得的成就。内容触及先民的文化思想、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奥秘之处和闪光点,叙述浅显易懂,直观而系统地呈现了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赵景宜,曾任杂志编辑、图书编辑,参与编辑《我的第一本彩绘小百科》、《成语好好玩》《北大公开课》《北大经济科》《哈佛公开课》《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王国》《别随情绪做傻事》等作品,取得不俗的市场业绩,其中名校“公开课”系列长期占据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部分作品版权输出至东南亚诸国。

目录
Ⅰ 历史思想篇 
第一章 先秦时期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章 隋唐五代十国 
第四章 宋元时期 
第五章 明清时期 

Ⅱ 文化典籍篇 
第一章 文学 
第二章 文字 
第三章 典籍 
第四章 书画 
第五章 音律 
第六章 医学 
第七章 科技 
第八章 地理 
第九章 历法 
第十章 占卜 
Ⅲ 社会生活篇 
第一章 政治 
第二章 经济 
第三章 法律 
第四章 教育 
第五章 军事 
第六章 礼制 
第七章 衣食 
第八章 住行 
第九章 休闲 
第十章 风俗 

内容摘要
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什么?
中医为什么被称为“岐黄之术”?
城市的“市”最早是什么意思?
“中国园林之母”指的是哪座园林?
……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从历史思想篇、文化典籍篇、社会生活篇三个部分,分门别类地介绍我国各时期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方面所得的成就。内容触及先民的文化思想、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奥秘之处和闪光点,叙述浅显易懂,直观而系统地呈现了浩瀚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主编推荐
赵景宜,曾任杂志编辑、图书编辑,参与编辑《我的本彩绘小百科》、《成语好好玩》《北大公开课》《北大经济科》《哈佛公开课》《乔布斯和他的苹果王国》《别随情绪做傻事》等作品,取得不俗的市场业绩,其中名校“公开课”系列长期占据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部分作品版权输出至东南亚诸国。

精彩内容
1. 夏商西周时期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我国政治哲学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而先秦思想则发轫于商周。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带有浓厚的神本主义色彩,也奠定了后世政治理念的核心基础。殷商时期认为“帝”是殷人的保护神和象征,因此殷王依靠“帝”与祖先崇拜来维护统治。西周时期的政治观念将宗教权威和政治权威合二为一,主要体现为王权神授与天下王有。从根本上来说,政治思想是社会各个阶级对如何维护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经济的、哲学的、伦理的等思想,终都以各种方式融为政治观念。
2. 殷商时期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殷商时期的主要思想体系是王权思想。它根源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人们对自然以及祖先的崇拜。商王自命为“天”在人世间的代表,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并以“君权神授”“君神一体”等王权思想体系来蛊惑或威胁民众,使民众心甘情愿地屈从于王权的统治之下。在这一“王权至上”的思想体系建立之中,统治者将王权和神权结合,用以束缚民众的精神意志,并成为该体系发展的动力。
3. 从商到周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变化?
商周时期的思想体系中心都是“天命”“王权”,这个思维过程从强化,到弱化,再到强化。夏朝到商朝经历了一个强化的过程,商朝到周朝又有一个弱化。周初的统治者除了制定了一整套系统完备的礼乐典章制度,还对商亡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如何巩固统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总结与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很有见地的政治主张和理论。
4. 周公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周公”实际上指的是周代的爵位,但是我们一般提到的“周公”,姓姬,名旦,为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而得名。他是西周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三监”叛乱,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主要表现为主张“明德慎罚”,开启了中国注重德治主义、民本主义的政治思想传统,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5. 什么是“敬天保民”?
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前朝统治经验之后,主张“天”将统治人间的权力(即“天命”)交予有德的人,如果统治者失德的话也将失去“天”的庇护。因此,统治者应该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这就意味着统治者既要顺应天意,又要顺应人心,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表现的剥削欲的专利思想也逐步增强。但总的来说,“敬天保民”是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基本的治国方针,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6. 春秋时期的“轻天重民”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春秋时期,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形成,宗法与神权政治走向末路,反映到社会思想上就是对“天”的信仰的动摇与重民思想的建立。此时,“天”被改造为一个泛化的、自然化的概念,其神秘主义的性质大大减弱,并且人们开始主要从政治本身的原因来说明、解释政治的兴亡,而不仅仅求解于神意或天命。即政治的兴亡取决于民心之向背和统治者的政策与品质。这种把民的地位摆在神之上和反对人祭的思想是奴隶制崩溃的反映。
7. 什么是“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至汉初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与思想文化经历了一场深刻变革,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被称为“百家”,其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等。“诸子”也指他们的代表作。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
8.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著名命题。黑格尔认为,全部历史由基督推出,而“上帝之子”的出现是历史的轴心。即历史轴心是一系列对人类具有非凡意义的事件。因此,雅斯贝斯认为,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前800—前200年间,这些事件标志着人类精神的次觉醒,并把这个时期称作“轴心时代”。这个时期,在中国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此时中国出现了老子和孔子,中国哲学中的全部流派也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同时,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9.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重要思想流派?
诸子百家中流传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他们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文学价值。
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看,诸子百家被一些现代著作认为是早期的学科分类体系,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偏向政治军事与伦理领域,墨家、道家、名家、医家和农家等偏向自然工艺与逻辑等领域,禅家、杂家、书画家等则偏向人文艺术等领域。并且,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中华文化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科学社会规范)、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10. 什么是“九流十家”?
“九流十家”是我国先秦时期到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西汉著名学者刘歆编著的《七略?诸子略》中,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多学派划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并分别指出其学术渊源及主要特点。十家中小说家属于艺文,除去不算,称为九流。
11. 什么是儒学?
儒学是我国历代对儒家学说的一种别称。儒学起源于春秋时期,儒家与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并称为“诸子百家”。西汉武帝时期起,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并由此开始在中国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的思想统治。儒学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儒学不仅在政治上作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同时在社会上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 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地位如何?
儒学自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至今,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部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扩展到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生活、行为、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并起到支配性的作用。历史上,尤其是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伦之序的伦理思想和“仁”“义”“礼”“智”“信”“忠”“孝”“悌”等道德规范,由于其能够充分满足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宗法型社会生活及维系这社会君主专制统治秩序的现实需要,因而被历代国家政权自觉地用来作为整合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工具。儒学实际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国家意识形态性质的观念体系。因此,儒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13. 儒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儒学自产生以后,历朝历代诞生了无数儒家学派的贤能之士。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战国时期的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同时期的还有战国时期赵国人荀子;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宋明时期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将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结合的陆九渊及其继承者王阳明;20世纪20年代的新儒学代表梁漱溟、熊十力、牟宗三等。
14. 为什么孔子被称为“圣人”?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整理《诗》《书》等,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和孔子与门人的问答。
孔子思想对春秋战国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治家治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为历代所推崇。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孔子住的阙里,被后人盖起了三间祠堂,塑了像,后来成为孔庙。孔子的坟墓被后人垒高了,以后逐渐成为孔林,后人还在阙里造了孔府。西汉元光元年(前134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孔子及其儒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孔子遂被尊为“圣人”。至清代,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学(儒学)也被尊为神学。
15.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仁”在中国古代表示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16. 孔子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
对于孔子名字是如何得来的,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异议,不过较为流行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也就是说,孔子之所以名丘,字仲尼,是因为“生而首上圩顶”,即得名于出生后的生理特征(头部)。另一种说法是见于《孔子家语?本姓解》,“徵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有男(一作勇),而私祷尼丘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