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格外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18.1 6.1折 29.8 全新

库存6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一格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66834

出版时间2012-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9.8元

货号23204627

上书时间2024-11-28

当科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李一格,北京四中道元实验班学生,多次组织、主持校内外大型活动,并赴欧美、日本、台湾、香港等地交流。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充满正能量和大气场的90后形象,向读者描绘了一幅17岁中学生的人生地图,包含了一个青少年对生命、人生的看法,有感悟、思考,有探讨、追问,有一个女孩对生命精彩的体验,不平凡中体现出一代人特有的个性与思想。



作者简介

  她是不拘一格的领导者,是北京四中模拟联合国协会秘书长、第八届国际顾拜旦青年论坛活动总策划、志愿者队队长;曾任北京四中团支书、首师大附中班长、中关村三小少先队大队长、舞蹈团团长。
  她是别具一格的主持人,承担校内外重要活动主持工作已10年,曾与朱军、鞠萍、郎永淳等共同主持。
  她是自成一格的小作家,获全国“春蕾杯”一等奖、“少年作家杯”一等奖、北京四中“流石文学奖”。
  她的故事丰富、动人,她的体验比年龄更大气、更宽怀。她8岁到10岁写成近30万字的《格格日记》,第一句便是:我很小,但我有想法。



目录

意外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
 16岁,致爱情
 屁股都坐烂了
 表白
 七年
 8月8日
 等
 海岛子民
 夜色地坛
 爸爸的字
 
身外
 心湖
 小旅?天籁?使者
 跟进
 关系
 遇见
 问梦想
 有女如荼
 
窗外
 南湖东风
 乐?人?乐
 焰火
 沼泽地里的植物
 小不点儿与大校长
 给同窗的信
 D I Y
 荆棘的光荣路
 开学信
 我的校长
 容颜
 
课外
 课外的同学
 说一不二
 中学生对话女科学家
 小益而大公
 心动
 来到军营必做的事
 一泊春华
 最好的时光,最好的你
 飞扬顾拜旦
 
言外
 再读《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经典常谈
 读《岳阳楼记》
 书话
 美衣清扬
 读一读,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读书推荐:三本小书
 
大家说
 我说(代后记)



内容摘要

  李一格,北京四中道元实验班学生,多次组织、主持校内外大型活动,并赴欧美、日本、台湾、香港等地交流。
  在本书中,作者以其充满正能量和大气场的90后形象,向读者描绘了一幅17岁中学生的人生地图,包含了一个青少年对生命、人生的看法,有感悟、思考,有探讨、追问,有一个女孩对生命精彩的体验,不平凡中体现出一代人特有的个性与思想。



主编推荐

  她是不拘一格的领导者,是北京四中模拟联合国协会秘书长、第八届国际顾拜旦青年论坛活动总策划、志愿者队队长;曾任北京四中团支书、首师大附中班长、中关村三小少先队大队长、舞蹈团团长。
  她是别具一格的主持人,承担校内外重要活动主持工作已10年,曾与朱军、鞠萍、郎永淳等共同主持。
  她是自成一格的小作家,获全国“春蕾杯”一等奖、“少年作家杯”一等奖、北京四中“流石文学奖”。
  她的故事丰富、动人,她的体验比年龄更大气、更宽怀。她8岁到10岁写成近30万字的《格格日记》,句便是:我很小,但我有想法。



精彩内容

  与陌生人的七百封邮件
  
  1997年,他打算出国留学,满心为英语发愁,特别是写作。正当他为此而闷闷不乐时,电子邮箱里冒出来一封通篇英文的信件。他先是一愣,是封发错的邮件唉,他刚想着,就边查词典,边朗读,被那开头舒畅而雅致的语言吸引了。太美了!
  “不如回信给他如何?一是告知他邮件发错了,二来……请他做自己的英文写作老师吧!”他敢想敢干,果真这么做了。
  对方很快回复给他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我的课上也有很多中国的‘儿子’和‘女儿’们,我经常请他们来家里吃饭、聊天。我很高兴你有这个愿望……”原来,对方是一位加拿大的老人,名字叫Craig,1946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语言博士学位,他的妻子Mary在三十年代曾拿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并且获得了学士学位。
  他开始与这位陌生的老人通信了。很多次,老人的批注比他写的字还要多。老人总是很认真,经常一段一段地评论,逐条列出详细的修改建议。每一个字母都是老人的样貌。
  他是一位历史老师,姓石,名国鹏,孩子们喜欢叫他“石锅”、“石子”。
  两位老人没有生育,领养了三个孩子。老大已经去世了,老二年过五旬,仍然在攻读希伯来语博士学位。老三叫Graeme,患有先天性的精神分裂症,必须常年服用镇静药,Graeme只完成了基本的教育,从没有进入大学,又因为身体虚弱,他只能做一名清洁工。
  时间长了,信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
  “中国有许多人信奉佛教。”
  “那真好。说来你可能不信,Graeme从二十多年前就对这门伟大的东方宗教感兴趣了。他是一个很爱思考、也很善良的年轻人。”
  “我很喜欢听京剧。”
  “那真好,我平时只能弹钢琴来舒缓情绪。Graeme特别喜欢弹吉他,他弹得好极了,我和Mary都非常喜欢听。”
  “我的公开课在全国获得了一等奖。”
  “我们和你的父母一样为你骄傲,真是棒极了!你知道么?Graeme也曾得过市长奖。”市长奖,那是Graeme在1987年得到的一张由温哥华市长签署的“嘉奖状”,以表彰他在维护市容的活动中,把墙面擦得非常干净。
  Graeme总出现在他们的字里行间,两位老人经常对他赞不绝口,说Graeme贴心、善良,照顾他们细心、周到……Graeme就像一颗璀璨而温暖的钻石,两位老人无时无刻不把他捧在手心里。一开始,石老师以为他们是怕Graeme受非议、被瞧不起才故意这样说的。
  
  有一天,石老师在网上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大致是说英语造词是有规律的,西方人对自己常以“an”结尾,像Canadian,Australian,而对不喜欢的人却惯用“ese”结尾,比如Japanese,Chinese。石老师把这笑话式的文章转发给Craig,想让他乐乐。
  “你怎么能这么说!这简直是我这辈子看到过的荒谬的文章!这里有很浓烈的种族主义!”啊!?石老师被吓了一跳,那是老头次对他大发雷霆。老人解释说,不论是说好与不好,都不能指向某一整个民族或种族,因为这不能代表全部。老人非常严肃地与他交流了这一问题。
  日后留学时,他去一位白人朋友家里听爵士乐,与客人们一起聊音乐历史、文化等等。他随口说了一句“我觉得黑人在歌唱方面都是天才!”这本意是赞美的话,却令那人一下子板起面孔,很正式地告诉石老师——“你不能这样说”。这次经历又让石老师深深地反思起老人严肃的告诫。一个世界究竟有多大?大到像一个小小的家庭。“平等”究竟是什么?就是看待每个陌生人如自己的Graeme。
  
  1999年6月23日,老人去世了,还没等到石老师踏上留学之路,还没等到石老师与他相见。Craig去世后,Mary承担起了Craig的工作,与石老师互通邮件,做他的英文老师。在差不多两年的时间里,石老师和他们通了七百多封信,也就是说几乎每一天石老师都会写一封信让他们去批改。
  时间过得很快,2001年石老师前往加拿大深造。Mary让他暂住在家里。他像是回家了一样舒坦,像是心灵的栖息地从邮箱平安落到了地面。这里有简单洁净的家具和满墙泛黄的学位证书;这里有Mary注视Graeme时激赏的目光。他的眼前有一部电影在放映:老人对Graeme真诚、幸福地赞美;老人怒瞪着两眼对着那篇文章生气;老人给路过的孩子铺暂住的床垫……老人去世前四天,还写邮件对他说:“我感觉不太好,抱歉不能写很长,但是我想告诉你,我还在看信,请你放心。”
  “面对那些老旧的相片,我有一种热泪奔涌的感觉,那一刻我认识了平等和尊重的真正含义,认识了成功与幸福中可有更为深广的内涵。从那一天,我的眼中就再也没有了差生的概念。”石老师说:“我从未见过这位与我天天通信的可亲可敬的加拿大老人,这是我此生的遗憾。我和Mary一起来到了Craig的墓地,把一盆鲜花种在了墓园里,泪流满面,久久地跪在Craig的墓前。我对Craig发誓说,我会把他对我的教诲和爱传递开去,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回报Craig的路径。”在这个老人去世十周年的时候,石老师给Mary写信说:“把一瓣心香悄悄地献给天堂中仍在关怀我的Craig,我相信,每一次当我想起善良、包容、努力、平等、幸福和爱这些词汇的时候,都是Craig在我的心头又一次点燃了一盏明灯。”
  
  我次听到石老师的这个故事是从校长的演讲中。后来我又三次去找石老师聊这个故事。有时我想,如果没有石老师对机会的把握、对知识的渴求,没有他的真诚、善良、勇气、耐性,怎能有这七百封邮件?如果没有七百封邮件,这路会不会就不同了?正是这七百封邮件筑起了石老师眺望西方世界的窗子,垒起了他身后坚实的信仰和追求。石老师学成回国后,育人之路愈加正大、光明。
  他是我的老师,是我敬重、崇拜的老师之一。我与石老师在历史课上相识,他要“与学生一起理性地反思历史的真实”。过去的一年,我没有一节历史课不是沉浸其中,沉浸在真理、情怀、气度、理想之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笔直地站在历史之上,宽博而广远。我与石老师在鸟巢慈善运动会上相识,那是他带着我们爱心社的孩子发起的活动,用奔跑的方式奉献爱心。阔大的体育场里尽是孩子们奔跑时的呐喊声、助威时的欢呼声、义卖时的“吆喝”声……作为主持人和志愿者,我看到那高大的汉子与孩子们一起流汗、一起欢笑。我与石老师在第八届国际顾拜旦青年论坛上相识,我作为志愿者团队的队长和朋友们与他一同共事。他把这项活动和体育精神从雅典带到亚洲、中国,他说“孩子们才是活动的主体,我和老师们为你们服务”。他带给我们的一切,深沉而美好。“在学校,他指导读书社,让更多的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获得高尚的精神;他指导思辨社,使学生们由此培养出了一种理性的精神;他指导口述历史的俱乐部,使学生们从历史中获得智慧……”校长如是说。我说不清石老师的这一切到底受那位老人多大的影响,但是我确定的是:做石老师的学生的过程,也像是一条与老人渐渐相识的路。我说不全那些“人”字之内美好、高贵、光荣的词语,但我确定的是:我在注目于石老师和天堂的老人,注目于“人”的精神和“生”的意义。
  老人也一定有他的“老人”吧?我又可以成为谁的“老师”?注目,前行,我在。
  校长称这是“链式反应”。
  
  
  2011年10月
  发表于《意林》2012年第2期
  
  
  心 湖
  
  
  曾幻想一个仙境,真切也好虚幻也罢,只要能让我有重拾如玉般润洁澄澈的梦。曾愿望一种生活,轰轰烈烈也好宁静致远更佳,只要能让生命的旅程风光无限。曾憧憬一面“海湖”,是我太贪恋大海的浩然之气,还是更眷顾湖泊的光而不耀呢?
  今年暑假,我随父母来到了西藏。就在这里,我们沐浴着拉萨“太阳城”的光芒,酣畅着灵芝“小九寨沟”般的温情;我们抚摸着千年桑耶寺的斑驳,游历着滚滚雅鲁藏布江的流逝;我们尊崇着布达拉宫承载的信仰,膜拜着大昭寺深藏的精神境界;我们体味着人们质朴的真挚情感,感动着藏族人民圣洁的心灵……而当我真正去了纳木错湖,我才更深刻地理解了这里的一切。
  “纳木错湖是世界海拔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 718米,湖面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40平方公里……”导游哥哥不停地在我身边说着。车子经过一段段蜿蜒崎岖的山路,爬上了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远远眺见一抹蓝色,那就是纳木错吗?远处是雪吗?不!是天空?不!就是湖水泛起的波光。天是蓝的,是透明的灿灿的蓝,就像丝绸缎面被精致晕染过一般,然而他才是真正的浑然天成。天上的白云就好像仙女驾雾而去,仿佛她轻挥衣袖,世间气象万千。我好似望到仙女的衣摆就那样如水一样流淌在白云间,恍惚间又辨不出衣摆与云彩。念青唐古拉山终年覆盖的积雪在这一刻似老者的胡须,与云朵相依偎,在静默中注视世间的风起云涌。
  ……不语中近处的湖水以沁人心脾的芳香对我召唤,我已驻足在霭霭茫茫的纳木错湖前。我不知上天何以赐予这湖以独有的颜色,那蓝不浓不烈,不浅不淡,不陈不颓,不惊不艳。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历史记载曾说,纳木错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所以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一时间,我不知该仰视还是俯视了。仰视中,湖在向远方尽情蔓延,粼粼闪烁着。俯视呢,她就那样亲昵地拥抱我的双脚,清亮之感瞬时淹没我心。于是,我便向前眺望,望着梦中的“朝晖夕阴”在瞬时内旋转,游离。高原气候瞬息万变,短短的几分钟内,一会儿乌云盖天,一会儿金光笼罩。不过,任外边的世界旋转颠倒,纳木错湖仍是静观万物,波澜不惊。那湖确如海一样广博,包容万物。而那静观天地的恬适却又比大海更胜于内在的高度。想着想着,我惊喜地发现有两只结伴的野鸭在湖上休憩,那咂咂品湖的悠哉着实令人羡慕。
  清风过处,涟漪微微。
  我读着湖,就好像在读一本沧桑厚重而时刻焕发光润的古籍。这是一本关于西藏的历史而令人百感交集的书;这是一本阐释民族精神源泉的书,它大气磅礴地记录人们百年来至死守望的信仰,它甚至细致描摹出人们手中转经筒的故事……想起在来时的路上,也见到成队成队的信徒沿路朝拜,他们在阳光下是那么耀眼。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藏人连年沿路俯身趴下去祈拜。一年,两年,十年,几十年,有人就死在这通向圣明的大道上。当雄鹰衔食高翔,也许就如其所愿,灵魂超然,诚挚谦恭地迎接来世……这就是纳木错,一方清净万物的湖,让你醉了心再苏醒的地方。
  “有人说,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颗眼泪,那么说,我枕畔的眼泪,就是挂在你心间的一面湖水……”
  湖水轻轻涌了上来。远处,爸爸的身影伫立在湖沿,母亲跪在湖前,泪流满面。湖中的我的倒影,被水纹和光束绞得朦朦胧胧。但我怎么清晰地记得,那个影子在微笑。那是我,不仰不俯,就这样注视着远方。我看着天空,看着唐古拉山,看着日光,看着湖,看着西藏。我的双眼不断向外看,又悄悄地向内看,看着我自己的心灵。
  我抚摸湖水又用双手尊敬地捧上,去湿润我的脸颊。倏地,湖就那样流入我心。
  
  2009年9月
  第十一届“全国少年作家杯”征文大赛一等奖
  发表于《中学生》2010年第7期
  
  跋:成人之美
  
  《格外》是一番美意的成全。
  那是我次用邮件联络一位素不相识的大学教授,请求面谈答疑解惑。多么幸运,我得到了及时、友好的回复。后来这位英美文学专家在两个小时内,引经据典为我解读几点文学要素、了解我的状态与经历,鼓励我更多尝试英文写作。这位先生的学识、修养、气度令我十分敬佩。
  一周后他打来电话,为我引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杜俊红编辑。我想,他不仅记着一个孩子用中文书写的文章,更记得我真诚的听、热情的问与积极的寻。
  与杜老师一见,我立刻感到这是位了不起的资深编辑,她明亮、和气、宽容,面对我这个孩子,她不仅读我,更是听我、问我、寻我。《格外》一年精心酿造,我在书写中长大了点儿,却在编辑那学习了很多。她的人格、眼光和能力和谐统一,才有了《格外》的风格。
  《格外》,来自欣赏的眼和善良的心,来自长者对孩子的无条件相信。他们启迪着我“良知”与“善行”,而这,正是《格外》生命的开启、通行与追求。
  《格外》有一点故事,而支撑它的,是更多故事。也许文字的刻度单位是无量与无尽。我想用字雕刻情,我想书写无言,就像一年间,我无时不惦念他们的成人之美。
  “格外”是3 秒钟跃出脑海的词语。
  想到这个书名,只是有股莫名的熟悉感。我钟情“格外”,为她常常用于赞美与感谢,为她默默勾勒精彩与特别,为她带给我联想翩跹。
  这一词印在心里,我走了些地,见了些人,读了些书,做了些事。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格外”的陌生感,因为那地那人那书那事无不充实着新的“格外”涵量,正如这本书中长者、师者、友者对它的不同理解。《格外》是共写、共读,是“各如其意”,是“其义自现”。
  “格外”的丰富,让我更深地感到学习的重要。内心有印象与印刻,常怀好奇与尊敬,将新知纳入自己的系统,锤炼独立的想法和通达的气质。我感谢读者们给我如此优厚的学习机会,大家让“格外”有生长的空间,正如我们自己。
  “格”外,是一朝夕、百世师、千里目。我在时光、历史和遥远处常感渺小,而在另一处,却无
  刻不感到大写的“在”。
  这一处,是父母亲情比天长的家庭;是保护我天真、给予我知识、滋养我精神、锤炼我品质的校园;是百姓众生千般模样的社会;是五味俱全、目迷五色的生活;是陡然残酷而始终纯真烂漫的自然……
  我用书写的方式沉默地呼喊“我在”——在生命的大教室里。意外。我相信,那些意外的事情都在情理之中,我相信,那些偶遇的人们都是意中人。身外。我希望心间的意念与身外的景象和睦相容,乘兴而来,不兴不归!窗外。窗外的时代,窗内的人,一起变迁与守望,彼此
  所属,彼此钟情。我要陪着窗外慢慢长大。课外。是三寸时光、七彩梦想,是我延展的青春记忆。言外。爸爸的家书说,你若能言善道,就更要听听别人
  怎么说,看看别人怎么写;老师的讲书说,要辨弦外之音,要品言外之味,但更要知其就里;世上的好书说,语言能尽,其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格外》帮我找到一种连结内外的方式,介质是心灵,途径是写作,目的是分享。我“在”,在外界,在内心。
  格外,感谢。
  感谢爸爸妈妈陪《格外》成长,陪我长大;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倾力支持;感谢刘长铭、何石明、连中国、黄春等很多四中老师们给我的极大鼓励;感谢卢青青、张怀民
  等首师附老师们的悉心培养;感谢路喻心、陈文琦、刘俊
  阳、江旻谚、晏雲、赵文丹、栾思飞、熊铮、周家伟等好朋
  友从各地带来祝福;感谢周有光、余光中、高洪波、涂猛、杨澜、于丹、张延平、漆永祥、廖辉英等诸位长辈的无私勉励与温暖期待……
  感谢我手机无情的“倒计时”软件:
  距离成人生日还有1 天。
  距离成人礼还有10 天。
  成人了,该给别人了,礼是尊重、是敬谢、是感恩。十八岁,时光扶起我的样貌,太多人支起我的骨脉。成人礼,就把《格外》倾心倾情献给大家吧。
  送给你,一格。你成熟了,敢于记下自己的稚嫩,勉励、警醒自己。
  献给世界上的爸爸妈妈们,献给关心教育的长辈们,献给曾是孩子、童心不减的大人们。
  献给你们,与年龄无关,与经历无关,与身份无关。只要我们都在听、都在问、都在寻,都在积极地展开生命的画卷,都在以某种方式呼喊“我在”,都在感谢成人之美。
  《格外》没什么“格外”,直到遇见“格”外——格外的你。
  
  李一格
  2012年12月



媒体评论

  “我很小,但我有想法。”
  ——摘自《格格日记》
  一格的《格外》,值得好好读读。
  ——于丹
  与一格接触、读一格作品,能体会到她发自内心的表达。她用真诚的语言打动人,用优美的文字影响人,更能将理想与关怀化作积极的有力行动,不断帮助、激励人,她是一位心怀家国天下的优秀高中生。
  ——涂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在李一格这代人的视野中,世界是小的,心是大的。虽然她的名字只有“一格”,但她看到的是“格外”。能够看到“格外”的一代人,让我们充满期待……
  ——张延平,《北京青年报》社长
  一格冰雪聪明,又在特别栽培的教育环境中成长,所有的成果展现在其灵慧的文字之间,值得期待。
  ——廖辉英,台湾著名作家
  她的文章静水流深,涤人心旌,像有一道和煦的力量,有感召亦有启迪。她的文章中有一种女孩少见的大格局,犹如流瀑挂于高壁,啸若玉龙。读一读,你就什么都知道了。
  ——北京四中“流石文学奖”评语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