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法化学说(西方语言学经典教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法化学说(西方语言学经典教材)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27.8 9.8折 28.5 全新

库存9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鲍尔·J·霍伯尔,伊丽莎白·克劳丝·特拉格特 著,梁银峰 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061833

出版时间200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8.5元

货号20318792

上书时间2024-11-28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本书综合介绍了语法化学说,即借以使词汇项和结构进入某种语言环境以表示语法功能的演变,一旦这些词汇项和结构发生了语法化,它们继续发展出新的语法功能。因此,名词和动词可以历时演变为语法成分,如格标记、句子连接词和助动词等。两位作者综合了语言学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历史语言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等。资料取自多种语言,包括埃维语、芬兰语、法语、印地语、赫梯语、日语、马来语等,其中尤以英语为主。
  本书自版以来的十年间,涌现了大量*的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问题,第二版据此对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还大大扩充了参考书目。第二版对近年来争论的热点问题,即演变的单向性和在克里奥耳化中语法化的作用尤为关注。
  对所有关注语法形式发展的语言学家来说,《语法化学说》将是一本富有价值而引人入胜的教科书。人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读者也将会欣赏本书对于语言、结构和运用之间相互作用所反映出来的真知灼见。
  鲍尔·J·霍伯尔 (JPAUL J. HOPPER )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文学科的杰出教授,他出版的著作有《语法化学说》(与Elizabeth Closs Traugott合作,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年)、《语法简述》(1999年)、《语法化的限制》(与Anna Guacalone?Ramat合编,1998年)、《频率与语言结构的产生》(与Joan Bybee合编,2001年)。
  伊丽莎白·克劳丝·特拉格特(ELIZABETH CLOSS TRAUGOTT)是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和英语系教授。她出版的著作有《英语历史句法》(1972年)、《文学学生的语言学》(与Mary L. Pratt合作,1980年)、《语法化学说》(与Paul J. Hopper合作,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年)、《语义变化的规则性》(与Richard B. Dasher合作,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目录
导言
第二版序言与致谢
1 前言
 1.1 引言
 1.2 什么是语法化了的形式?
  1.2.1 语法形式的初步分类
  1.2.2 斜坡
  1.2.3 迂说法和附加词缀法
 1.3 语法化再举例
  1.3.1 Lets
  1.3.2 一个西非标补词
  1.3.3 一致关系标记
 1.4 语法化和语言结构
 1.5 语法化和语言演变的方向性
 1.6 结论
2 语法化的历史
 2.1 引言
 2.2 早期的语法化研究
 2.3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语法化研究
 2.4 语法化研究的近趋势
3 机制:重新分析和类推
 3.1 引言
 3.2 关于演变的一些背景设想
  3.2.1 归纳、演绎和估推
  3.2.2 谁是语言学习者?
  3.2.3 遗传天赋问题
  3.2.4 创新和扩展
 3.3 重新分析
  3.3.1 法语的屈折将来时
  3.3.2 英语的情态助动词
 3.4 重新分析的独立性和语法化
  3.4.1 词序演变
 3.5 类推/规则的泛化
 3.6 重新分析和类推的不同结果
 3.7 结论
4 语用因素
 4.1 引言
 4.2 推理和意义演变
  4.2.1 语义学和语用学
  4.2.2 形式意义之间的关系:同形异义和一词多义
  4.2.3 会话和会话推理
 4.3 语用推理在语法化中的作用
  4.3.1 隐喻过程
  4.3.2 转喻过程
 4.4 作为解决问题的隐喻和转喻
 4.5 语用强化和“淡化”
 4.6 结论
5 单向性假设
 5.1 引言
 5.2 泛化
  5.2.1 意义的泛化
  5.2.2 语法功能的泛化
 5.3 非范畴化
  5.3.1 从名词到词缀的斜坡
  5.3.2 从动词到词缀的斜坡
  5.3.3 多重路径
 5.4 参与单向性的某些过程
  5.4.1 特化
  5.4.2 分化
  5.4.3 更新
 5.5 单向性的共时结果:层次
 5.6 频率
  5.6.1 频率结果
  5.6.2 频率的共时研究
  5.6.3 频率的历时研究
 5.7 单向性的反例
 5.8 构拟过程中单向性的使用
 5.9 结论
6 从句内部的形态演变
 6.1 引言
 6.2 形态化
  6.2.1 附着形式的某些特征
  6.2.2 附着形式的位置
  6.2.3 融合过程和语素次序中的语义“相关”因素
  6.2.4 形态化过程中的语音伴随物
 6.3 聚合体的发展
 6.4 论元结构标记:功能语义等级和形态泛化
  6.4.1 波斯语中的宾语标记
  6.4.2 从统计学角度看作格标记
 6.5 丧失
 6.6 结论
7 跨从句的语法化
 7.1 引言
 7.2 从句组合结构斜坡
  7.2.1 并列结构
  7.2.2 主从结构
  7.2.3 从属结构
 7.3 从句连接成分的语法化
 7.4 复合句结构的发展举例
  7.4.1 英语的That补语
  7.4.2 阿卡底亚语的引用say结构
  7.4.3 英语和赫梯语中的关系从句
 7.5 从复合句到简单从句
  7.5.1 拉萨语中从从句链接到动词屈折
  7.5.2 两个连接从句重新分析为单一从句
  7.5.3 当代英语中从主要从句结构到句子状语
 7.6 从句组合中单向性的一些反例
 7.7 结论
8 语言接触环境下的语法化
 8.1 引言
 8.2 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的基本特征
  8.2.1 皮钦语的一些特征
  8.2.2 克里奥耳语的一些特征
 8.3 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对语言演变的启示
  8.3.1 儿童语言习得和成人语言习得的对比
  8.3.2 简化和细化
 8.4 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对于语法化的具体启示
9 结语和对于今后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引用语言目录
译者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综合介绍了语法化学说,即借以使词汇项和结构进入某种语言环境以表示语法功能的演变,一旦这些词汇项和结构发生了语法化,它们继续发展出新的语法功能。因此,名词和动词可以历时演变为语法成分,如格标记、句子连接词和助动词等。两位作者综合了语言学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历史语言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等。资料取自多种语言,包括埃维语、芬兰语、法语、印地语、赫梯语、日语、马来语等,其中尤以英语为主。
  本书自版以来的十年间,涌现了大量*的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问题,第二版据此对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还大大扩充了参考书目。第二版对近年来争论的热点问题,即演变的单向性和在克里奥耳化中语法化的作用尤为关注。
  对所有关注语法形式发展的语言学家来说,《语法化学说》将是一本富有价值而引人入胜的教科书。人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读者也将会欣赏本书对于语言、结构和运用之间相互作用所反映出来的真知灼见。
  鲍尔·J·霍伯尔 (JPAUL J. HOPPER )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文学科的杰出教授,他出版的著作有《语法化学说》(与Elizabeth Closs Traugott合作,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年)、《语法简述》(1999年)、《语法化的限制》(与Anna Guacalone?Ramat合编,1998年)、《频率与语言结构的产生》(与Joan Bybee合编,2001年)。
  伊丽莎白·克劳丝·特拉格特(ELIZABETH CLOSS TRAUGOTT)是斯坦福大学语言学系和英语系教授。她出版的著作有《英语历史句法》(1972年)、《文学学生的语言学》(与Mary L. Pratt合作,1980年)、《语法化学说》(与Paul J. Hopper合作,剑桥大学出版社,1993年)、《语义变化的规则性》(与Richard B. Dasher合作,剑桥大学出版社,2001年)。

精彩内容
2 语法化的历史
  2.1  引言
    语法化是对语法形式的研究,但语法形式不能定义和看作静止的客体而应该定义和看作经历演变的实体。语法化已经拥有了众多的研究学者,并已获得了基于许多不同的方式对它的特点所进行的描述,在各个时期它都占据了语言学的中心或者次要位置。在本章中,我们将对早期语法化研究中一些主要人物的思想作一个简要概述,提及一些对该分支感兴趣的当代语言学家,简短概括一些的研究进展。有关其他语法化历史的概述可参看C.Lehmann(1995[1982])以及Heine,Claudi和Hunnemeyer(1991a)。
    2.2 早期的语法化研究
    “语法化”这个词明显是由法国语言学家Antoine Meillet创造的,他又是一位印欧语系语言学家,曾一度是索绪尔的学生。在一个著名的定义中,Meillet写下“语法特点归因于以前的自主词”(Meillet 1912:131)。不过Meillet关于语法形式来源的想法是建立在更早的前人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即坚定地假设人类的言语经历了演化式的发展。
   关于语法形式的来源,为复杂的探索大概是由德国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Wihelm von HLImboldt(1767-1835)提出来的。在一篇于1822年发表的名为“关于语法形式的产生及其对思想进化的影响”的演讲中,Humboldt提出语言的演化阶段早于人类语言的语法结构,处于这种演化阶段的语言只能表达具体的想法。他认为语法是通过处于明显阶段中的具体想法的相配逐渐演化产生的。
   在阶段,只有事物可以指称,具体物体的相互关系由于在话段中无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不得不依靠听话人来推断。按现代术语,我们姑且把这个阶段称之为“语用的”或“基于话语的”阶段(Giv6n1979:223)。后,那些被提及物体的某种次序逐渐成为惯例,于是这种固定的词序引出第二个阶段(今天我们姑且称之为“句法的”)。在这个阶段,某些词开始在“实质的”(即具体的)意义和形式的(即结构的或语法的)意义之间摇摆不定,其中一些词在话段中专门用于承担更多关系的功能。在第三个阶段,这些功能词松散地附加于实质词;按现代术语,姑且把这个阶段称之为“附着化”阶段。这样,“黏着性的”成对组合出现了,这个二项组合由一个实质词和一个关系词组成。在第四个阶段,这些黏着性的成对组合融合为综合的单一复合词。现在同时包含实质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干和(屈折)词缀产生了;我们姑且把这个阶段看作“形态”阶段。在第四个阶段,其中的一些功能词会以表示语法关系的纯粹形式指示词的身份继续存在。功能词的存在可由它们的形式和意义得以反映出来;在长期的使用中,它们的惯用意义逐渐丧失,语音也逐渐弱化。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