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医生做孩子更健康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18.35
4.3折
¥
42.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Dr.老爸
出版社科技文献
ISBN9787523514696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8元
货号32180303
上书时间2024-11-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Dr.老爸: 本名王宇。
曾为三甲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同时在医学院教授《儿科学》《儿童保健学》等课程。
医学类育儿科普公众号“Dr老爸的育儿经”主理人,儿童科普内容创作者,数十万家长信赖的儿科知识普及达人,也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对儿童保健、体格及心理发育、喂养和营养、儿童教育等都有专业研究。致力于传播儿童保健知识,科普儿科常见病,在知乎、新浪微博、公众号等平台获得众多粉丝追随。
目录
第 1 章
预防儿童常见病,家是第一道防线
003 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006 孩子不生病,关键靠免疫力
010 要不要输液?家长应该理性判断
014 关于感冒,该更新认知了
019 孩子感冒了,作为三甲医院儿科医生的父亲是这样做的
024 孩子感冒了,能硬扛吗?
027 普通感冒的常见类型 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031 普通感冒的常见类型 2:流感
033 普通感冒的常见类型 3:支原体感染
036 孩子为什么会发热?
039 关于发热的常识
041 孩子发热,需要立即就医吗?
042 孩子发热,在家处理的方法
045 孩子为什么会咳嗽?
047 在家止咳的办法
第 2 章
0 ~ 1 个月:宝宝安然降临,做好新生儿护理
051 关于母乳喂养,你必须知道的事儿
055 新生儿喂养常识
058 宝宝出生就有牙,正常吗?
061 宝宝首次排尿与排便
063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066 这些安全事项,必须注意!
068 该打疫苗了,妈妈好担心!安全吗?
069 宝宝的感官发育开始萌芽
072 你家宝宝爱笑吗?这很重要!
073 提供回应性照护
075 开始锻炼身体了!
第 3 章
2 ~ 6 个月:关注生长发育,预防常见病
079 定期做儿童保健
080 可怕的婴儿猝死综合征,预防不可少
081 宝宝头型不正,怎么办?
083 关于宝宝的囟门,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085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筛查,必须做,且必须早做!
088 安抚宝宝入睡,要抱睡、奶睡吗?
090 安抚奶嘴该不该用?先了解这些注意事项
093 宝宝是否贫血?请随时关注铁缺乏!
095 维生素 AD,该补充吗?怎么补?
100 宝宝哭闹不止,为什么?
102 宝宝是个运动小达人!如何引导非常重要
104 你知道吗?宝宝可是位哲学家!
第4章
7 ~ 12 个月:科学添加辅食,帮助婴儿安全探索世界
109 何时添加辅食?先添加什么?
111 如何添加辅食?可以这样做
115 国外流行的 BLW 辅食添加法,靠谱吗?
117 母乳喂养,应持续到什么时候?
119 如何判断宝宝对奶粉过敏?如果过敏,怎么办?
121 植物奶,是良好选择吗?
123 如何预防宝宝龋齿?
129 宝宝有红屁屁,怎么办?
130 宝宝注意力开始萌芽,你该这样做
132 你知道吗?宝宝是位科学家!
133 大人一离开宝宝就哭?应对宝宝的分离焦虑
135 如何跟宝宝玩?亲子互动这样做
137 宝宝会爬了吗?他开始探索世界了
139 你家宝宝有一双巧手吗?
第5章
1 ~ 2 岁:培养学步、语言等能力,注重营养补充
143 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146 宝宝挑食,怎么办?
148 宝宝可以吃零食吗?如何挑选零食?
149 要不要补钙?
153 要不要补锌?
156 关于补硒,请你先了解
159 户外活动,出门请做好驱蚊准备
161 如厕训练,如何进行?
164 宝宝会走了吗?宝宝学步时间
166 宝宝总是乱涂乱画,怎么办?了解宝宝精细运动
167 如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170 宝宝会假装打电话了!谈谈儿童假装游戏
173 宝宝虽小,也需要社交,你应该怎么做?
176 宝宝自我意识爆棚,如何应付?
第6章
2 ~ 3 岁:激发神经心理发育,做好安全保健
181 千万不要忘了给孩子做视力筛查
183 出门玩耍要注意防晒!该怎么防?
186 怎么给孩子选择玩具?
189 各种材质的儿童塑料水杯,哪些更安全?如何识别?
192 喝汤和吃肉,哪个更有营养?
193 想象力,这很重要!
196 超 60% 的孩子存在假想伙伴,你家孩子有吗?
200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该怎么回答?
204 该和孩子谈“性”吗?
第7章
3 ~ 6 岁:关注幼儿健康与教育,为进入小学做准备
209 进入幼儿园,孩子老是生病,怎么办?
212 如何让孩子长得更高一些?
215 如何预防孩子近视?
222 孩子早餐吃什么更有营养?
226 包皮手术,需要做吗?
230 拥有一口整齐的牙齿 , 从换牙期开始
233 关于生长痛,这些常识必须了解!
236 这件会让孩子变丑的事儿,应注意!
238 你家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吗?
242 朋友与友谊,是时候与孩子聊聊了!
244 孩子该如何运动?
247 孩子关于死亡的提问,该如何回答?
250 幼儿园,到底该学些啥?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写给父母的婴幼儿健康养育指南。
本书作者是有20年儿科经验的医生,集多年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家两个孩子的养育常识,为家长提供兼顾儿童身心的养育指导有效建议。
全书分为7个章节,精选80个高频养育问题,内容涉及营养、发育、免疫、防病、心理、早教、安全等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并针对常见养育误区进行了答疑祛魅: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不少妈妈会在母乳喂养前清洗一下胸部,这样做对不对?
●婴儿应该怎么睡,仰卧、侧卧,还是俯卧?头型不正怎么办?
●维生素、钙、铁、锌,该补充吗?怎么补?
●如何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进入幼儿园,孩子老是生病,怎么办?
●宝宝虽小,也需要社交,你应该怎么做?
●如何让孩子再长高一些?
书中穿插了大量图表和作者在生活中接触的真实病例,阅读轻松,方法直观,方便家长学习。
主编推荐
"1.三甲医院儿科医师20年经验一次输出,含金量超高的婴幼儿养育指南,家长必备
作者曾为三甲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同时在医学院教授《儿科学》《儿童保健学》等课程。对儿童保健、体格及心理发育、喂养和营养、儿童教育等都有专业研究。这本书是他多年临床经验和养育实践的集大成之作,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指导,保驾护航。
2.5大养育核心,80个高频问题,0~6岁儿童全方位科学养育
早期养育照护的核心内容包括五大领域,即良好的健康、充足的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机会及安全保障。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自家两个孩子的养育实践,提炼出80个高频问题,讲透原因、给出方法,既不制造焦虑过度养育,又让家长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应对。
3.硬核科普,力在破除谣言,解惑祛魅,10万家庭信赖
作为医学类育儿科普自媒体“Dr老爸的育儿经”主理人,作者传播儿童养育知识多年,力在帮助家长走出常见育儿误区,风格轻松易懂。同时还会提供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首都儿科研究所等的最新成果,推荐只有医生才知道的好书。理论权威,知识前沿,10万家庭验证追随,值得信赖。
4.图文结合,轻松易懂,知识全面但不烦琐,阅读无负担
养孩子,不仅是让他生存,还要让他得到发展。
千头万绪的养育知识无疑也给家长带来了一定的学习负担。本书将0~6岁儿童分为6个阶段,按阶段提炼出身心养育重点,结构清晰,繁简得当。家长可以轻松形成知识体系,不会淹没在事无巨细的庞杂知识点里;也可以快速对应某个阶段,了解重点内容,针对解决,便捷实用,阅读无负担。"
精彩内容
第1章 预防儿童常见病,家是第一道防线 孩子为什么会生病?
翻开《儿科学》这本厚厚的书,其目录有好几页,上面密密麻麻列举出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疾病,看得人头皮发麻。其中大多数疾病的名称,大众根本没有听说过,如溶血尿毒综合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豆状核变性等;还有一些疾病,大家可能有所耳闻,但它们的发病率很低,如白血病,虽然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也仅有十万分之几,还有川崎病,在东亚人群中算是比较常见了,其发病率约为万分之几。
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其实是多种多样的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大肠埃希菌侵犯肠道导致胃肠炎,肺炎球菌入侵肺部引起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皮肤上繁殖造成皮肤感染,等等。
不过,在这些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所引起的疾病中,毫无疑问,最常见的,是感冒。毕竟,人体的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是个前沿阵地,容易受到侵犯。所以,几乎每个孩子都逃不过感冒,而且,感冒还可能加重,引起肺炎、脑炎、心肌炎等。
因此,我们就从感冒这种最常见的疾病入手,聊一聊是什么导致了孩子生病。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天上的小鸟、地上的蚂蚁,还有花花草草,不过,相对来说,它们都很大,至少可以用肉眼看见。而有的生物太小了,我们看不见或者看不清,这就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类:细菌与病毒。
体形较大的生物,如人类,是由一个个细胞组合而成的,为多细胞生物;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仅由一个细胞所构成,所以非常小,肉眼看不见。1683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己设计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这种微小生物的存在。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细菌的种类非常多,它们广泛分布在土壤、水,甚至我们的身体内部。其中,有一些对人体有好处,称为“益生菌”;也有一些能导致我们生病,称为“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细菌已经够小了,但还有比细菌更小的生物,如病毒。细菌虽小,仍是一个完整的细胞,五脏俱全,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都有;而病毒连基本的细胞结构都不具备,仅仅是蛋白质里面包了一点遗传物质——DNA或RNA。所以,病毒比细菌还要小得多,如果把一个细菌看作篮球大小的话,一个病毒大约仅有一颗玻璃珠那么大。
微生物会引起疾病。某些疾病,如伤口感染、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膜炎等,是由细菌导致的;不过,病毒感染更常见,绝大多数感冒、麻疹、水痘、甲肝、乙肝,以及近两年来被我们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流感,还有导致儿童腹泻最常见的轮状病毒肠炎、诺如病毒肠炎等,都是病毒感染性疾病。
有办法抑制病毒吗?有一类药物叫作抗生素,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它的作用是杀灭或抑制细菌,而对病毒无效。所以,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除非并发了细菌感染。
那么,有没有能杀灭或抑制病毒的药物呢?
也有。不过,一方面,抗病毒药物的效果与抗生素无法相提并论;另一方面,抗病毒药物的种类相对较少,只能对抗少部分病毒,还有很多种病毒没有药物可用。
儿童最常见的疾病是感冒,所谓感冒,也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绝大多数都是病毒感染,是病毒入侵人体的上呼吸道,进而引起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此时,不少家长会急着给孩子吃药,很多人都认为“不吃药,病怎么能好?”但是,事实上,通常来说,我们吃“感冒药”仅仅能缓解发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症状,而不能消灭入侵的病毒,所以,是治标不治本。
要消灭病毒,让身体真正痊愈,依靠的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是免疫系统最终消灭了入侵者,让我们恢复健康。
孩子不生病,关键靠免疫力 就像一个国家有一支军队,用于保护自己免受外敌入侵一样,每个人的身体里面也都有一套免疫系统,用于保护我们的机体不受外敌入侵。不过,首先需要识别出谁是敌人;然后,才能调动军队,消灭敌人。所以,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职责就是这两项:发现敌人,消灭敌人。
有极少部分人,免疫系统自身存在缺陷,太弱了,打不过敌人,这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其病因通常为遗传性。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种类很多,迄今为止共发现了200多种,但是,请注意,虽然其种类繁多,但每一种都罕见,所以总发病率很低,约为1/10000。
真正常见的情况,我们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意思是说,机体的免疫系统本身是正常的,但由某些外在的因素导致其出现了暂时性的减弱。不过,当这些外在因素消除后,免疫系统通常还能恢复到原先生龙活虎的状态。
虽然这种减弱是一过性的,但后果也可能很严重。你想想,本来该严守岗位、好好工作的免疫系统,如果在外敌环伺的关键时刻打瞌睡,敌人进了村也没有发现,身体当然就会吃大亏。那么,为什么免疫系统会打瞌睡、玩忽职守呢?
原因大概有三:①营养不良,没力气打仗;②过度劳累,没精力工作;③懒懒散散,没心情干活。
如果想让自己的免疫系统兢兢业业、尽忠职守,请一定注意,要避免以上三点。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这三点稍作阐述。
1.营养 要想让别人好好干活,就得先给人家吃饱!这一点天经地义。但是,吃饱仅仅是底线,是最低标准,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
但是,什么是吃好?
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素,有些需求量大,为宏量营养素;有些需求量小,为微量营养素。无论是宏量营养素还是微量营养素,其中的每一种都有相应的作用,对身体都很重要。但是,孩子很可能摄入太多某些营养素,而另一些却摄入太少,这种情况,称为“营养不均衡”,或者说,没有吃好。
所谓吃好,就是摄入的各种营养素达到均衡,其中的每一种都既不太多,也不太少,恰到好处。具体该怎么做呢?说来话长,本书后面的章节是按照年龄顺序从小到大进行介绍的,各年龄段的喂养及营养要点皆分布其中,如有需要,也可翻开目录,按照年龄段进行查询。
2.睡眠 很多人都有这个生活经验,连续几天睡不好觉或熬夜后,口唇或嘴角处会长出一簇水疱,中医认为,这是上火的表现,而现代医学证实,这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单纯疱疹病毒在环境中广泛存在,且传染性强,人体被感染后,很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这种病毒可能会潜伏在神经节中,静静地等待时机。一旦我们的免疫力减弱,如睡眠不好或熬夜后,它就会被激活,导致口唇疱疹。
所以,好好睡觉,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免疫系统才不会打瞌睡。
各年龄段的孩子,睡眠时长分别应该是多少?不同孩子之间有着个体差异,不同的资料给出的数据也略有区别,此处我给出的数据来自2016年7月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的儿童人群睡眠量建议共识声明(见表1)。
表1儿童青少年每日推荐睡眠时长 年龄睡眠时长 4~12月龄12~16小时 1~2岁 11~14小时 3~5岁 10~13小时 6~12岁 9~12小时 13~18岁 8~10小时 看看数据,再比较一下自己的孩子、周围亲戚朋友的孩子,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直观的结论:很多孩子的睡眠不足,甚至严重不足,特别是中小学生!我国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在全国范围内,至少有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美国儿科学会也曾针对美国儿童的睡眠问题发表声明,指出睡眠不足是美国最常见、最重要,但可以帮助儿童做出补救的健康风险。
3.运动 一个人长期懒懒散散,就会越来越提不起精神;而一直坚持锻炼,合运动,则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儿童同样如此。但是,现代人越来越不爱动了,一有空,我们只愿意半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的身体活动水平在过去18年间急剧减少了45%!孩子可不能和我们一样了,那该怎么办?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儿童期所培养出的运动习惯,往往会持续终身。
同样,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运动,本书各章节皆有提及,特别是第7章的“孩子该如何运动?”这一部分,值得好好看看,毕竟3~6岁是儿童早期运动的重要时段。
要不要输液?家长应该理性判断 请大家先思考这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输液;输液有何作用,有何坏处;什么情况下该输,什么情况不该输。
接下来,我来详细讲解。
为什么要输液?
输液,是把什么东西输进血管里面呢?
无外乎两种:一是水分(包括溶于水的各种电解质),一是药物。
继续深入探讨。
1.为什么要把水分输入身体?
因为身体缺水。为什么会缺乏?可能是丢失过多,如拉肚子、大量出汗等。为什么不能通过喝水来补充呢?或许是不能喝水,如处于昏迷状态,或孩子不配合,不喝。也可能是身体严重缺水,靠喝水补充来不及,输液补水快些。
如果目前身体不缺水,预计也不会很快出现水分的大量丢失,那还需要通过输液来补充水分吗?
不用!既然不缺,补它干吗?
这就涉及下一个问题: 2.为什么要通过输液的方式让药物进入身体?
不是通过口服、打针的方式,而是通过输液来给药,说明该种方式有优势,有好处。
那么,好处是什么呢?
起效快!如果是口服给药,药物先到肚子里,再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然后发挥作用,中间环节太多,起效慢,药物利用度也低;如果是注射给药,药物被注射到肌肉或皮下,也要先吸收入血,才能发挥作用;而输液给药,药物直接入血,可通过血液循环在短时间内直抵病灶,起效非常快。
这就是输液给药最大的优势。
但是,也有坏处。
有风险!口服用药,毕竟隔着胃肠道的黏膜、血管的表皮,就算药里面有一些杂质,也不容易入血。
而输液呢?显而易见,是直接让药进入血液!生产工艺再好,也不可能一点点杂质都没有吧?护士操作再规范,也难以保证一个细菌都不进去吧?
要不要通过输液来给药呢?
要分情况看!如果病情非常危重,需要药物立即起效,一点儿不能耽搁,那就应该选择让药物快速起效的方法,如静脉输液,直接把药物注射进血管。比如说,心搏骤停,我们需要肾上腺素(一种可以刺激心脏跳动的药物)立即起效,那么,在口服、肌注与静脉给药之间,肯定选择静脉给药。
但多数情况下,没到那么紧急的情况。比如,孩子发热、咳嗽两天,一般情况还好,能吃能睡,医生诊断为普通肺炎。此时如果选择口服给药,可能2小时后起效;输液给药,10分钟后起效。此时有必要紧紧抓住这2小时的时间吗?当然没必要!
如果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出现了并发症:心力衰竭!奄奄一息,呼吸困难,心跳加速,需要立即使用强心药物,这时当然要选静脉给药!
同样是这个孩子,如果他病情稳定,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只是反复呕吐,吃不下东西,两天没有吃饭、没有喝水,该不该输液?
也应该!前面已经说过了,输液的目的,除了给药以外,还可以补充水分。孩子两天不吃不喝,现在也吃不下,当然可以通过输液来补充水分。
因此,是否需要输液,要根据孩子的病情来判断。遗憾的是,目前儿科的大多数输液,都是不必要的。
曾经有一位妈妈咨询:“孩子反复高热3天,到医院就诊,医生说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要输液,是不是应该输液呢?” 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输液呢?我们先用前面提到的知识,判断一下。
1.孩子需要补充水分吗?
问题当中没有描述,只说了反复高热,这种情况可能造成水分丢失,但是,如果丢失不多,可以通过多喝水补充。
2.孩子需要立即用药吗?
从问题描述中,我们知道,孩子目前的症状是“反复高热”,诊断考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感冒”。首先,要给孩子退热,最佳方法是口服退热药,而不是输液。当然,如果孩子有其他异常情况,需要立即给药,而且,让药物越快起效越好,那就要输液。但是,问题对此没有详细描述,我们不知道。
所以,对于这位妈妈提出的问题,由于信息量不足,我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请大家一定记住,不是哪一种疾病需要或不需要输液,而是孩子目前的状况需要或不需要输液!输液只是一种给药方式,有利也有弊,利大于弊就用;否则就不用。
虽然,有时我们确实需要通过输液来进行治疗,但很多时候没这个必要。不该用时,何必冒险?
关于感冒,该更新认知了 请试着回答这个最简单的问题:孩子感冒了,最主要的治疗应该是什么?
我估计,正在阅读本书的各位读者,没有人能够回答正确,即使是非儿科专业的医护人员。
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科门诊就诊量最大的疾病。据统计,6岁以下儿童平均每年感冒6~8次;较年长儿童平均每年感冒2~4次。而令人意外的是,对于感冒这种既常见又“小儿科”的疾病,父母的认知往往是错误百出的。
我来揭晓答案:对于普通感冒,照料者教育是治疗的主要方面和方法。
换句话说,孩子感冒了,首先需要治疗的,是家长!而治疗家长的方法,是教育!
这可不是我随口胡说,有权威依据:美国儿科学会(AAP)、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评价研究院(NICE)和英国胸科学会(BTS)均作此推荐。
为什么要教育家长?需要教育家长些什么?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一个孩子反复发热,家长很着急,自行给他喂了退烧药,结果…… 小A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小A,他5岁了,上幼儿园大班,平日身体健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