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9.3 3.6折 ¥ 26 全新
库存156件
作者【英】伊迪丝·内斯比特 著 任溶溶 译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ISBN9787558918438
出版时间2024-03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6元
货号29695656
上书时间2024-11-25
儿童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著名作家 、 北京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曹文轩
多少年前 , 在山东烟台的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 , 我提出了一个观点 : 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 。 前几年 , 我将这个观念修正了一下 , 作了一个新的定义 : 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 我现在更喜欢这一说法 , 因为它更广阔 , 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换一种说法 : 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 “ 精神的底子 ”。
这套 “ 任溶溶精译书系 ”, 选择的是任老所译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 ,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 , 它们无疑是精神的大餐 。 这些书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人性基础的书 。 这些书 , 是书中之书 。 我曾称这样的书为王书 。我们现在先来说一说这所谓的良好的人性基础都到底有哪些基本面 ———
道义感
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 , 作为一种精神形式 , 当初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 。 文学从开始到现在 , 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 , 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 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 , 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 。 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 , 我们只要稍加分辨 , 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痕迹 。 没有文学 , 就没有今日之世界 , 就没有今日之人类 。没有文学 , 人类依旧还在苍茫与灰暗之中 , 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 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
文学要有道义感 , 儿童文学更要有道义感 。
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 。 事实倒可能相反 , 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成分 。 这些成分妨碍了人类走向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 。 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 , 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 , 在人类之中 , 必须讲道义 。 这个概念的生成 , 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 。 若干世纪过去了, 道义所含的意义, 也随之不断变化与演进 , 但它却也慢慢地沉淀下一些基本的 、 恒定的东西 : 无私 、 正直 、 同情弱小 、 扶危济困 、 反对强权 、 抵制霸道 、 追求平等 、 向往自由 、 尊重个性 、 呵护仁爱之心 …… 这些道义的旗帜性内涵 ,与其他精神形式 ( 如哲学 、 伦理学等 ) 一道 , 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 , 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 。
情调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 。“ 寒波澹澹起 , 白鸟悠悠下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黄莺也爱新凉好 , 飞过青山影里啼 。” 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 , 在一刹那间 , 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 。 但丁 、 莎士比亚、 歌德、 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 ……
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 , 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 , 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 , 从而使苍白的生活 、 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 ,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
而情调的培养 , 应始于儿童 。
情调应该属于审美范畴 。
我的看法是一贯的 , 在我的意识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 就是我认为美感的力量 、 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 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 , 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衰老的 , 那就是美 。 然而 , 在现在中国的语境里面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 美 ” 成了一个非常矫情的字眼 。 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 。
我横竖想不通 : 人们到底是怎么了? 对美居然回避与诋毁 , 出于何种心态? 难道文学在提携一个民族的趣味 、 格调方面 , 真是无所作为 、 没有一点义务与责任吗?
成人文学那里 , 我们就别去管它了 , 由它去吧 。 儿童文学这一块 , 我们还是要讲一讲的 。
不打这个底子不行 。 没有这个底子 , 人性是会很糟的 。
美育的空缺 , 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 。这一失误后患无穷 。 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 , 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 , 提出五育 ( 德育 、 智育 、 体育 、 世界观教育 、 美育 )并举的思想 , 其中就有美育 。 但美育的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 , 几乎被否定掉了 。 后来仅仅是作为中小学的方针而不是作为全国的教育方针被肯定下来 。 再后来 , 对美育的理解日趋狭窄 , 到了最后 , 仅仅将它与美术 、 音乐等同了起来 。 在蔡元培看来 , 五育为一个优质人性培养的完美系统 , 德育 、 智育 、 体育为下半截 , 世界观教育 、美育为上半截 。 然而 , 这上半截被腰斩了 。 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 。
情感教育
古典形态的文学 , 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 : 感动 。 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多少世纪的文章 , 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 。 而这个文章 ,在现代形态的文学崛起之后 , 却不再做了 。 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 , 就正是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人类社会滚动发展至今日 , 获得了许多 , 但也损失或者说损伤了许多 。 损失 、 损伤得最多的是各种情感 ——— 激情 、 热情 、 同情 ……甚至是在这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长大的儿童 ( 所谓的 “ 新新人类 ”) 都已受到人类学家们的普遍担忧 。 而担忧的理由之一就是同情心的淡漠( 他们还谈不上有什么悲悯情怀 )。 我们已看到 , 今天的孩子 , 似乎已没有多少实施这种高尚行为的冲动了 。
种种迹象显示 , 现代化进程并非是一个尽善尽美的进程 。 人类今天拥有的由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好处 , 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 情感的弱化就是突出的一例 。
我们如此断言过 : 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 。 而这一“ 基础 ” 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 悲悯情怀 。
若从上面所说到的这三个基本面来考量 ,这些选在 “ 任溶溶精译书系 ” 中的作品是十分理想的范本 。 它们在三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
这种平衡也是人的平衡 , 人类的平衡 。
巴斯塔布尔家近年来倒霉事不断。妈妈去世以后,爸爸大病了一场。在爸爸生病期间,他的生意合伙人卷走了财产。六个孩子没有钱交学费,不得不辍学在家。为了拯救家庭,男孩奥斯瓦德提议大家一起去寻宝.....
伊迪丝·内斯比特 (1858-1924 )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生于伦敦,父亲是农业化学家。伊迪丝的儿童文学创作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代表作有《寻宝六人组》《铁路边的孩子》等,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
1. 寻宝会议/ 001
2. 掘宝/ 010
3. 当侦探/ 019
4. 打猎满载而归/ 032
5. 诗人和编辑/ 042
6. 诺埃尔的公主/ 051
7. 做强盗/ 061
8. 当编辑/ 072
9. 大好人/ 089
10. 托特纳姆爵士/ 103
11. 卡斯蒂利亚醇香酒/ 113
12. 奥斯瓦德的高尚行为/ 130
13. 强盗和小偷/ 146
14. 占卜杖/ 166
15. “看啊,这贫穷的印度人!”/ 177
16. 寻宝收场/ 188
任溶溶的 nonsense 孙建江 / 201
巴斯塔布尔家近年来倒霉事不断。妈妈去世以后,爸爸大病了一场。在爸爸生病期间,他的生意合伙人卷走了财产。六个孩子没有钱交学费,不得不辍学在家。为了拯救家庭,男孩奥斯瓦德提议大家一起去寻宝.....
伊迪丝·内斯比特 (1858-1924 )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生于伦敦,父亲是农业化学家。伊迪丝的儿童文学创作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代表作有《寻宝六人组》《铁路边的孩子》等,这些作品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