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漪教育实践百问选编(上海教育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于漪教育实践百问选编(上海教育丛书)

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42.4 6.5折 65 全新

库存92件

天津武清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卜健,吴国平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2024313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5元

货号29677961

上书时间2024-11-25

当科图书专营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前言

  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代序)
教育是一项理想的事业,没有理想的教育是不存在的;教育是一项神圣的
追求,它充满伟大与圣洁,不容许任何玷污与亵渎;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使命,它
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与赤诚的奉献;教育是民族发展、国家强盛的奠基者,它决
定着国家、民族的命运与未来。基于对教育的这一认识,决定了我的价值判断
与人生选择,决定了我终身的职业走向。
人一辈子都处于价值取向的选择之中。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
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事业。教育青少年成长、成人,细
水长流,工作看似平凡,年年月月花相似,但为国为民培养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
人,意义深远,极不平凡。教育事业是兴国大业,是真善美的事业,为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广育英才,是人生智慧的闪光,是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不懈追求。基
础教育从事的是人的扎根工作,给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科学文化打基础,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根子扎得正,扎得实,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日后在社
会风雨中锻炼,就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三岁孩童映八十”,中小学生面广量
大,以“亿”计算,他们成长的质量影响到日后建设人才的质量、社会发展的质
量,影响到国计民生。为此,数十年来,我一直感到自己肩上挑着千钧重担,一
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今日的教育质量就是明日
的国民素质,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与懈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日从事现代化建设事业,从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业,同样要具有这样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身为基础教育的一名普通教
师,我深感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更是一名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让生命与使命同行”是我言行的准则,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教师,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人生理想,是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
事业。教师应该拥有这样的人生标杆和生命境界。人之所以为人,当然不能只
停留在生物学的层面,人还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物质生活是生存的基本保
证,基本保证满足就能获得快乐,而精神上的追求则是人内在的需求。追求美
好的诗意的精神家园,让生命的清泉汩汩流淌。教师是育人的人,须努力帮助
学生实现精神上的充实、伸展和提升。与此同时,自身也获得锤炼,获得成长。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没有职位、荣耀、金钱之累,但生命被赋予一种责任,就
是精神的成长。众所周知,人有了脊梁骨才能直立行走,人的精神不断成长,理
想追求、道德光亮、文化憧憬才会紧密相守相伴,才能逐步成为心灵丰富、品德
高尚、情操优美的人,社会欢迎,国家需要,百姓点赞。担任育人重任的教师,应
自觉用自己精神的成长创造使命的精彩,铸就生命的辉煌。
事业要取得辉煌,先要让心灵辉煌起来。在人生旅途中,能最终领略美妙
风景的必然是具有强烈渴望登临山峰而不辞跋涉艰辛的创业者。心灵若无登
临的渴望,就不可能有充沛的热情;心灵若不飞翔,就不可能有广阔的视野;心
灵若贫瘠,怎可能有奋进的步伐?心灵辉煌的原动力是理想信念,执着追求。
理想明灯指引,信仰信念召唤,唤起我内心的深度觉醒,是我持续成长的精神密
码,给予我在教育长途中跋涉奋进的无穷力量。
我憧憬感人的教育教学境界。感人的教育教学境界的出现,是教师倾注心
血投入,努力攀登,坚韧不拔的结晶。这种攀登不只是在教育技能技巧上着力,
而且是人生态度的攀登,情感世界的攀登,是为师者一种风范的确立。攀登的
基础是敬畏学生生命,敬畏教育事业,以心相许,至诚至爱,来不得半点花哨与
喧嚣。
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特别要讲究精神世界的富有。物质生
活须逐步改善、提高,这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无可厚非。而知识丰满、文化储
存、精神昂扬富足尤为重要。精神富有,随着时代的进步,就能形成大视野大格
局,工作出现大气象;精神贫乏,就会拘囿于一席之地,一己之利。心只有方寸之地,只容下自己,免不了成为小肚鸡肠,为一己之利斤斤计较;容得下别人,容
得下集体,让狭小的心装教育,装国运,容得下伟大的宇宙,就会胸怀宽广,享受
到人间挚爱深情的欢乐。
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是超前意识和滞后效应
的结合体,不能局限于近期效果,尤其要着眼于长期效益。规律是事物发展过
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规律是客观存在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规律,改变规律,更不能消灭规律。青
少年学生成长,生理、心理、认知在每个人身上均有其固有的规律,既不能视而
不见,掉以轻心,又不能逆规律而动,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弯道超车”,造成
对生命体的伤害。不能无视规律的存在而为所欲为,最为重要的是探究规律,
精准地从他们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多一点敬畏之心,少一点功利之举。
教育的本质聚焦在人的培养、人的发展、人的精神提升上,聚焦在学生的全
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发展”是学生的基本权利。把每个学生蕴藏的潜能变
成发展的现实,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教育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
的使命。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今天实施
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优质”,就“优”在对学生发
展权利的尊重,对他们德智体美劳身心全面发展的培植与呵护,对他们人生价
值的形成与创造起至关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绝非一时一事的耀眼,而是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十分关注
他们的终身发展。学生世界充满了奇幻,又充满了现实要求,将来能否担当起
建设祖国、造福社会的重任,就看今日我们基础教育为他们“奠”怎样的“基”。
是短视、功利,只顾眼前,还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给他们的思想品格、情操意
志、关键能力、创造意识以足够的养料与启示,须站在高处,正确把握教育的价
值取向。
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学生自我发展、实
现生命意义与价值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成长的欲望,
发掘他们成长的潜能,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育切不可停留在浅层次的价值观,把教育看作个体谋生、谋取功名利益
的手段,而忽视或轻视个性充分发展及高尚精神境界形成的深层次价值。教育
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必须树立全面育人观,对学生进行德
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
真正的教育是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引导人的灵魂、精神达到真善美之境,知
识、技能是帮助提升精神世界的阶梯。要以德育为核心,以德立人,在纷繁复杂
的国内外环境中,教育他们心明眼亮,辨别方向,有精神支柱的支撑。
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它不是素质教育的全
部,而只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素养的一部分。犹如手、足是人的
局部,“局部”不是“整体”,手、足不是人的全部,也无法替代人的全部。“重智轻
德”“分数至上”,实质上丢失了教育的本质,丢失了培养人的大目标。
须知,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也不是智育的全部,好奇心、求知欲望、学习动
机、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探究精神、意志韧劲、习惯养成,等等,均与智育关联,
内涵极其丰富。人的培养是多维度多层次的,是综合效应,绝非单向、直线的。
至于靠刷题、机械操练施教,以“分”代“智”,更是远离育人正道,陷入“技术主
义”“功利至上”的泥坑。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
标。新时代教育面向未来,为未来塑造新人,须树立全面质量观,着力于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片面质量观干扰,不坚守全面育人,某些方面短板乃至缺
失,就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残缺,这种伤害和不完美,有的会影响一辈子。道德
有缺失,体魄欠强健,审美少体验,劳动不实践,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成长的质量,
影响人生的走向,影响人生的幸福。树的成长除了阳光、雨露,还要吸收氮、磷、
钾乃至微量元素,更何况人的发展,人的成长立体、多维,需要方方面面的营养
与锻炼。
质量观指挥着教育教学行为,教在今天,一定要想到明天学生的长足发展,
对学生高度负责,识别、抵制片面质量观的侵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是割
裂开来,1加1加1,而是各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是全面发展的有机
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五育之间相互融合,互相依存,有强烈的全面育人意识,深入思考、探究,就可发现其中的奥秘与美妙。
所有教学都有教育性,深入钻研教材,就可发现蕴含的育人宝藏,从思想观
点、道德情操到人格品性、言行细节,无不闪发光彩。课选准切入口,德智融合,
学生既学科学文化,又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引领。美是人的生命需
要,学校美育在传授艺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同时,培养审美体验,发展专项特
长,使受教育者内心变得善良和真诚,提升修养,提升精神力量,德美交融。体
育不仅强健体魄,而且培养奋斗精神,锻炼坚强意志,严格规则意识,学习与他
人和谐相处,德育内涵极其丰富。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
人价值。劳动教育切不可忽视,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怀、劳动精神、劳动能力。
各学科教师都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意识,在从教的学科中,以己为
主,融合其他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培养。育人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保持全
身心的投入,保持高度的觉醒,应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
                                                                                                                          于漪



导语摘要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用6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就基础教育教师常见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自身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改进建议,提供了极具实践价值的教育经验。本书围绕教育观、课程与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几个层面,以问答的形式形成了14个专题和133条具体建议。每个问题都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于老师再给出详实的解答和建议,使读者能够将于漪的教育思想和行动智慧灵活应用于实际教育场景。本书深入挖掘了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内涵,是教育思想实践和转化的重要成果,是对于漪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凝练,对指导中青年教师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性、专业性、思想性兼具的教师教育类读物。



作者简介

吴国平,副编审,上海市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先后从事过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编辑工作,主持《教育参考》杂志十年,2008年起供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兼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陈鹤琴研究会指导专家等。



目录

教 育 观
  您为什么要提出“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
1. 教育是一门爱的事业/3
2. 育分还是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5
3. 德性与智性是生命之魂/6
4. 教师一定要思考清楚教育本原的问题/8
5. 把儿童从一个自然的人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10
6. 历史不能割断,历史装载着民族魂/12
7. 确立中国教育发展的两个视野/13
8. 办教育要注重时代的年轮/15
9.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和拥抱/19
学 生 观
  如何才能让每一名学生成为学习的“发光体”?
10.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3
11. 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24
12.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26
13. 学会辨识学生的质地/29
14. 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和研究学生/30
15. 知心才能真正教心/33
16. 被学生的问题难住怎么办/35
17.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36
18. 教育无选择性/37
教 学 观
  如何让学生“饮琼浆”“灌醍醐”?
19. 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用心取舍/43
20. “学科育人”重在一个“融”字/45
21. 一流的化妆师是生命的化妆/48
22. 对所任教的学科要有整体认识/50
23. 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需要相互印证、共同推进/52
24. 教学是用生命在歌唱/54
25. 教师热情洋溢,课堂生命涌动/56
  怎样才能把课教到学生身上,刻在学生心中?
26. 打开一节课的钥匙是问号/60
27. 我的教学五字核/61
28. 教学目标制定中的基础/63
29. 对教学内容要进行详略取舍的处理/64
30. 读懂课文不是一句空话/66
31. 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68
32. 有效把握课堂教学流程/70
33. 单元教学要目标集中,重点突出/74
  怎样可以使课上得一清如水?
34. 课堂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施展拳脚/79
35. 上课最忌一个“糊”字/80
36. 要让课堂情绪高涨/81
37. 如何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83
38. 课堂提问要让学生的心灵起波澜/85
39. 课的开头不能“温”/86
40. 拎起课文要点的板书要清明/87
41.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89
42. 要处理好多媒体的使用与课本的使用/91
  如何使课堂教学闪现思想的火花?
43. 以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93
44. 激发感情吸引学生/95
45. 以旧带新吸引学生/96
46. 以直观演示吸引学生/96
47. 呵护学生的求知欲望/97
48. 根据思维特点组织教学/100
49.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103
50. 教学过程要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105
51. 要拓展创造思维的空间/108
  应该怎样咀嚼课堂中的甘甜?
52. 教学要理清文脉与情脉/113
53. 怎样把课上得有趣/114
54. 想象力是使知识活化的“点金术”/117
55. 课怎么上得有味/119
56. 课堂讨论与对话的技巧/122
57. 要善于把有用的知识储存下来/123
58. 记忆力后天的训练更为重要/126
59. 加强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129
60. 阅读是感情的传染/130
61. 如何处理作业/132
62. 评课与教学反思/133
  如何把握教有法而无定法?
63. 课堂检验的是语言素养/137
64. 语文教学要融合德育和美育/139
65. 读懂教材/140
66. 把握教材大有学问/143
67. 教材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149
68. 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152
69. 课堂上要传之以情,以情激情/155
70. 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159
71. 朗读训练因文而异,因人而异/164
72. 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阅读/169
73. 阅读教学六要领/171
74. 胸中有书,目中有人/177
  在教学中师生同游有什么要领?
75. 记叙性文章四特点/179
76. 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实词与虚词、文与道的关系/181
77. 写作的要旨在于塑造心灵/185
78. 记叙文写作的谋篇布局/188
79. 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责任/191
80. 精选写作角度力求小、新、巧/194
81. 讲评有要领/196
82. 作文教学要课内外沟通/197
83. 洞悉学生的写作心理/200
84. 教师的“下水”与“半下水”/206
教 师 观
  怎样才能做到师爱荡漾?
8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11
86. 师爱是大爱,是仁爱/213
87. 锤炼对学生的情感/214
88. 教师的人格魅力/216
89. 师者,人之模范也/219
90. 教师工作平凡而又十分有意义/221
91. 把握好教师的角色/224
  为什么说教师职业需要内心深度觉醒?
92. 教师成长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228
93. 精神思想的追求不可缺/230
94. 学会做价值选择/234
95. 拒绝诱惑,拒绝跟风/235
96. 文化价值失落,就找不到精神家园/237
97. 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根/238
98. 不能光点洋烛数典忘祖/240
99. 语文教师要有对国家和人民的满腔热情/243
100. 要有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自信/244
101. 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246
  应该怎样修炼才能做到“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102. 修炼德才,学做人师/249
103. 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251
104. 专业写作尤重独立思考/252
105. 教学相长是一辈子的境界/254
106. 业务精湛是教师追求的目标/258
107. 要与学习结伴同行/261
108. 施教之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262
109. 破解“学科知识欠缺”的困扰/264
110. 教师的说写能力要过硬/266
  怎样才能做到育人先育己?
111. 不断树立人格榜样/269
112. 变“教过”为“教会”/271
113. 为“学”而教/273
114. 学会自知/274
115. “学科转行”很重要/277
116. 班主任的胸中要有一团火/278
117. 班主任工作要讲方法/281
118. 育人要滴灌,不能猛浇/283
119. 要引导,不要压抑/285
120. 学生工作要全面,不能片面/287
121. 班主任要言教,更要身教/291
122. 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四点建议/292
  为什么说读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源头活水?
123. 学会读书/296
124. 重要的理论要反复学/298
125. 深扣一点出甘泉/301
126. 教师的知识仓库要杂而有章/302
127. “术”与“道”合一/304
128. 教学语言力求清晰动听/306
129. 教学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307
130. 清除教学语言中的杂质/308
131. 教育人使用的语言应当是艺术的语言/310
132. 用语言“粘”住学生/313
133.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文化含量/315
  后记/317



内容摘要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用6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就基础教育教师常见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自身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改进建议,提供了极具实践价值的教育经验。本书围绕教育观、课程与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师观几个层面,以问答的形式形成了14个专题和133条具体建议。每个问题都以简明扼要的方式提出,于老师再给出详实的解答和建议,使读者能够将于漪的教育思想和行动智慧灵活应用于实际教育场景。本书深入挖掘了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内涵,是教育思想实践和转化的重要成果,是对于漪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凝练,对指导中青年教师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中的各种挑战。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性、专业性、思想性兼具的教师教育类读物。



主编推荐

吴国平,副编审,上海市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先后从事过教育行政工作和教育编辑工作,主持《教育参考》杂志十年,2008年起供职于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兼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陈鹤琴研究会指导专家等。



精彩内容

2.育分还是育人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