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急速发货
¥ 22.4 5.6折 ¥ 40 全新
库存14件
作者张延庆 著
出版社齐鲁书社
ISBN9787533347888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0元
货号29651057
上书时间2024-11-24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全书共包括约50篇文章,文章篇名如宽恤、容止、如一、中的、反覆、感悦、惑溺、谦退、有行等,多从史书中提炼而来。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文笔凝练晓畅,语言深入浅出,主题明确深入。作者围绕忠孝节义等内容,在直抒胸臆的同时,重视间接隐性的揭示。每篇的开头或结尾多有表明主旨的语句, 延续《读史札记(壹)》的写法用以表明篇章的主题或意图。专著《读史札记(壹)》由齐鲁书社于2023年1月出版发行。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全书共包括约50篇文章,文章篇名如宽恤、容止、如一、中的、反覆、感悦、惑溺、谦退、有行等,多从史书中提炼而来。本书内容以品读二十四史为主,又兼顾对其他史书如《左传》《汉纪》《后汉纪》的品评等。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文笔凝练晓畅,语言深入浅出,主题明确深入。作者围绕忠孝节义等内容,在直抒胸臆的同时,重视间接隐性的揭示。每篇的开头或结尾多有表明主旨的语句,延续《读史札记(壹)》的写法用以表明篇章的主题或意图。
张延庆,男,1967年出生,河北故城人。央媒新媒体编辑。在多家央媒发表非遗人物、紫砂评论等文章,在新华社主办《品读》月刊发表系列散文,开办“张延庆微观文化频道”微信公众号等。专著《读史札记(壹)》由齐鲁书社于2023年1月出版发行。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品读史书的心得体会。全书共包括约50篇文章,文章篇名如宽恤、容止、如一、中的、反覆、感悦、惑溺、谦退、有行等,多从史书中提炼而来。本书内容以品读二十四史为主,又兼顾对其他史书如《左传》《汉纪》《后汉纪》的品评等。内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文笔凝练晓畅,语言深入浅出,主题明确深入。作者围绕忠孝节义等内容,在直抒胸臆的同时,重视间接隐性的揭示。每篇的开头或结尾多有表明主旨的语句,延续《读史札记(壹)》的写法用以表明篇章的主题或意图。
张延庆,男,1967年出生,河北故城人。央媒新媒体编辑。在多家央媒发表非遗人物、紫砂评论等文章,在新华社主办《品读》月刊发表系列散文,开办“张延庆微观文化频道”微信公众号等。专著《读史札记(壹)》由齐鲁书社于2023年1月出版发行。
11月18日,资深媒体人、知名文史评论人张延庆的《读史札记(贰)》在泉城济南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继《读史札记(壹)》面世仅半年就脱销再版之后,张延庆应众多史学爱好者强烈要求,在升华《读史札记(壹)》的基础上推出的最新力作。该作品较《读史札记(壹)》,主题更加精简,内涵更为丰厚,细数人性,精研天理,读来既有微言大义、以史鉴今之意趣盎然,亦有沧海横流、岁月成碑之激荡震撼。
据了解,《读史札记(贰)》涉及44个主题,每个主题独立成篇,内在延联。篇目数量较《读史札记(壹)》的59篇有所精简,但对史实、人物言行的研讨更为具象、细微,每篇通常涉及七八个人物, 以及五六个朝代,较《读史札记(壹)》中每篇涉及四五个人物、三四个朝代,从文章内容上更加丰富生动,从时间跨度上更为悠远绵长,从立论结论上更显辩证开放。特别是作者依托史实,针对“中的”、“宽恤”、“有行”、“无常”、“知人”、“有验”、“反覆”、“贪鄙”等观点所做评述,突出忠孝节义、人民至上,强调严己宽人、知人善任,倡导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推崇洁身自好、清正廉洁,通篇旁征博引,见解独到,通古喻今,开卷增益。
比如,张延庆在《宽恤》篇中提出,“生民之重关乎社稷,非知之无以牧民。牧民之要在乎宽恤,非明之无以行政。宽恤之政,必发乎其情,必正乎其法。”上述观点本质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严治党,不断提升治国理政水平,牢记初心使命,凝心聚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再如,其在《反覆》、《贪鄙》等文中的“灵魂之问”:“患得患失,汲汲营营,阳奉阴违,逞强欺弱,义安在乎?节安在乎?礼安在乎?反覆者可憎,亦复可鄙、可弃。”“贪而纵,纵而鄙,天诱之,人丑之,安可言?”细细品读深感字字珠玑,意味隽永。
据张延庆介绍,《读史札记(壹)》多从乱世取事例,主要是为了彰显人性的善恶。《读史札记(贰)》则多取治世之例,顺应了人们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的期待。从前后顺序来看,也暗合了由乱到治的规律。既然有了一个开端,就不能“糟蹋”以后,不能斩断了多年的积累,所以在《读史札记(贰)》中,出现了较为丰富的引文。为避免单调,也为了突出要义,则尽量间接引用,而直接引用部分,往往即大义之所在。
在行文特点上,较《读史札记(壹)》的直白、具象,《读史札记(贰)》更侧重间接、隐性的揭示主题。例如,关于“勇”,《读史札记(壹)》有单篇,就叫《辨勇》,在《机警》篇中,也有关于勇的事例。在《读史札记(贰)》中,“勇”的事例,分散放在了《中的》《绝艺》等篇,角度变了,侧重点变了,给人的启示也有变化。《通物》《惑溺》《默然》《依违》,还有《存正》《有行》《少之》等,都在《读史札记(贰)》中。里面的举例,侧重了人性的讨论,也算是深入的地方,甚至有的事例,可彼亦可此。如《请命》里,《隋书》苏威传的事例,站在隋文帝的方面,可以放在《反躬》之中,只是权衡已经用出的事例,最终站在苏威这面,放在了《请命》里。
“难的不是写,而是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成了我的常态。一点点写出来,是片刻的享受,但这是非常态的。大部分的篇章,开始只写了七八成,过后的完善,才让它们有了眉目。《反覆》篇的《魏书》侯渊例,《下石》篇的《明史》唐文献例,《严正》篇的《三国志》杨阜例,《抑扬》篇的《旧唐书》皇甫无逸例,《通物》篇的《宋史》茶马互市例,《有验》篇的《辽史》萧陶隗例,等等,都是在修改时,加上去的。《少之》篇原名为“不直”,以《明史》中藩王朱厚爝为例开篇,而开篇的原因,就是史书对这位藩王,始有“不直”之论。但之后,则多与“少之”有关。这时候,我的心是怯的,恰好后来翻书,《梁书》的范云例,有“少之”之事和“少之”之论,于是就改了篇名,替换了事例。《临义》篇之《魏书》鹿悆例,含了取禾还缣、不与赏帛两个故事,原本想正面立论。当对比《旧唐书》段秀实例时,才切实感受到,其斥贼殉国,较之鹿悆以城降贼,完全不同。全篇立意,由此转为小节、大节之论:小节不足恃,大节看高下。这如同小说家对其人物,原本是含了同情,但写来写去,最后竟厌恶起来,却也始料不及。”谈及《读史札记(贰)》的问世过程,张延庆感慨颇多。
作为《读史札记(贰)》序言作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杨朝明教授对《读史札记(贰)》给予了高度评价:“《左传》之外,延庆先生所读以正史为主,这是令人钦敬者。他读史二十多年,《左传》之后又读《史记》,继而扩展到《汉书》《后汉书》《晋书》《宋史》《明史》等。在本书中,他述说的是历朝历代,他的视野是二十五史,新、旧《唐书》,辽、金、元史,还有《清史稿》等,全部囊括其中。当然,他读史而不局限于史,而是经史子集,古今中外,取舍灵活,裁断自如。”
“心情不佳时,写的就少了慢了。这时我会告诫自己,写出一篇,等于飞翔了一次,还有比自由飞翔,更值得的事吗?”张延庆说,每逢累到几近虚脱时候,他总会这样问自己。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